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藩屬國都有哪些?明朝太祖高皇帝朱元璋統(tǒng)一中國之后,恢復了被破壞的宗藩關系,重新確立了中國明朝對周邊國家的宗主國地位。下面對百科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毥榻B,接著往下看吧~
藩屬國的其中一個義務是使用宗主國年號,明朝的藩屬國使用的就是明朝的年號。
隨著大明王朝的建立,儒家文化的影響以及大明宗主國的輻射能力逐漸加強越來越多的外藩納入了大明王朝的宗藩朝貢體系。除了最初明太祖朱元璋定的十個不征之國外,到明成祖朱棣七下西洋大明布國威與大洋至上后更多的東南亞國家跟隨船隊來到大明朝貢。
朝鮮
從西漢開始,朝鮮半島上的國家就是中國的藩屬國。在清興起以前,朝鮮與明朝保持著傳統(tǒng)的親密關系(明洪武元年.朱元璋遣使至朝鮮賜璽書,從而確立起兩國間的宗藩關系)。1636年,皇太極率兵新征朝鮮,攻占朝鮮京都漢城,朝鮮國王李棩在國家存亡之際,迫于無奈,接受了清軍的條件投降,停用明朝年號,斷絕與明朝的一切交往,并奉清朝為宗主。
琉球
琉球是今天日本的沖繩。中國與琉球的宗藩關系有五百多年之久。自明初以來,琉球與中國的關系就很密切,琉球不斷向中國進貢,琉球歷代國王都接受中國冊封。1372年,明太祖朱元璋對中山王察度發(fā)布詔諭。山北、中山、山南三王向明政府朝貢。琉球成為明帝國的藩屬。明朝皇帝還贈送閩南人三十六姓給琉球。
蘇祿
蘇祿是今天菲律賓的蘇祿群島。在我國明代,古蘇祿國同我國開始了密切的友好來往。明永樂十五年(公元1417年),蘇祿群島上的三位國王——東王巴都葛叭哈喇,西王麻哈喇葛麻丁、峒王巴都葛叭喇卜率領家眷一行340人組成友好使團,前來中國進行友好訪問,受到明永樂皇帝(明成祖朱棣)的隆重接待。
安南
明成祖朱棣借安南內亂,借口助陳氏復國,出兵安南并取得軍事勝利,假意訪求陳氏子孫(其時陳氏主要人物早已被叛臣屠戮殆盡,余者亦無處可訪),一番做作后,遂”從安南耆之意”,以”安南本中國之地”,”劃安南入中國,如同內地郡縣”,將安南國改為交趾,設立布政使司等三司,下轄十五個府,三十六個州,一百八十一個縣,并在各戰(zhàn)略要沖設立衛(wèi)所,加強軍事控制。
在完善了交險三司的設置后,明廷對故安南進行了一系列改革。盡管明廷采取了一系列企圖緩和矛盾,增強認同的措施。但朱棣在安南的統(tǒng)治不得人心,交趾設三司后不久,陳氏舊官即先后造反,如簡定、陳季擴等的叛亂。安南的叛亂曠日持久,大大消耗了明朝的國力,得不償失。宣德五年,明廷最終迫于無奈撤銷交趾三司及所屬郡縣,仍以藩屬待安南。明廷對安南的直接統(tǒng)治以失敗告終。
占城
15世紀初,占城不斷受到北部安南國的侵擾,占城國王占巴的賴多次遣使向明朝求救。安南,即越南古稱。明朝時越南北部稱安南,南部稱占城。自唐末建國以來,占城一直是中國西南的友好藩屬,朱元璋建立明朝不久,安南即遣使來朝,兩國一直交好。
而安南國王一直由陳氏家族世襲,洪武末年,國家大權漸由宰相黎氏家族把持。1400年,安南黎氏家族發(fā)動政變,殺死國王自立,還不顧明王朝的一再勸告殺害前朝陳氏的唯一宗親陳天平,向北不斷騷擾明朝邊境,向南侵占了占城的大片土地。因此,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朱棣自然更傾向于選擇一個對自己比較友好的國家,這個國家正是占城。
暹羅
暹羅原為阿瑜陀耶王國。洪武二年(1369年),明太祖制定《皇明祖訓》,告誡后世子孫切不可自恃強大貿然興兵侵犯他國,傷及無辜,有15國被列為“不征之國”,其中就包括阿瑜陀耶王國。
公元1370年8月,明太祖派遣呂宗俊等人前往阿瑜陀耶王國,同該國建立了友好關系。次年,阿瑜陀耶王國派人帶著六頭馴象隨呂宗俊等入貢,自此,兩國間的交流往來不斷,來往使臣絡繹不絕。洪武十年(1377年),阿瑜陀耶王國王太子昭祿群膺奉命出訪明朝,洪武皇帝不勝欣喜,派使臣往賜阿瑜陀耶國王以“暹羅國王之印”。據《明史》記載稱:“自是,其國遵朝命,始稱暹羅。”從此,“暹羅”這一名稱正式固定下來。
真臘
明洪武六年(1374年),真臘國王忽兒那派遣使臣奈亦吉郎獻方物。明永樂二年(1404年),真臘國王參列婆匹牙派遣使團九人朝貢。明宣德五年(1430年)暹羅入侵高棉帝國,包圍吳哥城七個月,最后攻破吳哥。因為吳哥太靠近暹羅邊境,高棉帝國放棄吳哥,遷都金邊。此后,中國歷史文獻中稱此國家為柬埔寨。
浡泥國
“浡泥國”即今文萊達魯薩蘭國,與中國早有交流,北宋時曾有使節(jié)前來。明洪武三年(1370年),太祖遣御史張敬之、福建行省都事沈秩為使節(jié)出使浡泥國。二人回國時,浡泥國王馬合謨沙派使者隨同來朝。
永樂三年(1405年)冬,浡泥國王麻那惹加那(1402年即位)遣使貢獻土產,明成祖封其為國王并賜印誥。麻那惹加那大喜,決定親自來中國朝謝,攜王后、王子、親屬多人渡海抵達福建,明廷派遣官員沿途盛情款待。
永樂六年(1408年)八月,麻那惹加那一行到達京師(今南京),朝見成祖。麻那惹加那停留月余后不幸染病,經御醫(yī)調治無效,當年八月病卒于館舍,享年28歲。遺囑希望“體魄托葬中華”,成祖輟朝三日,派遣官員以致哀悼,謚為“恭順”。又敕其子遐旺襲封。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8335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唐朝陌刀軍有多可怕詳解唐朝陌刀軍
下一篇: 秦律十八種包括哪些內容詳解秦律十八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