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禥,即宋度宗,初名趙孟啟,又名趙孜,字長源,宋理宗趙昀之侄,榮王趙與芮之子,宋朝第十五位皇帝,南宋第六位皇帝,在位共10年。下面對百科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xì)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因宋理宗無子,趙禥被收為養(yǎng)子,先后被封為建安王、永嘉王、忠王。 景定元年(1260年),被立為太子。景定五年(1264年)繼位,改年號為“咸淳”。即位時,金朝已經(jīng)滅亡多年,而北方蒙古帝國的軍隊大舉南下,國難當(dāng)頭之際,他卻把軍國大權(quán)交給賈似道執(zhí)掌,使南宋偏安江南的錦繡江山處于暗無天日之中。咸淳十年(1274年)駕崩于臨安,終年35歲,謚號端文明武景孝皇帝,廟號度宗,葬永紹陵。
為政舉措
咸淳元年(1265年),朝廷在江南實(shí)行經(jīng)界法。所謂經(jīng)界,就是逐戶丈量土地,繪圖造冊。但咸淳經(jīng)界的目的,主要不是清查隱田,抑制兼并,而只是為回買公田提供數(shù)據(jù)。由于不必丈量土地,只須根據(jù)原有田產(chǎn)記錄,核查其后變動,準(zhǔn)確度自然不及經(jīng)界,故而稱為推排。推排手續(xù)簡單,咸淳三年(1267年)就已基本完成。
咸淳四年(1268年),朝廷取消官莊,改為包佃制,以一二千畝或百畝為一單位,招佃主包佃,再由佃主分佃給承佃戶,佃主替代了原來莊官的職責(zé)。朝廷在平江、嘉興、安吉和鎮(zhèn)江等地分別設(shè)立了專管官田的分司機(jī)構(gòu)。
軼事典故
一天,正要舉行祭祀大禮,突然下起傾盆大雨,管皇帝馬車的官正是宋度宗寵愛的胡貴嬪的父親胡顯祖,胡顯祖建議乘小車回宮,度宗不敢輕舉妄動,說:“先問問賈丞相吧!”胡顯祖急于回宮,哄皇帝說:“丞相已經(jīng)答應(yīng)了。”皇帝便匆匆回宮。過一會,雨過天晴,賈似道以為皇帝再來主持典禮,才知皇帝已經(jīng)回宮,頓時大發(fā)雷霆:“我身為大禮使,連陛下的舉動都不得預(yù)知,不干了!”當(dāng)即裝模作樣走出京城?;实劭嗲髱兹眨Z相仍不理睬,只得將胡顯祖罷官,流著淚把胡貴嬪送到廟里罰作尼姑,賈似道這才滿意歸朝。
歷史評價
總評
宋朝到理宗皇帝統(tǒng)治時,國土一天一天地縮小,卻是賈似道操縱著國家大權(quán)。度宗即皇帝位,雖然在大的方面沒有喪失德操,但把大權(quán)拱手交給奸臣,國家的衰敗一天比一天嚴(yán)重??紤]到當(dāng)時的政治形勢,沒有一個雄才大略、深謀遠(yuǎn)慮的君主,顯然不能夠重新振興起已經(jīng)日趨敗落的事業(yè)?;饰幌鄠鞯拇涡蜓h(huán)是上天決定的,宋朝的統(tǒng)治不久就終結(jié)了,國家沒有亡在他的手上,這是他的僥幸之處。
作為皇帝,他的治國才能相當(dāng)?shù)匾话?,但作為人,他的欲望本能卻是相當(dāng)?shù)夭灰话恪Υ⒁曧耥竦拿稍?quán),他毫無建樹,加上朝中武將中的精英被宋理宗時的大奸臣賈似道一網(wǎng)打盡,南宋接連丟失了很多戰(zhàn)略要地,滅亡已是時間問題。難能可貴的是,他居然從不擔(dān)心國家的前途命運(yùn),后來連大臣奏章都懶得批。對待后宮生活,宋度宗卻是技高一籌,估計整個宋朝無人能出其右。
歷代評價
王夫之:①“嗚呼!跡其為君,蓋周赧、晉惠之流,得死牖閑,猶為幸矣?!雹凇岸茸谝匀徇x無骨,貌似仁孝,宵小以此惑上,幸其得立,而居門生天子之功也?!?/p>
蔡東藩:“度宗念冊立功,始終寵任似道,又每日召幸嬪御,至三十余人,豈以宗社將亡,聊作醇酒婦人之想歟?史謂度宗無大失德,夫色荒已足亡國,況拱手權(quán)奸,凡一切黜陟舉措,俱受制于大憝之手,不亡亦胡待也。彼如帝顯以下,更不足譏矣?!?/p>
孟珙(1195年—1246年10月13日),字璞玉,號無庵居士 。原籍絳州(今山西新絳),南宋優(yōu)秀的軍事家、統(tǒng)帥,民族英雄,抗金抗蒙名將。曾祖孟安是岳飛部將,祖父孟林亦是岳飛部屬,隨軍至隨州,定居于隨州棗陽(今湖北棗陽)。南宋中期宋蒙戰(zhàn)爭爆發(fā)后,孟珙曾以一人之力統(tǒng)御南宋三分之二戰(zhàn)線上的戰(zhàn)事,由于其在抵抗蒙古軍的杰出表現(xiàn),被后世軍史家稱之“機(jī)動防御大師”。累官樞密都承旨、京西湖北路安撫制置使,四川宣撫使兼知夔州,封漢東郡開國公。淳祐四年(1244年),兼知江陵府。淳祐六年(1246年)以檢校少師、寧武軍節(jié)度使致仕,旋即病逝,享年52歲。后特贈太師、吉國公,謚忠襄。
<img p=""
13世紀(jì)初至中葉的中國大地上,南宋相繼與衰亡的女真金國、新興的蒙古汗國發(fā)生了激烈的民族戰(zhàn)爭。在這段波瀾壯闊、金戈鐵馬的歷史中,孟珙就是宋朝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從普通的下級軍官做起,與父親孟宗政憑借戰(zhàn)功成為抗金名將,最后攻破金國都城,親手俘獲金國末代君主的遺骸。金國滅亡,蒙古又大舉入侵,妄圖消滅宋朝。
<img p=""
孟珙再次擔(dān)起重任,統(tǒng)領(lǐng)南宋兩大戰(zhàn)場(南宋四大戰(zhàn)區(qū):川蜀、荊襄(又稱京湖)、淮西、淮東),率領(lǐng)宋軍浴血奮戰(zhàn),全力抵抗橫掃歐亞的蒙古鐵騎,確保南宋挺過了宋蒙戰(zhàn)爭的前十余年。他作為南宋的擎天一柱,建立起一體化的防御體系,將后半生的心血都投入到保衛(wèi)南宋政權(quán)、使南宋人民免遭蒙古軍戰(zhàn)火荼毒的宏偉事業(yè)中。無論戰(zhàn)功還是品德上,他都是一位偉大英雄。
關(guān)于孟珙滅金一事,后人有詩曰:太廟埋魂骨已枯,復(fù)仇九廟獻(xiàn)軍俘。拼香棄雪清風(fēng)鎮(zhèn),誰寫將軍嘗后圖。佚名作家在《樵書》(此書成書年代、作者姓名不詳,可疑處很大)中曾提到這幅南宋末年的《嘗后圖》說是孟珙干的好事?!秶L后圖》上有題曲云:“南北驚風(fēng),汴城吹動。吹作宮花鮮董董,潑蝶狂蜂不珍重。棄雪拼香,無處著這面孔。一綜兒是清風(fēng)鎮(zhèn)的様子,這將軍是報粘罕的孟珙?!倍鴵?jù)歷史記載徒單皇后:汴京被破,金哀宗北遷,徒單氏“不知所終”。 王國維的《錄曲余談》中說道孟珙攻克蔡州時,金哀宗和他的后妃均還在汴京,汴京是被元朝軍隊所攻克的,和孟珙無關(guān)。此圖此曲,必是南宋遺民所為。 但金被滅后,此情此景想必有之,即使孟珙沒有這么做,別的將軍也會這么做。
高柴(前521年-前393年),華夏族,齊國人。東周春秋時期齊文公十八世孫,字子羔,又稱子皋、子高、季高、季、季子,少孔子三十歲。
人物生平 高柴身高不滿五尺,在孔子門下受業(yè),孔子認(rèn)為他憨直忠厚。子路在季氏那里任職,舉派高柴去做費(fèi)邑宰??鬃优滤荒軇偃握f:“這是害了人家的兒子啊!”
高柴在魯、衛(wèi)兩國先后四次為官,歷任魯國費(fèi)宰、宰、武城宰和衛(wèi)國的士師,是孔門弟子中從政次數(shù)最多、時間最長的一個。魯哀公十五年,衛(wèi)國政變,高柴急忙逃離衛(wèi)國,并勸子路不要回宮里去,子路拒絕他的勸阻,結(jié)果回宮遇害。他以尊老孝親著稱,拜孔子為師后,從未違反過禮節(jié),影響他治理的民眾。任衛(wèi)國獄吏時,不徇私舞弊,按法規(guī)辦事,為官清廉,執(zhí)法公平,有仁愛之心,受到孔子的稱贊、民眾的贊揚(yáng)。為人性格直爽,與子路是好友。子路認(rèn)為他忠厚純正,能守孝道,并善為吏。
為躲避追殺,逃亡陳國陽夏梁鄉(xiāng)(今太康縣高賢鄉(xiāng))的衛(wèi)國士師高柴肯定想不到,他這個外鄉(xiāng)人會給避難之地帶來深遠(yuǎn)影響,會被當(dāng)?shù)厝饲逦洃?000多年。
文獻(xiàn)記載 一,禮記檀弓上
高子之執(zhí)親之喪也,泣血三年,未見齒。君子以為難。
【注釋】
1. 高子之執(zhí)親之喪也。高子,孔子弟子,姓高名柴,字子。
2. 泣血三年,言泣無聲,如血出。
3. 未嘗見齒,言笑之微。隋唐陸德明經(jīng)典釋文云:見,賢遍反。
4. 君子以為難,言人不能然。
5. 唐孔穎達(dá)疏云:此一節(jié)論高柴居喪,過禮之事,各依文解之。
6.高柴居喪,過禮之事?!稌x書.王祥傳》:高柴泣血三年,夫子謂之愚。閔子除喪出見,援琴切切而哀,仲尼謂之孝。
7.閔子,閔損,閔子騫,孔子弟子,字子騫。
8.案史記孔子弟子傳:高柴,鄭人,字子。凡人涕淚,必因悲聲而出。若血出,則不由聲也。今子悲無聲,其涕亦出,如血之出,故云泣血。既云泣血三年,得有微笑者,凡人之情,有哀有樂。哀至則泣血,樂至則微笑。凡人大笑則露齒,微笑則不見齒。君子以高柴所為,凡人難可為之。何者?凡人發(fā)聲始涕出,樂至為大笑。今高柴恒能如此,馀人不能,故為難也。
二,季子
季子葬其妻,犯人之禾。申祥以告曰:請庚之。子曰:孟氏不以是罪予,朋友不以是棄予,以吾為邑長於斯也,買道而葬,後難繼也。
【注釋】
1. 季子葬其妻,犯人之禾。東漢鄭玄注云:季子,孔子弟子高柴,孟氏之邑成宰(成字亦作)?;蚴霞?。犯,躐也。
2.申祥以告曰請庚之。東漢鄭玄注云:申祥(《孟子》作申詳),子張子(子張之子。顓孫師,字子張)。庚,償也。
3. 子曰孟氏不以是罪予。東漢鄭玄注云:時僭侈(其時風(fēng)氣,僭越奢侈)。
4. 朋友不以是棄予。東漢鄭玄注云:言非大故。
5. 以吾為邑長於斯也,買道而葬,後難繼也。東漢鄭玄注云:恃寵虐民。
6. 唐孔穎達(dá)疏云: 此一節(jié)論高柴非禮之事 (所謂“《春秋》常常責(zé)備于賢者”、“書法不隱”是也),各依文解之。史記仲尼弟子列傳云:高柴,字子,少孔子三十歲,鄭人也。知為成宰者,下文云子為成宰。云季者,高是其正氏,今言季子,故鄭云或氏季,以身處季少,故以字為氏,而稱季也,猶若子游(言偃,字子游)稱叔氏,仲由(字子路)稱季路,皆其例也。弟子傳及論語作子羔,與此文子,字不同者,古字通用。子見申祥請償,故拒之,云:孟氏不以是犯禾之事罪責(zé)於我,以孟氏自為奢暴之故也。朋友不以是犯禾之事離棄於我,以其小失,非大故也。斯,此也。以吾為邑長於此成邑,乃買道而葬,清儉大過(大音太),在後世之人,難可繼續(xù)也。以孟氏不罪於己,故鄭云恃寵;不肯償禾,故云虐民。
三,曾子譏之
子羔之襲也,繭衣裳、與稅衣、為一,素端一,皮弁一,爵弁一,玄冕一。曾子曰:不襲婦服。
【注釋】
1. 繭衣裳者,若今大■也。纊為繭,為袍,表之以稅衣(疏布喪服),乃為一。稱爾稅衣,若玄端而連衣裳者也。大夫而以(紅色)為之緣,非也, 唯婦人 (衣邊)。禮:以冠名服,此襲其服,非襲其冠,曾子譏襲婦服而已。
2.稅衣,疏布喪服。
3. ,音熏染,,紅色,,衣之邊緣,,而占反,裳下也,王肅云:婦人蔽膝也。
4.玄冕,又大夫服,未聞子羔曷為襲之。玄冕,或?yàn)樾?,或?yàn)樾恕?/p>
5. 唐孔穎達(dá)疏云:此明大夫死者襲衣稱數(shù)也。繭衣裳者,纊為繭,謂衣裳相連,而綿纊著之也。與稅衣者,稅謂黑衣也,若玄端而連衣裳也。玄端多種,今衣裳連是玄端,玄端玄裳也。為一者,,絳也;,裳下緣也,以絳為緣,故云稅衣也。繭衣既褻(內(nèi)衣),故用稅衣表之,合為一,稱故云繭衣裳與稅衣為一也。素端一者,此第二稱也,以服既不褻,并無復(fù)別衣表之也,盧云:布上素下。皮弁服,賀云:以素為衣裳也。皮弁一者,第三稱也,十五升白布為衣,積素為裳也。爵弁一者,第四稱也,玄衣裳也。玄冕一者,第五稱也大夫之上服也。
6. 曾子,曾參(音驂),字子輿。
7. 曾子曰不襲婦服者,曾子非之。 是婦人之服,而子羔襲用之,故曾子譏之。 依禮,不合襲婦人之服。禮以冠名服,此襲其服非襲其冠者,鄭恐經(jīng)云皮弁爵弁,但云冠,不云服,恐襲其冠,不襲其服,故云以冠名服,此襲其服,非襲其冠,云曾子譏襲婦服而已者,鄭意以曾子但譏婦服而已,不譏其著玄冕之服,是子羔合著玄冕。子羔為大夫,無文,故注云:未聞子羔曷為襲之。
四,子教化成邑
成人有其兄死而不為衰者,聞子將為成宰,遂為衰。成人曰:蠶則績而蟹有匡,范則冠而蟬有,兄則死而子為之衰。
【注釋】 1. 成人有其兄死而不為衰者。衰,字亦作(音崔),粗麻布毛邊喪服。成,地名,字亦作,今山東省甯陽縣東北。
2. 聞子將為成宰遂為衰。高柴,字子,孔子弟子,以孝聞,為宰,人有不孝者,故懼。劉向說苑貴德篇云:天子好利則諸侯貪,諸侯貪則大夫鄙,大夫鄙則庶人盜。上之變下,猶風(fēng)之靡草也。論語子路篇曰:子曰:上好禮, *** 莫敢不敬;上好義, *** 莫敢不服;上好信, *** 莫敢不用情。
3. 成人曰蠶則績而蟹有匡范則冠而蟬有兄則死而子為之衰。蚩兄死者,言其衰之,不為兄死,如蟹有匡,蟬有,不為蠶之績,范之冠也。范,蜂也。蟬,蜩也。為蜩喙,長在腹下。
4. 唐孔穎達(dá)疏云:此一節(jié)論成人無禮之事。成,孟氏所食采地也,即前犯禾之邑也。此邑中民,有兄死而弟不為兄制服者也,聞子將為成宰,遂為衰者,此不服兄者,聞孔子弟子子,其性至孝,來為成之宰,必當(dāng)冶前不孝之人,恐罪及己,故懼之,遂制衰服也。
5. 蠶則績而蟹有匡者。成人,謂成邑中,識禮之人也,譏笑不服兄衰,仍為設(shè)二譬也。
6. 蠶則績絲作繭蟹有匡者,蟹背殼似匡,仍謂蟹背作匡。
7. 范則冠而蟬有者。范,蜂也,蜂頭上有物,似冠也。蟬,蜩也,謂蟬喙,長在口下,似冠之也。
8. 兄則死而子為之衰者,以是合譬也。蠶則須匡以貯繭,而今無匡。蟹背有匡,匡自著蟹,則非為蠶設(shè)。蜂冠無,而蟬口有,自著蟬,非為蜂設(shè)。亦如成人,非為蜂設(shè)。兄死,初不作衰,後畏於子,方為制服,服是子為之服,非為兄施,亦如蟹匡蟬,各不關(guān)於蠶蜂也。
五,高柴之先人
哀公問子羔曰:子之食奚當(dāng)?對曰:文公之下執(zhí)事也。
【注釋】
1. 哀公,魯哀公,公元前四九五年至公元前四六七年,在位。
2. 子之食奚當(dāng)。東漢鄭玄注云:問其先人始仕食祿以何君時。隋唐陸德明經(jīng)典釋文云:當(dāng)如字,注同,舊才浪反。
3. 文公之下執(zhí)事也。文公,齊文公,孔子家語:高柴,齊人,高氏之別族,字子羔。按高氏家譜:齊太公(姜太公)之第六代孫是齊文公,齊文公之子公子高。按宗法制度,諸侯家族只包括近親三代,即諸侯、公子(諸侯之子)、公孫(諸侯之孫)。則公孫之子,不再算是公室,而須另外立氏。當(dāng)時的制度,公孫之子立氏可采多種辦法,其中一種是用祖公之名為氏。則公子高之孫,以公子高之名為氏。
六,子羔
十二年,初,孔圉文子取太子蒯聵之姊,生悝??资现Q渾良夫美好,孔文子卒,良夫通於悝母。太子在宿,悝母使良夫於太子。太子與良夫言曰:「茍能入我國,報子以乘軒,免子三死,毋所與。」與之盟,許以悝母為妻。閏月,良夫與太子入,舍孔氏之外圃。昏,二人蒙衣而乘,宦者羅御,如孔氏。孔氏之老甯問之,稱姻妾以告。遂入,適伯姬氏。既食,悝母杖戈而先,太子與五人介,輿從之。伯姬劫悝於廁,盟之,遂劫以登臺。甯將飲酒,炙未熟,聞亂,使告仲由。召護(hù)駕乘車,行爵食炙,奉出公輒魯。仲由將入,遇 子羔 將出,曰:「門已閉矣?!棺勇吩唬骸肝峁弥烈印!?子羔 曰:「不及,莫踐其難?!棺勇吩唬骸甘逞刹槐倨潆y。」 子羔 遂出。子路入,及門,公孫敢闔門,曰:「毋入為也!」子路曰:「是公孫也?求利而逃其難。由不然,利其祿,必救其患?!褂惺拐叱?,子路乃得入。曰:「太子焉用孔悝?雖殺之,必或繼之?!骨以唬骸柑訜o勇。若燔臺,必舍孔叔。」太子聞之,懼,下石乞、盂敵子路,以戈擊之,割纓。子路曰:「君子死,冠不免?!菇Y(jié)纓而死??鬃勇剚y,曰:「嗟乎!柴也其來乎?由也其死矣?!箍足沽⑻迂崧槪菫榍f公。
【注釋】
1. 十二年,衛(wèi)出公十二年,魯哀公十四年(獲麟),公元前四八一年。
2. 孔圉文子,孔圉,衛(wèi)執(zhí)政國卿,謚文,《論語.公冶長》: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xué),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3. 蒯聵,kǔai kuī,衛(wèi)靈公之太子。
4. 孔氏之豎,豎人,僮仆、小臣。
5. 渾良夫,人名。
6. 報子以乘軒,杜預(yù)曰:軒,大夫車也。
7. 免子三死,杜預(yù)曰:「三死,死罪三,三罪,紫衣、袒裘、帶劍也。紫衣,君服也。熱,故偏袒,不敬也。侯求令名者與之食焉,太子請使良夫,良夫紫衣狐裘,不釋劍而食,太子使?fàn)客?,?shù)之罪而殺之。
8. 舍孔氏之外圃。舍,住也。服虔曰:「圃,園?!?/p>
9. ,傍晚。
10. 二人蒙衣而乘。服虔曰:二人謂良夫、太子。蒙衣,為婦人之服,以巾蒙其頭而共乘也。
11. 宦者羅御,宦者,太子家臣。羅,宦者之名。御,駕車。
12. 孔氏之老甯問之,服虔曰:「家臣稱老。問其姓名?!?/p>
13. 稱姻妾以告。賈逵曰:「婚姻,家妾也?!?/p>
14. 遂入,適伯姬氏。伯姬氏,即孔伯姬,孔文子之正配,從其夫之姓,故曰孔;太子蒯聵之姐,故曰伯;衛(wèi),姬姓,故曰姬。服虔曰:「入孔氏家,適伯姬所居?!?/p>
15. 既食,晚飯畢。
16. 悝母杖戈而先。悝母,孔伯姬。服虔曰:「先至孔悝所。」
17. 太子與五人介,輿從之。賈逵曰:「介,被甲也。輿豚,欲以盟故也?!?/p>
18. 伯姬劫悝於廁,盟之,遂劫以登臺??足?,孔文子之子,繼承其父職位,為衛(wèi)國執(zhí)政之卿。服虔曰:「於臺上召臣?!?/p>
19. 甯將飲酒,炙未熟,聞亂,使告仲由。甯,孔文子家臣(見上注)。仲由,字子路,孔子弟子。服虔曰:「季路為孔氏邑宰,故告之?!?/p>
20. 召護(hù)駕乘車,服虔曰:「召護(hù)(召音邵),大夫。駕乘車,不駕兵車也,言無距父之意?!?/p>
21.行爵食炙,服虔曰:「甯使召季路,乃行爵食炙。」
22. 奉出公輒魯。服虔曰:「召護(hù)奉侯?!?/p>
23.仲由將入,遇子羔將出。高柴,字子羔,又作子高、子、季、季高。賈逵曰:「子羔,大夫。高柴,孔子弟子也。將出,?!?/p>
24. 曰:「門已閉矣?!棺勇吩唬骸肝峁弥烈印!苟蓬A(yù)曰:「且欲至門。」
25. 子羔曰:「不及,莫踐其難?!官Z逵曰:「言家臣憂不及國,不得踐履其難?!灌嵄娫唬骸甘菚r輒已出,不及事,不當(dāng)踐其難。子羔言不及,以為季路欲死國也?!?/p>
26.子路曰:「食焉不辟其難?!狗唬骸秆允炽χ?,欲救悝之難,此明其不死國也?!?/p>
27. 子羔遂出。子路入,及門,公孫敢闔門,曰:「毋入為也!」服虔曰:「公孫敢,大夫。言輒已出,無為復(fù)入?!?/p>
28.子路曰:「是公孫也?求利而逃其難。由不然,利其祿,必救其患。」有使者出,子路乃得入。曰:「太子焉用孔悝?雖殺之,必或繼之。」王肅曰:「必有繼續(xù)其後攻太子?!?/p>
29. 且曰:「太子無勇。若燔臺,必舍孔叔?!固勇勚?,懼,下石乞、盂敵子路。服虔曰:「二子,蒯聵之臣。敵,當(dāng)也。」 燔音煩。舍音舍。音乙減反。
30. 以戈擊之,割纓。子路曰:「君子死,冠不免?!狗唬骸覆皇构谠诘?。」
31.結(jié)纓而死。纓,冠也。
七,史記仲尼弟子列傳 - 高柴
高柴字子羔,少孔子三十歲。子羔長不盈五尺,受業(yè)孔子,孔子以為愚。子路使子羔為費(fèi)宰,孔子曰:「賊夫人之子!」子路曰:「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讀書然後為學(xué)!」孔子曰:「是故惡夫佞者?!?/p>
【注釋】
1. 高柴字子羔。鄭玄曰人??鬃蛹艺Z:「齊人,高氏之別族,長不盈六尺,狀貌甚惡」,此傳作「五尺」,誤也。
2.子路使子羔為費(fèi)宰。括地志云:「鄆州宿縣二十三里亭?!?/p>
3.孔子曰:「賊夫人之子!」包氏曰:「子羔學(xué)未孰習(xí)而使為政,所以賊害人?!?/p>
4.子路曰:「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讀書然後為學(xué)!」孔安國曰:「言治人事神,於是而習(xí),亦學(xué)也?!箍鬃釉唬骸甘枪蕫悍蜇?。」
八,論語先進(jìn) - 柴也愚
柴也愚,參也魯,師也辟,由也,子曰:回也其庶乎,屢空;賜不受命而貨殖焉,億則屢中。
【注釋】
1.柴也愚。弟子高柴,字子羔。愚,愚直之愚。
2.參也魯。魯,鈍也,曾子性遲鈍。曾參(音驂),字子輿。
3.師也辟。顓孫師,字子張。子張才過人,失在邪辟、文過(文過飾非)。
4.由也。仲由,字子路。子路之行,失於畔。
5.子曰回也其庶乎。顏回,字子淵(顏淵)。言回庶幾圣道,雖數(shù)空匱,而樂在其中。
6.賜不受教命。端木賜,字子貢,唯財貨是殖。億度是非。美回,所以勵賜也。一曰:屢猶每也,空猶虛中也。以圣人之善道教,數(shù)子之庶幾猶不至於知道者,各內(nèi)有此害,其於庶幾每能虛中者。唯回懷道深遠(yuǎn),不虛心,不能知道。子貢雖無數(shù)子之病,然亦不知道者,雖不窮理,而幸中;雖非天命,而偶富,亦所以不虛心也。
7.唐孔穎達(dá)疏云:此章孔子歷評六弟子之德行中失也。柴也愚者,高柴性愚直也。參也魯者,曾參性遲鈍也。師也辟者,子張才過人,失在邪辟文過也。由也者,子路之行,失於畔也。子曰回也其庶乎屢空賜不受命而貨殖焉億則屢中者,此蓋孔子美顏回,所以勵賜也。其說有二:一曰:屢,數(shù)也???,匱也。億,度也。言回庶幾圣道,雖數(shù)空匱貧窶,而樂在其中,是美回也。賜不受命,唯貨財是殖,若億度是非,則數(shù)中,言此,所以勉勵賜也。一曰:屢猶每也,空猶虛中也,言孔子以圣人之善道教,數(shù)子之庶幾猶不至於知道者,各內(nèi)有此害故也,其於庶幾每能虛中者。唯有顏回,懷道深遠(yuǎn),若不虛心,不能知道也。子貢雖無數(shù)子之病,然亦不知道者,雖不窮理而幸中,雖非天命而偶富,有此二累,亦所以不虛心也。弟子高柴字子羔,史記弟子傳云:高柴字子羔,鄭玄曰:人,少孔子三十歲。左傳亦作子羔,家語作子高,禮記作子,三字不同,其實(shí)一也。注鄭曰子路之行失於畔,,失容也,言子路性行剛強(qiáng),常,失於禮容也。今本作畔王弼云王弼云本王誤玉今正剛猛也。云言回庶幾圣道者,易下系辭云:顏氏之子,其殆庶幾乎。是回庶慕幾微之圣道。云雖數(shù)空匱而樂在其中者,即簞食瓢飲,不改其樂是也。云賜不受教命者,言不受夫子禮教之命。云惟財貨是殖者,言唯務(wù)使貨財生殖蕃息也。云億度是非者,言又用心億度人事之是非也。云蓋美回所以勵賜也者,言孔子之意,美顏回貧而樂道,所以勸勵子貢。言汝既富矣又能億則屢中何得不受教命乎云一曰以下者,何晏又為一說也。云以圣人之善道教數(shù)子之庶幾者,言孔子以圣人庶幾之善道,教六子也。云猶不至於知道者各內(nèi)有此害者,言圣人不倦,教誨之,而猶尚不能至於知幾微善道者,以其各自內(nèi)有愚魯辟之病害故也。云其於庶幾每能虛中唯回者,言唯顏回每能虛其中心,知於庶幾之道也。云懷道深遠(yuǎn)不虛心不能知道者,此解虛中之由,由其至道深遠(yuǎn),若不虛其中心,則不能知道也。云子貢雖無數(shù)子之病者,謂無愚魯辟之病也,然亦不知道者,謂亦如四子不知圣道也。云雖不窮理而幸中雖非天命而偶富亦所以不虛心也者,此解子貢不知道,由於有此二累也。雖不窮理而幸中,釋經(jīng)億則屢中,言雖不窮理盡性,但億度之,幸中其言也。左傳魯定公十五年,春,邾隱公來朝,子貢觀焉,邾子執(zhí)玉,高其容仰,公受玉,卑其容俯,子貢曰:以禮觀之二君者,皆有死亡焉。夏,五月,壬申,公薨,仲尼曰:賜不幸言而中。哀七年,以邾子益來,是其屢中也。雖非天命而偶富,釋經(jīng)不受命而貨殖也,言致富之道,當(dāng)由天命,與之爵祿,今子貢不因天命爵祿,而能自致富,故曰偶富。 言有億度之勞,富有經(jīng)營之累,以此二事,何暇虛心以知道? 故云亦所以不虛心也。
出土文物 高柴著作多不存。幸運(yùn)的是,在文博考古領(lǐng)域乃至整個學(xué)術(shù)界引起強(qiáng)烈震撼的“戰(zhàn)國楚竹書”,被認(rèn)為與高柴有重大關(guān)系。這批竹簡于1994年5月被上海博物館原館長、著名考古學(xué)家馬承源發(fā)現(xiàn),后經(jīng)眾多專家學(xué)者研究,確認(rèn)為是有重大學(xué)術(shù)價值的儒家原始文獻(xiàn),至今已整理出版《上海博物館藏戰(zhàn)國楚竹書》七卷,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其中《子羔》(共14支竹簡)一篇,內(nèi)容為子羔(高柴)與孔子關(guān)于三代始祖感生和堯舜禪讓問題的討論,被認(rèn)為作者應(yīng)為高柴。另外被學(xué)界認(rèn)為與《子羔》原屬同一卷的《孔子詩論》(內(nèi)容為孔子與弟子討論《詩經(jīng)》,共29支竹簡)和《魯邦大旱》(內(nèi)容為記錄魯國旱災(zāi)后孔子與魯哀公及弟子們的討論,共6支竹簡),也有不少學(xué)者認(rèn)為是由子羔整理并傳述的
歷代追贈 東漢永帝十五年(72年),他被祭祀之。
唐玄宗開元二十七年,封為“共伯”。
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改封為“共城侯”;
宋度宗咸諄三年,以“共城侯”從祀孔子。
后世裔孫 1.高柴,為高氏祖先。
2.高柴與其妻所生子,改為姓柴,其后為柴氏祖先。
宋度宗,名叫趙琪,生于公元1240年,卒于公元1274年。他在宋理宗之后成為皇帝,成為南宋皇帝。原來是的兒子趙和芮。他的第一個名字是孟奇,也被稱為子和長垣。他的母親是趙和瑞福的妾。
宋度宗的母親在皇宮里過得很艱難。鄭方夫人是一個嫉妒的人,所以市場折磨和欺負(fù)她。后來知道她懷孕了,我派人逼她吃了墮胎藥,讓她去墮胎。然而,我不知道這是運(yùn)氣還是宋度宗的命運(yùn)。他雖然吃了墮胎藥,卻沒有被打下來,生在這個世界上。
生下來,就成了趙和芮的獨(dú)子,受到朝政的關(guān)懷。但是,由于胎兒受損,先天虛弱,手腳發(fā)軟,與正常嬰兒相比要瘦得多。另外,他很晚才會走路,七歲才會說話,智力低于正常水平。后來,宋理宗沒有孩子,就收養(yǎng)了她做養(yǎng)子,并請了一個好老師教她,但成效不大。
身體虛弱,心智不健全,怎么可能成為國家的接班人?于是,當(dāng)時的左丞相吳倩就起用了李宗,希望他能從宗室中另選一位繼承人,否則如果杜宗繼位,國家就危險了。
宋理宗不同意從宋宗室中選接班人,因?yàn)樗救司褪菑拿耖g選出來的,與宋宗室關(guān)系不大。最終爭議不斷,卻沒有改選接班人。當(dāng)時,當(dāng)賈似道趁機(jī)誹謗吳倩時,其他人不敢多說。
被宋度宗宋理宗收養(yǎng)后,先后被封為建安王、永嘉王、忠君,公元1260年被封為太子。京朝第五年,宋理宗病逝,25歲的宋度宗繼位。次年,改國號為“獻(xiàn)春”,成為南宋新皇帝。
等到他繼位的時候,金朝已經(jīng)被蒙宋聯(lián)軍消滅,失去了金朝這樣的天然屏障,南宋徹底暴露在蒙古的毒牙之下。蒙古軍隊大舉南下,盯上了南宋。在國家危機(jī)之際,需要的是一個有能力、有膽識,或許還能救亡圖存的皇帝。宋度宗顯然不是這樣的君主。
宋理宗體弱多病,智力低下,治理國家的能力相當(dāng)一般。所以他繼位后,對政治事務(wù)完全不感興趣,整天沉溺于酒色。記載:“皇帝是自己的兒子,所以能聞其內(nèi);站著,縱情聲色。故事里,妾入皇宮,早晨關(guān)門謝恩,主人寫她年月日。皇帝登基之初,有一天三十多人謝他?!?br>
不理政事的杜宗把國家的軍政大權(quán)交給了奸臣賈思道,賈思道也是一個荒淫貪婪奸詐的小人。掌握了軍政大權(quán)后,他沒有想過如何使國家富強(qiáng)。他滿腦子想的都是如何謀取私利,如何獲得更大的權(quán)利,謀取更多的私利。
由奸臣賈思道主持,對內(nèi)一片黑暗,對外被蒙古鐵騎逼近,南宋國土面積一再萎縮。本來錦繡的江南山河,已經(jīng)一步步走向深淵。
公元1274年,在位十年的宋度宗在臨安去世,時年35歲。開化皇帝武井_,謚號都宗,葬于會稽雍少陵。對于宋度宗的早逝,大概有兩個原因。一是生病,二是生活奢侈,進(jìn)一步掏空了身體,最后只活了30多歲就死了。
宋度宗的死是在
楊
入宮之初,她就成了美人。咸淳三年,她成為公主,生下了史昭。
余秀榮
宋度宗是太子時的老人,是順安郡主的妻子。杜宗即位后被封為秀容,生下了趙顯和趙敏。
胡,記載不詳。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8288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shí)真實(shí)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shí),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