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德公,嬴姓,趙氏,名嘉,秦憲公之子,秦武公之弟,秦出子之兄,生母為魯姬子,春秋時期秦國第六位君主,在位約1年。下面對百科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毜慕榻B,一起來看看吧。
公元前678年,秦武公去世,其子公子白受封于平陽(今陜西省岐山縣西南),未能繼位,其弟秦德公繼位。秦德公趙嘉即位以后,發(fā)展生產(chǎn),并將國都遷至今天的陜西省鳳翔縣,自此后數(shù)百年秦穩(wěn)定地以此為都。秦德公有三個兒子,長子秦宣公、次子秦成公、少子秦穆公。前676年,秦德公去世,葬于陽,長子秦宣公繼位。
人物生平
繼承君位
秦德公,嬴姓,名嘉。是秦憲公之子,其母名叫魯姬子。秦憲公共有三子,與魯姬子生下長子秦武公、次子秦德公趙嘉,與其他姬妾生下少子秦出子。
秦憲公十二年(公元前704年),秦憲公去世,大庶長弗忌、威壘和三父廢掉太子秦武公,擁立秦出子為君。
秦出子六年(公元前698年),三父等人共同合謀派人暗殺秦出子,再次擁立秦武公為君。
秦武公二十年(公元前678年),秦武公去世。秦武公死后,群臣未立秦武公之子公子白為君,而是擁立秦德公為君。秦德公繼位后,將公子白封在平陽。
梁芮朝貢
秦德公元年(公元前677年),秦德公開始住在雍城大鄭宮,并用牛羊豬各三百頭在鄜畤祭祀天帝,命人占卜是否適宜居住在雍城。占卜的結(jié)果顯示吉利,居住在雍城之后,秦德公的子孫可以東到黃河飲馬。同年,梁國國君、芮國國君來朝貢。
設(shè)立伏日
秦德公二年(公元前676年),秦德公下令在歷法中設(shè)立伏日,并下令修建在伏日祭祀的伏祠。農(nóng)歷六月三伏天的說法就起自秦德公時期的秦國。伏就是隱伏避盛暑的意思,產(chǎn)生伏天(端午)的說法以后,人們一聽說入伏,就會想到盛夏來臨。伏天盛暑天熱,容易致病,人們要想辦法避暑、少動,自我保養(yǎng)的意識提高許多。在此之前,秦國沒有伏天的說法,周朝和其他諸侯國也不存在;在此之后,人們特別重視伏天的來臨,漢朝初期,朝廷甚至明確要求各地根據(jù)本地的自然氣候條件選擇伏日,不必求同。我們常說“冷在三九、熱在三伏”,但是沒有幾個人知道是秦德公開始規(guī)定入伏。
當然,既然入伏,總得想想避暑熱的辦法。當時的人認為熱毒惡氣會產(chǎn)生蠱,需要用狗血禳除。于是秦德公命令把狗殺死肢解,將狗的肢體懸掛在城邑的四門,用來驅(qū)厲鬼、避邪氣。
同年,秦德公去世,終年三十四歲。秦德公趙嘉共有三子,都相繼成為國君,長子秦宣公恬,中子秦成公載,少子秦穆公任好。
主要成就
秦人祭祀的規(guī)模也越來越大,開始用牛、羊、豬各三百頭在今陜西境內(nèi)的眉縣祭祀天地。秦德公命人占卜遷都雍城是否吉利,結(jié)果是后代子孫可以以此地為依托向東發(fā)展,直至飲馬黃河。秦國遷都以后,大臣梁伯、芮伯迫于壓力而前來朝見秦君。這一年,秦國開始確定有三伏的節(jié)氣,用在城門殺狗的方法來祛除熱毒邪氣。
秦國的各項制度在秦武公趙說、秦德公在位時期大體有了雛形,其國力也開始迅猛發(fā)展。這為秦穆公時期秦國的興盛并進而與中原各國爭霸奠定堅實基礎(chǔ)。 由于秦國在關(guān)中的力量越來越強勁,早就不指望周天子照應(yīng)的本地小諸侯——梁伯和芮伯前來朝見秦德公,算是把自己國家的安危置于秦國的保護之下。芮伯就是秦憲公時讓秦國碰釘子的芮國的國君,可能已是芮伯萬的子孫。芮國是姬姓國,始封君是周宣王的著名卿士姬良夫,因封于芮而以芮良夫著稱。梁國位于現(xiàn)在陜西省韓城市芝川、龍亭兩鎮(zhèn)地域內(nèi),和芮國毗鄰,也是嬴姓諸侯國,據(jù)說始封君是秦仲的小兒子康,和秦國有血緣關(guān)系。關(guān)于梁國始封君的這個說法值得探討,秦仲長子秦莊公不過就是西垂大夫,還不是諸侯,秦仲的小兒子為什么反而會被封為伯爵成為諸侯呢?比較合理一些的解釋應(yīng)該是梁國國君是秦嬴之族,但未必真的是秦仲的兒子,其始封可能與秦襄公建立秦國的時間相差不遠。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8287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