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楊堅和楊廣很感興趣的小伙伴們,對百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楊堅為什么將帝位傳給楊廣?楊堅到底是怎么想的?
楊廣真的是暴君、昏君嗎?其實不然,楊廣本人天資聰慧,極富才華,從小就深得楊堅、獨孤伽羅皇后的喜愛,所以才會將皇位傳給楊廣。在登基稱帝后楊廣的所作所為也無非是想在極短的時間內開疆擴土、光宗耀祖,只惋惜他想在短時間內讓國家達到一個空前的高度,沒有考慮人民的感受,最終民眾離心離德、揭竿而起,才使其成為了如今昏君、暴君,喜好聲色犬馬的樣子。
論軍功
隋朝是結束中國南北對峙的王朝,而過長江滅陳朝就有楊廣的一份功勞。
588年冬,隋朝大兵壓境,剛剛20歲的楊廣就成為了進攻建康的主帥,雖然沒有指揮經驗,但隋朝的傳統(tǒng)就是王子掛帥能臣輔佐。當時真正的指揮人員是高颎,在前線作戰(zhàn)的是隋朝名將楊素和韓擒虎。
由于陳朝民少國弱又不加防范,建康很快便被攻下,作為主帥雖然不用沖鋒陷陣,但勝利者的殊榮同樣有楊廣的一份。勝利回朝以后江南又發(fā)生過叛亂,也是楊廣與楊素一起平定的。
論德行
后世史書多將隋煬帝寫成是貪戀美色、沾花惹草又喜怒無常的人,但這些記載大多是隋煬帝即將大廈將傾時的記載,當時的他已經心灰意冷,面對亡國的危機他開始意志消沉,才開始聲色犬馬,而在其當王子以及統(tǒng)治中前期時,楊廣都是一個非常自律的人。
史書記載他在江南平叛頗有成效、政績突出、禮賢下士、尊崇佛教、作風簡樸、不好聲色,也得到了江南百姓的好感和皇帝夫婦的歡心。
雖說皇族之間行事作風都如履薄冰、如臨深淵,他的一些做法也不免有謹言慎行、克制自己的嫌疑,但也不能說他自始至終就是昏君、暴君的苗子,這就難免夸大其詞了。
論才華
史書有對楊廣“上美姿儀,少敏慧”、7歲能寫詩文、文武雙全,軍政全能的記載,這說明楊廣的確是一個能文能武符合當皇帝的人選。
同時期幾位兄弟的性格也襯托出了楊廣的形象,其中大哥楊勇的性格率意任情、生性好色、喜愛奢侈,最終被節(jié)儉習慣了的楊堅廢除。楊俊也同樣驕奢浪費,楊秀的性格是太過暴烈,而最小的楊諒過于年幼。
最終太子的桂冠落在了極度自律、克制的楊廣身上。
可以說在五位皇子中楊廣是最合適的人選,他也憑借自己對驕奢淫逸的忍耐力獲得了父親的忠愛,但楊堅還在時,楊廣并不敢暴露本性,直到楊堅駕崩楊廣才展露出自己好大喜功、急功近利的性格。
不過楊廣對中國的歷史還是有巨大貢獻的,他在位時設立了科舉制度,開始公平的選拔官員,為廣大寒門讀書人提供了榮登天子堂的機會,這套制度發(fā)展于隋唐,興勝于兩宋時期,開創(chuàng)了我國古代文官治國的時代。
同時他還修建長城、開通運河、鞏固邊防,率先將青海納入到華夏版圖,這些措施對國家都是有利的,他并不像史書中寫的那么不堪。但還是那句話將所有大事都放到同一天來做,太過急功近利,比如長達2000多公里的京杭大運河只用了5年就修建完畢,這種速度就是放到如今都顯得過于急躁,當時的隋朝百姓怎么能受得了,最終舉國臣民不堪其擾。
隋煬帝的急功近利造成了隋朝的滅亡,卻也有過利國利民的功勞,因此他對國家的利弊應該辯證來看,對此你認為呢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8232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