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妻子為什么能容忍丈夫納妾?妻子這么做到底有什么目的存在?下面對百科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毥榻B,接著往下看吧~
妾在先秦的時候,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最終在民國時期才開始消失的,古文中記載,:“妾,從辛女,罪女之得接于君者”,“聘則為妻,奔則為妾。古人在對待妾的態(tài)度上就是,沒有什么正經(jīng)的婚姻儀式,是可以通過花錢購買的奴隸。
納妾的意思很簡單,也就是收留的意思,再說白一點就是,買賣關(guān)系。
小妾既然屬于夫妻雙方之間的共同財產(chǎn),買來了只是跟丈夫有夫妻之實,卻不會有夫妻之名,白天的時候,還要伺候夫人,捏腳倒茶那是家常便飯了。說白了就是自己花錢,買一個可以使喚的下人,并不存在劃不劃算一說。
關(guān)于妾,其實歷朝歷代都是有出臺相關(guān)法律,專門定位她們的身份的。她們身份地位跟妻是完全不能比的,妾在法律中,就是一種伺候主人的角色,跟奴隸沒有什么區(qū)別。
妾的身份在家中自然是沒辦法跟妻相比了。她們稱呼自己的丈夫為君或者家長,稱呼丈夫的妻則為女君。
在家里,說話算數(shù)的永遠都是自己的元配,小妾什么的都要靠邊站,連提意見,都要看元配的臉色行事。
在孩子上面
元配的孩子要稱之為嫡子,而妾的孩子則是庶出。在元配沒有孩子的時候,小妾生下孩子之后,她們的地位就很高嗎?
事實證明,還是太天真了,小妾的兒子,必須要認(rèn)元配為嫡母,至于認(rèn)不認(rèn)小妾為親生母親,那就要看嫡母的心情好不好了。
比如說北宋皇帝宋仁宗,出生的時候就被自己的嫡母抱走了,而生母李宸妃到死都沒有真正和宋仁宗相認(rèn)。還比如說,慈禧太后和同治皇帝,慈禧雖然是生母,但咸豐皇帝的元配是慈安,但慈安太后還是慈禧一頭。
最后就是背景上面
古代講究門當(dāng)戶對,元配和丈夫兩家的家族勢力肯定是相差不大的,至少夠得上。而小妾則是完全不同的,小妾一般都是家庭卑賤,因為活不下來,才把女兒賣給別人做小妾,或者是罪臣的女兒,乃至是戰(zhàn)爭勝利品。
在古代,小妾常常會被當(dāng)作禮物,送給別人,如此說蘇軾大神,在被貶謫之前,曾經(jīng)將自己的姬妾全部送人。據(jù)說小妾當(dāng)中,還有兩個是身懷身孕的。
所以說,論地位還是權(quán)力,妻子完全碾壓小妾的存在,既然小妾如此不受待見,為啥還是有那么多女子愿意當(dāng)人家的小妾呢?這主要就跟封建時代生產(chǎn)力低下有關(guān)系了。
有些人是為了擺脫被餓死的命運,又或者不愿意再經(jīng)受窮困之苦了,所以她們會主動愿意做富人家的小妾。
而且丈夫納妾,對妻子來說,一點影響都沒有,甚至可以幫助妻子處理很多雜物,妻子何樂而不為呢?
中國古代的婚姻制度是從周朝開始確定的,不是一夫多妻制,而是一夫一妻多妾制,這兩種制度有著本質(zhì)的區(qū)別,一夫多妻制指的一個男人可以娶多個妻子,他的妻子地位是平等的,而一夫一妻多妾制指的是一個男人只能娶一個妻子,但是可以納很多妾,妻與妾的根本區(qū)別就在于身份完全不同,妻的身份是尊貴的,妾的身份是卑微的。
與一夫一妻多妾制相配合的就是嫡長子繼承制,之所以制定這樣的制度,是為了解決延續(xù)幾千年之久的繼承人之間的殘酷爭斗,如果男人有幾個妻,每個妻又生了兒子,兒子們之間就會爆發(fā)繼承人之爭,這是殘酷的政治爭斗,而周朝規(guī)定了一夫一妻多妾和嫡長子繼承制就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
眾所周知,在秦漢之前的中國歷史是貴族政治,貴族代表了社會的主流,男人娶妻也是如此,講究的是門當(dāng)戶對,貴族只與貴族通婚,而不會跟其他階層通婚,在周朝之前的夏朝和商朝乃至炎黃時期,貴族男人都不止一個妻子,比如華夏始祖黃帝就有四個妻妾,有二十五個兒子。
《禮記 昏義》:天子有一后,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御妻。
這是周朝的皇帝后妃制度,規(guī)定了天子有一個正妻(后),三個夫人,九個嬪(后妃等級),27個世婦(后妃等級),81個女御(御妻),后的等級最高,其次是夫人,再次是嬪,再次是世婦,最后是御妻,其中后就是正妻,其他都相當(dāng)于妾。
上行下效,天子如此,諸侯、卿、大夫、士等貴族也是如此,只不過娶妻的數(shù)量都有限制,逐層遞減,以天子最早,士最低,而平民百姓到娶妻納妾的數(shù)量就更少了,那么是什么導(dǎo)致古代男人可以娶多個妾呢?古代男人在納妾時,他的正妻或者其他的妾為什么不反對?
第一個原因:男尊女卑。自從社會進入父系社會后,男人地位就遠遠高于女人,整個社會所有重要事情的決策權(quán)皆取決于男人,上至天子管理國家,下到普通百姓管理家族,男人可以隨意娶妻納妾,但是規(guī)定了男人只能娶一個妻子,可以納很多個妾。
而且娶妻需要明媒正娶和門當(dāng)戶對,有一套詳細的流程,比如三茶六禮,一是納彩,就是送彩禮求婚;二是問名,就是測生辰八字;三是納吉,就是占卜婚姻;四是納征,送聘禮到女方家;五是請期,就是確定結(jié)婚日期;六是親迎,就是男方到女方家里去迎親。
這些流程即使到了現(xiàn)在,也有地方在流行,這就是娶妻的流程,而且耗時耗力,但納妾就不一樣了,不需要明媒正娶,什么流程都不需要,可以到市場上花錢買妾,可以把敵方女俘虜直接納妾,可以接受他人贈送的女子為妾,所有的一切由男主人做主,因為男人的地位高,妻或妾是無法干預(yù)的。
《女誡 夫婦》:夫有再娶之義,婦夫二適之父,故曰夫者天也;天固不可逃,夫固不可違也……故事夫如妻天,與孝子事父、忠臣事君同也。
這話的意思是說:丈夫(男子)有再娶的義務(wù),妻子(女子)卻沒有再嫁的道理,所以說丈夫是妻子的天,天是無法逃離的,所以丈夫也是不能離開的.......所以對待丈夫就如同妻子對待天,與孝子對待父親、忠臣對待君主是一樣的。
這是東漢著名史學(xué)家班固、著名軍事家班超的妹妹班昭寫的《女誡》,就是告誡妻子如何對待自己的丈夫,這還是一個女人寫的書,在班昭這樣有才華的女史學(xué)家寫的文章中,都是男尊女卑的思想,這基本上是整個社會的共識了。
所以丈夫納妾,其他的妻妾根本管不了,只能順從,即使不滿意,在男尊女卑的社會中,也只能順從。
第二個原因:傳宗接代。古人是非常重視傳宗接代的,因為沒有后代就沒有一切,這里說的后代就是兒子,女兒沒有繼承權(quán),尤其是貴族,比如諸侯王,如果沒有兒子,其封國就要被收回,比如卿大夫,如果沒有兒子,其采邑就會被收回。
所以當(dāng)男主人沒有兒子時,他的妻妾都會拼了命幫他納妾,不然封地或者采邑收回,男主人去世后,所有的妻妾及他們的女兒都沒有賴以生存的封地或者采邑,就得喝西北風(fēng)了,這是利益決定的,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封地或者采邑被同宗族其他分支的男子繼承,原來的妻妾就要被趕出家族大門了。
比如武則天的母親是武士彟納的妾,但武則天的母親楊氏沒有生下兒子,只生了三個女兒,當(dāng)武士彟去世后,武則天母女幾天就被他的異母兄長趕出了家門,原本可以繼承一點父親的財產(chǎn),但由于沒有兒子,所以沒有繼承權(quán)。
在這種迫切的利益主導(dǎo)之下,所以貴族們都是拼了命地生兒子,想要生兒子最好的辦法就是多納妾,畢竟只有一個妻子的話,生不了多少兒子,而且古代兒子存活率很低,娶的妻妾越多,生兒子的可能性就越高。
比如曹丕的妻子甄氏就曾經(jīng)對曹丕說過這樣的話,甄氏說:
古時黃帝子孫繁盛,是因為妻妾多的緣故。所以夫君也應(yīng)該多納賢淑美好的女子,才能使子嗣旺盛。
再說了,中國社會一直就崇尚多子多福、人丁興旺的觀念,為了有更多的兒子,最好的辦法就是不斷地納妾,妻只有一個,妾有很多個,所以只能納妾了。
在如今這個和諧的社會中,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得到了法律的保護,雖然很多有錢的男人在私底下養(yǎng)小三,但是明面上卻只有一個老婆,就算是養(yǎng)情人,也不敢光明正大的養(yǎng)。所以很多比較花心的男人都非常羨慕古代的男人可以三妻四妾,可以左擁右抱,雖然古代的男人妻妾成群,但是事實上真的有想象中的那么好嗎?要知道三個女人一臺戲,女人多了,是非也跟著多起來,女人之間的各種矛盾很可能就會引發(fā)家庭危機。比如說如今很多家庭都面對的婆媳矛盾,導(dǎo)致整個家庭斗爭不斷,也讓男人頭疼不已,其實在古代的時候,婆媳矛盾也是存在的,但是因為婆婆站在道德制高點上,再加上倫理綱常的影響,媳婦都是比較尊重婆婆的,表面上來說關(guān)系還是比較融洽的。
雖然古代婆媳關(guān)系不像現(xiàn)在表現(xiàn)出來的這么夸張,但是古代男人也有一個非常頭疼的事情,可能作為妻子來說不敢和婆婆爭斗,害怕被人說不孝,害怕名聲不好聽,但是作為正妻,他們卻是敢和后院的小妾發(fā)生各種爭斗的,古代男人不管是出于色心或者是傳宗接代的想法,除了妻子之外,納妾也是比較普遍的,妻子和小妾可以說是天然的敵人,雖然小妾的地位比不上妻子,但是往往更受丈夫的喜歡,妻子的地位雖然高,但是也不敢和丈夫吵鬧,所以正妻和小妾也各有優(yōu)劣,為了爭奪丈夫的寵愛,也會不斷的爭斗,不斷的爭風(fēng)吃醋,享受三妻四妾的男人可就因此吃盡了苦頭,那么這些男人又是怎么平衡后院中妻子小妾的關(guān)系的呢?方法簡單又實用。
雖然古代男人是三妻四妾,但是在后院這么多女人當(dāng)中,妻子的地位無疑是最高的,也擁有管理后院的絕對權(quán)力,在古代,男主外女主內(nèi),男人負責(zé)賺錢養(yǎng)家,女人負責(zé)管理整個家庭,所以關(guān)于后院里的雞毛蒜皮的小事,男主人很少去管。妻子作為后院中權(quán)力最高的人,對于小妾也可以進行管理,小妾的地位是比較低下的,可以被正妻隨意的發(fā)賣,就算是打罵也是可以的,甚至還可以在生活上刁難她們,比如說讓她們?nèi)币律偈?,所以作為小妾一般也是不敢和其正妻爭斗的,哪怕這個小妾非常得丈夫的喜歡,但是一般也是不會爬到正妻頭上的,畢竟他們也是害怕正妻秋后算賬的。
古代婚姻都是講究門當(dāng)戶對的,妻子在家庭中的地位是非常高的,僅次于丈夫,是整個家庭的女主人。而那些被男主人納進門的小妾,說的好聽點是小妾,說的難聽點其實就是高級丫鬟,做的也是伺候人的活,就如同時男主人的私人物品一樣,就算再喜歡,也不會因為她們損失自己的利益。雖然說小妾的地位要看男主人喜不喜歡,但是直接管理小妾的人卻是正妻,哪怕小妾再討丈夫喜歡,如果正妻想要欺負你的話,隨時可以,畢竟丈夫不可能把所有的關(guān)注點都放在后院里。就算丈夫再不喜歡正妻,也會給他應(yīng)有的臉面,畢竟古代婚姻門當(dāng)戶對,大多數(shù)婚姻都是利益的聯(lián)合,如果對正妻不好的話,正妻家族也會不高興,說不定還會給你點顏色看看。
所以古代男人還是非常聰明的,他們把后院的管理權(quán)交給妻子,自己只需要負責(zé)享樂就可以了,把握住整個家族的大方向,就算是后院里發(fā)生一些爭斗的事情,只要不威脅到整個家族的發(fā)展利益,作為男主人也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的。所以只要整個家庭保持相對的平穩(wěn),作為男主人并不會過度的去管后院的糾紛,至于后院的你爭我斗,全部交給妻子來解決,自己只要努力的做到雨露均沾就可以了,不得不說,這些古代男人的做法還是比較高效簡單的。
與婚俗有關(guān)也與地位有關(guān)。古代的婚俗觀中,所有的禮制最要服從的便是繁衍子嗣這一最重要的任務(wù),而保證家族子孫后代昌盛是身為妻子嫁入夫家的頭等大事,哪怕需要通過接受丈夫納妾來達成這一目的,妻子也必須服從,這一點也是古代妻子接納丈夫納妾的最主要原因。
古代女子生活不易,無論是帝王家女子還是平民女子皆是如此,哪怕沒有婚俗中諸多限制,女子從出生之后受到各種世俗觀念的約束都是極為嚴(yán)格的,而加入夫家的妻子們就更是如此了,哪怕一生不能得到夫君的真愛,也不能失去賢德的名聲。
在納妾問題上,如若妻子表現(xiàn)出排斥的態(tài)度,則會被視為“妒婦”的存在,要知道,“妒婦”這一名號對于古代妻子是相當(dāng)可怕的,丈夫可以以此為由進行休妻,眾所周知,被休妻的女子之后的生活同樣會悲慘到難以想象的地步。
注意事項:
在扭曲的古代社會婚姻觀念下,無論是丈夫還是妻子亦或是妾室,他們都是悲慘的犧牲品,只不過,不同的角色有著屬于自己不同的悲哀罷了。
都說身為妾室的女子卑微至極,可當(dāng)我們看到妻子們?yōu)榱烁鞣N原因不得不容忍丈夫納妾而忽視自己,這同樣是身為女子最大的悲哀。所以說,古代女人并不只因為妻妾地位懸殊而容忍丈夫納妾,這其中的原因更是封建時代的獨特寫照。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8246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