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是中國帝制時期最高統(tǒng)治者,今天對百科小編為大家?guī)磉@篇文章,希望對你們能有所幫助。
在數(shù)千年的歷史長河當中,曾先后出現(xiàn)了四百多位君王,而在其中,有一位尤其的特殊,特殊的不是他的政績功勛,而是因為他的性別,沒錯,她是唯一的一位女皇帝,她就是六十七歲登上皇位的武則天。當武則天在掌管權力數(shù)年后,終于登上了頂峰時,她的兒子李旦卻顯得尤其的落寞,這又是為何呢?
1,從王爺?shù)交实?/p>
李旦是繼李弘、李賢、李顯后,武則天的第四個兒子,本來當王爺當?shù)猛茫呻S著唐中宗李顯被廢黜后,李旦成了哥哥的接班人。雖然此時的李旦已經(jīng)二十二歲,但對權力充滿渴望的武則天仍不愿放手,繼續(xù)臨朝稱制,他只是母親的一個傀儡皇帝,一個聽話的兒子。
2,身為武則天兒子的悲哀
武則天到底有多大的權力欲望?看看她對兒子們的態(tài)度就知道了。長子李弘雖然史料記載是得肺癆而死,但對這個死因后人們并不買賬,很多影視劇作更是把其死亡歸結為母親的毒手。次子李賢非常有才華,但也是武則天最大的敵人,借用“謀逆案”,李賢被廢,貶為庶人后,武則天仍不放心,最終被迫自殺。三子也就是唐中宗李顯,因為一句“我以天下與韋玄貞,何不可!而惜侍中邪!”失去了皇位。如今輪到小兒子李旦了,有了哥哥們的前車之鑒,李旦沒有選擇,要么死,要么做個逆來順受的木偶人。
3,軟弱與智慧
686年,此時的李旦二十四歲,而武則天六十四歲,武則天為了壓住蕓蕓眾口,宣布要還政于李旦,如果換做有野心的皇帝,或許馬上利用這個機會把武氏家族清除,如果是個有膽無謀的皇帝,或許會接過這個權力,但李旦雖然軟糯可也有智慧,他太了解母親對權力的占有欲了,看看哥哥們的下場,就猜得到自己接管權力后的下場,于是再三退讓,以自己無能為由,請求武則天繼續(xù)掌權。如此一來,李旦平安無事,武則天也滿足了她的權力欲望。
4,從皇帝再次成了皇子
公元690年,武則天為自己登基造勢,文武百官紛紛上奏請求改國號為周,雖然武則天表面不同意,但她心里怎么想的,沒有比兒子李旦更清楚的了,為了保命,李旦刻不容緩,趕緊把皇位讓了出來,自己從皇帝再次成了皇子,本來認為可以繼續(xù)做個逍遙王爺了,可自己的政治立場更加讓人難過。
5,李旦的野心
武則天稱帝后,李旦既是前任的皇帝,又是現(xiàn)任的繼任者,對于武則天來說是最大的威脅,同時也是武氏家族最大的威脅,武承嗣等人看李旦如眼中疔肉中刺,而表面榮華富貴于一身的李旦每日都活在生死邊沿。終于,隨著被貶的哥哥李顯回到京城,并再次成為儲君,李旦終于光明正大地喘了口氣。隨著“神龍政變”的爆發(fā),李顯登基,而李旦拒絕所有的分封,他只求平安,一個人,做過皇子,做過太子,做過皇帝,但他最想要的身份卻是做個平民,遠離權力之爭。這或許是很多出生在皇家,擁有皇室血脈的心酸,并不是每個皇子都窺伺皇帝之位,垂涎皇權之爭,比如李旦,他就想做個普通人一樣,好好的活著。
唐睿宗李旦55歲的時候就已經(jīng)離開了這個人世,但有關于唐睿宗李旦究竟是怎么死的,卻是眾說紛紜,為什么會有這么多猜測呢?無論是新唐書舊唐書還是其他的歷史的正史記載,李誕確實是因為積勞成疾病死在了百福殿,但是后世對于這一說法卻充滿了懷疑。之所以有這種懷疑,也是因為唐睿宗李旦與唐明皇李隆基較為復雜的父子關系所導致的。
唐太宗李代在我國歷史上來說,都算是一個比較奇葩的皇帝,他這一輩子當過8年的皇帝,但這八年的皇帝卻分為兩個階段。第1個階段就是他母親把他放到了皇帝的位置上,整整讓他當了6年的兒皇帝??梢哉f在他人生的長河當中,這6年過的是真真正正的膽戰(zhàn)心驚生不如死,因為他是親眼看見他母親是怎么廢掉他們幾個大哥的,他也是親眼看到那幾個哥哥是怎樣慘死在母親的手里的,他心里明明白白的知道,如果自己敢不聽話的話,那么自己的下場就會跟那幾個哥哥一般無二。
就算是如此聽話,唐睿宗李旦依然被她的母親一代女皇武則天廢除皇帝的位置,因為武則天要自己成為歷史上第1個女皇帝。很多人以為既然唐睿宗李旦已經(jīng)被廢,那么就可以逍遙地過自己的太平日子,那么你就太不了解大唐王朝的歷史了,李家天下向來是權利野獸,這一家人根本沒有親情。可以說在唐睿宗李旦被罷黜的這幾年,他依然活的是謹小慎微,每天都過著如履薄冰的日子,因為他真的不知道坐在黃帝位置上,那個他的親生母親什么時候會對自己下手。
可能也就是這么多年顛沛流離的生活以及巨大的心理壓力,讓李旦在身體上和精神上都出現(xiàn)了一些問題,這也就是唐睿宗李旦為什么僅僅活了55歲的一個重要原因。我們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是一個正常人,每天都在提心吊膽的想自己究竟還能活多久,那么你的精神狀況和身體狀況會不會出現(xiàn)問題,答案是顯而易見的。
在武則天死后,唐睿宗李旦又一次站在了權力的巔峰,但是他又遇到了問題,他的老婆他的女兒都和他的母親一樣,想從他的手中把權利奪走。而他的兒子李隆基也是一個視權力為一切的人。這也是為什么,后世史學家懷疑李誕不是病史的一個主要誘因,那就是因為你的曾經(jīng)動過罷除李隆基的心思,而李隆基在成為皇上之后也絕不會允許唐瑞宗女旦這位太上皇再一次奪走自己的權利。
文/杜豆豆
唐睿宗李旦,兩即帝位三讓天下,曾日日躺著中槍卻能躲過迫害,晚年平安頤養(yǎng)天年,他是怎么做到的?
唐睿宗李旦出生在長安,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的最小的兒子?!杜f唐書》中說“謙恭孝友,好學,工草隸,尤愛文字訓詁之書?!?他哥哥李顯被武則天廢掉,流放去房陵時,他被立為皇帝。后武則天改國號周后,他又被降為皇嗣,移居東宮,享受皇太子待遇。
武則天晚年病重,秘密召李顯回。李旦知道武則天意圖,趕忙主動讓出太子位。
從武則天臨朝到以周制國的6年間(? 684年-690年),李旦是名義上的皇帝,當然也沒什么作為。中宗李顯即位后,他因擁立有功,被立為皇太弟,但堅持不受。
李顯被毒死后,韋皇后臨朝,立16歲的溫王李重茂為皇太子。韋皇后想重演武則天的故事,但忌憚李旦和太平公主的威望,意欲加害兩人。幸而李旦有個強勢的三兒子李隆基,果斷和太平公主聯(lián)合,發(fā)動兵變,殺死了韋皇后及其黨羽,迎李旦入宮。李重茂看清形勢,讓位給李旦,李旦最初極力推辭,后來在李隆基等的勸說下,才接受了讓位。
唐睿宗李旦登基后,因為立太子之事曾猶豫不決,李隆基擁立有功,卻是第三子,長子是李成器。不過李成器的確很有氣量,主動辭讓,李旦這才立了李隆基為太子。
李隆基立為太子后,聲望和勢力都日漸增長,和暗中總想掌權的太平公主矛盾漸深。李旦自己沒主見,成了夾心餅干,不時在兩人之間倒來倒去。
不過,李旦還是聽從了宰相們的勸諫,削弱了威脅太子地位的諸王兵權,并下詔讓太平公主遷出京。但太平公主一哭訴,李旦心又軟了,不但讓她留在了京城,還把反對她的宰相們都貶了官。
不過李旦最終還是明智的,為保太子,他干脆在712年借口彗星出現(xiàn),禪讓皇位給李隆基??上焦鞯竭@會兒還不識時務,仗著李旦的信任,公然要廢掉李隆基,李隆基遂搶先發(fā)動政變,賜死太平公主。
沒了太平公主,李旦終于可以不用左右為難,于是全部歸政李隆基,退居二線,頤養(yǎng)天年去了。
716年,李旦病逝,享年55歲。
縱覽李旦一生,兩即帝位,三讓天下 。第一次當皇帝完全是傀儡,第二次才真正掌權。二度在位這兩年,能聽賢相言,革除弊政,謹慎行事,使天下有振興氣象,還是起到了提氣作用的。
比如,他消除韋氏和武氏亂政勢力,罷免韋皇后等賣官鬻爵啟用的官員,恢復文武官員的考選制度,整頓禁軍,削諸王權保太子等,都是相當有力的。
李旦當傀儡皇帝期間,始終被軟禁在宮內。李家皇室多次發(fā)生變故,李旦可以說天天都有躺著中槍的危險,但他都能躲過迫害,足見李旦的自我保護能力,還是很強大的。
不過,由此也可知他每日的惶恐不安,也非旁人可以想象。若沒有謹慎小心的明智和退讓恭謙的氣度,李旦估計早已難以保命,變成“蛋炒飯”了。
【豆豆說】
從李旦的一生,可以總結出以下三點人生啟示:
1、接受挑戰(zhàn)要有能力:扛不過的,不要硬扛,明哲保身是亂世最佳選擇;
2、當其位應謀其政:當斷不斷,反受其亂;(若李旦能阻止太平公主攝政,維持好朝綱秩序,則不會有李隆基的政變)
3、急流勇退謂之知機:若視名利如浮云,何不退一步海闊天空?笑到最后才是勝利。
參考書:《舊唐書》,《新唐書》,蔡東潘《唐史演義》
歷史上李旦是武則天最小的兒子,他跟他的哥哥李顯一樣都當過兩次皇帝,比起他哥哥他要幸運許多,因為李顯最后是被他的老婆女兒給毒死的,李旦是因病去世的,所以從這一點來說,李旦要比他的哥哥李顯好很多。李旦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呢?他是怎么躲過皇宮中的危機的呢?
李旦的一生充滿戲劇性,李旦第一次能夠坐上皇位,都是因為他的母親,因為當時武則天權力最大,是權力的最高統(tǒng)治者,武則天他需要的是一個聽她話的皇帝,而當時李旦是最適合當皇帝的人選。李旦第二次做皇帝是在李隆基和太平公主把韋后殺掉的時候,李旦本來是不想做這個皇帝的,他就想平平安安的度過一生。
后期的李旦并沒有像前期那樣有作為,唐朝當時跟吐蕃的關系比較僵化,李旦就想著送一些女人給吐蕃大王,緩解一下關系。他打算把一些皇親國戚大臣們的女兒送過去,雖然這些大臣們心里并沒有說什么,但是心里還是千萬個不愿意的,因為吐蕃人的風俗習慣跟唐朝完全不一樣,自己的女兒嫁過去,肯定是要遭罪的。
李旦的一生起伏非常大,但是好在他不去掙搶什么。他比起其他皇兄皇弟更幸運的是,有一個足智多謀的兒子,也是因為這個兒子,能夠安享晚年。所以李旦當上皇帝的時候,沒有特別大的作為,但是也沒有做過什么特別惡劣的事情,在所有皇帝中,雖然顯得有些平庸,但是好在老百姓生活的還算不錯,這一點還是不錯的。
歷史 上皇位是一個巨大的誘惑,父子、兄弟之間為了皇位不惜大打出手,唐初的玄武門之變便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然而在唐朝中期有一位皇帝,他一度視皇位是一個包袱,曾經(jīng)先后三次讓出皇位,這個人便是唐睿宗李旦。
李旦,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的第四個兒子,也是唐高宗最小的兒子。李旦謙恭好學、精通書法,對文學訓詁方面的學問很有研究。在皇子期間,他先后擔任遙領冀州大都督、單于大都護、右金吾衛(wèi)大將軍、右衛(wèi)大將軍、洛州牧等職,歷封殷王、冀王、相王、豫王。中宗李顯被武則天廢黜后,立李旦為帝,成為唐朝 歷史 上第五位皇帝,也是他初次為帝,此后他先后三次讓出皇位,憑自己的小心和忍讓安穩(wěn)度過余生。
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有四個兒子,分別是李弘、李賢、李顯和李旦。長子李弘二十四歲便去世,據(jù)說是被母親武則天毒死,不過現(xiàn)在史學家推測他是死于肺結核。次子李賢因為武則天信賴的一位名為明崇儼的道士之死被廢為庶人流放巴州,不久便死在巴州,追謚其為“章懷太子”。三子李顯在高宗晚年被立為太子,高宗死后李顯即位,是為中宗。
李顯即位后,大肆賜封皇后韋后的父親韋玄貞,將其從參軍一路升到了刺史,李顯還執(zhí)意要升韋玄貞為二品的侍中,此舉遭到顧命大臣裴炎的反對。李顯大怒道:“這天下就是朕的,你若是再惹我,說不定我把這天下也送給韋家,你管得著嗎?”裴炎將此話告訴了武則天,武則天大怒,廢了李顯將其降為廬陵王,全家流放房州,改立四子豫王李旦為帝,是為唐睿宗,這是李旦第一次為帝。
李旦雖然成了皇帝,但是他說了不算,朝政大權全部被自己強勢的母親把持,自己只是一個傀儡罷了。不僅如此,他的人身自由也受到了極大的限制,身為皇帝竟然不能隨意出入皇宮,一舉一動全部被母親監(jiān)視,儼然成了天底下地位最高的“囚徒”了。
武則天把持朝政后,任用來俊臣、周興等酷吏不斷的打擊政敵,一大批皇室成員和賢臣名將都成了她的刀下亡魂。天授元年(690年),侍御史傅游藝率關中百姓九百人上表朝廷,請武則天稱帝。百官、宗室、外戚、四夷酋長,乃至僧尼、道士,紛紛勸進。李旦迫于當時的形勢,也上表請母后稱帝,并求賜武姓。是年九月,武則天正式稱帝,尊號圣神皇帝,改國號為周,史稱武周。李旦被降為皇嗣,賜姓武氏,遷居東宮,一切禮儀皆比照皇太子規(guī)格。太子李成器則降稱皇孫。這是李旦第一次讓出皇位,他這一讓,讓出了武則天的一個女皇夢。
武則天稱帝后,曾經(jīng)在立李氏還是武氏為太子的問題上一度搖擺不定,后來還是在狄仁杰等人的勸說下決定立李氏為皇儲,于是她派人到房州將李顯一家接回來,決意復立李顯為皇儲,此時離李顯被貶已經(jīng)有14年之久。
李旦很清楚此次哥哥李顯回歸既是母親武則天的允許也得到眾位大臣的支持,如果自己仍然占據(jù)著儲君之位不肯放手,以后恐將不測,于是李旦多次稱病不朝,請求將儲君之位讓于哥哥李顯,這一讓也就讓出了“準皇帝”的位子,這是李旦的第二次讓位,這一讓讓他保全了全家。
神龍元年,宰相張柬之等人發(fā)動政變,逼迫武則天退位,扶立太子李顯繼位。李顯即位后,李旦因功被拜為太尉、同鳳閣鸞臺三品,以宰相身份參預國政,并加號安國相王,而后又欲立其為皇太弟,然而李旦深知韋皇后、安樂公主權力欲極重,根本容不得自己占據(jù)高位,于是便婉拒中宗好意,躲在家中靜觀時局。
李顯再度為帝后,皇后韋氏和女兒安樂公主肆意干預朝政,公然賣官鬻爵,將國家搞得烏煙瘴氣。甚至她們還想做第二個武則天,為此她們娘倆聯(lián)合毒死了中宗李顯,立幼子李重茂為帝,這樣韋后就把持了朝政大權。已經(jīng)經(jīng)歷過一次女皇當政的情況,李氏皇族是絕對不會允許這種事情再次發(fā)生的,所以李旦的三兒子李隆基聯(lián)合姑母太平公主發(fā)動政變,打著“誅諸韋以復社稷,立相王以安天下”的旗號,將韋氏及其黨羽一網(wǎng)打盡,擁立李旦重新登基,這是李旦第二次成為皇帝。
此次登基后,由于李隆基功勞甚大,李旦便立李隆基為太子,但是朝政大權被妹妹太平公主把持,李隆基與太平公主這對兒姑侄之間的矛盾越來越深,后來兩人的矛盾公開化了。李旦身為皇帝,一個是自己的兒子,一個是自己的親妹妹,兩頭為難,再加上李旦本身性格優(yōu)柔寡斷,對于妹妹和兒子的矛盾他是憂愁不已可是又無能為力,索性在先天元年(公元712年,這是他再度為帝的第二年)借彗星的出現(xiàn),將皇位禪讓給了兒子李隆基,自稱太上皇,但是仍保留部分權力。這是李旦第三次讓位了。
然而李旦此舉并沒有解決任何實質性的問題,成為皇帝的李隆基為了奪回皇帝應有的權利,在第二年搶先發(fā)動政變,將太平公主一黨一舉殲滅,太平公主死后,李旦將所有的權力全部歸還為李隆基,做起了與世無爭的太上皇,安度晚年。而大唐在李隆基的治理下出現(xiàn)了唐朝乃至中國 歷史 上最大的盛世——開元盛世,這就是后話了。
開元四年,睿宗李旦病逝,享年55歲,死后葬于橋陵。隨著李旦的去世,這位一生三讓皇位的傳奇皇帝就此謝幕。不得不說,作為皇帝,李旦并不算合格,在兩次短暫的稱帝生涯中他并沒有做出突出的貢獻,但是在當時的復雜環(huán)境下,他的小心謹慎與明哲保身不失為一種保命手段。也正是他的小心謹慎才使得自已這一脈得以保全,而在他的教育下,他的兒子們也沒有因為皇位爭個你死我活,甚至出現(xiàn)了兄弟之間互讓皇位的佳話,這在歷朝歷代的皇子之間并不多見。所以李旦的一生也堪稱傳奇,另外插句題外話:“大唐的女人還是挺厲害的”。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8268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清朝嘉慶帝為什么會傳位給道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