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1127年6月12日—1279年3月19日)是宋朝第二個時期,因以臨安(今浙江杭州)為都城,史稱南宋,歷九帝,享國152年。南宋雖然外患深重,統(tǒng)治者偏安一隅,但其經(jīng)濟上外貿(mào)高度發(fā)達 ,重心完成了歷史性南移,思想學術和文化藝術高度發(fā)展,理學成型確立正統(tǒng)地位,并向海外傳播,形成了東亞“儒學文化圈”。下面對百科小編就為大家?guī)黻P于陳宜中的詳細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陳宜中(約1234年—1283年),字與權,浙江省溫州市永嘉縣人,南宋末年宰相。初為太學生員,與同學黃鏞、林則祖等6人聯(lián)名上書攻擊丁大全。遭其打壓被取消太學生資格。謫為建昌軍,時稱“六君子”。景定三年(1263)廷試第二,任紹興府推官校書郎。
《宋史》載其依附權臣賈似道,遷為監(jiān)察御史,受賈似道授意參劾程元鳳。德祐元年(1275),賈似道丁家洲兵敗,賈被革職,太皇太后謝道清任命陳宜中為右丞相全面主持臨安危局。
主政期間,南宋有過英勇抵抗。但組織“焦山之戰(zhàn)”失敗,又在“溧陽之戰(zhàn)”、“常州之戰(zhàn)”中喪失主力,南宋滅亡(伯顏取臨安之戰(zhàn))。之后,陳宜中等人到溫州組織南宋流亡小朝庭,與張世杰、文天祥、陸秀夫、趙與擇一道在福州建立宋末行朝。宋末行朝撤往廣東(1276),在井澳十字門一帶與元軍大戰(zhàn),損失過半。戰(zhàn)后,陳宜中去占城借兵,張世杰、陸秀夫則帶領宋末行朝前往崖山。宋軍在崖山海戰(zhàn)覆滅。
事跡簡介
為官之路
陳宜中年少之時,家貧如洗,但他為人“性特俊拔”。曾經(jīng)有一個商人推算他的生辰,認為他將來必定大富大貴,于是把女兒許配給他。進入太學之后,陳宜中寫的優(yōu)美文章,得到了許多飽學之士的贊譽。作為太學生員,他為人正直,關心時政。寶祐年間,丁大全和權臣盧永升、董宋臣拉鄉(xiāng)鄰關系,被宋理宗所寵幸,不久便擢升為殿中侍御史。丁大全上臺之后倚仗權勢,橫行霸道。陳宜中于是和同學黃鏞、林則祖等六人聯(lián)名上書攻擊丁大全。丁大全知道后,暗使監(jiān)察御史關衍彈劾陳宜中,取消他的太學生的資格,并發(fā)配到地方。臨行那天,太學司業(yè)帶領十二個學生衣冠整齊地將陳宜中送到橋門之外。丁大全更加惱怒,于是在太學立了一塊碑,碑文告誡太學生不要亂議國家政務。許多文人根本不理他這一套,倒是對這六個上書的太學生贊賞有加,譽之為“六君子”,成為南宋朝活躍學生運動的著名學生運動領袖。陳宜中在其后被謫建昌軍。丁大全倒臺后,丞相吳潛奏請還臨安。
當時,賈似道初為丞相。上臺伊始,他為了穩(wěn)住自己的位置,非常注意網(wǎng)羅人才,認為才華橫溢且血氣方剛的陳宜中很有前途,有意把他當作門生。于是,他請皇帝下詔六人可以免省試而赴考。景定三年(公元1263年)廷試,陳宜中名列第二。在這六人中,陳宜中最通時務,因而在賈似道的蔭庇下很快升遷,先后任紹興府推官校書郎。又過了幾年,他被遷為監(jiān)察御史。過了不久,陳元鳳再次出任丞相,賈似道害怕他侵占自己的權利,一心想除掉他。陳宜中參陳元鳳縱使丁大全肆惡,是他播下了宗社之禍的種子。陳元風被革職,任太府卿。陳宜中考慮到在朝廷積怨太深,而且做地方官也有利于自己建立政績,于是先后轉(zhuǎn)任浙西提刑、崇政殿說書、福州知府。他在任職期間整頓生產(chǎn),主張抗戰(zhàn),興修水利,政績明顯。十年后, 升任同知樞密院事兼權參知政事,該職位相當于副宰相之職。這時,陳宜中已經(jīng)漸漸躋身于實權人物之列了。(南宋時期學生運動很活躍,政府運作也頗有點后來西方國家所標榜的民主議政的味道。)
初為丞相
就在陳宜中官運亨通、青云直上時,南宋局勢卻每況愈下。此時元世祖忽必烈“仁明英?!?,在即位之前便“思有大為于天下”,他把一批漢族地主、官員及知識分子團結(jié)在自己的周圍,以漢法治漢地。在宋、蒙戰(zhàn)爭中,蒙軍雖占優(yōu)勢,但到宋度宗時南宋王朝還沒有受到致命打擊??上У氖悄纤纬⒋藭r沒有抓住機遇重新振作起來,宋度宗趙禥軟弱無能,荒淫無度,不理朝政,處理政事完全依靠丞相賈似道,而權傾朝野的賈似道卻無心抗戰(zhàn),只顧玩樂。他在葛嶺湖山建樓臺亭榭,貯珍藏寶、蓄娼納妾,聲色犬馬,無所不為。
德祐元年(1275年)三月, 殿前指揮使韓震提議遷都,陳宜中將其騙到自己家中殺害; 陳宜中膽小怕事,在和與戰(zhàn)之間搖擺不定。七月,宋軍兵敗焦山。太學生劉九皋等伏階上書陳列陳宜中過失數(shù)十條。陳宜中知道后,棄職而去。九月, 后由其母親說服回朝,任右丞相。
晚年事跡
德祐元年十二月,陳宜中派將作監(jiān)柳岳前往元軍大營求和,伯顏不肯,又派正少卿陸秀夫前往,請求稱臣納幣,伯顏也不答應。德祐二年(1276年)正月,元軍至臬亭山。德祐二年正月十八日,謝太后派大臣楊應奎向元軍獻上降表和傳國玉璽,元朝要求與宰相會談,陳宜中當夜撤離臨安,逃往溫州,漂泊在海上。 宋室二王和楊淑妃、楊亮節(jié)、宋理宗駙馬都尉、謝道清的侄兒楊鎮(zhèn)、趙宋皇室人員趙與擇、陸秀夫(在婺州即今浙江金華跟上二王逃跑隊伍)到達溫州后, 陳宜中等擁立益、廣二王為都督天下兵馬正、副元帥。 前往福州建立流亡政府后,又 擁立益王趙昰即位,是為宋端宗。 陳宜中主持南宋流亡政府全面工作,陸秀夫、曾淵子、楊亮節(jié)、趙與擇、楊鎮(zhèn)等文臣輔助陳宜中,文天祥則由于和陳宜中、張世杰意見不合,赴南劍州獨立開督府牽制蒙元。景炎元年(1276年)十一月,元軍進逼福建,知福州府王剛中投降。陳宜中與張世杰將端宗護送到廣東沿海一帶。
南宋滅亡之時,他曾去占城(今越南中南部),過吳川極浦亭,曾賦詩明志:
顛風吹雨過吳川,極浦亭前望遠天。
有路可通外嶼外,無山堪并首陽巔。
淡去起處潮細長,夜月高時人入眠。
異人北歸須記取,平蕪盡處一峰園。
希望可以向占城借兵抗元。 后來到元朝占領占城,陳宜中敗走至遙國(暹羅),并于當?shù)亟K老。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8227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