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亂世出神人,在三國時期,不光有出色的武將和謀士,同樣有一批神童,他們的才智讓人驚嘆,往往還具有獨到的眼光和高明的見解。比如年少的楊修,得罪曹操的孔融,十二歲就病逝的第一神童曹沖等。
在曹操去世后,曹丕為了鞏固魏王大位,用盡手段對付自己的兄弟曹彰、曹植,讓他的如此辛苦,就是因為曹操在繼承人問題上的猶豫不決,根本原因就是這個早夭的神童兒子曹沖。
最初,曹操本想讓曹沖來繼承大位。這位和小妾所生的孩子,敏于觀察,十分聰慧,《曹沖稱象》的孩子相比大家都知道,就是在稱頌曹沖。這樣的孩子,什么人能不喜愛有加呢?在當曹沖因病去世時,曹操對曹丕說:“這是我的不幸,是你的幸運啊!”可想而知,曹操最想傳位給曹沖。
曹沖不光聰明還宅心仁厚!當曹操南征北戰(zhàn)的時候,軍紀嚴厲,碰巧,一個管理倉庫的小吏發(fā)現,曹操常用的馬鞍被老鼠啃嚙過,小吏以為必死,琢磨才能開脫。
曹沖知道后,對他說:“你等三天,三天之后,你再去自首?!庇谑遣軟_拿著刀戳穿自己的單衣,裝成像老鼠啃嚙過一樣,假裝不樂意給曹操發(fā)現。
曹操問他,他就說:“民間風俗認為老鼠咬了衣服,主人就會不吉利。現在單衣被咬了,所以我很難過?!辈懿僬f:“那都是瞎說的,用不著苦惱。”
正好,小吏也來匯報老鼠咬馬鞍的事情,曹操頓時明白曹沖的用意,笑著說:“我兒子的衣服就在身邊,尚且被咬,何況是掛在柱子上的馬鞍呢?”最后寬恕了小吏。
后來很多被冤枉的人,都是曹沖暗中分辨事理幫助解困的,這樣的人多達數十。這讓曹操很鐘意于他,當亂世平定后,自然需要一位治理明君才能讓天下太平??v觀自己的兒子們,只有曹沖更適合去統治天下,如果曹沖不死,必然立為世子。
然而,曹沖的優(yōu)秀卻遭天妒,因為夭折。讓曹操嘆道:“我后悔殺了華佗啊,今天我只能眼睜睜的看著我這個兒子病死?!比A佗如果不死,曹沖或許有救。
曹操痛失愛子后,對待他人變得狠辣無比,曾與曹沖相比的荊州神童周不疑,無冤無仇卻招致曹操殺心。曹沖的死對曹操打擊不亞于赤壁之戰(zhàn)大敗,遭受喪子之痛的曹操,遲遲不愿選定世子,或許也是怕再回憶起曹沖之痛。
曹子建,公元192年生于,是曹操與武宣皇后卞的第三子。因考慮死后追謚,又被稱為陳。曹植也是三國時期著名的文學家、詩人,建安文學的代表人物。曹植的詩歌蒼勁有力,散文雅俗共賞,渾身上下都是素質。南朝薛靈蕓評價曹植為天下第一石,曹子建獨占八斗??梢娝奈膶W素養(yǎng)之高。
曹植小時候聰明絕頂,才華橫溢。他十幾歲就能讀《詩經》|《論語》等辭賦。他思維敏捷,每次都能在曹操面前回答問題,脫口而出,因此深得曹操喜愛。再加上曹植率真自然,不追求華麗,這讓曹操更喜歡曹植。公元206年,15歲的曹植第一次跟隨曹操抗擊海盜。此后經常與曹操交戰(zhàn),如曹植的《求自試表》,《白馬篇》,敘述其出征。
雖然曹操非常喜歡曹操,他幾次想讓曹阿智太子。但到了后期,在與弟弟曹丕爭奪太子之位的過程中,由于曹植過于放縱自己,而曹丕又詭計多端,曹丕與曹操大打感情牌,導致曹操對曹植逐漸失去信心,最后曹操對曹植失去信心,立曹丕為太子。
然而,作為一名學者,曹植精通詩歌、書法、音樂和圍棋。他是當時的文壇領袖,為當時建安文學的發(fā)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代表作有《白馬篇》、《洛神賦》、《七哀詩》、《飛龍篇》等。與曹操、曹丕并稱“三大曹操”。
曹之德的故事
曹植,郭培人,從小就很聰明。他十歲之前就能背出各種關于《詩經》《論語》以及歷代的詩詞和書籍,被百家爭鳴廣泛閱讀。他活潑好動,聰明伶俐,和曹操在一起的時候,經常是每一個問題都會回答。曹植的七步詩藝讓人們連連稱贊,更說明了曹植的文學修養(yǎng)。
曹植在生活中一直很坦誠,對自己的gfd不那么挑剔,也不追求那些華麗的外表。
后來曹操逐漸把重心轉移到曹植身上。15歲時,曹植開始跟隨父親討伐海賊。17歲時,31歲的曹植和父親一起被封為鄄城王,32歲的曹植被封為邱勇王。38歲時封為東阿,曹植一生都非常重視隱士。他曾經想把分散在世界各地的隱士人才重新集合起來,但最后的結果并不大。曹植一生還創(chuàng)作了許多文學作品,在他的《曹子建集》中記錄了他所有的詩詞歌賦。其中有80多首,一半以上是樂府詩。著名作品有《七哀詩》,《白馬篇》,《贈白馬王彪》,《門有萬里客》等。其中《洛神賦》描寫洛川女神的曼妙容顏,是文遠的一朵奇葩。曹植的歷史評價也是相當高的,李白甚至說:曹植是建安的大才,但也只能稱贊。這個世界那么帥,卻很難見風使舵,對白色麻木不仁,貪高評價。杜甫也給予了很高的評價:曹子建的文筆很強,他在河間的技巧非常出色。
曹植失寵了。
曹植是曹操的第三子,才華橫溢,前期深受曹操喜愛。曹字子建,又名,因前面是,故又名陳。他是魏晉時期著名的文學家,建安文學的代表人物,與父親曹操、哥哥曹丕并稱閃爍于文壇的“三曹”。
曹植在與曹丕爭奪太子之位時,占有相當大的優(yōu)勢。曹操本就很愛人才。曹植口才好,文筆也好。建安十五年,曹操在鄴城銅雀臺召集士人上臺,曹植第一個完成《登臺賦》。此后,曹操對曹植寄予厚望,經常帶他出征。曹植的失寵,完全是因為曹植的放縱,已經觸及了曹操的底線。建安十九年,曹操征服孫權,讓曹植留在鄴城,并親自告誡曹植要有所作為,發(fā)力強軍。但曹植似乎有嬌生慣養(yǎng)、驕橫跋扈的味道,經常行事任性,這讓曹操很生氣。建安217年,曹操外出,曹植私自乘坐皇家馬車,擅自打開司馬門,一路打到金門。他早就忘了曹操曾經說過,只有皇帝舉行儀式的時候才能打開司馬門,這讓曹操非常生氣,直接執(zhí)行了乘車令。曹操對曹植的不滿爆發(fā)了,他不再信任曹植。他把好感轉移到了一直很憨厚的曹丕身上,覺得曹丕。日后立曹丕為太子,徹底放棄曹植。
曹操為什么不選曹植做魏國繼承人?_以下文字資料是由小編為大家搜集整理后發(fā)布的內容,讓我們趕快一起來看一下吧!
曹植是一個很有才華的人,寫的一首好詩。每被曹操提問時,都脫口成章,而曹操也非常喜歡他??墒?曹操為什么不選曹植做魏國繼承人呢?
曹操為了冊立太子的事情,下密令詢問一些重臣的看法。崔琰于是公開回答:蓋聞春秋之義,立子以長,加五官將仁孝聰明,宜承正統。琰以死守之。崔琰引用春秋,標榜一定要冊立曹丕來繼承魏國大統,并高調表示自己會以生命來I衛(wèi)曹丕。曹植是曹操看好的熱門人選,更是崔琰的侄女婿,崔琰為什么會做出如此違反人情的事情呢?
首先是性格使然。崔琰此人身材高大,儀表出眾,胡須長達四尺,就算是閑居家中也是正襟危坐,極有威嚴。能夠留四尺長的胡須那是要何等細心。在世說新語中記載了一個故事,說有匈奴使者來訪,曹操覺得自己身材矮小,不夠體面,于是讓崔琰代替自己坐在王位上,自己則拿著一把刀站在旁邊。等待使者拜見之后,曹操派人去詢問使者有和評價,使者說:魏王雅望非常;然床頭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這個故事當然是為了襯托曹操,不過也證明崔琰長相不凡,氣度高雅。在平常的生活當中,崔琰就是一個處世嚴謹,腳踏實地的人??墒遣苤材??
三國志記載曹植性簡易,不治威儀。曹植是個才子,生活中一點架子沒有,做事情不拘小節(jié),經常和丁儀、楊修等好友喝酒高歌,不知道節(jié)制,有時候甚至不注意場合。曹植的生活中,喜歡的是隨著感覺走,想怎么樣就怎么樣。和崔琰的嚴謹完全不同。
其次是崔琰的價值觀念使然。崔琰是一個標準的儒家士子,心中常常想著的是天下,是百姓。當曹操大敗袁紹之后,查看冀州的戶口,非常高興的對臣下們感嘆,哎呀呀冀州果然很大啊,可以征召三十萬士兵呢!崔琰聽了,迎頭給曹操潑了一瓢冷水,崔琰說:今天下分崩,九州幅裂,二袁兄弟親尋干戈,冀方蒸庶暴骨原野。未聞王師仁聲先路,存問風俗,救其涂炭,而校計甲兵,唯此為先,斯豈鄙州士女所望於明公哉!現在天下分崩離析,百姓痛苦,冀州剛剛平定,你曹操不去關心百姓,了解風俗,卻關心什么軍隊,實在是讓冀州百姓失望啊!當時所有的臣子嚇得半死,誰敢這么觸曹操的霉頭啊。還好曹操大度,反倒自己認錯了。
崔琰在批評曹操的時候,沒有考慮自己的安危,想到的只是百姓和天下。而在選擇太子的時候,崔琰也沒有計較什么曹植是不是自己的侄女婿。崔琰一腔忠義,正直無私,讓百官震撼。連曹操也感嘆崔琰公亮,這樣正直無私的人太少啦!而最重要的還是崔琰的政治傾向使然。
曹植有才,可是曹植在寫詩歌的時候很厲害,在處理政事的時候怎么樣呢?曹植為人任性而行,把自己大多數的時間都花在寫詩詞歌賦和喝酒上,不務實事,甚至做出一些越軌不合禮法的事情。像曹植就曾經乘車在只有皇帝可以通行的馳道上奔走,讓曹操大怒,并表示從此之后再也不會相信曹植,相信任何兒子了??墒遣茇兀?br>曹丕年輕時也曾經出外打獵,生活細節(jié)上有些缺點??墒钱敶掮x正詞嚴的告訴曹丕不能如此的時候,曹丕非常謙卑的回復說:昨奉嘉命,惠示雅數,欲使燔翳捐褶,翳已壞矣,褶亦去焉。后有此比,蒙復誨諸。曹丕表示,以后我一定會痛改前非,再也不會犯同樣的錯誤了。由此可見,曹丕心中有政務,并且聽得進他人的建議,對于禮法是非常看重的。
當然,曹丕這個人很虛偽,很多事情都是做出來給世人看,給曹操看的,可是,當虛偽可以給國家給百姓帶來好處的時候,那也未嘗不可。于是崔琰毅然選擇了處世嚴謹,善于納諫,有心國事的曹丕,而放棄了好酒輕狂,放誕任性的侄女婿曹植。由此可見,人品決定了誰是下一任繼承人。
曹操為什么不選曹植做魏國繼承人?看完以上介紹相信大家都清楚了。雖然曹操一直比較喜歡曹植,但是奈何曹植身上有很多缺點,難以治理江山。所以曹操最后聽從勸告,選曹丕為繼承人。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曹操建立的曹魏,之所以只傳穿幾代就衰落的原因在于,曹魏的幾代帝王都英年早逝,執(zhí)掌朝政的時間不長,而他們的繼位之君年齡都還十分小,無法掌控朝政,導致政權旁落,被權臣竊取。最后司馬懿家族把控朝政,曹魏逐漸衰落,當司馬家族謀權奪位的時候,曹魏就此滅亡。
曹操是三國時期的一個英雄,也是一個奸雄。他為了子孫后代的榮華富貴考慮,在他執(zhí)掌大權的時候,并沒有選擇精忠報國,而是選擇權傾朝野,自立門戶。曹操的所有努力都是為了子孫后代打下的基礎。
在曹操的不斷努力和堅持打拼之下,在當時一片混亂的局勢當中,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有了自己的統治勢力,這就是后來曹魏政權的雛形。這個雛形繼續(xù)發(fā)展,繼續(xù)壯大,就成了一時之間不可一世的曹魏勢力。
在三國時期,曹魏勢力在當時是最為強大的,擁有最廣闊的疆域,擁有最多數的人才,擁有天下間大部分的兵馬錢糧,是當時的其他勢力所不能企及的,也是最讓人艷羨的。
看起來,似乎是前途一片光明,前程無量。事實,的確也是如此。如果,曹魏的繼承人沒有大量隕落并且多數都是英年早逝,如果沒有存在這種狀況的話。
命運,跟曹操這位曹魏政權的開創(chuàng)者,開了一次巨大的玩笑。他第一次看好的兒子,在一次出戰(zhàn)當中,死在了戰(zhàn)場上,尸骨無存。這看起來,似乎是命運對他的一次警告,提醒他就此收手,提醒他就算繼續(xù)這樣下去,也沒有好結果。
可是,他并沒有因此收手,而是繼續(xù)壯大他的曹魏勢力。后來,結果如上天第一次給他的提示一樣,他每一次看好的繼承人,都英年早逝。不僅如此,他的后代子孫也是一樣。
最后,曹魏沒有合適的人選,因此被司馬家族篡權。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8257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