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三國時期的歷史事件和著名人物,很多人都能說得頭頭是道,但是,大部分內容都與《三國演義》這本著作有關,那真的是事實嗎?《三國演義》這本書的確在普及三國知識,但畢竟不是正統史書,很多故事情節(jié)的描寫都是為了迎合讀者,使得大家曲解了歷史事實。在《三國演義》當中,周瑜是一個忍受不了失敗的人,只因為自己的計策被諸葛亮識破,便氣急敗壞吐血身亡,實在是可悲可嘆。那么,真實的周瑜又是什么性格的人呢?他真的會因為一時失利而氣急身亡嗎?
周瑜心胸寬廣,為東吳政權立下汗馬功勞
周瑜出身世家大族,家中很多長輩皆在朝為官,所以他從小便志向遠大忠君明理。周瑜幼年的時候與孫策結交,兩人之間的情分不只是普通朋友,更是生死之交。后來,孫策帶領一部分屬下脫離了袁術的陣營,周瑜立馬便前來投奔歸附,其信任程度可見一斑。
在平定江東的過程中,周瑜既是謀士也是武將,方方面面都能替孫策計劃周全,如果沒有他的全力輔佐,孫策不可能進程那么迅速。孫策早逝對于東吳政權來說是一筆不小的損失,但他臨終前曾說過''外事不決問周瑜'',為孫權留下了一員大將。孫權繼位后,依舊對周瑜信任有加,君臣和諧才能成就霸業(yè)。
''赤壁之戰(zhàn)''是三國歷史中最著名的一場戰(zhàn)役,孫劉聯軍大破曹軍,徹底打破了曹操謀奪天下的美夢。面對來勢洶洶的曹軍,周瑜在孫權背后分析利弊,所以才有了這場戰(zhàn)爭的勝利。攻打南郡時周瑜不幸被毒箭射中,所以便從戰(zhàn)場前線退了下來,只可惜天妒英才,他最終還是傷重未愈抱憾身亡。
歷史上真實的周瑜,從來不是氣量狹小的人,否則不可能擁有赫赫功績。在東吳,周瑜的身份并不是普通的武將或者謀士,他早年與孫策交好,所以就連孫權都得敬他如兄長。程普是孫氏老臣,資歷老戰(zhàn)功多,經常自恃身份看不起周瑜,只不過周瑜從來不計較。隨著時間的推移,程普逐漸意識到周瑜的心胸寬廣與刻意退讓,這才被他的人格魅力所折服。
在《三國演義》中,作者之所以將周瑜刻畫成才大氣窄的人,可能是為了凸現諸葛亮的才華與胸懷。況且,羅貫中這個人向來''偏愛''蜀國,落筆時難免會帶有主觀情緒。
''曲有誤周郎顧'',周瑜的才華相當優(yōu)秀
周瑜字公瑾,不管是''瑾''還是''瑜'',在古言中都有美玉的意思。周瑜是一個非常有才華的人,當時的人們稱他為''周郎'',足以體現他的美名。
周瑜精通音律且長相俊美。關于周瑜有這樣一個典故:''周瑜在音律方面頗有造詣,哪怕是酒過三巡后,依舊能聽出彈奏中的錯誤之處。而且,每當有人彈錯的時候,周瑜便會回頭看去微微一笑。相傳,當時有很多女子為了得周郎回顧,會故意彈錯吸引他的注意。''由此可知,周瑜是當時非常有名的''明星人物''。
周瑜軍事才能優(yōu)秀。孫策去世后,周瑜一直跟隨在孫權的身邊加以輔佐,以幫助他順利站穩(wěn)腳跟。當曹操的軍隊攻來的時候,周瑜更是主張與劉備聯手,從而在史書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周瑜的眼光長遠,無論是格局分析還是人才選用,他都能給孫權提供建議。最重要的一點,周瑜對孫權忠心耿耿,并沒有因為孫策的逝世而改變初衷。
周瑜的婚姻幸福美滿。周瑜是遠近聞名的才子,而他的妻子小喬則是當時有名的美女,這二人的結合再完美不過。無論在事業(yè)還是愛情方面,周瑜的人生經歷都非常順遂,所以他絕對不可能變成心胸狹窄的人。面對人才的時候,周瑜待人謙虛不吝請教;面對敵人的時候,周瑜勇敢無畏豪邁自信。無論從何種角度來看,他都是一個堪稱完美的人。
總結:
周瑜的自信來源于自身實力,無論面對何種境遇皆穩(wěn)如泰山,這樣的人怎么會被諸葛亮氣死呢?換句話說,《三國演義》只是一本較為出名的小說而已,很多內容都帶有豐富的個人主觀色彩,不能憑區(qū)區(qū)幾行文字便斷定某個人的所有。
周瑜是實實在在的英雄人物。東吳起事后,他四處征戰(zhàn)立下汗馬功勞;孫策去世后,東吳政權風雨飄搖,他力排眾議尊孫權為主上,穩(wěn)定軍心與民心,這樣的人值得被后世銘記贊揚。
周瑜的人物性格特點:心胸狹隘、氣量狹小,容易沖動,意氣用事。
一氣周瑜:《三國演義》“第五十一回曹仁大戰(zhàn)東吳兵孔明一氣周公瑾”:“周瑜和諸葛亮約定,如果周瑜奪取南郡失敗,劉備再去取,周瑜第一次奪取失利受傷,然后又將計就計,打敗了曹兵,但是諸葛亮卻乘機奪取了南郡等地,既沒有違約,又奪取了地盤?!睔獾弥荑そ鸠彵帕眩は埋R來。
二氣周瑜:劉備的夫人死后,孫權按照周瑜的計策假裝把自己的妹妹孫尚香許配給劉備,想把劉備騙到東吳,再將其殺害。誰知吳國太(孫權的母親)看中了劉備,不僅不許孫權殺他,還真要把孫尚香許配給他。
周瑜便想讓劉備長期與諸葛亮,關羽張飛等人隔開,并且用聲色迷惑劉備,使之喪失得天下的雄心,但是失敗了。
諸葛亮又使計讓劉備安然的回到了荊州,周瑜來追趕但是中了埋伏,周瑜急忙逃回船上,聽到岸上劉備士兵大叫“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周瑜氣得金瘡再次迸裂。這也就是現在“賠了夫人又折兵”這句俗語的由來了。
三氣周瑜:《三國演義》“第五十六回曹操大宴銅雀臺孔明三氣周公瑾”:劉備向東吳借取荊襄九郡,圖謀發(fā)展壯大自己,然而東吳怕養(yǎng)虎為患,等劉備強大后勢必對自己構成威脅,三番五次要求其歸還荊州,劉備和諸葛亮就以攻取西川后,必還荊州為由,但遲遲不攻取。
此舉令周瑜氣急敗壞,遂想出了過道荊州幫助劉備攻取西川,因為欲攻取西川必須途經荊襄,可是周瑜實則是為了攻取荊州,此計卻被諸葛亮識破,使得周瑜被圍,周瑜氣急又加之舊傷復發(fā),不治身亡。
周瑜簡介:
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廬江舒縣(今安徽省廬江縣西南)人。?東漢末年名將,出身廬江周氏,洛陽令周異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長壯有姿貌、精音律,江東有“曲有誤,周郎顧”之語。
周瑜少與孫策交好,21歲起隨孫策奔赴戰(zhàn)場平定江東,后孫策遇刺身亡,孫權繼任,周瑜將兵赴喪,以中護軍的身份與長史張昭共掌眾事。
建安十三年(208年),周瑜率軍與劉備聯合,于赤壁之戰(zhàn)中大敗曹操,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礎。又率軍大破曹仁,拜偏將軍領南郡太守。建安十五年(210年)病逝于巴丘,年僅36歲。
正史上周瑜“性度恢廓”、“雅量高致”、“實奇才也”,孫權稱贊周瑜有“王佐之資",范成大譽之為“世間豪杰英雄士、江左風流美丈夫”。宋徽宗時追尊其為平虜伯。位列唐武廟六十四將、宋武廟七十二將之一。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8225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后周皇族柴家在歷史上是個怎樣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