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了解:古代黃金換算的讀者,下面對百科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毥榻B,接著往下看吧~古代一兩黃金等于十兩銀子嗎?換算到底是什么樣的?
在古裝劇中,我們常??吹揭粌牲S金換成十兩銀子的場景,那么,事實果真是這樣嗎?
首先,需要指出的是古代金銀銅的相互兌換率一直在浮動中,所以對于一兩黃金究竟等于多少白銀并沒有一個固定的值,只能根據(jù)各個時代的實際情況大致估計。
從唐代到明代的一千多年間,黃金價格相對穩(wěn)定,金銀比例多為1:5或1:6,官方稱之為“五交”,“六交”。
明代初年,朱元璋發(fā)行“大明通行寶鈔”,從一百文到一貫分別有六種面額,規(guī)定一貫等于銅錢一千文或白銀一兩,四貫合黃金一兩。從這里來看,就是1兩黃金抵4兩白銀。不過,大明寶鈔很快就貶值,而金銀的比價也很快就漲到了六兩、七兩。根據(jù)記載,到崇禎時,金銀比價已升至十二兩以上。
清代以后,黃金一路走高,比價不斷攀升。雍正十年(1732年)開始,廣州的黃金價格開始浮動,隨后帶動了全國黃金價格的上漲。因為廣州是中國對外貿易的窗口,而歐洲金銀比價一直高達1:15,黃金的大量外流推高了黃金價格。據(jù)有關學者統(tǒng)計,從1741年到1750年,金銀比價從1:10上升到1:11.8.在接下來的十年里,突然上升到1:14.9,乾隆二十七年(1763年),金銀比價已升至1:15.4。從那以后。嘉,道時期,金銀比價一直維持在這一水平,甚至出現(xiàn)回落,這是白銀大量外流造成的。
此外,還需要注意的是,雖然歷代帝王達官貴人對黃金都有特殊的愛好,但黃金從未作為正式貨幣在民間流通。
我國古代貨幣單位很多,各朝不同,特別是秦漢以前。這里只討論三種基本單位:
一文制錢(即一枚標準的方孔銅錢)
一兩白銀
一兩黃金
以上單位雖然各朝各代都不同,但至少唐宋之后相差不大,所以是可以得到比較穩(wěn)定可信的數(shù)據(jù)的。
兌換關系
銅錢,白銀和黃金之間的兌換比例就像現(xiàn)在的外匯價格一樣,是常常變動的,不像1元錢等于100分這樣明確。
根據(jù)以下描述:
“金銀的比價從1600年前后的1:8上漲到20世紀中期和末期的1:10,到18世紀末則翻了一番,達到1:20。”
可知1兩黃金約可兌換8~11兩白銀。
再有:
“道光初年,一兩白銀換錢一吊,也就是一千文;到了道光二十年鴉片戰(zhàn)爭的時候, 一兩白銀就可以換到制錢一千六七百文了。咸豐以來,銀價猛漲,一兩白銀竟可以換到制 錢兩千二三百文之多?!?
可知正常情況下,1兩白銀大約可換到1000~1500文銅錢,古時通常說的1貫錢或1吊錢就是1000文。
金屬價格
由于金銀銅制成的貨幣本身是有價值,而且理論上貨幣的價值就應該等于金屬的價格,所以我們可以通過現(xiàn)在金屬的價格來回答“一兩銀子到底是多少錢”的問題。
唐代的開元通寶通錢每枚直徑8分,10枚重1兩,千文重6斤4兩;清順治年間,每個銅錢重一錢二分五厘,后又增為一錢四分,則每千文重八斤十二兩。古代“兩”這個重量單位雖有不同但大約都是40克左右,而“斤”則大約是700克左右。每枚銅錢平均重量5克。
目前金銀銅的價格(人民幣)如下:
黃金:100元/克
白銀:2元/克
黃銅:0.02元/克
推算結果為:
1兩黃金:約值4000元
1兩白銀:約值80元
1枚銅錢(1文制錢): 約值0.1元
糧食價格
很多歷史專著中都通過糧食價格來直接衡量貨幣關系,雖然單獨考慮糧價并不很準確客觀,但應該是極其重要的參考。曉林在網(wǎng)上查到了如下記載:
“上白米(石) 九錢五分?
中白米(石) 九錢二分六厘八錢
下白米(石) 八錢三分?
白?面(斤) 九文
銀每兩換錢 一千文”
還有
“據(jù)清朝軍機處檔案記載,光緒十五年上半年直隸省順天府、大名府、宣化府的糧價,以谷子、高粱、玉米三種糧食計算,平均每倉石計銀一兩四錢六分?!?
根據(jù)1石=100斤=70公斤計算,而糧食價格以2元人民幣/公斤計算,可得到以下平均值:
1兩白銀:約值170元
1枚銅錢(1文制錢): 約值0.2元
結論
根據(jù)上面的推算,再考慮到
1 黃金的價格比其他的更穩(wěn)定,應當著重參考
2 現(xiàn)在白銀已作為工業(yè)品,所以現(xiàn)在的白銀價格參考價值較低
3 由于農(nóng)業(yè)技術發(fā)展的相對速度很快,現(xiàn)在的糧食相對價格比古代便宜很多
4 尊重古代的兌換比例
5 湊整數(shù),便于換算,便于建立感性認識
所以,筆者建議,今后遇到古代的貨幣單位,采用以下?lián)Q算系統(tǒng),即方便又有感覺:
1兩黃金 = 人民幣2000元 = 10兩白銀
1兩白銀 = 人民幣200元 = 1000文錢 = 1貫(吊)錢
1文錢 = 人民幣0.2元
另外:1石米=1兩白銀
聲明:以上結論不是學術觀點,只作為老百姓觀看古裝電視劇,武俠小說時換算之用。
驗證
下面提供一些古代數(shù)據(jù),便于驗證曉林給出的換算方式,提高感性認識:
唐朝九品官月俸5石米 = 唐朝時,初級公務員月薪1000元;
清朝六品官員年俸45兩白銀 = 清朝的局級干部,年薪9千元;
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 = 那些當官的,那個家里沒有個幾千萬的?
乾隆初年,捐一個道臺需一萬三千一百二十兩銀子 = 花270萬就可以買個廳級干部當當,明碼標價。
現(xiàn)在我們國家發(fā)行的人民幣中最大面額的是100元鈔票,在古代人們用的則是銀子,皇親國戚用的還有金子。那大家知道古時候的一兩銀子等于現(xiàn)在的多少錢嗎?
我們在看古裝劇時會看到那些有錢的人去酒館吃頓飯就得花上好幾兩銀子,這就讓人以為古代的一兩銀子大概與現(xiàn)在的幾十塊錢價值相等。其實大家都是被這些沒有歷史功底的編劇給忽悠了。要知道,在明朝萬歷年間國庫的收入才只有200萬兩,因此老百姓吃一頓飯要花掉幾兩銀子是一點都不現(xiàn)實的。
至于一兩銀子到底值現(xiàn)在的多少錢要看它的貨幣價值。但各個朝代的貨幣價值都不同,為了讓大家了解的更直觀一些,就用大米做參照來算出銀子的價值。據(jù)一些史書記載,在唐朝的貞觀年間一兩銀子能買到200斗米,十斗米為一石,而一石相當于是現(xiàn)在的59公斤,算下來一兩銀子就可以買到現(xiàn)在的1180公斤大米?,F(xiàn)在的大米按照兩塊錢一斤算,那唐朝初年的一兩銀子就相當于是現(xiàn)在的4000多元人民幣。
據(jù)《宋史·食貨志》記載,宋朝的米價大概在一斗米600錢之間,一兩銀子可以買到4到8石大米。宋朝的一石大米重量約66公斤,那一兩銀子換算成現(xiàn)在的價格大約為924到1848元之間。到了明朝,一兩銀子的價值與唐朝相比更低了。當時一兩銀子可以買兩石大米,而一石大米的重量約為94.4公斤,按現(xiàn)在一斤米賣兩元算,這一兩白銀相當于現(xiàn)在的600多元。
等到了清朝,由于大量的海外貨幣流入了中國,所以銀兩的價值再度縮水,一兩銀子的購買力僅為明朝時期的三分之一,由此可推算出清朝末年一兩銀子的價值僅相當于現(xiàn)在的200多元。
對此,大家是否都了解了呢?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8260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吳三桂投降清朝是為了陳圓圓
下一篇: 呂布為什么會落得個被活捉的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