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知道孫吳在荊州發(fā)生哪些戰(zhàn)役嗎?三國是著名的動蕩時期,各個軍閥莫不以爭奪地盤壯大自己為己任。有戰(zhàn)爭就有合作,劉備與孫權的合作就已抗曹為基礎,但是同樣也因為荊州而破裂。下面對百科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毜慕榻B,一起來看看吧!
荊州之名源于《尚書·禹貢》:“荊及衡陽惟荊州”,為古九州之一;以原境內蜿蜒高聳的荊山而得名。荊是古代楚國的別稱,因楚曾建國于荊山,故古時荊、楚通用。沙,始稱津或江津,歷為江陵縣的重要商埠和碼頭。荊州向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劉備不還荊州那么合作自然取消。
赤壁之戰(zhàn),吳軍憑借三萬人擊敗曹操,這次戰(zhàn)役奠定了三國的基礎。孫劉聯(lián)軍乘勝追擊至南郡(即荊州),甘寧繞道攻取夷陵。周瑜、程普、凌統(tǒng)等率軍沿江進攻江陵,曹仁敗退。孫權任命周瑜為南郡太守。劉備向獻帝上表孫權為車騎將軍、徐州牧。劉備最初分得南郡南岸地,后又從孫權手里借到南郡(荊州)。
公元215年(漢建安二十年),劉備取蜀,孫權討還荊州,劉備不從。盛怒下的孫權以呂蒙為將,連下長沙、桂陽、零陵三郡。劉備亦起兵五萬赴公安,關羽將三萬在益陽與魯肅對峙,大戰(zhàn)一觸即發(fā)。然曹操這時取得漢中,劉備面臨著極大的威脅,只好與孫權議和,承認荊州的長沙、桂陽歸孫權,孫權將零陵郡歸還劉備,以湘水為界。同年,孫權征合肥,被魏將張遼擊敗。
公元219年(漢建安二十四年),曹操引漢中兵退至長安。孫權攻合肥,曹魏諸州皆抽調兵力赴揚州屯駐。關羽趁著襄樊空虛之際,發(fā)動襄樊之戰(zhàn)。在此其間,關羽對東吳多次辱罵、威脅,后來還派人“擅取湘關米”。孫權以此為名,下令出征荊州,命呂蒙為前部。孫權任命呂蒙為都督,襲取南郡公安,傅士仁、麋芳等投降;隨后又占據(jù)江陵;派陸遜取宜都等地。潘璋部將馬忠在臨沮擒斬關羽等,孫權將劉備勢力清除出荊州。
公元220年(漢建安二十五年),曹操封孫權為驃騎將軍、假節(jié)、荊州牧,封南昌侯。隨后孫權以鄂為都城,改名武昌,設立武昌郡。曹丕取代漢室稱帝后,孫權被冊封為吳王、大將軍持使節(jié)督交州,領荊州牧。孫權立孫登為王太子。
公元221年(魏黃初二年),劉備稱帝,興兵伐吳,孫權因蜀軍來犯,擔心曹魏乘機進攻,便主動向曹魏稱臣,并任陸遜為大都督,統(tǒng)率朱然、潘璋、韓當、徐盛、孫桓等部共五萬人開赴前線,抵御蜀軍,迎擊劉備。陸遜堅守不戰(zhàn),破壞了劉備倚恃優(yōu)勢速戰(zhàn)速決的戰(zhàn)略意圖。公元222年(魏黃初三年)陸遜突然反攻,在夷陵發(fā)動火攻,大破蜀軍,斬殺蜀將張南、馮習、程畿等;蜀侍中馬良誘使五陵地區(qū)的蠻族人作亂,亦被步騭平定,馬良死于亂軍。劉備大敗,倉皇而逃。
至此,東吳在與蜀漢的3次作戰(zhàn)中,都獲得了勝利(215年、219年、222年)。夷陵之戰(zhàn)后吳與蜀再次聯(lián)盟,魏成了吳的主要敵人,吳蜀多年以來對荊州的爭奪以蜀的退出而結束。三國局勢出現(xiàn)穩(wěn)定的對峙。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8296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