永穆公主身份尊貴,為什么還要忍氣吞聲?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guān)心的問題,接下來對百科小編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唐玄宗李隆基,總共有二十九個女兒,其中最寵愛的是長女永穆公主。生母是柳婕妤,同母弟是延王李玢[bīn]。當(dāng)年李隆基還是臨淄王的時候,受制于姑母太平公主,柳婕妤懷了孕,怕姑母知道消息,差點沒墮胎。
開元十年(公元723年),李隆基在位的第十年,女兒永穆公主下嫁王繇,李隆基打算按照太平公主出嫁的規(guī)格給女兒舉辦婚禮。僧一行勸諫說:“當(dāng)年高宗皇帝只有一個女兒,所以高規(guī)格舉行了婚禮,太平公主驕奢僭越而獲罪,陛下不可引以為例?!碧菩诶盥』爮牧松恍械闹G言,降低標(biāo)準送女兒出嫁。
永穆公主沒有因為自己是金枝玉葉,像很多李唐公主那樣刁蠻霸道,無理取鬧,而是很溫順地接受了簡樸的婚禮。駙馬王繇雖然也是公主生的兒子,貴為皇親國戚,卻也是個老實本分的人,夫妻二人規(guī)規(guī)矩矩,從不惹是生非。
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
奸相李林甫的黨羽——權(quán)臣王鉷[hóng]的兒子王準欺負戲弄駙馬王繇和永穆公主,兩口子息事寧人,忍氣吞聲沒有向皇帝告發(fā)。
《資治通鑒》記載:王準的老爹王鉷權(quán)傾一時,朝野內(nèi)外都畏懼他,王準仰仗父親的權(quán)勢欺男霸女,無惡不作,走到哪兒都會嚷嚷我爸是王鉷。有一天,諢號七郎的王準率領(lǐng)著一群地痞無賴小跟班,路過駙馬都尉王繇府。王準抄起彈弓射擊王繇的帽子,將其頭上的玉簪擊碎。王準一伙哈哈大笑,王繇嚇得魂不附體,隨即請這些大爺?shù)礁显O(shè)宴款待。
永穆公主親自下廚,為王準一伙切肉倒酒伺候。王準一伙吃飽喝足,揚長而去。
駙馬府家奴憤憤不平,對駙馬王繇說:“這個鼠輩仰仗老爹的權(quán)勢,太欺負人了!您讓皇上的愛女親自伺候他吃飯,倘若皇上知道了,豈不怪罪于你?”
王繇說:“皇上知道了,雖然發(fā)怒但無大礙,要是伺候不好七郎,那將關(guān)系到生死,不敢不這樣做啊!”王繇和公主忍氣吞聲,老天爺都看不下去了。
天寶十一年(752年),王鉷之弟——戶部郎中王焊謀反,王鉷受牽連被皇帝賜死,兒子王準也被誅殺。天寶七載(749年),駙馬王繇病逝,永穆公主出家做了道姑。王繇的兒子王潛,也像父母一樣規(guī)矩本分。
小時候,皇帝賞賜給他玩具,他說一概不喜歡。長大后,皇家有意撮合,讓他迎娶公主,成就王家祖孫三代為駙馬的佳話,王潛堅辭不受。
王潛,為官一生清正廉潔,頗有政績,后受封瑯琊郡公。
館陶長公主劉嫖、寧平公主劉伯姬、長樂公主李麗質(zhì)、壽昌公主趙清裕、樂平公主楊麗華等。
1、館陶長公主劉嫖
劉嫖(piāo),漢朝第一位長公主,地位如同諸侯王,漢文帝有史料記載的兩個女兒之一,竇皇后的唯一的親生女兒長公主,漢景帝唯一的同母姐姐,同時也是漢武帝的姑母、丈母娘兼妹妹的婆母。
劉嫖生于前189年,封邑在館陶縣(今河北館陶),所以稱館陶長公主,于漢文帝三年(前177年)嫁給世襲列侯堂邑侯(食邑一千八百戶)陳午為妻,又稱其堂邑長公主。
漢景帝登基時封劉嫖為館陶長公主,文、景朝唯一的長公主;漢武帝時,尊稱大長公主、竇太主,是武帝朝唯一的大長公主,地位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陳午和館陶有記載的子女有三個,長子陳須(又稱陳季須),幼子陳蟜娶漢武帝妹妹隆慮公主,幼女兒是漢武帝第一任皇后陳阿嬌,有一個孫子娶漢武帝女兒夷安公主。
2、寧平公主劉伯姬
劉伯姬(公元前2年~30年),南陽蔡陽(今湖北棗陽市)人。漢朝時期公主,漢高祖劉邦九世孫,光武帝劉秀妹妹。
跟隨兄長劉秀起義于舂陵,頗有貢獻。東漢建立后,封寧平公主,嫁給大司農(nóng)李通。建武六年(30年),去世,葬于封地寧平縣。
3、長樂公主李麗質(zhì)
長樂公主(621年-643年),名李麗質(zhì), 唐太宗嫡長女。因長孫皇后所生,唐太宗特別鐘愛。貞觀二年(628年),詔封長樂郡公主。
貞觀五年(一說貞觀六年),唐太宗開始為長樂公主籌備嫁妝,詔令有司為其準備的嫁妝要加倍于太宗之妹永嘉公主,魏征以漢明帝故事諷喻太宗做法嚴重逾制。
貞觀七年(633年),長樂公主下嫁宗正少卿長孫沖,即齊國公長孫無忌的嫡長子。后任秘書監(jiān)、刑部尚書、兵部尚書。
貞觀十三年(公元639年),太宗詔宗室群臣襲封刺史,諸臣進諫無效后,長孫無忌請兒媳長樂公主協(xié)助固請于太宗,后太宗詔停世封刺史。
貞觀十七年(643年)八月十日,因病去世,享年二十三歲,陪葬昭陵。唐太宗痛失愛女,多次痛哭后仍然感到哀思難以抑制。
4、壽昌公主趙清裕
壽昌公主趙清裕(?-1024年),后稱衛(wèi)國慈明大長公主。宋朝第二位皇帝宋太宗趙光義(趙炅)之女。至道三年五月,封壽昌長公主。
大中祥符二年正月,進封陳國長公主,改封吳國長公主,號報慈正覺大師,法名清裕。四年七月,改封楚國長公主。六年正月,改邠國長公主。天禧二年八月,改建國長公主。
乾興元年二月,進封申國大長公主。天圣二年(1024年)五月薨,謚號“慈明”。元符三年三月,改封衛(wèi)國大長公主。政和四年十二月,改封慈明大長帝姬。
5、樂平公主楊麗華
楊麗華(561-609年),弘農(nóng)華陰(今陜西華陰市)人,北周宣帝宇文赟皇后、隋文帝楊堅嫡長女。
北周建德二年,嫁給太子宇文赟。北周宣帝即位后,拜天元大皇后。北周靜帝即位后,成為天元皇太后,反對大丞相楊堅篡位。隋朝建立后,封為樂平公主,女兒宇文娥英嫁柱國李敏。
大業(yè)五年(609年),跟隨隋煬帝巡幸張掖時,卒于河西,時年四十九歲。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劉嫖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劉伯姬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李麗質(zhì)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壽昌公主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楊麗華
最出名的應(yīng)該是:太平公主 文成公主 長平公主 平陽公主 永泰公主 大義公主 解憂公主
烏孫公主 高陽公主 寧國公主
中國公主列表,以下列表列出中國歷史有載之公主一覽:
漢高祖劉邦 - 呂雉 魯元公主 不詳 ?—前187年 張敖 女張嫣為其弟漢惠帝皇后 |
漢文帝劉恒 竇漪 館陶公主
劉嫖 不詳 陳午 女陳嬌為漢武帝皇后 昌平公主 不詳 不詳 周勝之 周勝之為周勃之子|漢景帝劉啟 王娡 平陽公主 不詳 不詳 1.曹時
2.衛(wèi)青 王娡 南宮公主 不詳 不詳 耏申 王娡 隆慮公主 不詳 不詳 不詳 子昭平君娶武帝女夷安公主 |漢武帝劉徹 鄂邑蓋長公主 不詳 ?—前80年 王充 意圖謀反被發(fā)覺,自殺。 夷安公主 不詳 不詳 昭平君 昭平君為武帝姊隆慮公主之子。
衛(wèi)子夫 衛(wèi)長公主 不詳 不詳 欒大 又稱當(dāng)利公主 衛(wèi)子夫 諸邑公主 不詳 ?—前91年 坐巫蠱之禍而死
衛(wèi)子夫 陽石公主 不詳 ?—前91年 坐巫蠱之禍而死
|漢宣帝劉詢 館陶公主 劉施 不詳 -{于永}- 宣帝長女
|漢元帝劉奭 傅昭儀 平都公主 不詳 不詳
潁邑公主 不詳 不詳 杜業(yè) 無子而薨
[編輯]新朝
君主 生母 公主封號 本名 生卒年 丈夫 備注
王莽 黃皇室主 不詳 前9年—23年 劉衎 為漢平帝皇后
[編輯]東漢
君主 生母 公主封號 本名 生卒年 丈夫 備注
南頓君劉欽 樊嫺都 湖陽公主 劉黃 不詳 不詳
樊嫺都 新野公主 劉元 ?—22年 鄧曼 生一男三女,與三女死於亂兵當(dāng)中。
樊嫺都 寧平公主 劉伯姬 不詳 李通
光武帝劉秀 舞陽公主 劉義王 不詳 梁松
涅陽公主 劉中禮 不詳 竇固
館陶公主 劉紅夫 不詳 韓光
淯陽公主 劉禮劉 不詳 郭璜
酈邑公主 劉綬 ?—58年 陰豐 被丈夫陰豐殺死
漢明帝劉莊 獲嘉公主 劉姬 不詳 馮柱
平陽公主 劉奴 不詳 馮順
隆慮公主 劉迎 不詳 耿襲
平氏公主 劉次 不詳
沁水公主 劉致 不詳 鄧乾
平皐公主 劉小姬 不詳 鄧藩
浚儀公主 劉仲 不詳 王度
武安公主 劉惠 不詳 來稜
魯陽公主 劉臣 不詳
樂平公主 劉小迎 不詳
成安公主 劉小民 不詳
漢章帝劉炟 武德公主 劉男 不詳
平邑公主 劉王 不詳 馮由
陰安公主 劉吉 不詳
漢和帝劉肇 修武公主 劉保 不詳
共邑公主 劉成 不詳
臨潁公主 劉利 不詳 賈建
聞喜公主 劉興 不詳
清河王劉慶 平氏公主 劉直得 不詳 來定
陰城公主 劉堅得 ?—130年 班始 被丈夫班始殺死
舞陰公主 劉別得 不詳 鄧裦
濮陽公主 劉久長 不詳 耿良
涅陽公主 劉侍男 不詳 岑熙
漢順帝劉保 舞陽公主 劉生 不詳
冠軍公主 劉成男 不詳
汝陽公主 劉廣 不詳
蠡吾侯劉翼 長社公主 不詳 不詳 耿援
益陽公主 不詳 不詳 寇榮之子
漢桓帝劉志 陽安公主 劉華 不詳 伏完 女伏壽為漢獻帝皇后
潁陰公主 劉堅 不詳
陽翟公主 劉修 不詳
漢靈帝劉宏 萬年公主 不詳 不詳
[編輯]三國
[編輯]曹魏
君主 生母 公主封號 本名 生卒年 丈夫 備注
魏武帝曹操 清河公主 不詳 不詳 夏侯茂 夏侯茂為夏侯敦之子
尹夫人 金鄉(xiāng)公主 不詳 不詳 何晏 與何晏為同母異父兄妹
魏文帝曹丕 甄宓 東鄉(xiāng)公主 不詳 不詳
魏明帝曹睿 平原懿公主 曹淑 232年—232年 出生三月夭折,明帝以甄黃合葬做為冥婚對象
齊長公主 不詳 不詳 1.李韜
2.任愷 三國志記載李韜因罪而死,齊長公主與三子幸免;晉書記載任愷妻為魏明帝女齊長公主。
[編輯]蜀漢
君主 生母 公主封號 本名 生卒年 丈夫 備注
蜀后主劉禪 公主 不詳 不詳 諸葛瞻 諸葛瞻為諸葛亮之子
[編輯]東吳
君主 生母 公主封號 本名 生卒年 丈夫 備注
吳大帝孫權(quán) 步夫人 全公主 孫魯班
(字大虎) 不詳 1.周循
2.全琮 周循為周瑜之子
步夫人 朱公主 孫魯育
(字小虎) 不詳 1.朱據(jù)
2.劉纂 遭姊全公主譖殺,女朱夫人為孫休妻。
公主 不詳 不詳 滕引
吳景帝孫休 朱夫人 公主 不詳 不詳 朱宣
[編輯]晉朝
[編輯]西晉
君主 生母 公主封號 本名 生卒年 丈夫 備注
晉宣帝司馬懿 張春華 南陽公主 不詳 不詳
長陸公主 不詳 不詳 杜預(yù)
晉文帝司馬昭 王元姬 京兆公主 不詳 不詳
晉武帝司馬炎 常山公主 不詳 不詳 王濟 雙目失明
長廣公主 不詳 不詳 甄德
滎陽公主 不詳 不詳 盧諶 未婚而卒
滎陽長公主 不詳 不詳 華恒
繁昌公主 不詳 不詳 衛(wèi)宣 離婚
襄城公主 不詳 不詳 王敦
楊艷 平陽公主 不詳 不詳
楊艷 新豐公主 不詳 不詳
楊艷 陽平公主 不詳 不詳
萬安公主 不詳 不詳 早逝,武帝命左貴嬪為之作誄
胡芳 武安公主 不詳 不詳
潁川公主 不詳 不詳 王粹
晉惠帝司馬衷 賈南風(fēng) 臨海公主 不詳 不詳 曹統(tǒng) 洛陽之亂時曾被擄賣為奴
賈南風(fēng) 河?xùn)|公主 不詳 不詳 孫會
賈南風(fēng) 始平公主 不詳 不詳
賈南風(fēng) 哀獻皇女 不詳 不詳
[編輯]東晉
君主 生母 公主封號 本名 生卒年 丈夫 備注
晉元帝司馬睿 鄭阿春 尋陽公主 不詳 不詳 王禕之
晉明帝司馬紹 庾文君 南康公主 司馬興男 不詳 桓溫
南郡悼公主 不詳 不詳 羊賁
廬陵公主 不詳 不詳 劉惔
晉成帝司馬衍 尋陽公主 不詳 不詳 荀羨
簡文帝司馬昱 徐貴人 新安公主 司馬道福 不詳 王獻之
李陵容 鄱陽公主 不詳 不詳 王嘏 孫女為宋孝武帝劉駿皇后,劉宋時被改稱永成君
孝武帝司馬曜 晉陵公主 不詳 不詳 謝混 晉安帝時被迫離婚,劉宋時被改稱東鄉(xiāng)君
恭帝司馬德文 褚靈媛 海鹽公主 司馬茂英 393年?—439年 劉義符 為宋少帝劉義符皇后
褚靈媛 富陽公主 不詳 不詳
[編輯]南北朝
[編輯]南朝
[編輯]南朝宋
君主 生母 公主封號 本名 生卒年 丈夫 備注
宋武帝劉裕 臧愛親 會稽公主 劉興弟 不詳 徐達之
吳興長公主 劉榮男 不詳 王偃
張夫人 義興恭長公主 劉惠媛
宣城德公主 不詳 不詳 周矯
新安公主 不詳 不詳 王景深 離婚
吳郡宣公主 不詳 不詳 褚湛之 妹始安公主早逝,嫁褚湛之為繼室
始安哀公主 不詳 不詳 褚湛之
豫章康長公主 劉欣男 ?—464年 1.徐喬
2.何瑀
宋文帝劉義隆 袁齊媯 東陽獻公主 劉英娥 不詳 王僧綽 長女
蔣美人 海鹽公主 不詳 不詳 趙倩 第四女。與兄始興王劉浚私通,和趙倩離婚
長城公主 不詳 不詳 謝緯 第五女。其子為著名詩人謝朓
臨川長公主 劉英媛 不詳 王藻 善妒,陷害王藻下獄后離婚
瑯邪貞長公主 不詳 不詳 褚授
南郡獻公主 不詳 不詳 褚淵 褚淵為褚湛之之子,公主入南朝齊稱巴西主
廬江公主 不詳 不詳 褚澄 褚澄為褚湛之與吳郡公主之子
淮陽長公主 不詳 不詳 江憑 第九女
新蔡公主 劉英媚 不詳 1.何邁
2.劉子業(yè) 第十女。先嫁何邁,后被其侄宋廢帝劉子業(yè)納為貴嬪,偽稱謝氏
南陽公主 不詳 不詳 徐恒之 第十五女。
尋陽公主 不詳 不詳 郗燁 梁武帝蕭衍皇后郗徽之母,南朝齊降為松滋縣君。
宋孝武帝劉駿 王憲嫄 山陰公主 劉楚玉 446年?—465年 何戢 長女,廢帝之姊。后被宋明帝劉彧賜死。
安固公主 不詳 不詳 王志 王志為王僧虔之子
臨汝公主 不詳 不詳 江斅 江斅曾作辭婚表退婚
安吉公主 不詳 不詳 蔡約
王憲嫄 臨淮康哀公主 劉楚佩 不詳 王瑩
王憲嫄 皇女 劉楚琇 不詳
王憲嫄 康樂公主 劉修明 不詳 徐孝嗣
宋明帝劉彧 陽羨公主 不詳 不詳 王儉 王儉為王僧綽之子
王貞風(fēng) 晉陵長公主 劉伯姒 不詳
王貞風(fēng) 建安長公主 劉伯媛 不詳
[編輯]南朝齊
君主 生母 公主封號 本名 生卒年 丈夫 備注
齊高帝蕭道成 義興憲公主 不詳 不詳 沈文和
淮南長公主 不詳 不詳 王暕
臨海長公主 不詳 不詳 王彬
齊武帝蕭賾 吳縣公主 不詳 不詳 王觀
武康公主 不詳 不詳 徐演
長城公主 不詳 不詳 何敬容
齊明帝蕭鸞 山陰公主 不詳 不詳 徐況
錢唐公主 不詳 不詳 謝覽
[編輯]南朝梁
君主 生母 公主封號 本名 生卒年 丈夫 備注
梁太祖蕭順之 張尚柔 義興昭長公主 蕭令嫕 不詳 王琳
新安穆公主 不詳 不詳 王茂璋 武帝妹,卒於齊朝時,子王沖。
梁武帝蕭衍 郗徽 永興公主 蕭玉姚 不詳 殷鈞
郗徽 永世公主 蕭玉婉 不詳 謝謨
郗徽 永康公主 蕭玉嬛 不詳
富陽公主 不詳 不詳 張纘
長城公主 不詳 不詳 柳偃 女柳敬言為陳宣帝皇后。
永嘉公主 不詳 不詳 王銓
安吉公主 蕭玉志 不詳 王實
梁簡文帝蕭綱 王靈賓 長山公主 蕭妙挈 不詳
南沙公主 不詳 不詳 袁憲
范淑妃 溧陽公主 不詳 不詳 侯景
余姚公主 不詳 不詳 王溥
海鹽公主 不詳 不詳 張希 第九女。張希為張纘之子。
安陽公主 不詳 不詳 張交 第十一女,又稱定陽公主。
梁元帝蕭繹 徐昭佩 益昌公主 蕭含貞 不詳
安固公主 不詳 不詳 鄭譯
[編輯]南朝陳
君主 生母 公主封號 本名 生卒年 丈夫 備注
陳武帝陳霸先 永世公主 不詳 不詳 錢藏
始興王陳道譚 信義公主 不詳 不詳 到郁
陳文帝陳蒨 豐安公主 不詳 不詳 留貞臣
富陽公主 不詳 不詳 1.侯凈藏
2.柳盼
陳宣帝陳頊 信義公主 不詳 不詳 蔡凝
義興公主 不詳 不詳 錢肅
[編輯]北朝
[編輯]北魏
君主 生母 公主封號 本名 生卒年 丈夫 備注
昭成帝
拓跋什翼犍 遼西公主 不詳 不詳 賀野千
[編輯]北齊
[編輯]北周
[編輯]相關(guān)連結(jié)
中國君主列表
中國皇后及妃嬪列表
[編輯]參考資料
二十四史
司馬光主編:資治通鑒
陳夢雷主編:古今圖書集成
柏楊編:中國歷代帝王皇后親王公主世系錄(下)
[編輯]補充新敘內(nèi)容
中國公主列表,以下列表列出中國歷史有載之公主一覽:
[編輯]兩漢
[編輯]西漢
君主 生母 公主封號 本名 生卒年 丈夫 備注
漢高祖
劉邦 呂雉 魯元公主 不詳 ?—前187年 張敖 女張嫣為其弟漢惠帝皇后
漢文帝
劉恒 竇漪 館陶公主 劉嫖 不詳 陳午 女陳嬌為漢武帝皇后
公主 不詳 不詳 周勝之 周勝之為周勃之子
漢景帝
劉啟 王娡 平陽公主 不詳 不詳 1.曹時
2.衛(wèi)青
王娡 南宮公主 不詳 不詳 耏申
王娡 隆慮公主 不詳 不詳 不詳 子昭平君娶武帝女夷安公主
漢武帝
劉徹 衛(wèi)子夫 衛(wèi)長公主 不詳 不詳 欒大 又稱當(dāng)利公主
衛(wèi)子夫 諸邑公主 不詳 ?—前91年 坐巫蠱之禍而死
衛(wèi)子夫 陽石公主 不詳 ?—前91年 坐巫蠱之禍而死
李夫人 鄂邑蓋長公主 ?—前80年 王充 意圖謀反被發(fā)覺,自殺。
夷安公主 不詳 不詳 昭平君 昭平君為武帝姊隆慮公主之子。
漢宣帝
劉詢 館陶公主 劉施 不詳 -{于永}- 宣帝長女
漢元帝
劉奭 傅昭儀 平都公主 不詳 不詳
潁邑公主 不詳 不詳 杜業(yè) 無子而薨
[編輯]新朝
君主 生母 公主封號 本名 生卒年 丈夫 備注
王莽 黃皇室主 不詳 前9年—23年 劉衎 為漢平帝皇后
[編輯]東漢
君主 生母 公主封號 本名 生卒年 丈夫 備注
南頓君
劉欽 樊嫺都 湖陽公主 劉黃 不詳 不詳
樊嫺都 新野公主 劉元 ?—22年 鄧曼 生一男三女,與三女死於亂兵當(dāng)中。
樊嫺都 寧平公主 劉伯姬 不詳 李通
光武帝
劉秀 舞陽公主 劉義王 不詳 梁松
涅陽公主 劉中禮 不詳 竇固
館陶公主 劉紅夫 不詳 韓光
淯陽公主 劉禮劉 不詳 郭璜
酈邑公主 劉綬 ?—58年 陰豐 被丈夫陰豐殺死
漢明帝
劉莊 獲嘉公主 劉姬 不詳 馮柱
平陽公主 劉奴 不詳 馮順
隆慮公主 劉迎 不詳 耿襲
平氏公主 劉次 不詳
沁水公主 劉致 不詳 鄧乾
平皐公主 劉小姬 不詳 鄧藩
浚儀公主 劉仲 不詳 王度
武安公主 劉惠 不詳 來稜
魯陽公主 劉臣 不詳
樂平公主 劉小迎 不詳
成安公主 劉小民 不詳
漢章帝
劉炟 武德公主 劉男 不詳
平邑公主 劉王 不詳 馮由
陰安公主 劉吉 不詳
漢和帝
劉肇 修武公主 劉保 不詳
共邑公主 劉成 不詳
臨潁公主 劉利 不詳 賈建
聞喜公主 劉興 不詳
清河王
劉慶 平氏公主 劉直得 不詳 來定
陰城公主 劉堅得 ?—130年 班始 被丈夫班始殺死
舞陰公主 劉別得 不詳 鄧裦
濮陽公主 劉久長 不詳 耿良
涅陽公主 劉侍男 不詳 岑熙
漢順帝
劉保 舞陽公主 劉生 不詳
冠軍公主 劉成男 不詳
汝陽公主 劉廣 不詳
蠡吾侯
劉翼 長社公主 不詳 不詳 耿援
益陽公主 不詳 不詳 寇榮之子
漢桓帝
劉志 陽安公主 劉華 不詳 伏完 女伏壽為漢獻帝皇后
潁陰公主 劉堅 不詳
陽翟公主 劉修 不詳
漢靈帝
劉宏 萬年公主 不詳 不詳
[編輯]三國
[編輯]曹魏
君主 生母 公主封號 本名 生卒年 丈夫 備注
魏武帝
曹操 清河公主 不詳 不詳 夏侯茂 夏侯茂為夏侯敦之子
杜夫人 金鄉(xiāng)公主 不詳 不詳 何晏 與秦朗為同母異父兄妹
尹夫人 安陽公主 不詳 不詳 荀惲 與何晏為同母異父兄妹,荀惲為荀彧之子
不詳 不詳 曹憲 不詳 劉協(xié) 《后漢書》稱孝獻曹皇后
不詳 不詳 曹節(jié) 不詳 劉協(xié) 《后漢書》稱獻穆曹皇后,漢亡后封山陽公夫人
不詳 不詳 曹華 不詳 劉協(xié) 漢時為貴人
不詳 高城公主 不詳 不詳 不詳
魏文帝
曹丕 甄后 東鄉(xiāng)公主 不詳 不詳
魏明帝
曹睿 平原懿公主 曹淑 232年 出生三月夭折,明帝以甄黃合葬做為冥婚對象
齊長公主 不詳 不詳 1.李韜
2.任愷 三國志記載李韜因罪而死,齊長公主與三子幸免;晉書記載任愷妻為魏明帝女齊長公主。
[編輯]蜀漢
君主 生母 公主封號 本名 生卒年 丈夫 備注
蜀后主劉禪 公主 不詳 不詳 諸葛瞻 諸葛瞻為諸葛亮之子
[編輯]東吳
君主 生母 公主封號 本名 生卒年 丈夫 備注
吳大帝
孫權(quán) 步夫人 全公主 孫魯班
(字大虎) 不詳 1.周循
2.全琮 周循為周瑜之子
步夫人 朱公主 孫魯育
(字小虎) 不詳 1.朱據(jù)
2.劉纂 遭姊全公主譖殺,女朱夫人為孫休妻。
公主 不詳 不詳 滕引
吳景帝
孫休 朱夫人 公主 不詳 不詳 朱宣
[編輯]晉朝
[編輯]西晉
君主 生母 公主封號 本名 生卒年 丈夫 備注
晉宣帝
司馬懿 張春華 南陽公主 不詳 不詳
長陸公主 不詳 不詳 杜預(yù)
晉文帝
司馬昭 王元姬 京兆公主 不詳 不詳
晉武帝司馬炎 常山公主 不詳 不詳 王濟 雙目失明
長廣公主 不詳 不詳 甄德
滎陽公主 不詳 不詳 盧諶 未婚而卒
滎陽長公主 不詳 不詳 華恒
繁昌公主 不詳 不詳 衛(wèi)宣 離婚
襄城公主 不詳 不詳 王敦
楊艷 平陽公主 不詳 不詳
楊艷 新豐公主 不詳 不詳
楊艷 陽平公主 不詳 不詳
萬安公主 不詳 不詳 早逝,武帝命左貴嬪為之作誄
胡芳 武安公主 不詳 不詳
潁川公主 不詳 不詳 王粹
晉惠帝司馬衷 賈南風(fēng) 臨海公主 不詳 不詳 曹統(tǒng) 洛陽之亂時曾被擄賣為奴
賈南風(fēng) 河?xùn)|公主 不詳 不詳 孫會
賈南風(fēng) 始平公主 不詳 不詳
賈南風(fēng) 哀獻皇女 不詳 不詳
[編輯]東晉
君主 生母 公主封號 本名 生卒年 丈夫 備注
晉元帝司馬睿 鄭阿春 尋陽公主 不詳 不詳 王禕之
晉明帝司馬紹 庾文君 南康公主 司馬興男 不詳 桓溫
南郡悼公主 不詳 不詳 羊賁
廬陵公主 不詳 不詳 劉惔
晉成帝司馬衍 尋陽公主 不詳 不詳 荀羨
簡文帝司馬昱 徐貴人 新安公主 司馬道福 不詳 王獻之
李陵容 鄱陽公主 不詳 不詳 王嘏 孫女為宋孝武帝劉駿皇后,劉宋時被改稱永成君
孝武帝司馬曜 晉陵公主 不詳 不詳 謝混 晉安帝時被迫離婚,劉宋時被改稱東鄉(xiāng)君
恭帝司馬德文 褚靈媛 海鹽公主 司馬茂英 393年?—439年 劉義符 為宋少帝劉義符皇后
褚靈媛 富陽公主 不詳 不詳
[編輯]南北朝
[編輯]南朝
[編輯]南朝宋
君主 生母 公主封號 本名 生卒年 丈夫 備注
宋武帝
劉裕 臧愛親 會稽公主 劉興弟 不詳 徐達之
吳興長公主 劉榮男 不詳 王偃
張夫人 義興恭長公主 劉惠媛
宣城德公主 不詳 不詳 周矯
新安公主 不詳 不詳 王景深 離婚
吳郡宣公主 不詳 ?—476年 褚湛之 妹始安公主早逝,嫁褚湛之為繼室,生褚澄
始安哀公主 不詳 不詳 褚湛之
豫章康長公主 劉欣男 ?—464年 1.徐喬
2.何瑀
宋文帝
劉義隆 袁齊媯 東陽獻公主 劉英娥 不詳 王僧綽 長女
蔣美人 海鹽公主 不詳 不詳 趙倩 第四女。與兄始興王劉浚私通,和趙倩離婚
長城公主 不詳 不詳 謝緯 第五女。其子為著名詩人謝朓
臨川長公主 劉英媛 不詳 王藻 善妒,陷害王藻下獄后離婚
瑯邪貞長公主 不詳 不詳 褚授
南郡獻公主 不詳 不詳 褚淵 褚淵為褚湛之之子,公主入南朝齊稱巴西主
廬江公主 不詳 不詳 褚澄 褚澄為褚湛之與吳郡公主之子
淮陽長公主 不詳 不詳 江憑 第九女
新蔡公主 劉英媚 不詳 1.何邁
2.劉子業(yè) 第十女。先嫁何邁,后被其侄宋廢帝劉子業(yè)納為貴嬪,偽稱謝氏
南陽公主 不詳 不詳 徐恒之 第十五女。
尋陽公主 不詳 不詳 郗燁 梁武帝蕭衍皇后郗徽之母,南朝齊降為松滋縣君。
宋孝武帝
劉駿 王憲嫄 山陰公主 劉楚玉 446年?—465年 何戢 長女,廢帝之姊。后被宋明帝劉彧賜死。
安固公主 不詳 不詳 王志 王志為王僧虔之子
臨汝公主 不詳 不詳 江斅 江斅曾作辭婚表退婚
安吉公主 不詳 不詳 蔡約
王憲嫄 臨淮康哀公主 劉楚佩 不詳 王瑩
王憲嫄 皇女 劉楚琇 不詳
王憲嫄 康樂公主 劉修明 不詳 徐孝嗣
殷淑儀 縣公主 不詳 ?—465年 第十二皇女,與同母兄弟劉子鸞、劉子師被前廢帝殺害。
宋明帝
劉彧 陽羨公主 不詳 不詳 王儉 王儉為王僧綽之子
王貞風(fēng) 晉陵長公主 劉伯姒 不詳
王貞風(fēng) 建安長公主 劉伯媛 不詳
[編輯]南朝齊
君主 生母 公主封號 本名 生卒年 丈夫 備注
齊高帝
蕭道成 義興憲公主 不詳 不詳 沈文和
淮南長公主 不詳 不詳 王暕
臨海長公主 不詳 不詳 王彬
齊武帝
蕭賾 吳縣公主 不詳 不詳 王觀
武康公主 不詳 不詳 徐演
長城公主 不詳 不詳 何敬容
齊明帝
蕭鸞 山陰公主 不詳 不詳 徐況
錢唐公主 不詳 不詳 謝覽
[編輯]南朝梁
君主 生母 公主封號 本名 生卒年 丈夫 備注
梁太祖蕭順之 張尚柔 義興昭長公主 蕭令嫕 不詳 王琳
新安穆公主 不詳 不詳 王茂璋 武帝妹,卒於齊朝時,子王沖。
梁武帝
蕭衍 郗徽 永興公主 蕭玉姚 不詳 殷鈞
郗徽 永世公主 蕭玉婉 不詳 謝謨
郗徽 永康公主 蕭玉嬛 不詳
富陽公主 不詳 不詳 張纘
長城公主 不詳 不詳 柳偃 女柳敬言為陳宣帝皇后。
永嘉公主 不詳 不詳 王銓
安吉公主 蕭玉志 不詳 王實
梁簡文帝
蕭綱 王靈賓 長山公主 蕭妙挈 不詳
南沙公主 不詳 不詳 袁憲
范淑妃 溧陽公主 不詳 不詳 侯景
余姚公主 不詳 不詳 王溥
海鹽公主 不詳 不詳 張希 第九女。張希為張纘之子。
安陽公主 不詳 不詳 張交 第十一女,又稱定陽公主。
梁元帝
蕭繹 徐昭佩 益昌公主 蕭含貞 不詳
安固公主 不詳 不詳 鄭譯
[編輯]南朝陳
君主 生母 公主封號 本名 生卒年 丈夫 備注
陳武帝
陳霸先 永世公主 不詳 不詳 錢藏
始興王
陳道譚 信義公主 不詳 不詳 到郁
陳文帝
陳蒨 豐安公主 不詳 不詳 留貞臣
富陽公主 不詳 不詳 1.侯凈藏
2.柳盼
陳宣帝
陳頊 信義公主 不詳 不詳 蔡凝
義興公主 不詳 不詳 錢肅
[編輯]北朝
[編輯]北魏
[編輯]父親可考者
君主 生母 公主封號 本名 生卒年 丈夫 備注
昭成帝
拓跋什翼犍 遼西公主 不詳 不詳 賀野千
[編輯]父親無考者
[編輯]北齊
[編輯]北周
[編輯]隋朝
君主 生母 公主封號 本名 生卒年 丈夫 備注
隋武元帝
楊忠 安成長公主 不詳 不詳 竇榮定 隋文帝楊堅之姊
隋文帝
楊堅 獨孤伽羅 樂平公主 楊麗華 561年—609年 宇文贇 北周宣帝宇文贇皇后
獨孤伽羅 蘭陵公主 楊阿五 573年—604年 1.王奉孝
2.柳述 第五女
廣平公主 不詳 不詳 宇文靜禮
襄國公主 不詳 不詳 李長稚
隋煬帝
楊廣 南陽公主 不詳 不詳 宇文士及
[編輯]唐朝
君主 生母 公主封號 本名 生卒年 丈夫 備注
唐世祖李昞 獨孤夫人 同安公主 不詳 不詳 王裕 高祖妹,享年八十六歲。
唐高祖李淵 不詳 長沙公主 不詳 不詳 馮少師
不詳 襄陽公主 不詳 不詳 竇誕
竇皇后 平陽昭公主 不詳 ?—623年 柴紹
不詳 高密公主 不詳 ?—655年 1.長孫孝政
2.段綸
不詳 長廣公主 不詳 不詳 1.趙慈景
2.楊師道
不詳 萬春公主 不詳 不詳 豆盧懷讓
不詳 房陵公主 不詳 不詳 1.竇奉節(jié)
2.賀蘭僧伽
不詳 九江公主 不詳 不詳 執(zhí)失思力
不詳 廬陵公主 不詳 不詳 喬師望
不詳 南昌公主 不詳 不詳 蘇勗
不詳 安平公主 不詳 不詳 楊思敬
不詳 淮南公主 不詳 不詳 封道言
不詳 真定公主 不詳 不詳 崔恭禮
不詳 衡陽公主 不詳 不詳 阿史那社爾
不詳 丹陽公主 不詳 不詳 薛萬徹
不詳 臨海公主 不詳 不詳 裴師律
不詳 館陶公主 不詳 不詳 崔宣慶
不詳 千金公主 不詳 不詳 1.溫挺
2.鄭敬玄 以姑母身份,自請做武則天的女兒,并引馮小寶進宮。
不詳 常樂公主 不詳 ?—688年 趙瑰 高祖第七女。女為李顯第一任妻子。公主與夫同遭武則天殺害,改姓「虺」。
唐太宗李世民 不詳 襄城公主 不詳 不詳 不詳
不詳 汝南公主 不詳 不詳 不詳
不詳 南平公主 不詳 ?—623年
不詳 遂安公主 不詳 ?—655年
長孫皇后 長樂公主 李麗質(zhì) 不詳
不詳 豫章公主 不詳 不詳
不詳 比景公主 不詳 不詳
不詳 普安公主 不詳 不詳
長孫皇后 東陽公主 不詳 不詳
韋貴妃 臨川公主 不詳 不詳
不詳 清河公主 李敬 不詳
不詳 蘭陵公主 李淑 不詳
不詳 晉安公主 不詳 不詳
不詳 安康公主 不詳 不詳
不詳 新興公主 不詳 不詳
長孫皇后 城陽公主 不詳 不詳
不詳 合浦公主 不詳 不詳
不詳 金山公主 不詳 不詳
長孫皇后 晉陽公主 李明達 633年—644年 小名兕子
不詳 常山公主 不詳 不詳
長孫皇后 新城公主 不詳 634年—662年 1.長孫詮
2.韋正矩
唐高宗李治 蕭淑妃 義陽公主 李下玉 不詳 不詳
蕭淑妃 高安公主 不詳 不詳 不詳
武則天 安定思公主 不詳 654年—654年
武則天 太平公主 李令月 約665年—713年 1.薛紹
2.武攸暨 依《全唐文·代皇太子上食表》一文認為她的本名是李令月。
唐中宗李顯 不詳 新都公主 不詳 不詳 不詳
不詳 宜城公主 不詳 不詳 不詳
不詳 定安公主 不詳 不詳 不詳
韋皇后 長寧公主 不詳 1.楊慎交
2.蘇彥伯 不詳
不詳 永壽公主 不詳 不詳 不詳
不詳 永泰公主 李仙蕙 685年—701年 武延基
韋皇后 安樂公主 李裹兒 664年—710年 1.武崇訓(xùn)
2.武延秀
不詳 成安公主 李季姜 不詳 不詳
唐睿宗李旦 不詳 壽昌公主 不詳 不詳 不詳
不詳 安興公主 不詳 不詳 不詳 諡號昭懷
不詳 荊山公主 不詳 不詳 不詳
不詳 淮陽公主 不詳 不詳 不詳
不詳 代國公主 李華 不詳 名華字華婉
不詳 涼國公主 李華莊 不詳 字華莊
不詳 薛國公主 不詳 不詳 不詳
不詳 鄎國公主 不詳 不詳 不詳
不詳 金仙公主 不詳 不詳 不詳
不詳 玉真公主 李持盈 不詳 字持盈
不詳 霍國公主 不詳 不詳 不詳
唐玄宗李隆基 不詳 永穆公主 不詳 不詳 不詳
不詳 常芬公主 不詳 不詳 不詳
不詳 孝昌公主 不詳 不詳 不詳
不詳 唐昌公主 不詳 不詳 不詳
不詳 靈昌公主 不詳 不詳 不詳
不詳 常山公主 不詳 不詳 不詳
武惠妃 上仙公主 不詳 不詳 不詳
不詳 懷思公主 不詳 不詳 不詳
不詳 晉國公主 不詳 不詳 不詳
1、平陽公主
平陽公主,名諱及生卒不詳,漢景帝劉啟與皇后王娡的長女? ,漢武帝劉徹同胞長姐。本封陽信公主,因嫁于開國功臣曹參曾孫平陽侯曹壽(曹時),故又稱平陽公主。曹壽去世后,平陽公主改嫁汝陰侯夏侯頗。夏侯頗死后,又改嫁大司馬、大將軍、長平烈侯衛(wèi)青。死后陪葬于茂陵。
2、魯元公主
魯元公主(?-前187年)名不詳。漢高祖劉邦和皇后呂雉獨女兒,西漢公主? 。
嫁趙王張敖為妻后,險因匈奴冒頓來犯時劉敬的建議被指和親,后因呂后不愿而娶家人子代之。生子張偃,呂后封其為魯元王,故魯元公主又稱魯元太后;張敖有個女兒張嫣,呂后為鞏固勢力,借"親上加親"之名將其嫁給魯元公主弟弟漢惠帝劉盈。
《史記正義》中提到魯元公主墓在咸陽西北二十五里。
3、館陶公主
漢朝第一位長公主,地位如同諸侯王,漢文帝有史料記載的兩個女兒之一,竇皇后的唯一的親生女兒長公主,漢景帝唯一的同母姐姐,同時也是漢武帝的姑母、丈母娘兼妹妹的婆母。
劉嫖生于前189年,封邑在館陶縣(今河北館陶),所以稱館陶長公主,于漢文帝三年(前177年)嫁給世襲列侯堂邑侯(食邑一千八百戶)陳午為妻,又稱其堂邑長公主。
漢景帝登基時封劉嫖為館陶長公主,文、景朝唯一的長公主;漢武帝時,尊稱大長公主、竇太主,是武帝朝唯一的大長公主,地位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4、昭慶公主
魏國大長公主(?-1008年),為宋太祖嫡長女,母孝惠皇后。
開寶三年(970年),封為昭慶公主,下嫁左衛(wèi)將軍王承衍,賜宅第于景龍門外。宋太宗即位后,進封為鄭國昭慶公主。淳化元年(990年),改封為秦國昭慶公主。
宋真宗即位后,公主以宋真宗堂姐的身份,在至道三年(997年),被進封為秦國昭慶長公主。于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逝世,賜謚賢肅。哲宗元符年間改封魏國大長公主。徽宗政和年間,改謚賢肅大長帝姬。
5、陽阿公主
陽阿公主(?—?),西漢公主。陽阿公主曾經(jīng)在府中教養(yǎng)趙飛燕和趙合德。后來趙氏姐妹被漢成帝所寵幸,經(jīng)歷與衛(wèi)子夫相似。
《漢書外戚傳第六十七下》孝成趙皇后,本長安宮人。初生時,父母不舉,三日不死,乃收養(yǎng)之。及壯,屬陽阿主家,學(xué)歌舞,號曰飛燕。成帝嘗微行出。過陽阿主,作樂,上見飛燕而說之,召入宮,大幸。有女弟復(fù)召入,俱為婕妤,貴傾后宮。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公主
平陽公主,歷史上平陽公主不少,有名的有兩位。一位是漢景帝女兒、漢武帝姐姐、衛(wèi)青的老婆平陽公主,衛(wèi)子夫、衛(wèi)青姐弟都是她推薦給漢武帝的。
另一位是唐高祖女兒平陽公主,嫁給柴紹為妻。她為李淵為大唐立下赫赫戰(zhàn)功。
隋末民不聊生,天下大亂。隋大業(yè)十三年(公元617年)五月,李淵決定起兵。而當(dāng)時李淵的勝出機會并沒有多大。他的地盤在遙遠的山西邊境,遠離首都長安和東都洛陽。手下兵力也不足,不過萬把人,而且天天要面對突厥的進攻,最要命的是,他的家眷全都在長安,身邊只有一個次子李世民跟著。他領(lǐng)兵離開自己的防地時,對外宣稱是為了到江都去接應(yīng)被困在那里的隋煬帝,可是他的行軍方向卻直指首都長安。這種“掩耳盜鈴”當(dāng)然瞞不過長安的隋朝官員。長安方面立即下令拘捕李淵的家人。逮捕名單中就包括了李淵的三女兒平陽公主和她的丈夫柴紹。
形勢危急,平陽公主和丈夫快速商議,決定分頭行動,柴紹直奔太原,而平陽公主則在后方進行各種安排。她很快動身回到鄠縣(今陜西戶縣)的李氏莊園,女扮男裝,自稱李公子,將當(dāng)?shù)氐漠a(chǎn)業(yè)變賣,賑濟災(zāi)民,很快招收了一支幾百人的隊伍。很快李淵起兵的消息就傳來了。平陽公主聽到這個消息,決心要為父親招募更多的軍力。
她到處聯(lián)絡(luò)反隋的義軍。這個年紀輕輕的女子,以其超人的膽略和才識,在三個多月的時間里,就招納了四五支在江湖上已有相當(dāng)規(guī)模的起義軍。其中最大的一支就是胡商何潘仁,當(dāng)時他手下有幾萬人。平陽公主派家僮馬三寶前去游說何潘仁歸降。不知道馬三寶使了什么手段,勢力遠遠超過平陽公主的何潘仁居然甘愿做平陽公主的手下。平陽公主收編了何潘仁后又連續(xù)收編了李仲文、向善志、丘師利等義軍,勢力大增。在此期間,朝廷不斷派兵攻打平陽公主。平陽公主率領(lǐng)的義軍不但打敗了每一次進攻,而且勢如破竹,連續(xù)攻占了戶縣、周至、武功、始平等地。
平陽公主收編的這幫義軍都是殺人不眨眼的強盜。如果沒有幾分真本事,就是男人也鎮(zhèn)不住他們,何況其兵源還來自原本不相統(tǒng)屬的系統(tǒng)。能夠在短時間內(nèi)將收編的烏合之眾變?yōu)橐恢О賾?zhàn)百勝的勁旅,取得如此大的戰(zhàn)績,足見平陽公主的組織能力和指揮能力實在是出類拔萃的。
這支由女人做主帥的義軍,軍紀非常的嚴明,平陽公主令出必行,整支軍隊都對她肅然起敬。在那亂兵蜂起的年月里,這支軍隊得到了廣泛的擁護。老百姓將平陽公主稱為“李娘子”,將她的軍隊稱為“娘子軍”。娘子軍威名遠揚,很多人都千里投奔而來。不久,平陽公主的娘子軍就超過七萬人了。平陽公主在軍事上的直覺與見地,堪稱天才,隋將屈突通就曾經(jīng)在她手下連吃幾場大敗仗。
公元617年9月,李淵主力渡過黃河進入關(guān)中,這時他很高興地看到他的三女兒已經(jīng)為他在關(guān)中打下了一大片地盤。他派柴紹去迎接平陽公主。接下來,平陽公主挑選了一萬多精兵與李世民會師渭河北岸,共同攻打長安。柴紹屬于李世民的部下,與平陽公主平級。夫妻二人各領(lǐng)一軍,各自有各自的幕府。11月他們兵打一處,很快就攻克了長安。
平陽公主在關(guān)中行動的意義對建立李唐王朝來說是怎樣評價都不過分的。唐王朝建立后,李淵將自己這位才略出眾的愛女封為“平陽公主”。
攻克長安之后,平陽公主再交為大唐的江山立下功勞。因為李淵當(dāng)時雖然拿下了長安,但是他只是大致控制了半個關(guān)中,他的四周都是敵人。穩(wěn)定長安后,李淵立刻掉頭對付據(jù)有隴西之地的薛舉和涼州(今甘肅武威)的李軌,李淵命李世民征討。李世民用了大約兩年的時間來掃蕩這些勢力。奠定李唐天下的一仗是滅王世充。這一役唐軍圍城打援,把前來援救王世充的竇建德一起干掉了。這幾仗柴紹都曾參與。如果說平陽公主這時在長安享清福是不符合她的性格的,作為杰出的將領(lǐng),她當(dāng)然是要參加這些決定大唐命運的決戰(zhàn)的。有人說,李世民轉(zhuǎn)戰(zhàn)西北掃蕩隋朝殘余勢力時,主要就是依靠平陽公主和娘子軍的參戰(zhàn),才能連克強敵。竇建德覆滅后,余部推劉黑闥為首領(lǐng),于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七月在漳南(今河北故城)起兵反唐,他們北聯(lián)突厥,不到半年盡復(fù)竇建德舊地。平陽公主這時的主要任務(wù)就是防守李家的大本營山西,她駐守的地方就是娘子關(guān)。娘子關(guān)位于今山西省平定縣東北的綿山上,為出入山西的咽喉,原名葦澤關(guān),因平陽公主率數(shù)萬“娘子軍”駐守于此才更名娘子關(guān)。山西是中原和關(guān)中地區(qū)的屏障,無山西則中原和關(guān)中不穩(wěn),平陽公主率軍駐守娘子關(guān),目的就是為了防止敵人從這里進入山西。
長安之戰(zhàn)后,平陽公主的事跡就不再見于史籍。直到6年之后的武德六年(公元623年)二月初史書上才突如其來地記了一筆她的死訊。而之所以會記上這一筆還主要是由于她的葬禮與眾不同,平陽公主是以軍禮下葬的。謚曰昭。
這位平陽公主,是中國封建史上,唯一一個由軍隊為她舉殯的女子。
文成公主
文成公主:(625-680),名李雪雁,唐太宗李世民宗室女。漢族。她聰慧美麗,自幼受家庭熏陶,學(xué)習(xí)文化,知書達禮,并信仰佛教。
松贊干布是藏族歷史上的英雄,崛起于藏河(今雅魯藏布江)中游的雅隆河谷地區(qū)。他統(tǒng)一藏區(qū),成為藏族的贊普(“君長”之意),建立了吐蕃王朝。唐貞觀十四年(640),他遣大相祿東贊至長安,獻金5000兩,珍玩數(shù)百,向唐朝請婚。太宗許嫁宗女文成公主。
7世紀,西藏王松贊干布震撼唐朝。當(dāng)時,唐朝擁有世界最先進的經(jīng)濟文化。唐太宗崇尚“一樁婚姻就相當(dāng)于10萬雄兵。”知書達理的文成公主,樸素大方,主動應(yīng)征作25歲的松贊干布夫人。16歲的文成公主迅速做進藏的高原氣候調(diào)適;同時向松贊干布發(fā)起智慧挑戰(zhàn)。五次比試松贊干布的求婚使臣祿東贊:用絲綢帶穿過一塊有彎彎曲曲小孔的綠松石(九曲明珠);指出一根兩端一樣粗的木棍的根部與梢部;分清關(guān)在一起的100匹馬駒各自是100母馬的哪一匹所生;晚上召喚入似迷宮一樣的大宮看戲,戲后突發(fā)安排使臣獨自回歸自己的住處;最后,文成公主站到300名姑娘中,讓從來沒有見過文成公主的使臣挑選?!@是藏族文化與漢文化大交流的經(jīng)典瞬間。
藏族文化作為高海拔地區(qū)——世界屋脊——的文化,具有高海拔地區(qū)的一切特點。藏人以樸厚、豪壯、博大為美,汲取其他文化,創(chuàng)造了自己的34個藏族文字。日喀則,藏語意為“最好的莊園”;“拉薩”藏語為“圣地”或“佛地”之意;羅布林卡,意為“寶貝園林”;西藏發(fā)源地——神山圣湖,同時被印度教、藏傳佛教、西藏原生宗教苯教以及古耆那教認定為世界的中心。神山圣湖上的岡仁波齊是世界公認的神山,似冠著銀色“金字塔”。
十五年(641),文成公主在唐送親使江夏王太宗族弟李道宗和吐蕃迎親專使祿東贊的伴隨下,出長安前往吐蕃。松贊干布在柏海(今青?,敹啵┯H自迎接,謁見道宗,行子婿之禮。之后,攜文成公主同返邏些(今拉薩)。文成公主在吐蕃生活了近40年,一直備受尊崇。
據(jù)《吐蕃王朝世襲明鑒》等書記載,文成公主進藏時,隊伍非常龐大,唐太宗的陪嫁十分豐厚。有“釋迦佛像,珍寶,金玉書櫥,360卷經(jīng)典,各種金玉飾物”。又給多種烹飪食物,各種花紋圖案的錦緞墊被,卜筮經(jīng)典300種,識別善惡的明鑒,營造與工技著作60種,100種治病藥方,醫(yī)學(xué)論著4種,診斷法5種,醫(yī)療器械6種。還攜帶各種谷物和蕪菁種子等。
永徽元年(650),松贊干布去世后,文成公主一直居住在西藏。她熱愛藏族同胞,深受百姓愛戴。她曾設(shè)計和協(xié)助建造大昭寺和小昭寺。在她的影響下,漢族的碾磨、紡織、陶器、造紙、釀酒等工藝陸續(xù)傳到吐蕃;她帶來的詩文、農(nóng)書、佛經(jīng)、史書、醫(yī)典、歷法等典籍,促進了吐蕃經(jīng)濟、文化的發(fā)展,加強了漢藏人民的友好關(guān)系。她帶來的金質(zhì)釋迦佛像,至今仍為藏族人民所崇拜。
永隆元年(680),文成公主逝世,吐蕃王朝為她舉行隆重的葬禮,唐遣使臣赴吐蕃吊祭。至今拉薩仍保存藏人為紀念她而造的塑像,距今已1300多年歷史。
青海省玉樹縣也建有文成公主廟。廟中央的文成公主坐像,端坐于獅子蓮花座上,身高8米,形象生動,雕刻精細。這里一年四季香火不斷,酥油燈晝夜長明,前來朝拜的藏漢群眾絡(luò)繹不絕。相傳文成公主前往拉薩途中,曾在此地停留很長時間,受到當(dāng)?shù)夭刈迨最I(lǐng)和群眾的隆重歡迎,她深受感動,便決定多住些日子,并教給當(dāng)?shù)厝罕姼?、紡織技術(shù)。現(xiàn)文成公主廟已被列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中國歷史上,有不少以公主或宗室女下嫁蕃邦國王和親的事例,唐太宗時期,文成公主遠嫁吐蕃,便是和親情況的典范。在她是影響下,漢藏兩族的友誼有了很大的發(fā)展,所以把文成公主譽為最成功的女外交家實不為過。
吐蕃就是現(xiàn)在的西藏,唐代以前和中土沒有來往。據(jù)說吐蕃人是東晉末年南涼國王鮮卑人禿發(fā)利鹿孤的后代,因失國而輾轉(zhuǎn)流徙到青藏高原,為紀念祖先,他們以“禿發(fā)”為國號,后依語音相近訛變?yōu)椤巴罗?。吐蕃人過著以游牧為主的生活,飼養(yǎng)牦牛、馬、豬和獨峰駱駝,有的也種植青稞和蕎麥。公元七世紀,棄宗弄贊繼位作了吐蕃贊普(吐蕃國王),人們又稱他為松贊干布,是一位驍勇慓悍的領(lǐng)袖,他率領(lǐng)軍隊統(tǒng)一了青藏高原上的許多部落,建立了以邏些城為中心的強盛王國,邏些城即今日的拉薩。
唐太宗貞觀十二年,松贊干布率吐蕃大軍進攻大唐邊城松州,即今天的四川松潘縣;唐太宗治理下的唐朝,此時正國富兵強,于是派侯君集督率領(lǐng)大軍討伐。大敗吐蕃于松州城下。松贊干布只好俯首稱臣,并對大唐的強盛贊慕不已,他在上書謝罪的同時,還特向唐廷求婚。
唐太宗經(jīng)過一番考慮,決定答應(yīng)他的請求,文成公主人長得端莊豐滿,自幼飽讀詩書,她雖然對遙遠的吐蕃心存疑慮,卻又充滿了新奇的向往,因而也就應(yīng)允了。經(jīng)過兩個多月的準備,于貞觀十五年隆冬,一支十分可觀的送親隊伍,在禮部尚書江夏郡王李道宗的率領(lǐng)下,護送文成公主前往吐蕃和親。
之所以要在隆冬季節(jié)出發(fā),是因為由長安經(jīng)隴南、青海到西藏有一個多月的路程,沿途要經(jīng)過幾條湍急的大河,隆冬季節(jié)河水平緩,才便于送親的隊伍通過。這支隊伍,除了攜帶著豐盛的嫁妝外,還帶有大量的書籍、樂器、絹帛和糧食種子;組成成員除文成公主陪嫁的侍婢外,還有一批文士、樂師和農(nóng)技人員,幾乎就象是一個“文化訪問團”和“農(nóng)技隊”。這些人員是去干什么呢?因為當(dāng)時吐善已經(jīng)擊潰了吐谷渾,伊然成為了西南舉足輕重的強邦;唐太宗深謀遠慮,覺得只有對吐蕃加強籠絡(luò),才能保證大唐西南邊陲的穩(wěn)定,因此才千方百計地對他們從經(jīng)濟和文化上予以協(xié)助,使吐蕃在潛移默化中感激和追隨大唐。文成公主實際上就是肩負著這項和睦邦交的政治任務(wù)遠嫁的,這支送親的隊伍也是前去協(xié)助她完成這項使命的。
經(jīng)過一個多月的頂風(fēng)冒雪的艱苦跋涉,春暖花開的時候,文成公主一行到了黃河的發(fā)源地一河源,這里水草茂盛,牛羊成群,一改沿途風(fēng)沙迷茫的荒涼景象,讓人精神為之一振。一路上很為吐著地勢惡劣而憂心的文成公主這時也松了一口氣,于是送親隊伍在這里作了數(shù)日的短暫休整。
這時,松贊干布親自率領(lǐng)的大隊迎親人馬也趕到了河源,松贊干布一行見到大唐使臣江夏郡王李道宗納頭便拜,并行了子婚大禮,他已認定把大唐作為吐蕃的上國。李道宗請出文成公主與松贊干布相見,這位馳騁高原的吐蕃王一見到中土的金枝玉葉,頓時為她而傾倒,只見文成公主身著華美的盛服,神態(tài)端莊,氣度文雅,與原始質(zhì)樸的吐蕃女子完全不可同日而語。而文成公主所見到的松贊干布,雖然被高原的烈日和狂風(fēng)塑造得黝黑而粗獷,但配上他高大健壯的身材和眉宇間流露出來的豪爽之氣,顯得十分英武;文成公主心中暗自慶幸,自己算是嫁了一個偉丈夫。
送親和迎親的隊伍前呼后擁、威風(fēng)八面地進入了邏些城,在李道宗的主持下,松贊干布與文成公主按照漢族的禮節(jié),舉行了盛大的婚禮,全邏些城的民眾都為他們的贊普和夫人歌舞慶賀。松贊干布樂不可支地對部屬說:“我族我父,從未有通婚上國的先例,我今天得到了大唐的公主為妻,實為有幸,我要為公主修筑一座華麗的宮殿,以留示后代?!?br> 不久,一座美輪美奐的宮殿——布達拉宮就建成了,里面屋宇宏偉華麗。亭榭精美雅致,還開鑿了碧波蕩漾的池塘,種上了各色美麗的花木,一切建制都模仿大唐宮苑的模式,用來安頓文成公主,借以藉慰她的思鄉(xiāng)之情。為了與文成公主有更多的共同語言,松贊干布脫下他穿慣了的皮裘,換上文成公主親手為他縫制的絲質(zhì)唐裝,還努力地向文成公主學(xué)說漢語,一對異族夫妻,感情融洽,互愛互敬,開始了他們新的生活。
按照傳統(tǒng)習(xí)慣,吐蕃人每天要用赭色制土涂敷面頰,說是能驅(qū)邪避魔,雖說樣子十分難看又不舒服,但因是傳統(tǒng)習(xí)俗,誰也沒有提出異議,大多數(shù)吐蕃人只是照章行事。文成公主到吐蕃后,仔細了解和揣摩了這種習(xí)慣,認為這樣做毫無道理,又有礙衛(wèi)生,實在是一項鄙俗的陋習(xí),因此她婉轉(zhuǎn)地向松贊干布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松贊干布聽了覺得她的話很有道理,立即下令廢除這項習(xí)俗,最開始一些念舊的吐蕃人很不習(xí)慣,但慢慢地都覺得保持自己的本來面目,既方便又好看,大家也就都樂意接受了,他們甚至還十分感激文成公主為他們破除了陳規(guī)。
待生活安定下來后,文成公主帶來的漢族樂師們開始履行職責(zé),他們十分賣力地為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演奏唐宮最流行的音樂,音樂舒緩優(yōu)美,使松贊干布大有如聞仙音的感覺,他對樂師和音樂大加贊嘆,并選撥了一批資質(zhì)聰慧的少男少女,跟隨漢族樂師學(xué)習(xí),使?jié)h族的音樂漸漸傳遍了吐蕃的領(lǐng)地,流進了吐蕃人的心田。
隨來的文士們也開始工作,他們幫助整理吐蕃的有關(guān)文獻,記錄松贊公布與大臣們的重要談話,使吐蕃的政治走出原始性,走向正規(guī)化。松贊干布欣喜之余,又命令大臣與貴族子弟誠心誠意地拜文士們?yōu)閹?,學(xué)習(xí)漢族文化,研讀他們帶來的詩書;接著他還派遣了一批又一批的貴族子弟,千里跋涉,遠赴長安,進入唐朝國家,研讀詩書,把漢族的文化引回吐蕃。
農(nóng)技人員并不宣揚什么,他們只是先把從中原帶去的糧食種籽播種在高原的沃土上,然后精心地灌溉、施肥、除草,等到了收獲的季節(jié),那頂壯的莊稼,驚人的高產(chǎn),讓吐蕃人瞪大了眼睛;因為吐蕃人那時雖然也種植一些青稞、蕎麥之類的作物,但因不善管理,常常是只種不管,所以產(chǎn)量極低,他們不得不佩服漢族農(nóng)技人員高超的種植技術(shù)。在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的授意下,農(nóng)技人員開始有計劃地向吐蕃人傳授農(nóng)業(yè)技術(shù),使他們在游牧之余,還能收獲到大量的糧食。尤其是把種桑養(yǎng)蠶的技術(shù)傳給他們后,吐蕃也逐漸有了自制的絲織品,光澤細柔,花色濃艷,極大地美化了吐蕃人的生活,使他們喜不勝收,都十分感謝文成公主入吐蕃后給他們帶來的好處。
文成公主以款款柔情善待松贊干布,使得這位生長于荒蠻之地的吐蕃國王深切體會到漢族女性的修養(yǎng)與溫情,他對文成公主不但備加珍愛,而且對她的一些建議盡力采納。文成公主則憑著自己的知識和見地,細心體察吐蕃的民情,然后提出各種合情合理的建議,協(xié)助丈夫治理這個地域廣闊,民風(fēng)慓悍古樸的國家。而文成公主又不是那種極有權(quán)勢欲的女人,她參預(yù)治國,卻從未要求松贊干布給自己一個什么官職,對于吐蕃國的重大政治決策,她只是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不強行干涉,因此松贊干布和大臣們對她非常悅眼,經(jīng)常向她討教唐宮的政治制度以作為他們行政的參考,而廣大的吐蕃民眾更視她如神明。
貞觀二十二年,唐太宗派長史王玄策出使吐蕃,一方面和洽兩國關(guān)系,另一方面也是去看望遠嫁的文成公主。王玄策率出使隊伍帶著大批絹帛文物上路,途經(jīng)天竺國時,不幸遭到天竺人的搶掠,除了王玄策帶著少量人馬逃出外,大部分人馬及物品全都搶去。王玄策狼狽地抵達吐蕃,拜見了松贊干布并說明了遭劫的情況,松贊干布認為天竺國是有意挑釁,破壞他與大唐的關(guān)系,于是派遣大軍討伐天竺,搗毀了他們的都城,俘虜了天竺王子,還繳獲了大批牲畜,救回了唐朝使節(jié)隨從人員,算是替大唐使節(jié)出了一口氣。
貞觀二十三年,唐太宗李世民駕崩,太子嗣位為唐高宗。新任大唐天子授松贊干布為駙馬都尉,封西海郡王,并且派特使送去大量的金銀、絹帛、詩書、谷種,并特為文成公主送去了飾物和化妝品,以嘉勉她和親撫蕃的功德。
松贊干布因之上書謝恩,并忠心地表示:“天子初即位,若臣下有不忠之心者,當(dāng)勤兵赴國除討。”并獻上珠寶十五種,請代置太宗靈前,以表哀思。唐高宗對松贊干布的忠心十分感動,又晉封他為賓王,更賜彩帛三千段;吐蕃使者到長安后大開眼界,趁唐高宗高興之機,向他請求賜給造酒、碾米和制造紙筆墨硯的技術(shù),唐高宗都—一答應(yīng)了。大唐王朝與吐蕃的關(guān)系,在文成公主聯(lián)絡(luò)的基礎(chǔ)上,至此已到了水乳交融的頂峰。
在松贊干布與文成公主努力推行改革,及大論(吐蕃的宰相職)祿東贊的妥善謀劃下,吐蕃在軍事、政治、經(jīng)濟、文化等各個方面,都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fā)展,因而能稱霸西域,成為大唐王朝西方的有力屏障。
可惜不久之后,松贊干布去世,他的孫子繼位為贊普,因贊普年幼,所以國事多由祿東贊一手掌握理,家事則由文成公主操持,這時一切還算平穩(wěn)。然而不久祿東贊也死去,他的兒子欽陵沿襲作了大論,這時吐蕃與鄰邦士谷渾關(guān)系惡化,他們均上書向唐廷請求論斷是非,而唐高宗遲遲不予裁決,欽陵按捺不住,起兵擊潰了土谷渾。不料這一舉動卻觸犯了唐廷的威嚴,唐高宗認為在他還沒有作出判決之前,吐蕃就擅動武力,簡直不把大唐天朝放在眼里,因此在咸亨元年,派薛仁貴督師討伐吐蕃。
誰知薛仁貴的軍隊在大非川一帶被吐蕃軍隊打得一敗涂地,從此吐蕃人不再服大唐的氣,連年興兵進犯大唐邊境。唐廷派大軍長駐洮河鎮(zhèn)守,以防吐蕃軍隊的騷擾,雙方陷入了敵對局面,吐蕃成為唐王朝始終無法解決的最大敵人。
從唐太宗貞觀十五年初春,文成公主下嫁松贊干布開始,到唐高宗咸亨元年薛仁貴率兵征討吐蕃為止,整整三十年的歲月,由于文成公主的博學(xué)多能,對吐蕃國的開化影響很大,不但鞏固了唐朝的西陲邊防,更把漢民族的文化傳播到西域,這是唐太宗的得意之作,可惜唐高宗最終不能善加利用,輕易挑動戰(zhàn)爭,造成了不可收拾的局面,使得文成公主苦心孤詣所營造的和睦局勢嘎然而止,怎不令人痛惜!
唐高宗永隆元年,文成公主在邏些城病逝,唐廷特派使者前往祭奠,但也沒能改善兩國的外交關(guān)系。而文成公主受到吐蕃官民的敬仰并不因與唐朝關(guān)系疏遠而稍減,她的死引起了所有吐蕃人的衰痛。
文成公主死后,吐蕃人到處為她立廟設(shè)祠,以志紀念。一些隨她前來的文土工匠也一直受到豐厚的禮遇,他們死后,也紛紛陪葬在文成公主墓的兩側(cè)。至今文成公主和這些友好使者,仍被西藏人視為神明!
太平公主
太平公主是我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她不僅僅因為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女皇武則天的女兒,而且?guī)缀跽娴某闪恕拔鋭t天第二”。
作為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的小女兒,唐中宗和唐睿宗的胞妹,生平極受父母兄長尤其是其母武則天的寵愛,權(quán)傾一時,被稱為“幾乎擁有天下的公主”。有人依《全唐文·代皇太子上食表》一文認為她的本名是李令月。
其實,太平公主一生很不太平,她的血管里流動著的是她那極不安分的母親的血液。從小,她驕橫放縱,長大后變得兇狠毒辣,野心勃勃地覬覦著那高高在上的皇位,夢想像她母親那樣登上御座,君臨天下。然而,正如黑格爾所言,歷史往往會發(fā)生驚人的重復(fù),但如果第一次是以喜劇面目出現(xiàn),第二次則以鬧劇出現(xiàn)。太平公主雖不乏心機和才干,也曾縱橫捭闔得意于一時,但終未能承傳母志,位列九五,只是在史書上留下許多五顏六色的斑痕而已。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8220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