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堅,東吳政權的奠基人之一,孫武的后代。今天對百科小編給大家整理了相關內(nèi)容,不知能否幫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識?
東漢末年,宦官集團“十常侍”作亂,整個朝廷被搞得雞犬不寧,隨著大將軍何進被殺,袁紹、曹操對宦官恨之入骨,二人帶兵殺入宮門,見太監(jiān)就殺,至此十常侍的野心徹底被撲滅。但漢朝政權剛出狼窩又入虎穴,躲過了十常侍,又迎來了董卓。而董卓的惡行比十常侍有過之而無不及,最終引發(fā)十八路諸侯共討董卓的歷史篇章。在董卓被消滅后,除了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之外,其他的各大勢力集團也不斷的鞏固自己的實力。天下大亂,群雄逐鹿,最終呂布、袁紹、袁術等勢力紛紛退出歷史舞臺,以魏、蜀、吳成就三分天下之勢。
回看魏、蜀、吳三大集團,魏國是曹操經(jīng)過多年奮戰(zhàn),在疆場上幾經(jīng)生死線才打下的天下;而蜀國的領導者劉備,雖然貴為皇室宗親,卻也經(jīng)歷了數(shù)十載的寄人籬下,最終三顧茅廬收獲諸葛亮的輔助之后,才漸漸有了自己的地盤;再看另外一位領導者東吳的孫權,孫權相比于前兩者,在權力之路上就比較容易,因為當他接管權力時,他的父親孫堅和哥哥孫策已經(jīng)打下了非常穩(wěn)固的地位和政治基礎,因此,東吳所展現(xiàn)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與早逝的孫堅和孫策密不可分。今天我們就來聊聊東吳的奠基人,三孫之首的父親孫堅。
1,吃了“出身”的虧
孫堅有“猛虎”之稱,更被稱作東漢末年的最牛將軍,但我們通過三國史書中可以了解到,最初孫堅是在袁術手下效力的,可為何這樣一位膽識過人、勇猛無敵的英雄會甘愿屈從在袁術那般心胸狹隘、狼子野心的人之下呢?就是因為出身問題。東漢末年非常重視出身,在三國演義中 ,劉備跟隨劉表會和十八路諸侯時,連個椅子都沒得做,當?shù)弥涫菨h室宗親后,袁紹立馬讓手下把椅子呈遞上來。而當十八路諸侯中沒有人能敵得過呂布時,關羽主動請戰(zhàn),卻被袁術給罵了一頓,因為其是無名之輩,沒有資格請戰(zhàn)。而孫堅也是吃了“出身”的虧。
2,少年成名
孫堅雖然出生在一個普通家庭,但從小就展現(xiàn)了不同常人的膽識和勇氣,據(jù)悉其十七歲時,遇到了海盜,別人都嚇得躲之不及,而孫堅卻扛著大刀一路向前,一邊走一邊揮著大刀,另一只手指揮著,就像在指揮千軍萬馬的將軍,而海盜們看到這位神態(tài)自若的年輕人,真以為在他身后有援軍呢,于是朝著各個方向四處逃走,不久這件事情就被傳開了,而十七歲的孫堅也因此得名。
3,疆場造英雄
東漢末年,社會動蕩、民不聊生,隨著黃巾起義愈演愈烈,劉氏江山也危在旦夕。孫堅受朝廷委派剿滅黃巾軍,在一次追擊過程中,孫堅誤入敵營被敵軍打下馬,和整個部隊失散了,為了不被敵軍發(fā)現(xiàn),孫堅扮烏龜樣子潛伏在草叢中,后來才被援軍救回。雖然身負多處傷,孫堅仍奔赴沙場,令手下人對他身先士卒的精神敬佩不已。在對抗黃巾軍中,孫堅憑借著屢立戰(zhàn)功被朝廷封為別部司馬。
4,十八路諸侯共討董卓
隨著董卓的犯上作亂,整個京城猶如地獄般,百姓們處在水深火熱當中。于是各個州郡的領頭人集結起力量,成立“關東盟軍”,并一致推舉袁紹為盟主,至此開啟了十八路諸侯共討董卓的歷史篇章。
雖然大家都打著“鏟除董卓,匡扶漢室”的口號,但袁紹、袁術等人都各自打著各自的小算盤,沒有哪個人是真心出力的,而那些真正想出力的,比如劉關張三兄弟,還因為身份的不對等遭人看不起。此時,董卓收編了呂布,這個呂布雖然是個有勇無謀的莽夫之輩,但他在戰(zhàn)場上真是一把好手,“關東盟軍”連連派出幾位大將都被斬于呂布的刀下,身為盟主的袁紹竟然無計可施。
5,獨戰(zhàn)董卓
孫堅和曹操看不下去了,對這個只顧喝酒聊天的聯(lián)盟軍大失所望。曹操身先士卒,帶兵討伐曹操,可這個時候的曹操實力還不是太強,不一會就被董卓打垮了。緊接著,孫堅帶兵迎戰(zhàn)董卓大軍,相比曹操,孫堅就順利多了,一路戰(zhàn)無不勝,連連報捷。經(jīng)過多番爭斗,董卓丟下洛陽城逃向西邊,而孫堅直接攻入洛陽,并在洛陽城皇宮的井中發(fā)現(xiàn)了傳國玉璽,這也為“三國鼎立”東吳能占一席之地奠定了基礎。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8242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一代絕色美人陶望卿,為何下場凄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