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了解:古代大臣和皇帝的讀者,下面對百科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xì)介紹,接著往下看吧~古代大臣被皇帝賜死時,大臣為什么還要磕頭謝恩?
電視劇中經(jīng)??吹揭粋€情節(jié),那就是皇帝要處置大臣,賜三尺白綾或者一杯毒酒,大臣跪在地上,極不情愿地謝恩了。
這是為何明明要被皇帝要了小命,非但不反抗,反而領(lǐng)旨謝恩?一句話“雷霆雨露,俱是君恩”。
這句話什么意思呢?其中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 一道雷劈下來要了你的小命,或者是一場甘霖救了你的小命,只要是皇帝命令的都是恩典。
其中有“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意思,但是還說明了一點,就是皇帝就是下令賜死大臣,大臣也得覺得這是皇帝的恩賜,死也不能埋怨皇帝,反而還得跪下來領(lǐng)旨謝恩,嘴里高喊“謝主隆恩,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當(dāng)然并不是所有被殺的大臣都要謝恩,被皇帝賜死在獄中的大臣謝恩,在菜市口被當(dāng)眾斬首的大臣,估計沒有幾個謝恩的。其實在一般人看來都是,沒有啥差別。
不過在古人來看這里面的差別大了去了。如果大臣被皇帝賜死,不論是一杯毒酒,還是三尺白綾,在家中也好,在獄中也罷,還能留下一具全尸都是體面的。
反而被拉到菜市口斬首,很多老百姓當(dāng)場觀看,那才是不體面,他們覺得自己是大臣要比百姓尊貴,卻落得這樣卑微的下場,不適合自己大臣的身份。他們覺得大臣有大臣的死法,至少也應(yīng)該體面一點,保持“刑不上大夫”的尊嚴(yán)。
而且古代在菜市口的方法太多了,凌遲這種刑法,要割上幾千刀,還要分三天割完,在臨死前也是非常折磨人的,明代大太監(jiān)劉瑾就是被凌遲處死,他就是挨了千刀的,分三天才被割完。
還有腰斬,那更是折磨人,行刑后人還不會當(dāng)場去世,清代大臣俞鴻圖曾經(jīng)牽扯進(jìn)一樁科舉腐敗案中,雍正下令腰斬俞鴻圖,俞鴻圖被腰斬后,并沒有馬上咽氣,由于疼痛難忍,用鮮血在地上寫下接連寫下七個“慘”字,這件事被雍正聽到,覺得這個方式比較慘,于是下令廢除。
還有很多比如五馬分尸,斬首示眾等,這里就不一一討論了。臨死前還要受盡非人折磨,經(jīng)歷非常痛苦的過程,這本身就令人毛骨悚然。
這還不算完,還有吃人血饅頭的事情,導(dǎo)致死無完尸。比如凌遲被割下來的肉,菜市口的人搶著要,明代的大太監(jiān)劉瑾,還有明末的袁崇煥都經(jīng)歷過,真是死無全尸。
古人很講究死后入祖墳,或者被全尸安葬。只要有尸體,就可以被葬入土中,后人還可以立個墳頭,逢個祭日清明還可以燒點紙錢,死無全尸就無法安葬了,由于家族被牽連也沒有人來收尸,那是最大的痛苦。
除了方法不同,賜死和菜市口行刑的差別,還在于罪名不同,比如菜市口行刑那都是十惡不赦的大罪,罪名非常重,基本上都是株連九族,整個家族都得陪著遭殃,就算家族不被牽連,也無法翻身了。
可是賜死的罪名就小多了,畢竟不是十惡不赦的大罪,一般不牽連家族的人,就算是被牽連也有出頭的時候。比如清代大貪官和珅就是被賜死的,可是他的兒子豐紳殷德就沒有被牽連,反而在嘉慶帝時期還加官進(jìn)爵。
從以上來說,被皇帝賜死在家里,或者是獄中確實都比菜市口處死好的多。賜死還有余地,菜市口斬首都是不怎么體面的。
連包青天的戲中,皇子王孫,公卿大臣,平頭百姓都是有差別的,否則何必要龍虎狗三口鍘刀,一口鍘刀也能除盡人間惡人。
所以,大臣被皇帝賜死當(dāng)然要領(lǐng)旨謝恩了。不過,這種方式建立在維護(hù)皇權(quán)的基礎(chǔ)上有點極端。
賜死這種方式最流行的還是漢朝,尤其是西漢。本來西漢建立時也不講究這些。漢文帝時開國功臣周勃由于家里的家丁穿著鎧甲,就被人告發(fā)了。
漢文帝下令將周勃關(guān)進(jìn)大牢,周勃本來是朝廷大臣,可是在獄中卻被獄卒欺負(fù)的體無完膚,一點尊嚴(yán)都沒有。后來周勃通過兒媳婦的關(guān)系,周勃兒媳婦是漢文帝女兒,才被放出監(jiān)獄。
周勃被放出監(jiān)獄后,感慨道:我曾經(jīng)率領(lǐng)百萬軍隊,然而怎么了解獄吏的尊貴呀!
這件事被賈誼了解后,賈誼覺得周勃也是大臣,被獄卒侮辱有失朝廷體面,不應(yīng)該這樣做。
那么,應(yīng)該怎么做呢?是應(yīng)該處置獄卒嗎?不是,賈誼認(rèn)為還是該保持“刑不上大夫”的慣例,如果大臣有該死的大罪,就應(yīng)該賜死。
這樣做才能讓大臣們有廉恥心,而且也適合“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的君臣原則。如果大臣有這樣的大罪,也應(yīng)該自己有個了斷,西漢時期的宰相周亞夫自殺,公孫賀等人都是賜死獄中。
這些都是按照賈誼的那一套來搞得,不過這樣就減輕了皇帝的責(zé)任,比如有的大臣本來沒有任何大錯誤,可是皇帝還是要殺他,在菜市口影響不好,對皇帝本人的聲譽也有影響,賜死或者自殺就給皇帝留足了顏面,有挽回的余地。
《治安策》:廉恥節(jié)禮以治君子,故有賜死而亡戮辱。是以黥劓之罪不及太夫,以其離主上不遠(yuǎn)也,禮不敢齒君之路馬,蹴其芻者有罰;見君之幾杖則起,遭君之乘車則下,入正門則趨;君之寵臣雖或有過,刑戮之罪不加其身者,尊君之故也。此所以為主上豫遠(yuǎn)不敬也,所以體貌大臣而厲其節(jié)也。今自王侯三公之貴,皆天子之所改容而禮之也,古天子之所謂伯父、伯舅也,而令與眾庶同黥劓髡刖笞傌棄市之法,然則堂不亡陛乎?被戮辱者不泰迫乎?廉恥不行,大臣無乃握重權(quán),大官而有徒隸亡恥之心乎?夫望夷之事,二世見當(dāng)以重法者,投鼠而不忌器之習(xí)也。
當(dāng)然之前的大臣自殺還是被殺,絕沒有謝恩的可能,反而會破口大罵。唐代時期武則天執(zhí)政,她當(dāng)時清算一些當(dāng)年阻止她當(dāng)皇后的官員的后人,郝象賢就因為爺爺郝處俊被處斬,他就破口大罵,最后被割掉了舌頭,嘴里塞著木頭,被拉到菜市口斬首的。
還有三國時期的成濟,曾經(jīng)受了賈充蠱惑,殺了高貴鄉(xiāng)公曹髦,結(jié)果逼得司馬昭沒辦法,只好殺了成濟以謝天下。成濟臨死前就破口大罵:司馬老兒要謀朝篡位,可沒有什么謝主隆恩那一套的。
和珅被處死前,還是心有不甘地,寫了一首絕命詩:五十年來夢幻真,今朝撒手謝紅塵,他年水泛含龍日,留取香煙是后身。
當(dāng)然被皇帝處死還謝恩,是出現(xiàn)明清時期,這一時期君主專制大大加強,君王的權(quán)威高于一切。
“雷霆雨露,俱是天恩”這句話就出現(xiàn)在明代后期,是明代大臣楊漣在獄中寫的。后面還有一句,就是“仁義一生,死于詔獄,難言不得死所?!?/p>
后面這句話的意思,就是他自己為了君王仁義一生,和魏忠賢死拼到底,最后死在獄中,也是死得其所。
《獄中血書》:漣今死杖下矣!癡心報主,愚直仇人;久拼七尺,不復(fù)掛念。不為張儉逃亡,亦不為楊震仰藥,欲以性命歸之朝廷,不圖妻子一環(huán)泣耳。
打問之時,枉處贓私,殺人獻(xiàn)媚,五日一比,限限嚴(yán)旨。家傾路遠(yuǎn),交絕途窮,身非鐵石,有命而已。雷霆雨露,莫非天恩,仁義一生,死于詔獄,難言不得死所。何憾于天?何怨于人?
惟我身副憲臣,曾受顧命。孔子云:“托孤寄命,臨大節(jié)而不可奪!”持此一念,終可以見先帝于在天,對二祖十宗與皇天后土、天下萬世矣。大笑,大笑,還大笑!刀砍東風(fēng),于我何有哉?
這主要還是明代初期,朱棣對方孝孺誅十族,直接打斷了大臣的脊梁骨,只能跪著了,后來發(fā)展到“雷霆雨露。俱是天恩”,被皇帝賜死,也得謝恩,還不能叫屈。
微臣領(lǐng)旨謝恩。是什么意思?皇帝下迖的口頭的或紙質(zhì)的命令叫圣旨。臣下接到了就這句話回話(微臣)自稱:微末小臣的意思。(領(lǐng)旨)領(lǐng)受圣旨(謝恩)感謝恩賜?;实劢o的不論什么都是恩賜。當(dāng)然要感謝
一般來說古代大臣被刺,最后還向皇帝磕頭謝恩,主要也是因為這三個原因。
一、說明自己是國家重臣
古時候的皇帝每天要批奏折,上朝之后更要面對天下大事,可以說皇帝要處理的事情很多,根本不可能注意到一些官職較小的大臣。一般來說也沒有人能夠被皇帝親自賜死,只有那些對國家重要的大臣,才可能被皇帝親自賜死。所以他們在被賜死的時候,其實也是在感念皇上,一般沒有人敢處置他們,不過皇上出馬了,也意味著自己沒救了。
二、免去牢獄之難
古時候有很多非人的刑罰,經(jīng)過這些刑罰之后,人不死也會扒掉一層皮。只要進(jìn)了牢獄,那么牢里的工作人員,就會對你進(jìn)行嚴(yán)刑拷打。而且古時候的刑具更是特別變態(tài),根本沒有人可以熬的過去,到最后說不定在一番刑具下,還是沒能逃過一死。所以這些大臣在被賜死的時候磕頭,也是為了感謝皇上給自己留個全尸。
三、保全家人
古時候有一種法律叫做株連九族,只要你一個人犯錯,那么你的家人都有可能會被處置。這種法律用在一個人的身上,說明這個大臣犯的肯定是重罪。現(xiàn)在皇帝只是簡單地賜死,能夠保住全族人,不用株連九族,已經(jīng)是最好的恩賜。所以對這些大臣來說,這也是最好的結(jié)局,他們才會叩頭謝恩。
可謂伴君如伴虎,高處不勝寒,在自己官位做的越來越高時,不管你有沒有錯,都會受到皇帝的忌憚。
我個人認(rèn)為是因為害怕牽連家人,才違心下跪謝恩,其實我們平時在古裝電視劇里也會看到這樣的情節(jié),當(dāng)圣上也賜死誰時,被賜死的人不僅不反駁,反而還謝主隆恩,為此有很多人都很疑惑,這人是因為被賜死嚇傻了嗎?還要感謝別人殺他,其實我覺得這其中的玄機肯定有很多種可能,
一,皇上畢竟是一國之君,擁有至高的權(quán)利,如果犯人膽敢頂嘴犯上,勢必會讓族人一起遭殃。
對于?株連九族?我們耳熟能詳,都知道什么意思,一般在古代犯大罪才會被執(zhí)行,尤其是惹怒了龍顏,那后果必定會連同家族一起被抄斬,所以犯人一旦犯罪,都擔(dān)心連累族人。因此皇上在宣布賜死自己時,心里的石頭才總算落地,所以這時候如果還去為自己辯護(hù),或者是去和圣上大罵一架,勢必會把族人牽扯進(jìn)來,到時候死的就不是自己一個人了,而是自己家的整個族人,那被賜死的人就成了家族里的千古罪人了。
二、古代人崇尚君主制度,而皇上就是至高無上的君王,所以臣民都屈服于他。
古人的思想不比我們現(xiàn)代人的思想前衛(wèi),他們的思想很古板,所以在他們的認(rèn)知里,君主制度是必須分明的,因此他們覺得君王說的話即便是錯的也是對的,如果君王要賜死自己,即便只是因為君王心情不好,他們也不會反駁,反而會覺得這是自己活該,甚至他們還會覺得這樣死去是很體面的,因此在這種制度的管理下,他們也不得不成為政治權(quán)利的犧牲品。
三,出于真心的去感謝君王的賜死,畢竟好過在大牢里活受罪。
可能有很多人不了解古時候的大牢里都有哪些刑罰,古人的智慧遠(yuǎn)不止我們想的那么簡單,他們發(fā)明的懲罰工具多的數(shù)不勝數(shù),一種比一種折磨人,如果犯罪以后在大牢一直死不了也出不去,可以說就只剩半條命了,因為各種刑具的用途真的非常殘忍,它會讓你生不如死,所以在這種情況下,還不如被君王直接賜死,這樣一來還痛快些,不至于讓自己臨死之前還被各種折磨。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8304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什么是四征將軍是如何挑選出來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