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昶,五代十國時期后蜀國的末代皇帝,他與南唐后主李煜一樣,都是詞林圣手,一代風(fēng)流天子,而且也不是歷史上那些以殘暴而導(dǎo)致亡國的末代君主,并且二人都亡于趙匡胤。下面對百科小編給大家?guī)砹讼嚓P(guān)內(nèi)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孟昶當(dāng)后蜀國君之時,中原里的各路諸侯正忙于割據(jù)混戰(zhàn),自然無暇顧及巴蜀這個小國,孟昶正好關(guān)起門來做皇帝,樂得逍遙自在。
孟昶有一位寵妃,即花蕊夫人,據(jù)明人陶宗儀(1329年-約1412年)所著的的《輟耕錄》記載:“蜀主孟昶納徐匡璋女,拜貴妃,別號花蕊夫人,意花不足以其色?;蛞詾樾召M(fèi)氏,則誤矣?!?/p>
花蕊夫人長得如天仙般飄逸俊秀,且精通音律,又擅長歌賦,極得孟昶的寵愛。
花蕊夫人愛花,尤其喜愛芙蓉、牡丹和紅梔子花。孟昶便廣開苗圃,遍采天下名花,精心培育。因此,一年四季,成都城內(nèi)外都是花開滿園,香飄十里。
特別是到了秋天,滿城芙蓉花開,爭芳斗艷,簡直成了芙蓉世界,花的海洋。自此,成都也就有了“芙蓉城”的美稱,今日的成都市還將芙蓉定為市花,便是因此而來。
成都夏日炎炎,孟昶酷暑難耐,還命人在錦江河畔修建了一座水晶宮,又鑿了一個“摩河池”,夏天之際常常與花蕊夫人在此納涼避暑。
一日,孟昶看到花蕊夫人穿著一件蟬翼紗衫,肌膚若隱若現(xiàn)地映在紗衫里,愈覺得冰肌玉骨,粉面櫻唇,格外的嬌艷動人。
孟昶當(dāng)即詩興大發(fā),即興作了一首詞:
《玉樓春》 孟昶
冰肌玉骨清無汗,水殿風(fēng)來暗香滿。
簾開明月獨(dú)窺人,欹枕釵橫云鬢亂。
起來庭院靜無聲,時見疏星渡河漢。
屈指西風(fēng)幾時來,只恐流年暗中換。
孟昶寫此詞時,已在中原“黃袍加身”建立北宋政權(quán)的趙匡胤,早已磨刀霍霍地準(zhǔn)備滅亡后蜀政權(quán)了,孟昶在寫完此詞之后的次年正月即國亡被俘。
孟昶大概也感知自己的政權(quán)將要亡于他人之手了,因此,這首詞上闋寫的是自己與愛妃在一起時,是何等的柔情纏綿,甚至是香艷已極。
而詞的下闋寫他感憂國事,無法入睡,獨(dú)自來到寂靜的水榭走廊,恰看到流星劃過,沉重的心事自然讓他聯(lián)想到即將要沿江西來的宋軍。孟昶深知自己無力回天,亡國這一天已是屈指可數(shù)的了,所以他這才不得不發(fā)出“只恐流年暗中換”的哀嘆。
孟昶寫的這首詞極為優(yōu)美,百余年后的大文豪蘇軾還據(jù)此詞而改寫了一首《洞仙歌》:
《洞仙歌》 蘇軾
冰肌玉骨,自清涼無汗。水殿風(fēng)來暗香滿。繡簾開,一點(diǎn)明月窺人;人未寢,欹枕釵橫鬢亂。
起來攜素手,庭戶無聲,時見疏星渡河漢。試問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繩低轉(zhuǎn)。但屈指西風(fēng)幾時來,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換。
蘇軾“抄襲”孟昶《玉樓春》而作的《洞仙歌》,因蘇軾的名氣更大,因此反而將孟昶的原作給壓下去了,導(dǎo)致后人大多知道《洞仙歌》而不知孟昶的《玉樓春》。
不過,能讓大文豪蘇東坡能為之心動而改寫孟昶的這首詞,也足以說明孟昶的詞作水平極高。
事實(shí)上,孟昶也確實(shí)是一個很有文化修養(yǎng)和造詣的文人帝王。若論詩詞的造詣,他也許趕不上李煜,但他的文化綜合素質(zhì)卻明顯地在李煜之上。
孟昶首開畫院和首創(chuàng)文人詞曲集,以及勒石刻經(jīng)和保留下“南管”樂曲,這些都是李煜望塵莫及的。
后蜀主廣政三年(940年),年僅21歲的孟昶就讓人收集當(dāng)時的文藝辭賦、詩家詞曲約五百余首,分為十集刊發(fā),名為《花間集》;次年,孟昶又命人編輯《古今韻會》五百卷。
后來,孟昶還命人在石頭上刻《論語》、《周易》、《尚書》、《詩經(jīng)》等“十一經(jīng)”,并將《孟子》首次列入諸經(jīng)之列,《孟子》也從此成為“四書五經(jīng)”中的四書之一。為了便于流傳,孟昶又命人刻成木版圖書,后來木版圖書的大量流傳于世,正是源于孟昶的創(chuàng)造。
廣政二十七年(北宋乾德二年,964年)十一月,趙匡胤派大將王全斌統(tǒng)帥宋軍伐蜀。宋軍伐蜀沒怎么費(fèi)力,從出兵至孟昶投降共計六十六日,后蜀便滅亡了。
后蜀滅亡后,孟昶和他的花蕊夫人,以及后蜀臣僚,均被從成都押送到北宋京城汴梁(今河南開封)。
據(jù)《蜀梼杌校箋》卷4《后蜀后主》記載:“昶之行,萬民擁道,哭聲動地,昶以袂掩面而哭。自二江至眉州,沿路百姓慟絕者數(shù)百人?!?/p>
當(dāng)孟昶抵達(dá)汴京面見趙匡胤后,趙匡胤一見面就說:你的詞寫得相當(dāng)漂亮,一句“冰肌玉骨清無汗”,就足以奪詞林之冠,連朕這個識字不多的人,也能看懂和體會到其中的意味。不過,玩這種文字游戲不是你我的本分,那些都是文人墨客做的事,你玩的如此上癮,焉能不亡國?
趙匡胤如此這般地教育了孟昶一番,然后下詔降罪,封孟昶為“秦國公”,并賜以襲衣冠帶。但不知為什么,七天之后,孟昶便突然暴斃而亡,時年四十七歲。
孟昶一死,趙匡胤便將花蕊夫人召入宮內(nèi),一番暢談后,便問花蕊夫人,聽聞你多才多藝,能不能即興做一首新詞?
花蕊夫人略一思索,便懷著對孟昶的思念和亡國之痛的悲憤之情,出口一絕:
《述國亡詩》
君王城上樹降旗,妾在深宮哪得知?
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
趙匡胤也是一個英雄人物:想當(dāng)年千里送京娘,以一條棍棒打遍十八座軍州。此時他有感于花蕊夫人的故國之思,亡國之痛,聽罷此詩非但不怒,反而更增加了對花蕊夫人的愛慕之心。
飲酒之后的花蕊夫人,紅云上頰,更顯嫵媚動人,趙匡胤遂攜著花蕊夫人的手,同入寢宮,不久封花蕊夫人為貴妃。
四川歷來出才女,唐朝時有薛濤,五代時則有花蕊夫人。我們知道花蕊夫人是因為她那首著名的詩:“君王城上豎降旗,妾在深宮哪得知。二十萬人齊解甲,竟無一人是男兒。”
寫下這首詩的花蕊夫人是蜀后主孟昶的寵姬,被封為慧妃,曾寫下過百首宮詞,才情過人。一般認(rèn)為她姓徐,但陳師道在《后山詩話》里認(rèn)為她應(yīng)該姓費(fèi)。宋軍伐蜀時,花蕊夫人因城破被擄。悲憤之下,寫下了這幾句流傳后世的詩作。
魯迅在《女人未必多說謊》中引用過這首詩。魯迅雖然不肯定這是花蕊夫人所作,卻對詩句本身非常贊賞,讀后連聲說“快哉快哉!”
這首詩能在兵荒馬亂之中流傳下來,據(jù)說是因為得到了趙匡胤的欣賞。但后世認(rèn)為,趙匡胤之所以喜歡這首詩,不是因為欣賞其文采,而是因為政治需要?!岸f人齊解甲”一句凸顯了宋軍的英勇善戰(zhàn),因為伐蜀的宋軍只有十萬,以對方的哀嘆來楊自己的軍威是再好不過了。
據(jù)《能改齋漫錄》記載,趙匡胤因為傾慕花蕊夫人的才貌,特意命人將她護(hù)送到開封。在途中,花蕊夫人還作了一首流傳至今的詞:“初離蜀道心將碎,離恨綿綿。春日如年。馬上時時聞杜鵑。三千宮女皆花貌,妾最嬋娟。此去天朝,只恐君王寵愛偏?!焙笫涝~家認(rèn)為這首詞的造詣是不輸于李清照的。
蜀后主孟昶到開封后,趙匡胤對他禮遇甚厚,在汴水邊,為他建造了五百間大屋的宮室讓他居住。但花蕊夫人到京十日后,便被趙匡胤召進(jìn)宮里,沒過幾天孟昶就暴死了,當(dāng)年才四十七歲。他的死與南唐李后主之死一樣,都成了歷史謎案。不久后,花蕊夫人隨著皇帝在宮苑中射獵時被趙匡義射殺。
花蕊夫人被召入宮一事并不見于正史,而是記載于善于偽造古書的楊慎之所作的《詞品》中,所以后世一直懷疑其真實(shí)性。但宋太祖本紀(jì)中有“蜀平,蜀宮人入內(nèi)”的記載,故此事應(yīng)該是真的。
除了這位花蕊夫人,前蜀王建的淑妃,也被稱為花蕊夫人,據(jù)說也擅長詩詞,但流傳下來的詩作不多,也不如后蜀花蕊夫人的詩作有名。這位花蕊夫人后來被后唐莊宗所殺。巧的是,這兩位花蕊夫人都是四川青城縣人,可見蜀地的確歷來出美女,如今“川妹子”的響亮名號真不是沒來由的。
除了這兩位花蕊夫人,據(jù)清代學(xué)者趙翼在《該余叢考》中記載,南唐李后主有一位妃子也被稱為花蕊夫人,史稱“小花蕊”??梢娢宕鷷r期的宮室中,有將才貌雙全的姬妾稱作花蕊夫人的風(fēng)氣。
這幾位花蕊夫人都是風(fēng)華絕代的美女,也都沒有擺脫悲劇命運(yùn)。而她們侍奉的君王卻都國破身死,因此后人常說她們是紅顏禍水,這是很不公平的。中國歷史上有把社稷傾覆歸罪于女性的惡習(xí),比如“烽火戲諸侯”就完全是杜撰,那時還根本沒有發(fā)明烽火,何來戲諸侯一說?同樣,這幾位花蕊夫人用她們鮮花一樣芬芳的生命殉了江山和君王,又怎么能說她們是禍水呢!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8333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shí)真實(shí)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shí),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