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陸遜和孫權很感興趣的小伙伴們,對百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陸遜為東吳付出了那么多,孫權為何要逼死他?
對于這個問題,小編認為主要有三個原因:
一,孫權晚年昏聵。
《三國志》的作者陳壽評價孫權說:“他性格多疑猜忌,殺人毫不猶豫,到了晚年更加嚴重。”
孫權晚年昏聵加上多疑,做了很多荒唐事。
下面列舉三個方面的事情。
第一,重用酷吏呂一。
史書稱:呂一性格苛刻殘忍,執(zhí)法嚴酷。
太子孫登多次勸諫孫權,孫權不能接受,最后官場上形成萬馬齊喑的局面。
第二,癡迷鬼神。
孫權晚年遇見一個叫做王表的人,以為是神人,將其奉為神靈,為其專門修建館舍,多次派侍中送去酒和食品。最后發(fā)現(xiàn)王表是個騙子。
第三,隨意廢立皇后。
孫權最早娶謝夫人為妻,后來又娶了徐夫人為妻。
孫權寵幸徐夫人,要謝夫人讓出位子,謝夫人不同意,后來憂郁而死。
孫權登基稱帝后,又娶了步夫人,由此孫權想冊立步夫人為皇后,群臣卻反復勸諫孫權冊封徐夫人為皇后。
孫權不松口,最后徐夫人憂郁而終。
群臣又反復勸諫孫權冊封步夫人為皇后,孫權不松口。
步夫人死后,孫權又娶了一位王夫人。
這位王夫人是瑯琊人,孫權想冊封其為皇后,遭到群臣反對,王夫人由此憂郁而死。
之后孫權又娶了一位王夫人,這位王夫人是南陽人。
這位南陽王夫人死后,孫權娶了潘夫人。
這位潘夫人善于諂媚,被孫權封為皇后,由于作惡多端,宮女趁她睡覺的時候把她勒死了。
對于孫權的這些乖戾行為,孫盛評價說:“我聽說國家興旺,聽信于民;國家衰敗,聽信于神。孫權年老昏聵,身邊多是饞臣,隨意廢嫡立庶,以妾為妻,偽設附命求福妖邪,這些都是滅亡的征召?!?/p>
二,陸遜功高震主。
陸遜幫助孫權打敗關羽,收回了荊;夷陵之戰(zhàn),火燒劉備連營七百里,軍功顯貴,讓孫權不斷對其加官進爵,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
有一次,陸遜征戰(zhàn)回來,孫權命令左右侍從舉著自己御用的傘蓋為陸遜遮蔽陽光,進入宮殿大門。
孫權恩賜陸遜的禮物都是皇帝御用品。
史書評價,當時陸遜所受的禮遇恩寵,無人能比。
陸遜因為軍功,孫權封陸遜為大將軍。
大將軍就是最高級別的軍銜了。
也就是說陸遜加官進爵已經(jīng)到了天花板。
后來因為陸遜一再立功,孫權稱帝后,為了獎賞陸遜,又在大將軍前加一個“上”字,任命陸遜為上大將軍,之后又任命陸遜為丞相。
孫權對陸遜的獎賞可以說是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如果再讓陸遜活在世上,孫權還能給陸遜加上什么官呢?
三,禍根是太子之爭。
孫權晚年昏聵,陸遜功高震主,僅這個原因,就讓陸遜危機四伏了。
可是陸遜之后又被動卷入太子之爭,這讓孫權抓住了把柄。
太子孫登死后,孫權冊封孫和為太子。
孫權的另一個皇子魯王孫霸有野心,暗地里與太子孫和爭地位。
太子孫和與魯王孫霸兩人身邊都聚集了一大批官員。
陸遜認為這樣兩派紛爭,勢必造成分裂。
陸遜寫信責備支持魯王孫霸的那一部分人,認為他們不應該支持魯王孫霸與太子孫和相爭。
陸遜并由此上書孫權,希望孫權能聽取他支持太子的勸諫。
孫權沒有采納陸遜的勸諫。
孫權為了平息這場紛爭,處死了魯王孫霸,廢了太子孫和。
之后,孫權又不斷派人斥責陸遜,陸遜由此怨恨去世。
綜上所述,孫權逼死陸遜,這是陸遜必然的結局。
陸遜功高震主,又不知收斂,再加上晚年昏聵的孫權更加多疑,陸遜碰上這樣一個檔口,必死無疑!
孫權逼死陸遜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孫權感覺到了陸遜可能會對他自己的統(tǒng)治構成威脅,所以也說就逼死了陸遜,可以說陸遜是一個工程很大的大臣,孫權早就把孫策的女兒嫁給了陸遜。陸遜也是魏,蜀兩國的主要支柱,孫權對陸遜重用主要是在軍事方面,但始終沒有給陸續(xù)什么軍政大權。雖然說口頭上說,但是從來都沒有實現(xiàn)過,可以說孫權在心底里還是不怎么相信陸遜的。
在呂蒙死后,陸遜就一直正守著武昌,而且在當時他的聲望是非常高的。當時可以說是三國鼎立已經(jīng)大致都已經(jīng)形成了。但當時孫權就感覺到自己的地位可能會受到陸遜的威脅,所以就用太子的事情逼死了陸遜。因為孫權知道就算是沒有陸遜他還是可以守住的,雖然說不可以進攻其他國家,但是現(xiàn)在三國鼎立已經(jīng)基本形成,所以基本上沒有非常多的戰(zhàn)亂了,所以說他也不怕。
而且孫權也是怕他死之后,他的下一任皇帝會駕馭不了陸遜怕陸遜到時候把太子搞下臺,然后陸遜自立為王,所以說孫權也是有這一方面的原因,所以說就把陸遜逼死了。
還有一方面就是陸遜是孫策他的女婿。所以說,如果到時候陸續(xù)和孫策聯(lián)手的話,可能會對他自己的權利造成影響,所以以他的見識就感覺不能讓陸遜繼續(xù)得活著,否則以后不堪設想。
可以說雖然陸遜是因為維護太子而被孫權逼死的,但是真正的原因還是因為皇權。畢竟伴君如伴虎,孫權還是對自己的能力不夠自信,怕陸遜他的能力太強,以后會搶了他的皇位,畢竟沒有一個皇帝都不希望自己的皇位被別人搶去。
陸遜(183年-245年3月19日),本名陸議,字伯言,吳郡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在漢末三國這一歷史階段,陸遜是一位絲毫不遜色于諸葛亮的頂級人才。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陸遜參與襲取荊州。
陸遜利用關羽驕傲自大的弱點,在書中以卑下的言辭寫信吹捧關羽,導致關羽完全喪失對東吳的警惕,為東吳最后擒獲關羽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在擊敗關羽之后,陸遜又在夷陵之戰(zhàn)中擊敗了劉備,導致蜀漢元氣大傷。
除此之外,陸遜還多次抵御了曹魏的進攻。在此基礎上,陸遜可謂東吳的棟梁之臣。那么,問題來了,陸遜連敗關羽、劉備,為何孫權卻要逼死他呢?首先,根據(jù)《三國志》等史料的記載,公元244年,陸遜被孫權拜為丞相、荊州牧、右都護,領武昌事。
孫和、孫霸二宮之爭時,陸遜卷入孫權父子相爭中,次年去世,終年六十三歲,追謚“昭”。公元245年,孫權遣使寫信責備陸遜,后者終不勝憤忿而卒。由此,類似于曹操手下的荀彧,陸遜也是因為孫權的逼迫和責備,所以才病逝的。
那么,問題來了,孫權為什么要自毀長城,去逼死陸遜呢?對此,在筆者看來,原因主要分為以下幾點。一方面,陸遜功高震主,引起了孫權的猜忌。在東吳四大都督中,陸遜的戰(zhàn)功可以說是最高的。
在陸遜之前,周瑜、魯肅、呂蒙這三位大都督,雖然都立下了赫赫戰(zhàn)功,但是,這三人都是英年早逝,也即沒有對孫權的地位造成太大的威脅。但是,就陸遜來說,先是是在襲取荊州、擒拿關羽的戰(zhàn)役中嶄露頭角,然后是在夷陵之戰(zhàn)獨當一面。
因為在夷陵之戰(zhàn)中擊敗了聲勢浩大的劉備,陸遜在東吳將士中的威望來到了一個巔峰,也即可以媲美赤壁之戰(zhàn)后的周瑜。不過,赤壁之戰(zhàn)后不久,周瑜就病逝后,而陸遜,則長期掌握著東吳的大權。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8268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