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劉邦和戚夫人很感興趣的小伙伴們,對百科小編帶來詳細(xì)的文章供大家參考。劉邦臨終前沒有給戚夫人留有后路嗎?戚夫人下場為何那么慘?
在我國封建王朝時期,歷朝歷代的歷史舞臺上赫赫有名的女性人物其實為數(shù)不多,但是呂后算得上一位。雖然關(guān)于呂后,后世人更多談?wù)摰氖撬男暮菔掷?,最廣為人知的,便是她將劉邦的寵姬戚夫人慘無人道地做成了“人彘”
歷史上的呂雉嫁給劉邦時,劉邦只是一個小小的亭長,并且還帶著一個與他人未婚生育的兒子劉肥。劉邦比呂雉年長15歲,但是呂雉的父親卻認(rèn)定劉邦日后絕不是凡俗之人,硬是要將自己的女兒嫁給劉邦。就這樣,年輕又聰慧靈敏的呂雉就成為了劉邦的夫人。
呂雉在成為劉邦的夫人之初,完全就是一個賢妻良母。不僅為劉邦打理家中一切事務(wù),在劉邦尚不富裕之時還不得不帶領(lǐng)自己的子女從事農(nóng)桑以及針織活計補貼家用。后來的呂雉更是被楚軍所俘虜,當(dāng)呂雉重新回到劉邦身邊時,劉邦的身邊早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那個年輕貌美的戚夫人。
呂雉嫁與劉邦之初,本就是屬于下嫁。雖然呂家并不是多大的名門望,但呂雉與劉邦成婚之后,一直都是與其同甘共苦、不離不棄的。但是自己的丈夫卻在自己被俘期間,與他人夜夜笙歌,這無論換做是哪一個女人,絕對都是無法忍受的。
由于呂雉是劉邦的嫡妻,呂雉的兒子劉盈是嫡長子,所以太子之位必定是劉盈的。但是戚夫人卻認(rèn)為,自己才是最得劉邦寵愛的那一個,于是便在劉邦面前日夜啼泣,希望劉邦改立自己的兒子劉如意為太子。
戚夫人得寵時,劉邦的勢力已經(jīng)非常大了。但是與自己一路顛沛流離的呂雉已經(jīng)年老色衰,所以劉邦心中對于戚夫人自然是更為偏愛的。于是劉邦腦子一熱,便應(yīng)允戚夫人改立劉如意為太子。但劉盈始終是嫡長子,并且朝中已有不少老臣擁護(hù)劉盈,所以改立太子一事,遭受到了劉邦朝中一眾老臣的反對。
老臣子們認(rèn)為戚夫人生的這個劉如意,一點兒都不成氣候,加之若改立庶子,此舉不適合祖制。劉邦擔(dān)心改立太子一事,會影響到他劉家的政權(quán),于是只好作罷。
劉邦深知自己想要改立太子一事,無疑就是將戚夫人以及呂雉放在對立面,雖然這一切都是戚夫人自找的。劉邦了解,若是日后自己不在人世,自己的寵妃戚夫人以及劉如意肯定會遭到呂雉的打擊報復(fù),所以他命劉如意回到趙國,并安排周昌為趙相,目的就是為了保護(hù)劉如意。
不僅如此,劉邦曾多次明示、暗示自己的寵妃戚夫人,若是自己身后,天下的主人必定是呂雉。根據(jù)史料記載,劉邦多次想要邀請入宮的“四皓”均已在劉盈登基前,表示愿意跟隨劉盈。而劉邦也曾因此對戚夫人言:“我本欲改立太子,無可奈何他已得四皓輔佐,羽翼已豐,勢難更動了。呂后真而主矣?!?/p>
此舉無疑就是在直接告訴戚夫人,在自己身后,她必定要將呂雉視為主子,但是天真的戚夫人沒有聽懂此言。
其實呂雉一開始對于戚夫人也不算殘忍,畢竟是曾經(jīng)想與自己兒子爭奪帝位的女人,呂雉僅僅只是將戚夫人囚禁起來,并要求其舂米。但是戚夫人非要自己“作死”,所以雖然呂雉最后的做法確實慘無人道,但是那畢竟是戚夫人自尋死路。
戚夫人被呂后整幾乎是必然的,因為劉邦晚年的后宮格局基本就四點:劉邦寵幸戚夫人、劉邦寵愛劉如意、劉邦對劉盈不感冒、呂后善妒。
戚夫人受寵長達(dá)十年,不僅在于她的年輕貌美,還在于她能歌善舞,撫慰了劉邦晚年的心靈,劉邦廢立太子的企圖失敗后,還跟戚夫人唱和一首。愛屋及烏,聰明伶俐的劉如意也得到了劉邦的寵愛,與此同時,太子劉盈卻越發(fā)不受劉邦待見,呂后更是早就沒了寵愛。
戚夫人受寵跟呂后善妒注定了劉盈繼位后,戚夫人就要挨整,只不過不會整死那么嚴(yán)重罷了。這一點戚夫人也是心知肚明,但她顯然不可能靜坐等著挨整。有了劉如意得寵跟劉盈失寵兩個條件,很難不讓戚夫人對儲君之位生出覬覦之心,一旦奪嫡成功,哪里還需要怕呂后啊。
問題在于,這場奪嫡之爭的天平是完全傾斜的。劉盈一方,有嫡長子的禮法優(yōu)勢,有強悍母后的籌劃,有外戚的幫助,有朝臣的支持;劉如意一方呢?除了劉邦的許諾就沒了,而劉邦的信用值長期欠費,不踐行的諾言多了去了,一看廢太子太難,他就放棄了,導(dǎo)致劉如意在奪嫡之爭當(dāng)中慘敗。
戚夫人可能不怎么讀史書,未必知道奪嫡失敗的嚴(yán)重后果,尤其她的對手是呂后,連韓信都能搞死的狠角色,更別提她這種文藝工作者了。
其實就連劉邦也不清楚戚夫人將面臨著什么,他猜到劉如意可能被視為劉盈的威脅而被呂后除掉,也猜到呂后會整整戚夫人,但他沒料到呂后會下這么狠的手,所以他臨終前的安排,主要都是保護(hù)劉如意的。
《全漢文?卷一?手敕太子》:? 吾得疾遂困,以如意母子相累,其馀諸兒皆自足立,哀此兒猶小也。 ?
除了交代劉盈要關(guān)照劉如意,劉邦還把劉如意封到趙國,遠(yuǎn)離長安,又派忠直的大臣周昌為趙相,保護(hù)劉如意。但這些并不代表劉邦不關(guān)心戚夫人的死活,為了戚夫人母子他可是連心腹都想殺的。
《史記?樊酈滕灌列傳》:? 是時高帝病甚,人有惡噲黨於呂氏,即上一日宮車晏駕,則噲欲以兵盡誅滅戚氏、趙王如意之屬。高帝聞之大怒,乃使陳平載絳侯代將,而即軍中斬噲。 ?
當(dāng)時樊噲正率大軍在外平叛,劉邦一聽這貨揚言要殺掉戚夫人母子,立刻派陳平陣前斬殺,這事是有很大風(fēng)險的,要是操作不好,大軍說不定就反了。當(dāng)然陳平這個人精知道殺樊噲得罪呂后,不殺得罪劉邦,所以他用囚車載著樊噲慢慢往長安走,耗到劉邦駕崩就立刻跑去向呂后表忠心。
從這點看,劉邦是很在意戚夫人的,但是奪嫡的失敗和呂后的鐵腕,注定戚夫人不會有什么好下場。
劉邦死后,劉盈繼位,呂后成為太后,后宮中但凡有點寵愛的妃子都受到了她的關(guān)照。《史記?外戚世家》載:?及高祖崩,呂后夷戚氏,誅趙王,而高祖後宮唯獨無寵疏遠(yuǎn)者得無恙高祖崩,諸御幸姬戚夫人之屬,呂太后怒,皆幽之,不得出宮。而薄姬以希見故,得出,從子之代,為代王太后。?
所以寵妃都被幽禁,只有不受寵的薄姬才安然無恙,跟兒子去了代國,當(dāng)了代王太后,足可見呂后的報復(fù)是全方位的,戚夫人就算不奪嫡,也過不上好日子。
戚夫人被囚禁時還唱歌:?子為王。母為虜。終日舂薄暮。常與死為伍。相離三千里,當(dāng)誰使告汝。?
很多人以此認(rèn)為戚夫人胸大無腦,把兒子給害了,可呂后宰了劉邦三個兒子,嚇?biāo)酪粋€,劉如意既不是呂后生的(劉盈),也不是呂后養(yǎng)的(劉長),母子又不低調(diào)(劉恒),有沒有戚夫人這首歌他都難逃一死,戚夫人這么一唱,多少還留下一首作品呢。
總的來說,奪嫡之爭是帝制時代最殘酷的斗爭,失敗者除了死很少有其他結(jié)局,反過來想一下,如果是戚夫人母子奪嫡成功,呂后母子又能落得什么好下場?
我覺得劉邦為戚夫人安排后路了。呂后是個手段強硬的女人,在劉邦后期,政治上很多事情,都是呂后下達(dá)的命令。當(dāng)時她已經(jīng)很有實力了,劉邦在臨終前,他知道自己一旦去世了,戚夫人和劉如意一定得不到好的生活,他給母子二人留了后路,可惜他低估了呂后。
劉邦疼愛戚夫人,自己去世后,不會讓呂后欺負(fù)戚夫人,改立太子失敗后,劉邦就知道呂后盯上了劉如意,于是他開始派人,暗地里保護(hù)劉如意。在選擇相國問題上,也是煞費苦心,選擇的都是認(rèn)可劉如意的人。因為這個趙堯,是為了劉如意說過好話,成為了周昌作為相國,他只想保護(hù)劉如意,戚夫人的安全有保障了。
劉邦死后,呂后第一件事情就是把戚夫人抓起來。沒有罪名的情況把她抓起來,戴上手銬,穿上囚服,干手下人干的活。戚夫人也不甘心,數(shù)落著呂后對自己的不公平還有呂后的罪行。這一下子可把呂后激怒了,她除去了戚夫人的手腳,讓她失明和失啞,把她放到糞池里去,這就是臭名昭著的人彘。
劉邦寵愛戚夫人,明明知道呂后的勢力很大,卻沒有為戚夫人考慮。他不是不考慮,這些事情都沒有做到,反而處處為戚夫人考慮,更惹怒了呂后。
其實劉邦有給戚夫人活路,只是戚夫人沒有珍惜罷了。劉邦死了,戚夫人要在呂后手底下討生活,還不懂收斂一下,最后還把自己的兒子搭上了。
戚夫人其實不是很聰明,劉邦死了,她就應(yīng)該安安分分的,自己的兒子年幼,當(dāng)不了她的靠山的,可她偏要作妖,呂后哪里容得了她。劉邦死了戚夫人就進(jìn)了冷宮,其實本來進(jìn)了冷宮安分守己,不要再生事,可能還有一條活路??墒瞧莘蛉司幐鑱碇S刺呂后,還說自己的兒子是王爺,這句話刺激到了呂后,呂后一直想要除掉劉如意。
劉邦知道呂后容不下戚夫人母子,于是把老臣周昌安排在劉如意身邊。有周昌在,呂后不好動手。于是呂后找了一個理由把周昌召回了京,再讓趙王進(jìn)京。趙王不知道這是呂后的陷阱,就這么跳進(jìn)去了,回到京城自然就被呂后給殺了。
趙王死了,戚夫人才算是真正的失去了靠山。此時呂后再一聲令下,戚夫人是無論如何都反抗不了的。其實戚夫人一開始就應(yīng)該把姿態(tài)放低,而不是蠱惑劉邦立自己的兒子為太子,引得呂后記恨。就算后來進(jìn)了冷宮也可以先沉住氣,讓自己的兒子先強大起來,而不是編歌讓趙王成為呂后的眼中釘。
劉邦其實給戚夫人留了后路的,只是她不懂得,所以才會失去了性命。一個沒有背景的女人也妄想跟呂后爭,這不是自尋死路嗎。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8247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諸葛亮隱居時期,如何得知的天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