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女做了一碗手搟面,明成祖朱棣吃了后稱贊不絕,下面對百科小編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
明成祖朱棣,是明朝皇帝中的有為之君。他雖然取得皇位的過程屬于標準的“篡逆之舉”,但那也是建文帝不顧親情削藩在前,朱棣被逼得沒了辦法才拼死一搏,絕地反擊僥幸成功。四年的靖難之役,他也是歷盡艱險,以一州之地對抗建文帝傾國之兵,居然最后能夠勝出,顯示出他超群出眾的才干。
朱棣繼位后,雖然各項國事處理的井井有條,但有一件事卻讓他非常頭痛。他確立的皇太子朱高熾,稟性文弱,加之好文不好武,體態(tài)肥碩不說,騎馬射箭統(tǒng)統(tǒng)不會,對于剛烈剽悍的朱棣來說,顯然達不到他的繼位人的要求,對太子的嫌棄之心與日俱增。《勝朝彤史拾遺記》記載,在一次圍獵活動中,朱棣讓各位皇子賽馬,太子居然“辭不能”,惹得朱棣當場翻臉,狠狠斥責了他,太子的地位瞬間危殆不已。
然而最終太子轉危為安,這得益于太子妃張氏的一碗手搟面,當時叫“湯餅”、在一次皇室家宴中,朱棣再次對太子大發(fā)脾氣,搞得太子心驚膽戰(zhàn)。太子妃張氏卻很有辦法。她平日就聰明乖巧,很會討皇帝皇后的歡心,“事成祖及仁孝皇后甚謹”。一看情勢不妙,太子妃張氏立即“親入宮庖,手湯餅出薦”,親自下廚做了一碗香噴噴的手搟面出來獻給朱棣,朱棣吃著兒媳親手做的面,這才轉怒為喜,“且感且喜”,太子“卒以后故得不廢”。
朱棣死后,太子朱高熾順利登基,是為明仁宗。明仁宗果然不負眾望,在位期間任選賢能,勤政愛民,頗有明君氣象。不過他身體不好,僅僅當了十個月皇帝,就一命嗚呼,兒子明宣宗繼承皇位。結果明宣宗體格也不行,當了九年皇帝,年方三十八歲就病故,傳位給明英宗朱祁鎮(zhèn),奶奶張氏也于此時升格為太皇太后。明英宗繼位時才九歲,全靠奶奶一手主持內外朝局穩(wěn)住局面。
宦官王振當時負責照料明英宗的飲食起居,明英宗對王振既信任又倚重,結果王振是個奸邪小人,趁機狐假虎威,利用自己司禮監(jiān)掌印太監(jiān)的地位,逐漸開始插手朝政,攬權納賄。不料太皇太后張氏早就盯上他了,看出王振日后必為大患,于是決心懲戒王振?!睹魇贰酚涊d,張氏有一天把皇帝和諸位重臣召集到一起,把王振叫來,當場痛斥他的不法之舉,并且把他綁起來,“遂加刃振頸”,要殺掉王振,張氏對大臣們說:“此輩禍人家國,此后不可令干國事也”?;实酆痛蟪紓冞B忙都為王振求情,才保住他的性命。王振從此再不敢張揚,老老實實夾著尾巴做人,“終太后世不敢專大政”。
不幸的是,正統(tǒng)七年,太皇太后張氏病故。她這一死,差點讓明朝亡了國。王振從此失去了制約,迅速崛起,權傾朝野,成為明英宗時期首屈一指的權臣。而糊涂昏聵的明英宗對王振言聽計從,在王振挑唆下“御駕親征”,結果在土木堡之變中一敗涂地,成了瓦剌人的俘虜,大明朝頃刻之間面臨亡國之災。幸虧在忠臣于謙等人的鼎力扶持下,明朝在得以度過危機。故此明清之際的學者查繼佐說過:“嗟一王振,帝翼之為虎,后視之如雛。使長視得見正統(tǒng)之十四年,可無土木之變”。認為如果張氏活到正統(tǒng)十四年,大明朝就可躲過這場亡國之災。
馬上就是大雪節(jié)氣了,羊兒所在的吉林氣溫已經降到了零下二十幾度,全國各地降溫很大,這樣一個寒冷冬日,飲食是一定要有所注意的,那些寒涼食物不管是男女老幼都不可以吃,以免過多寒氣侵入身體,帶來很多的健康問題。啰嗦這么多,其實我就是想說,這樣冷的天兒,來一碗手搟面如何?鮮燴手搟面,羊兒小廚房的私房飯喲,鮮、香、微辣是這碗面的特點,暖暖的既有營養(yǎng)還能夠幫你驅趕身上的寒氣,一碗面營養(yǎng)俱全,客官,您要不要來一碗?趕緊吧各位,想吃的話快點來學一學,超級簡單的哦!
工具/材料 手搟面適當、青蝦三只、雞蛋三個、魚丸六七個
菠菜、蔥蒜、食鹽味素生抽白糖自制辣醬
01 咱們先和面,適當面粉加上一個雞蛋,再加上一點點食鹽,這樣和出來的面筋道口感特別好,加上一點清水和面,注意水不要多了,做面條的面團最好硬一些。
02 多次揉面,讓面團特別光滑,然后蓋上保鮮膜醒面半小時。
03 醒面的空咱也別閑著,現(xiàn)在開始準備配料了,這碗面的配料多一些,先準備幾棵菠菜,清洗干凈。
04 準備幾個魚丸,我用的是墨魚丸,然后三只青蝦,這個隨你自己的意思,你喜歡吃就多放點,不喜歡吃就少放點,自由安排。
05 菠菜燙一下,切成小段,準備兩個水煮蛋,去皮后切成兩半。
06 碗里倒入兩勺勺生抽 ,一小勺白糖和適當食鹽,加上一點蔥花和一瓣大蒜。
07 鍋里倒入食用油燒熱,關小火,把剛剛調好的汁倒進鍋里。
08 鍋里加清水,水的多少看你準備的面條多少而決定,不要太少了,不然面條煮出來后很容易黏在一起。
09 將剛剛準備的魚丸和青蝦放進去,蓋上蓋子燒。
10 這是我自己做的秘制辣醬,哈哈,不開玩笑,這其實就是用熟芝麻、紅辣椒粉,還有豆瓣醬、榨菜末,加上生姜末一起熬出來的辣醬,做法很簡單,大家按照我剛剛說的那些食材放進燒熱的油里小火慢慢熬就可以了。
11 現(xiàn)在我們要開始搟面條了,很簡單,用搟面杖把面團搟成面片,搟面的過程中不要使用面粉當面簿,而是要用玉米面,這樣煮面條的時候不會讓鍋里的湯變得粘稠。
12 將面片疊成如圖所示的樣子,疊一層撒一層玉米面,防止黏在一起。
13 用刀將面條切開,抖落一下玉米面。
14 這時候鍋里的湯汁也燒開了,將面條放進去。
15 面條放進去之后,要用筷子輕輕翻動幾下,不然面條可能會黏在一起的。煮大概兩分鐘左右,面條就煮好了。
16 碗里盛上面條,加上雞蛋、菠菜段,再來一些辣醬,澆上熱乎乎的面湯,一碗鮮燴手搟面就做好了,真的非常好吃,吃完了整個人覺得暖暖的,感覺這樣的暖意比男朋友還可靠,哈哈!
大家都知道明成祖朱棣稱帝時,大概已經四十二歲,所以朱棣稱帝五年后,他的皇后徐氏就去世了,隨后,朱棣不是沒有想過再立皇后,但他想要立為皇后的人卻拒絕了他。她就是徐皇后的妹妹,徐妙錦。接下來就讓我們了解一下這位勇敢的女人。
徐妙錦和徐皇后一樣,都是明朝開國將領,魏國公徐達的女兒。徐皇后去世的時候,徐妙錦才十六歲,兩人之間差了三十歲的年齡差距。這個時候想立徐妙錦為皇后的朱棣,是完全可以做人家父親的年齡。而徐妙錦自幼便賢良聰慧,天生麗質,甚至比她被稱為“女諸生”的姐姐,仁孝皇后更為出色。
在朱棣讓內使和六尚女官前去宣旨的時候,徐妙錦就稱病,不出家門。女官隨即也來到徐妙錦的病榻,來探視。徐妙錦擁被呻吟,內使遠遠的排列在房櫳外面,和女官一起叩頭請求她。徐妙錦不得已,于是對天發(fā)誓說:“我之所以不嫁,是因為容貌丑陋而且有麻痕。”徐妙錦立即指出麻痕,女官隨即回去復命。隨后徐妙錦削髪為尼,從早到晚望虛空禮佛,沒有一天懈怠。朱棣知道后,竟虛中宮,不再冊立皇后。
徐妙錦在拒絕朱棣時,還寫了封《答永樂帝書》:“臣女生長華門,性甘淡泊。不羨禁苑深宮,鐘鳴鼎食;愿去荒庵小院,青磬紅魚。不學園里夭桃,邀人欣賞;愿作山中小草,獨自榮枯。聽墻外秋蟲,人嫌其凄切;睹窗前冷月,自覺清輝。蓋人生境遇各殊,因之觀賞異趣。矧臣女素耽寂靜,處此幽曠清寂之境,隔絕榮華富貴之場,心胸頓覺朗然?!靶【帉@位女士真的是發(fā)自內心敬佩,大家認為呢?
公元1402年(明朝建文四年)六月十三日,燕王 朱棣 攻入南京,四天后,朱棣在南京正式登基為帝。到了十一月三十日,朱棣才下旨正式冊封燕王妃 徐氏 為皇后。
朱棣登基的時間和冊封皇后的時間為何相差五個多月呢? 這是因為朱棣是通過四年的“靖難之役”入主南京的,而在這四年內,燕王妃徐氏一直在幫朱棣鎮(zhèn)守北平。換句話說,朱棣在南京登基的時候,徐氏還在北京城呢,她人沒有到,冊封大典就舉辦不了。
所以,等朱棣收復山東、河南等地后,再派人把徐氏接到南京的時候,已經是十一月下旬了。在禮部的一番緊張籌備后,徐氏終于被冊封為皇后。她是大明朝的第三位皇后(不含追尊),也是明朝 歷史 上,出身最高的皇后,后世稱之為 仁孝皇后 或 徐皇后 。
需要說明的是,朱棣為徐皇后準備的冊封大典異常隆重,自古以來,皇后用的都是 金寶龜紐 (“鳳印”上的印紐),就連明朝的開國皇后馬氏也是如此。但朱棣覺得金寶龜紐不足以彰顯徐皇后的尊榮,下旨讓禮部趕制 盤龍紐 。不僅如此,朱棣還讓禮部官員在承天門宣讀冊封徐氏為皇后的詔書,用以昭告天下。 明清兩代冊封皇后時,單獨昭告天下的,徐皇后是第一人。
在冊封詔書上,朱棣甚至用 “朕登大寶,允賴相成 ”這樣的字眼,意思是自己能當上皇帝,多虧了徐氏的輔佐。
朱棣的種種做法,把徐皇后拔高到古代皇后從未有過的高度。
歷史 上的徐皇后,的確是一位優(yōu)秀的皇后,她去世后,朱棣17年再未立后,每每提及徐皇后,朱棣都無限懷念和悵然。本文,筆者來和大家分享明成祖朱棣之妻徐氏,希望通過史料的重現(xiàn),讓大家重新認識一位古代賢后。
仁孝皇后徐氏(徐皇后)乃明朝開國名將、魏國公徐達(追封中山王)的長女,很多影視劇中將她命名為“ 徐妙云 ”,實際上,正史中并沒有記載徐氏的閨名,《明史·仁孝皇后傳》記載:
在明朝,所謂“ 諸 生”,指的是受過傳統(tǒng)儒家教育、熟讀經史,有資格進入府學的生員。徐氏的父親徐達乃開國第一武臣,他文武雙全,不居功、不結黨、不驕奢,深諳為臣之道。作為徐家的第一個孩子、徐達的長女,徐氏從小便接受嚴格的儒學教育。因為天資聰穎,飽讀詩書,因此被稱為“女諸生”。
根據《明太宗實錄》記載,徐氏記憶力超群,讀書時能過目不忘,一覽成誦,她的弟弟徐輝祖、徐增壽都對大姐的學識十分佩服。朱元璋登基后,為了穩(wěn)定君臣關系,便有意和大臣聯(lián)姻,例如,太子朱標聯(lián)姻常遇春家族,秦王朱樉聯(lián)姻鄧愈家族等,徐達作為開國六公之一,自然不會被朱元璋忽略,朱元璋聽聞徐達長女的才學和修養(yǎng)極高,便召徐達入宮?!睹魇贰と市⒒屎髠鳌酚涊d:
朱元璋對徐達說:“我們倆是布衣之交,古代君臣契合者,大多都結為姻親,我知道你有個好女兒,能把她許配給我的四子朱棣嗎?”徐達聽完后,立即叩頭拜謝,朱棣和徐氏的婚約,便由此達成。
和古代傳統(tǒng)夫妻不同的是,徐氏和朱棣在婚前已經非常熟悉了。洪武六年,徐氏便被馬皇后選入皇宮為女官,在馬皇后跟前聆聽了三年的教誨。在當時,這是勛貴家族中莫大的榮譽,當年,徐氏才12歲。
在永樂二年成書的《高皇后傳》中,提到徐氏“ 日侍左右,獨被寵眷 ”,可見,徐氏在馬皇后跟前并非傳統(tǒng)的侍女,憑朱家和徐家的關系,馬皇后或許把徐氏當作女兒看待。
《明史》也記載:
在徐氏入宮三年之后,洪武九年,徐氏正式被冊封為燕王妃,和燕王朱棣完婚。至此,她正式成為了朱元璋和馬皇后的兒媳婦,馬皇后對徐氏特別珍愛。
婚后第二年(洪武十年),徐氏生下她和朱棣的第一個孩子,這個孩子不是朱高熾,而是朱棣的長女、朱高熾的姐姐,后來被封為 永安公主 。又一年(洪武十一年),徐氏生下朱高熾。當時,朱棣還在鳳陽“ 觀摩祖宗肇基之地 ”,聽聞徐氏產下一子,便馬不停蹄地趕往南京。
在洪武十三年,徐氏隨朱棣去北平就藩,從此,朱棣要發(fā)揮他藩王的作用,而徐氏則要輔佐朱棣,讓后者成為大明朝一位合格的藩王。
徐氏到北平之前,已懷有身孕,在北平,徐氏先后又生下兩子三女。值得一提的是, 朱棣人生中的前7個孩子,都是徐氏所生。 換句話說,徐氏在洪武十八年生下最后一個孩子咸寧公主之前,朱棣的其他庶妃并沒有生孩子。 徐氏在8年之間,連續(xù)為朱棣生了7個嫡子嫡女,這足以證明他和朱棣的感情歷久彌堅。
從徐達的長女,到馬皇后的女官,從朱元璋的兒媳婦,到北平燕王府7個孩子的母親,徐皇后的前半生是豐富的,事實證明,她的后半生更加輝煌。
由于北平是元朝舊都,燕王府的規(guī)模也頗大,朱棣剛到北平時,和地方官、軍方的交接事務已經忙得焦頭爛額,而徐氏則負責燕王府內的 典膳所、奉伺所、紀善所、良醫(yī)所、典儀所、工正所 等事務,每當朱棣回到王府,看到府內諸多事務井井有條,都為自己娶了個好媳婦而欣慰。在《明太宗實錄》中,朱棣說徐氏: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朱棣在修身齊家之余,才能治理好藩地,才能參與平定“天下”。對于藩王來說,一位好的妻子,在“齊家”、“治國”方面至關重要。
另外,徐氏的生活習慣非常簡樸,她“ 性不喜華飾,自御儉素 ”,徐達多次來北平練兵,馬皇后也常常派宮人來北京探望孫子,他們對徐氏的作風都非常滿意。
徐氏是名將徐達的長女,自幼耳濡目染,行事也頗有將門虎女之風。建文元年,朱允炆以激進的手段削藩,不僅連削5位藩王,甚至逼死了湘王朱柏,朱棣在北平惴惴不安,在姚廣孝等人的勸說下,朱棣最終決定起兵靖難。在謀劃期間,徐氏也參與了其中。史載:
意思是,徐氏提的計策,大多符合朱棣的心意。靖難之役爆發(fā)后,朱棣轉戰(zhàn)南北, 徐氏和長子朱高熾的任務就是替朱棣守住北京城。
建文元年九月,朱棣帶領張玉、丘福等精兵強將奔襲大寧,南軍主帥李景隆趁北平空虛,率大軍圍攻北平城。世子朱高熾帶領城內的老弱病殘守城,最終打贏了這場戰(zhàn)爭。 明面上,戰(zhàn)功是朱高熾的,實際上,徐氏在背后出力甚多。 《明史·仁孝皇后傳》中記載:
意思是說,朱高熾是以世子的身份在城頭上奔波,但是具體的防備策略,大多聽取母親徐氏的意見。當時李景隆攻城甚急,城中都是老弱病殘, 徐氏慷慨激昂地勸說城中的百姓和將士家眷,給他們每人發(fā)一副盔甲,徐氏甚至親自登城門督戰(zhàn),城中婦孺百姓在徐氏的激勵下,拋石塊,擲瓦礫,和南軍展開殊死搏斗,最終堅持到了朱棣回京。
這件事,充分體現(xiàn)了徐氏作為將門虎女的氣魄。
筆者認為,李景隆的大軍之所以攻不破由老弱婦孺堅守的北平城,一方面是徐氏和朱高熾指揮得當,另一方面還要感謝徐氏的身份。 試想,明朝的大小將領或者他們的父輩,哪個沒有在徐達的麾下待過?徐達的女兒只要站在城樓上作個揖,南軍將士也得給幾分顏面。所以,南軍將領瞿能在快攻破張掖門的時候會退兵,所以李景隆會在圍攻兩個月仍破不了城。
不得不說,能娶到徐達的長女為妻,是朱棣之幸。
靖難之役打了四年之久,朱棣每次出征,徐氏都會守好朱棣的老巢,讓朱棣沒有后顧之憂。
建文四年六月十七日,朱棣正式登基為帝,當時鐵鉉等建文舊臣仍在江北,朱棣沒有第一時間將徐氏接來,待局勢穩(wěn)定后,徐氏才到達南京。為了彰顯對妻子的禮遇,朱棣派次子朱高煦、三子朱高燧親自到江邊迎接母親,朱棣則親自到宮門口迎接妻子。
十一月三十日,朱棣為徐氏舉辦冊封大典。在典禮上,朱棣不僅給皇后使用盤龍紐印,還命禮部單獨在承天門昭告天下。朱棣在冊封徐氏為皇后的冊文中說道:
一句,“ 朕躬行天討,無內顧之憂 ”,囊括了朱棣的千言萬語。明朝皇后中,不乏才德兼?zhèn)湔?,然而?strong> 德才兼?zhèn)溥€擁有一定軍事能力的皇后,除了徐氏還有誰?
由于明太祖朱元璋的皇后馬氏出自普通鄉(xiāng)紳家庭,建文帝的皇后馬氏乃光祿少卿馬全之女;從明仁宗朱高熾開始,明朝皇后大多從普通的士大夫家中挑選, 所以,徐皇后作為明成祖朱棣的皇后、中山王徐達之女,她成了大明32位皇后中出身最高的一位。
徐皇后自幼熟讀經史,陡然間成為皇后,并沒有讓她丟失自我。根據《明太宗實錄》記載,徐皇后和在北平一樣,每日關心朱棣的飲食起居,不僅管理好內宮,還善于利用自己的優(yōu)勢來影響朱棣?!睹魇贰と市⒒屎髠鳌吩疲?/p>
徐皇后認為,連續(xù)4年的征戰(zhàn),已經讓百姓苦不堪言,如今局勢已經穩(wěn)定,就應該減免稅賦,讓老百姓休 養(yǎng)生 息。
不僅如此,徐皇后還召集大臣的夫人入宮,要她們多勸諫夫婿愛護百姓,徐皇后說:“ 吾在宮中旦夕侍皇上,未嘗不以生民為念 。”
《孟子》云: 得志,澤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見于世。
作為一國之母,徐皇后能夠憐愛天下蒼生,實乃生民之幸。
朱棣登基之初,對建文舊臣采取了打壓態(tài)度,徐皇后聽聞后,諫言道:
徐皇后的意思是說,朝廷的臣子都是太祖皇帝留下來的,你作為帝王,應該選取有才能的人來治理天下,而不是選自己的親信。
徐皇后的這番話對朱棣影響很大,永樂初年的著名文臣,例如 解縉、楊士奇、楊榮、胡廣、黃淮、夏原吉、金幼孜 等人,無不是建文遺臣,他們愿意為朱棣所用,朱棣也充分信任他們。這些人組建的班底,對朱棣打造“永樂盛世”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
一日,朱棣忙到很晚才下朝,甚至錯過了吃飯的時間,徐皇后詢問原因,朱棣說:“吏部今天按照資歷選拔了二十多個人做郡守,朕光看他們的履歷都看了半天?!毙旎屎笤谑谭钔曛扉τ蔑埡?,委婉地說:“我認為,選擇地方官,應該選擇那些德才兼?zhèn)?、敢于為民請命的人,而不是主要看官員的資歷。如果一味地論資排輩,很容易導致人才被埋沒?!?/p>
朱棣聽完,覺得很有道理。后來,朱棣著力培養(yǎng)有才能的地方官,如宋禮(山西按察司僉事)、金純(江西布政司右參政)、呂震(北平按察司僉事)等永樂朝名臣,都是朱棣從地方官任上拔擢而來。
關心百姓疾苦,培養(yǎng)國家人才,徐皇后在這兩個方面對朱棣有著較深的影響。 徐皇后去世后,朱棣曾回憶皇后 “職善道以輔內治,衍繁慶以益生靈” ,可見,在朱棣的內心,皇后不僅僅是他的妻子,更是他治國理政的親密伙伴。
《大學》中有一句話: 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國。
意思是,封建 社會 的女子雖然整日不出門,但她良好的修養(yǎng)和教育對于家中男子的正面影響是巨大的, 歷史 上的徐皇后,就是如此。
徐皇后除了是明朝的皇后、朱棣的妻子之外,她還是徐家的女兒以及孩子們的母親。
徐皇后被冊封后,一直反對朱棣封賞徐家子弟。徐皇后的四弟徐增壽在靖難之役時因給朱棣傳遞情報而被建文帝所殺,朱棣登基后,想追封徐增壽為公爵,在征求徐皇后的意見時,徐皇后堅決不同意,“ 后力言不可 ”。《明史》云:
結果,朱棣在沒有告知徐皇后的情況下,追封徐增壽為定國公,并讓徐增壽之子徐景昌襲爵。若是其他皇后,得知娘家侄子被封了爵位,定然欣喜。但徐皇后得到消息后,并沒有給朱棣謝恩,因為她認為朱棣過分封賞自己的娘家,違背了自己的意志。
永樂元年的元旦,勛貴們入宮謝恩,徐皇后特地將徐景昌留下,叮囑他一定要恪守外戚本分,教育好子子孫孫要做大明朝的柱石,不可有非分之想。面對姑母的教誨,徐景昌也銘記于心,終明一朝,定國公一脈對朱明家族忠心耿耿, 明朝末年,第九代定國公徐允禎為保護京城被李自成所殺,定國公一脈也算沒有辜負徐皇后的期望。
作為母親,徐皇后對三個兒子也頗為費心。永樂二年,長子朱高熾被冊封為太子,徐皇后便教導朱高煦和朱高燧要擔當藩屏帝室的重任,為了不使朱棣和太子之間有罅隙,徐皇后建議用朝臣兼任東宮輔臣。朱高燧后來回憶說:
意思是,朱高煦和朱高燧雖然跋扈,但在徐皇后在世時,他們不敢越雷池半步。
雖然徐皇后對朱高燧非常嚴格,但朱高燧提及亡母(徐皇后)仍是說“ 鞠育之恩昊天罔極 ”。據朱高燧回憶,他永樂二年啟程去藩地彰德時,母親徐皇后含淚為他送別,母子二人揮手悲泣??梢?,徐皇后和孩子們的感情至深。
明宣宗 朱瞻基 作為朱棣和徐皇后的長孫,從小在皇宮中長大,深受祖母疼愛,宣德年間,朱瞻基拜謁皇陵,在祖母徐皇后的陵前久久不愿離去,對大臣們說:“ 皇祖妣同歷艱難,弼成國家,撫育朕躬,慈愛備至。 ”言語之間洋溢著濃濃的孺慕之情。
徐皇后除了撫養(yǎng)過自己的三子四女外,還撫養(yǎng)過一位妹妹,此人就是朱元璋的第十六女 寶慶公主 。朱棣登基時,寶慶公主只有八歲,因為她的母親早逝,朱棣便把寶慶公主交給徐皇后撫養(yǎng)。雖是小姑子,徐皇后幾乎把她當女兒。后來徐皇后去世,寶慶公主哭得幾次暈厥。待寶慶公主出嫁時,朱棣命太子朱高熾親自送嫁,尊榮無限。
朱棣之所以這么做,歸根結底還是因為心愛徐皇后,從寶慶公主對徐皇后的感情可以看出,徐皇后不僅心系天下,在私德方面也無可挑剔。
朱棣曾說: 朕之良師善友,皇后也。
然而,讓朱棣沒想到的是,妻子陪伴他30年,助他登上大寶后,她卻只當了5年的皇后。
永樂五年六月,徐皇后重病不起,太醫(yī)們輪番診治仍不見好轉,朱棣一方面大赦天下為皇后祈福,另一方面下詔廣招天下名醫(yī)入宮??墒牵觳患倌?,徐皇后在當年七月初四那天去世了,年僅46歲。
徐皇后去世前,說了兩段遺言,第一段是給太子朱高熾說的:
意思是,我此生最大遺憾是沒有機會再隨皇帝(指朱棣)回一次北平,當年,北平城的那些婦孺百姓和我一起守城,我沒機會報答和賞賜他們,這件事就交給你(指朱高熾)替我完成了。
朱高熾聽完,泣不成聲,答應一定幫母親完成心愿。兩年后,朱棣北巡,朱高熾留在京城監(jiān)國,在朱棣臨行前,朱高熾特地準備豐厚的禮物和財帛派人隨朱棣的車駕運到北京,賞賜給了當年守城那些婦孺和將士家眷,算是幫母親完成了心愿。
可嘆,作為將門虎女,徐皇后臨終前仍不忘回饋士卒,中山王徐達之女,果然名不虛傳。
徐皇后的第二段遺言是留給丈夫朱棣的,她說:
意思是說,如今天下太平,但民生仍沒有恢復,希望陛下能夠多體恤百姓。另外,陛下應該廣納賢才,對宗室子弟要友善。 最后,徐皇后表示她即將離去,不能報答朱棣對他的恩情了,希望朱棣不要驕縱她的娘家人。
徐皇后去世時朱棣握著她的手。 一代雄主,竟幾度嗚咽,趴在床頭哭得像個孩子。
徐皇后去世后,一直停靈在南京,永樂十一年二月,長陵地宮修建完成后,朱棣將徐皇后的梓宮葬于長陵。 因此,徐皇后不僅是明朝十三陵中安葬的第一位皇后,也是十三陵中安葬的第一人。
此后數年,朱棣每每提及徐皇后,都充滿無限的懷念和悵然。徐皇后去世后,朱棣又做了17年的皇帝,但再也未能立皇后。
永樂二十二年,朱棣在北征歸來的途中病逝于榆木川,臨終前,朱棣交代張輔、楊榮等人,一定要讓他和徐皇后的梓宮合于一處祭祀。
元稹說: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
我想,朱棣和徐皇后的感情,大概是如此吧。
因為靖難之役的緣故,很多人對朱棣以及支持他的人有一些成見。筆者認為,靖難之役是明朝內部的斗爭,我們在評價朱棣“篡位”或朱允炆“無能”的時候,并不影響對他們身后那些忠貞之人的肯定。
換句話說,我們不能因為靖難之役推動了明朝的 歷史 發(fā)展,就否定那些對建文帝忠貞之臣;也不能因為靖難之役是無意義的皇室內斗,就將那些支持朱棣的人說得一文不值。而在當時的立場上,徐皇后和朱棣都是建文帝削藩的受害者,作為妻子,徐皇后支持朱棣本,公于私,都應該被后人所理解。
徐皇后嫁給朱棣28年,加上她在馬皇后膝下受教的3年,她一共陪伴朱棣長達30年之久。在這30年里,她為朱棣生兒育女,為朱棣管理王府,為朱棣鎮(zhèn)守北平,助朱棣治理天下。朱棣給予她最高的榮寵,同時,她也創(chuàng)下了三大記錄:(一)明朝出身最高的繼皇后;(二)明清兩代第一位冊封時單獨昭告天下的皇后;(三)明朝第一位入藏十三陵的皇后。
按照傳統(tǒng)觀念來說,徐皇后絕對是一位“旺夫”的妻子,朱棣有妻如此,實乃三生有幸。
徐皇后在永樂時期,曾擴充馬皇后編撰的《內訓》,用以教導后宮諸妃,同時,她還寫成《勸善書》頒行天下,用以教化百姓。
《左傳·襄公二十四年》: “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三不朽?!?/strong>
意思是,古代士大夫成功三大標準,是立德、立功、立言。
徐皇后雖然不是男子,但作為曾經的“女諸生”,她同樣是偉大的,是成功的,是值得后世尊重的。
燕王朱棣一共有幾個妃子
一共21個。
一、后妃列表
1、仁孝文皇后徐氏;
2、金/李氏;
3、昭獻貴妃王氏;
4、昭懿貴妃張氏;
5、恭獻賢妃權氏;
6、康惠莊淑麗妃韓氏;
7、康靖莊和惠妃崔氏;
8、康穆懿恭惠妃吳氏;
9、貞靜順妃張氏;
10、惠穆順妃郭氏;
11、恭和榮順賢妃王氏;
12、安順惠妃龍氏;
13、恭順榮穆麗妃陳氏;
14、昭肅靖惠賢妃王氏;
15、昭惠恭懿順妃王氏;
16、昭敬忠順賢妃喻氏;
17、任順妃;
18、李昭儀;
19、呂婕妤;
20、恭榮美人王氏;
21、景惠美人盧氏。
二、后妃
1、仁孝文皇后
仁孝文皇后(1362年-1407年),明成祖朱棣皇后,中山武寧王魏國公徐達嫡長女,母謝夫人(謝再興次女)。
洪武九年(1376年)被冊封為燕王妃,建文四年(1402年)被冊立為皇后,永樂五年(1407年)七月崩于南京,壽46。
永樂十一年(1413年)二月葬于長陵。
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九月,仁宗上尊仁孝皇后謚號曰:“仁孝慈懿誠明莊獻配天齊圣文皇后”。
祔太廟。
2、昭獻貴妃王氏
昭獻貴妃(-1420年)王氏,明成祖朱棣的寵妃。
南直隸蘇州府(今江蘇省蘇州市)人。
永樂七年(1409)封為昭容。
后晉封貴妃。
貴妃王氏有賢德,侍奉徐皇后恭謹,為明成祖朱棣所重。
朱棣晚年多急怒。
王氏曲為調護,自太子朱高熾和諸王公主以下皆倚賴焉。
永樂十八年(1420)七月逝世,謚昭獻,禮視明太祖朱元璋的孫貴妃。
3、昭懿貴妃張氏
昭懿貴妃張氏,她的父親張玉,是明成祖為燕王時候的大將。
靖難之役時,張玉在東昌之戰(zhàn)中為營救明成祖而戰(zhàn)死。
兄弟張輔,繼承父職,早年也參加靖難之役,后進攻并占領安南,改交阯,此后四次平定叛亂,封為英國公。
明成祖感念張氏父子的功勞和忠誠,將她選入宮。
永樂七年(1409年)二月,冊封為貴妃。
她的侄女張氏,也被明成祖選為皇太子朱高熾的妃妾,即張敬妃。
4、惠妃吳氏
吳氏(?-1424年),名失考,中國古代明朝皇族女性,明成祖朱棣的妃子。
吳氏是朱棣在王府的姬妾,洪武二十四年十二月二十四日(1392年)生了第四子朱高爔,但朱高爔早殤,沒有追封。
明成祖取得皇位后,封吳氏為惠妃。
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七月十八日,明成祖去世。
吳氏也被殉葬,年逾五十歲,謚號“康穆懿恭”。
5、惠妃崔氏
崔惠妃(1395年-1424年),名失考,朝鮮人,中國古代明朝皇族女性,明成祖的妃嬪。
朝鮮中軍副司正崔得霏的女兒。
永樂七年二月被送入明朝后宮,年十五歲,封美人。
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七月十八日,明成祖朱棣去世。
此次共殉葬30多人,來自朝鮮的崔氏和韓麗妃也被強迫殉葬,年三十歲。
加贈惠妃,謚號“康靖莊和”。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朱棣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明成祖仁孝皇后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昭懿貴妃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惠妃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惠妃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王貴妃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8354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她是康熙的表妹,佟佳氏最后結局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