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若璩,字百詩,號潛丘,清代著名考據(jù)學家、經(jīng)史學家,是“漢學”發(fā)軔時期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下面對百科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毜慕榻B,一起來看看吧。
先來解釋一下什么是“漢學”,清代學者以治經(jīng)為主,運用訓(xùn)詁、考據(jù)的方法,以達“通經(jīng)致用”之目的。由于這種方法與漢人儒學家的治學精神相符,故名“漢學”。清初的這種學風,開自顧炎武和閻若璩。
閻若璩治學極為嚴謹,“事必求其根底,言必求其依據(jù),旁參互證,多所貫通”,“沉潛三十余年,盡得其癥結(jié)所在,作《古文尚書疏證》八卷,引經(jīng)據(jù)古,一一陳其矛盾之故”。
閻若璩通過潛心專研,確證了東晉梅賾(zé)所獻的《古文尚書》是偽作,推翻了這部延續(xù)千年的文學經(jīng)典,這在當時的學術(shù)界實在是一件石破天驚而又前無古人的盛事。
《古文尚書》系用古文字書寫,西漢時在孔子舊宅壁中發(fā)現(xiàn),比當時流傳的今文《尚書》多25篇。南朝、隋、唐、宋以來學者傳誦的均是東晉梅賾所獻的《古文尚書》。但自宋、元時期開始有人懷疑此書是后人偽作,但難以考辨其真?zhèn)?,故尚無定論。
閻若璩在二十歲的時候讀《古文尚書》,即懷疑其是偽作,于是,他沉潛三十余年,乃盡得其癥結(jié)所在,作《尚書古文疏證》八卷。
閻若璩的《古文尚書疏證》在前人研究的基礎(chǔ)之上,從篇名、篇數(shù)、典章制度、歷法、聚讀、地理沿革、古今行文異同等多方面進行考證,得出了科學的結(jié)論,從而確定《古文尚書》是一部偽作。
閻若璩在考證偽《古文尚書》的過程中所運用的本證、旁證、實證、虛證、理證的考據(jù)方法,為考據(jù)辨?zhèn)螌W說創(chuàng)立了通例,對有清一代的錢嘉學派產(chǎn)生了重大影響,并且也奠定了他在清代學術(shù)界的重要地位。
偽《古文尚書》千百年來被后人誦讀學習,視其為神圣經(jīng)典,也是宋、明理學的重要依據(jù)。閻若璩論證此書乃是偽作,使理學家們自此進退失據(jù),沉重地打擊了理學,乃至觸動了儒家經(jīng)典的權(quán)威,對后世的思想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
黃宗羲在讀完《古文尚書疏證》前四卷之后就說:“一生疑團,見此盡破矣!”并且親自為之作序。
紀曉嵐則說閻若璩是“百年以來,自顧炎武以外,罕能與之抗衡者。”
清代經(jīng)學家江藩(1761—1831年)在《漢學師承記》中更是推閻若璩為“清代‘漢學’的開山祖師。”
近代大學者梁啟超也說:“閻若璩之所以偉大,在其《古文尚書疏證》也!”
閻若璩不迷信古人,對有疑惑的地方,進行反復(fù)考證,勤于思考,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因而能夠在學術(shù)上取得豐碩的成果和重大的成就。
閻若璩還有其他的重要著作,比如他所著的《四書釋地》、《四書釋地續(xù)》、《四書釋地又續(xù)》、《四書釋地余論》諸書,窮力于古,考辨精實,校正了前人對古地名附會的許多錯誤,同時涉及到四書中的人名、物類、訓(xùn)詁、典制等,被后人稱為歷史地理學中的佳作。
閻若璩還著有《經(jīng)學論》、《孔廟從祀末議》、《孟子生卒年考》、《老子去周至關(guān)辨》《晉境不得至介休辨》等,其中有很多都是前人未發(fā)之高論。
有閻立本、閻姬、閻象、閻若璩、閻敬銘等。(注:閆是“閻”的異體字)
1、閻立本
閻立本(601年—673年),雍州萬年(今陜西省西安市臨潼區(qū))人。唐朝時期宰相、畫家,隋朝殿內(nèi)少監(jiān)閻毗之子。
隋朝時,閻立本門蔭入仕,累遷朝散大夫、將作少監(jiān)。唐武德年間,擔任秦王(李世民)府庫直。
貞觀年間,歷任主爵郎中、刑部郎中,遷將作少監(jiān)。繪制“昭陵六駿”和“凌煙閣”功臣圖,監(jiān)修翠微宮。顯慶元年(656年),出任將作大匠,遷工部尚書。
總章元年(668年),檢校右丞相,冊封博陵縣男。咸亨四年(673年11月14日),去世,追贈司空。
閻立本擅長工藝,富于巧思,工篆隸書,對繪畫、建筑都很擅長。兄長閻立德擅長書畫、工藝及建筑工程。閻毗、閻立德、閻立本父子三人并以工藝、繪畫聞名于世。代表作品《步輦圖》《歷代帝王像》等。
2、閻姬
閻姬(?-126年3月30日),河南滎陽人,尚書、步兵校尉閻章孫女,長水校尉、北宜春侯閻暢之女,漢安帝劉祜的皇后。
閻姬有才華和姿色,元初元年(114年)入宮,深受漢安帝寵愛,封為貴人。元初二年(115年),立為皇后。閻姬專寵妒忌,漢安帝與宮人李氏生下皇子劉保,閻姬便毒死李氏。
延光三年(124年),閻姬與江京等誣陷太子劉保,將其廢為濟陰王。延光四年(125年),漢安帝在出巡時去世,閻姬想長久獨攬朝政,圖謀立幼年皇帝,便與兄弟閻顯等擁立漢章帝之孫北鄉(xiāng)侯劉懿為帝。
不久后,劉懿患重病,閻顯與江京等害怕劉保繼位會怨恨報復(fù)他們,勸閻姬征調(diào)其他諸侯王王子繼位,諸王子還未來京,中黃門孫程等合謀殺死江京等人,立劉保為帝,是為漢順帝。
閻顯兄弟及其黨羽都被誅殺,閻姬被遷到離宮居住。永建元年(126年),閻姬去世,謚號安思皇后,與漢安帝合葬恭陵。
3、閻象
閻象,東漢末期人物,袁術(shù)的主簿。獻帝興平二年(195),手執(zhí)玉璽的袁術(shù)要稱帝時,問于部下,只有閻象引用周文王雖擁有三分之二的天下還向殷稱臣的故事進行勸諫。卻未被采納。
最后袁術(shù)仍然在建安二年(197年)稱帝,并因勢力未足而且民心盡失而敗亡。
4、閻若璩
閻若璩,字百詩,號潛丘,生于明崇禎九年(1636年),卒于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山西太原人,僑居江蘇淮安府山陽縣。
閻若璩平生治學強調(diào)讀書,反對空談,考證方法比較精密,是漢學發(fā)軔時期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
所撰《尚書古文疏證》八卷確證東晉梅賾所獻《古文尚書》為偽,又撰《四書釋地》,校正前人關(guān)于古地名附會的錯誤,其他撰著有《潛邱札記》等,均對后世學者有較大影響。
5、閻敬銘
閻敬銘(1817~1892),字丹初,陜西朝邑趙渡鎮(zhèn)(今陜西省大荔縣朝邑鎮(zhèn))人,道光二十五年(1845)進士,晚清大臣。
閻敬銘理財有道,為官清廉耿介,是我國歷史上為數(shù)不多的理財專家之一,有“救時宰相”之稱。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8323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