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景帝為什么沒有廟號?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漢景帝沒有廟號的原因,給大家一個參考。
漢景帝的為人到底如何?他在當政的期間,有何得失?
漢景帝劉啟的父親漢文帝是非常偉大的帝王,在他的統(tǒng)治之下,大漢朝休養(yǎng)生息,逐漸有了生機。而漢景帝結果了父親的重任后,也繼續(xù)實行父親的政策,這本來是一件好事,畢竟?jié)h文帝的政策是不會有什么錯的。可是這個時候的漢景帝發(fā)現(xiàn)了諸侯國對大漢朝的威脅,只要他們存在一天,那大漢朝的中央朝廷就會受到威脅,這是漢景帝不能忍受的。所以他必須要想辦法奪走諸侯王們的權力,在晁錯的建議下,他實行了削藩。
劉啟的猶豫不決,導致錯失了最佳時機。
當時支持削藩的聲音很高,不少大臣都希望早點實行,并且讓漢景帝派出官員,前去接管這些諸侯國。可是到了關鍵時刻劉啟卻猶豫不決了起來,他忽然想起了這些人都是他的親戚,都是老劉家的人,所以他不希望老劉家的人都遭殃。這跟當初他贊成削藩是完全相反的想法,而正是利用了這一段時間,諸侯國們互相連串,最終聯(lián)合起來造反。
晁錯成為背鍋俠,被漢景帝無奈殺害。
諸侯國們聯(lián)合起來要對付中央的時候,漢景帝終于慌了,他知道是自己的猶豫不決給了他們時間。但是現(xiàn)在已經沒有辦法挽回了,軟弱的漢景帝終于向這些諸侯王認輸,他答應了這些諸侯王的要求,殺掉了一直支持自己的晁錯??墒且琅f沒有解決問題,最后還是周亞夫為他解決了困難。也正是因為這件事,他錯失了擁有廟號的權力。
可能漢景帝這一生,最大的功績就是生下了漢武帝。
漢武帝在漢朝皇帝當中,無疑是最優(yōu)秀的那一個,他上任以后,不僅加強了中央的權力,而且巧妙地化解了諸侯國各自為政的難題。這就不得不提一個重要的人了,那就是主父偃。主父偃向漢武帝提出了推恩令的巧妙辦法,讓諸侯王們的所有兒子都享有繼承權。比如中山靖王劉勝有一百多個兒子,那他的諸侯國就會被劃分為一百多塊。這么分下去,到了劉備的時候,連一塊田都分不到了。
但是正是利用這一辦法,使得漢武帝的中央成為當時最強大的中央。
任何一個諸侯國都沒有能力挑戰(zhàn)中央,因為諸侯國越來越小,還不得不這么做。要是不這么做的話,那諸侯王的其他兒子很可能就要把自己的老爸和長兄給干掉了。做成了這件事以后,主父偃得到了漢武帝的信任,讓他去齊國做丞相。他希望把自己的女兒嫁給齊王,可是被齊王給拒絕了。主父偃懷恨在心,便找了個機會告訴漢武帝齊王跟自己的姐姐有不倫關系,這可是一件大事。
漢武帝立刻讓主父偃去查這件事,希望能夠有一個水落石出。
這個時候主父偃挾私報復,最終嚇得齊王自殺。漢武帝知道這件事以后,十分憤怒,隨即將主父偃給殺了,不僅殺了他,還殺了他三族的人。主父偃幫助漢武帝平定了諸侯國,卻也遭到了晁錯一樣的厄運,但是漢武帝卻依舊享有廟號,被尊奉為漢世宗。主要原因是主父偃這個人個人人品不好,而晁錯是一個忠君為國的好臣子。
漢武帝遠見卓識,但從而是一個作風霸道的人,如果他非得為自己老子漢景帝劉啟上一個廟號,估計重臣們連個屁都不敢放,就算是有不要命的抵制,估計也讓漢武帝給打回去了??墒?,要表明漢景帝劉啟為什么沒有廟號這種情況,就最先會對漢朝的歷史時間有一個大致的掌握,不然便會在網絡上以偏概全了。漢文帝劉恒階段,吳王劉濞的太子劉賢趕到北京長安晉見皇上,那時候漢景帝劉啟或是太子。
不知道是什么原因,2個皇太子見面了,劉賢就守候劉明飲酒下象棋。但是這盤棋下的不太輕松,兩個年輕人銹與骨,十分在乎勝負,估計劉明便是個臭棋簍子下但是他人,結論劉明和劉賢就因為這個爭吵起來,一發(fā)生爭執(zhí)兩個人都互相問候了另一方親人。很有可能劉明棋下但是劉賢,連爭吵都落了低處,惱羞成怒就提到旗盤重重地砸到了劉賢腦袋上,劉賢立即就一命嗚呼了。
劉賢并不是出現(xiàn)意外或是過錯身亡,史籍立即記述劉明殺了劉賢。西漢王朝僅有四位皇上有廟號,她們指的是漢明太祖漢高祖、漢唐太宗劉恒、漢世宗漢武帝劉徹、漢中市宗劉詢。這就表明在漢朝,最少以漢世祖劉玄的視角,廟號是皇上們的最高獎項。廟號始于殷商,在殷商僅有四個廟號,指的是商明太祖商湯(大乙)、商唐太宗太甲、商高宗武丁、商中宗太戊。并非我們常說得太普通高中世,漢武帝劉徹的漢世宗廟號是漢宣帝的創(chuàng)新。
實際上最開始漢朝有廟號的皇上并許多,除開明太祖漢高祖、唐太宗劉恒、世宗漢武帝劉徹、中宗劉詢外,也有高宗劉奭、統(tǒng)宗劉驁等全是有廟號的。僅僅之后漢光武帝劉秀復建漢代,對西漢皇帝的廟號再次開展考慮,廢了在其中許多君主的廟號,只保存了四個。但漢光武帝廢止的廟號名冊中并不是包含漢景帝劉啟,由于漢景帝劉啟的子孫后代根本就沒有給他上廟號,劉秀是用心卻也沒有機會。
漢高祖劉邦于公元前202年建立漢朝之后,雖然中間經過了漢惠帝、前少帝和后少帝以及呂后的統(tǒng)治,但是在諸呂被剪滅之后,皇位到了高祖兒子漢文帝這一系,經過漢文帝、漢景帝、漢武帝這祖孫三代的不斷努力,將大漢帶上了盛世的頂峰,加上漢武帝,這祖孫四代都是功勛赫赫的帝王,但是有一樣表明帝王名氣的硬指標,漢景帝與自己的爺爺、老爹和兒子相比有那么點差距,這樣東西就是——廟號。
西漢皇帝列表
廟號是用來古人在宗廟中祭奠帝王時對已故帝王的稱呼,因為古代生產力有限,抑或古代的道德評價標準比較高,并不是每個帝王在死后都配享有一個廟號,比如漢朝前期的漢惠帝和漢景帝就沒有,漢惠帝也就罷了,是一個傀儡,沒有廟號自然也是情理之中,可是漢景帝是“文景之治”的創(chuàng)造者之一,他怎么會連廟號都沒有呢?那只能怪他生錯了時候,誰讓他的爺爺、老爸和兒子太強了,導致他的光芒被這三人所掩蓋了。
漢景帝,名劉啟,漢文帝第五子,竇太后之子,漢景帝出生時其父漢文帝還是代王,漢文帝有四個嫡子,只是都沒有長大成人,到漢文帝被迎立為皇帝后,漢景帝成了漢文帝的長子,被立為太子。
漢景帝像
漢文帝死后,漢景帝繼位,繼位之后漢景帝繼續(xù)奉行漢文帝無為而治的政策,于民休養(yǎng)生息,減免賦稅,國力得到進一步提高,百姓安居樂業(yè),大漢王朝也進入了第一個盛世,被稱作“文景之治”。按說,漢景帝也是頗有功勞,是文景之治的主要創(chuàng)建者之一,為什么死后卻沒有像祖父、父親、兒子那樣得到一個廟號呢?
但是漢景帝性格急躁,做事比較激進,在文帝景帝時期,漢初分封的劉姓諸侯國實力逐漸增強,而且與中央政權由于血緣的逐漸淡化,已經成了與中央抗衡的不穩(wěn)定因素,面對嚴峻的形勢,漢景帝采納了晁錯的建議,推行削藩,不料原本就有反意的吳王聯(lián)合其他六個諸侯國發(fā)動叛亂,史稱“七國之亂”,戰(zhàn)亂雖然持續(xù)時間不長,但是給百姓和國家?guī)砹撕艽蟮挠绊憽?/p>
七國之亂
而且,漢景帝在平叛的過程中,錯信袁盎的建議,誅殺了首先提出“削藩策”的晁錯,晁錯是漢景帝的主要智囊,為漢景帝削藩進行出謀劃策,但是在七國叛亂之后為了平息吳國的憤怒,同時讓吳國“誅晁錯,清君側”的借口失效,漢景帝聽信讒言,將晁錯腰斬于市,而且預先沒有任何審判,晁錯是在上朝的路上被騙去了刑場。盡管如此,殺了晁錯并不能阻止七國的叛亂,終究還是要靠武力說話。
晁錯削藩
景帝劉啟的性格中沖動的成分居多,在漢景帝做太子時,吳王劉濞的太子進京,兩小孩下棋過程中互不相讓,吳王太子的不敬惹怒了劉啟,他抓起石頭做的棋盤一把砸在吳王太子的頭上,吳王太子一下子被棋盤砸死了,這讓吳王對中央政權、漢景帝劉啟產生了怨憤,之后一直在封國積攢實力,伺機造反,終于在削藩中釀成了“七國之亂”,所以說七國之亂也有一部分是漢景帝自己造成的。
漢景帝繼承父親的基業(yè),繼續(xù)于民休養(yǎng)生息,但是在其任上釀成了“七國之亂”,而且在后期又逼死功臣周亞夫,逼死自己的太子劉榮,所以他雖有功,也有過,但總體來說功不夠大,過不算小,所以在對廟號把握比較嚴格的漢朝,他死后并沒有得到享有廟號的尊榮,而他的爺爺漢高祖劉邦、父親漢文帝劉恒、兒子漢武帝劉徹都享有了自己的廟號,在這一點上,他與自己的三位直系親屬有著巨大的差別,如果漢景帝在天有靈的話,恐怕也會為自己深深地嘆息。
作者簡介:
蘇昊
騰訊“芒種計劃”簽約作者,入選騰訊歷史自媒體“好望角計劃”
百度百家號簽約作者,入選“百+計劃”
企鵝號“漫談南明”
百家號“天涯看點歷史”
想要了解更多的歷史知識和小常識,請搜索公眾號“天涯看點”或本號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8242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