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朱元璋第四子,明朝第三位皇帝,被稱為“永樂大帝”。今天對百科小編給大家?guī)磉@篇文章,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看一看。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在朱元璋去世后,皇太孫朱允炆繼位,是為建文帝。建文帝與親信大臣齊泰、黃子澄等采取一系列削藩措施。其中,針對燕王朱棣來說,建文帝朱允炆選擇明太祖第四子燕王朱棣的護衛(wèi)精兵調(diào)出塞外戍守,準備削除燕王。于是,在削藩的背景下,朱棣于建文元年(1399年)起兵反抗,隨后揮師南下,史稱“靖難之役”。
就靖難之役來說,戰(zhàn)爭歷時四年(1399—1402年)。戰(zhàn)亂中建文帝下落不明,或說于宮中自焚死,或說由地道逃去,隱藏于云、貴一帶為僧。同年,朱棣即位,是為明成祖。所以,問題來了,朱棣因削藩而造反,那么他稱帝后,又是如何對待那些藩王呢?
一
首先,在登基稱帝后,為了坐穩(wěn)皇位,朱棣對于明朝各地的藩王,自然是大力籠絡和安撫了。公元1402年,朱棣稱帝后,恢復了周王朱橚、齊王朱榑的爵位。在此之前,周王朱橚、齊王朱榑的爵位被建文帝朱允炆所廢除。緊接著,明成祖朱棣恢復代王朱桂、岷王朱楩的爵位。到了公元1403年正月,朱棣正式下令,周王朱橚、齊王朱榑、代王朱桂、岷王朱楩回到原先的分封之地。
當然,對于建文帝朱允炆一系的宗室,明成祖朱棣自然是要進行打壓的。公元1403年六月,明成祖朱棣取消建文帝之父朱標的興宗廟號,重新稱懿文太子。同年七月,明成祖朱棣將朱允炆的三個弟弟由親王降為郡王。在王爵中,親王高于郡王,可以說是王爵中最尊貴的了。并且,朱棣還將朱標之子朱允熥、朱允熞廢為庶人。
二
同時,以上措施主要是針對被建文帝朱允炆削除的藩王。為了爭取明朝所有藩王的支持,朱棣自然要給出超出朱元璋時期的待遇。在明朝初期,朱元璋分封了25個藩王,這些藩王有的分布在北方邊境地區(qū),也有在內(nèi)陸的重要城市。在登基稱帝后,朱棣自然不會增加這些藩王的兵權,于是,提高俸祿待遇,成為安撫藩王的重要手段。
在朱元璋建立明朝后,鎮(zhèn)國將軍(郡王之子)為三品,輔國將軍四品,奉國將軍五品,鎮(zhèn)國中尉六品,輔國中尉七品,奉國中尉八品,也即各個藩王的后代,最低也是奉國中尉八品。不過,明成祖朱棣即位后,將鎮(zhèn)國將軍(郡王之子)從正三品提升到從一品的官職等級,至于輔國將軍等,也相應被提高了官職品級。
三
由此,非常明顯的是,因為官職品級的提高,明朝藩王及其后人的俸祿待遇,自然也是水漲船高了。當然,正所謂恩威并重,在提升俸祿待遇的同時,朱棣也在逐漸解除各個藩王的兵權。在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分封燕王朱棣等鎮(zhèn)守邊境。對此,朱棣登基稱帝后,逐漸將邊塞王改封于內(nèi)地,然后逐漸解除諸王的兵權。
除了解除兵權之外,朱棣還著手削除各個藩王的護衛(wèi)。在這一過程中,永樂十九年(1419年)周王見勢不妙,主動獻還護衛(wèi)。也即在看到朱棣的決心后,各個藩王也明白想要過上富貴生活,就必須主動打消朱棣的猜忌之心。并且,在藩王被逐漸削除兵權后,朱棣對靖難之役中的功臣進行分封,以此拱衛(wèi)明朝皇室。
四
最后,總的來說,建文帝朱允炆沒有實現(xiàn)的目標,終于被明成祖朱棣給實現(xiàn)了。從中我們也可以發(fā)現(xiàn)朱棣手段的高明,比如建文帝朱允炆在削藩的過程中,手段過于強硬,不給這些藩王一條活路,這當然激起了朱棣的反抗,并導致其他藩王都沒有占到朱允炆這一邊。相對于朱允炆,朱棣自然更加成熟和老成,也即其采用了“恩威并重”的手段,在削除兵權的同時,提高了這些藩王及其后人的俸祿待遇,從而讓削藩策略可以順利執(zhí)行。
不過,凡是有利也有弊,提高藩王及其后人待遇后,明朝的錢財壓力自然也大了。在明朝中前期,藩王宗室所帶來的錢財壓力還不是太大,但是,到了明朝后期,各地用兵所帶來的糧餉消耗本來就夠達了,而藩王宗室也需要一筆龐大的錢財,這顯然成為明朝最終滅亡的一個重要原因。
朱元璋曾經(jīng)大殺功臣,就是為給他的皇孫朱允炆鋪路,他還是棋差一著,一心安排的皇帝朱允炆最后還是被他的皇叔朱棣給趕下了臺。其實當時朱棣反叛的時候,并不僅僅靠他一支軍隊,還曾經(jīng)聯(lián)合了寧王的8萬兵馬,承諾事成之后可平分天下,那朱棣成功的稱帝之后,這位寧王最后下場如何呢?
朱元璋,最開始屬意的繼承人,就是他的長子朱標。但是朱標卻是英年早逝,讓年邁的朱元璋白發(fā)人送黑發(fā)人,這個時候朱元璋不得不考慮重新考慮繼承人,他并沒有在他的兒子中做選擇,而是直接選了朱標的兒子,他的皇孫朱允炆。
但是因為朱允炆太過年幼,所以在朝中威望不足。朱元璋為了朱允炆所以才大殺功臣。當時朱元璋臨終時,其實對于閻王朱棣還是非常的忌憚的,他也告誡朱允炆一定要防著燕王。朱允炆繼位之后,一直記著他的皇爺爺?shù)慕虒В跃拖胍魅踔扉κ种械臋嗔Α?/p>
但是他太過急功近利了,一個削藩令使得眾位藩王都非常的不滿,所以朱棣就利用了朱允炆政治失誤,聯(lián)合其他藩王,一同進軍南京。其實當時勢力最為強大的,并不只有朱棣,寧王朱權的勢力也非常的強大,而且他的手里有著8萬精銳。
當時朱棣看到朱權手里的8萬兵馬,十分的心動,所以就和寧王朱權商量說,兩人共同合作將,將朱允炆給趕下臺,而事成之后,兩人可平分天下。當時朱權也抱著敵人的敵人,就是自己的朋友的想法,答應和朱棣合作。心想著事成之后,可以和自己的四哥平分江山,也是不錯的。
但是,他到底是低估了朱棣的城府。朱棣率領著寧王的8萬兵馬,攻陷南京之后,就說收買了寧王8萬兵馬的人心,并且將寧王朱權的家眷全都給綁了。這個時候朱權手中無兵無將,沒有辦法,只好順從朱棣的安排,到南昌去任職。
而朱權到南昌任職之后,卻被誣陷使用巫蠱之術,雖然朱權最后保全了性命,但是朱權一直被朱棣猜忌。最后朱權是在南昌過了自己非常悲慘的下半生。
朱權落得如此下場,就是因為他太容易相信人了。他不明拜皇帝這個位置的誘惑是有多么的大,他完全可以令兄弟反目,父子成仇,最后他就是因為這樣落得個悲慘的一生。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8252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