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小編帶你追尋歷史上真實的朱文圭,探索發(fā)生在他們身上的歷史故事。
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燕王朱棣的大軍渡過長江,進逼南京城下,曹國公李景隆與谷王朱橞開金川門降,南京城陷,宮中火起,建文帝朱允炆不知所蹤,其皇后馬氏自焚而死。朱棣入主南京后,先是大封有功的“靖難之臣”,封張玉、朱能等皆為公爵,同時開始清算建文帝舊臣,齊泰、黃子澄等大臣皆被處死并族誅,方孝儒、景清兩人更是被誅滅十族。對于建文帝的兄弟和子女們,朱棣當然不會放過。他先將建文帝的兩個弟弟 吳王朱允熥和魯王朱允熞召進京城,以不能匡正建文帝和心懷怨懟為由被廢為庶人,囚禁鳳陽,兩人最終皆死于禁所之中,朱允炆的同母弟衡王朱允熞暫時被保留了性命,但并不是朱棣仁慈,而是留他奉懿文太子祀(即朱標),以絕眾人之口,朱允熞與母親一起住在父親的陵園內(nèi),但整日惶惶不可終日,僅僅數(shù)年后,一場不知名的大火將魯王的住所燒毀,魯王和母親一起遇難。接下來是建文帝的子女們。
建文帝朱允炆共在位四年,育有兩個兒子,長子朱文奎于建文元年被冊立為太子,朱棣大軍攻入南京之時,朱文奎與父親朱允炆一起不知所蹤(或說死于宮中大火)。第二子朱文圭當時只有兩歲,但一心想著斬草除根的朱棣想要將他除掉以絕后患,而這時被稱為“黑衣宰相”的姚廣孝提出了異議,他認為如今天下初定,當初起兵之時是以“奉天靖難”(即清君側,靖國難)為名,現(xiàn)在殺了建文帝唯一在世的幼子,恐怕天下洶洶,要質(zhì)疑朱棣得位不正,還是應該先留著。于是兩歲的朱文圭被送入鳳陽高墻中的廣安宮圈禁起來。鳳陽高墻雖然名字叫高墻,但本身卻是一座監(jiān)獄。當然,能進這監(jiān)獄里的,當然不是老百姓,而是大明朝的宗室貴族——也就是各地犯了大明王法,受到朝廷懲罰的宗室們。高墻外還掘有很深的水溝,四角設有門樓敵臺,平日里堅閉大門,鑰匙由鳳陽守備太監(jiān)收掌。不僅如此,明廷于鳳陽為數(shù)眾多的守備部隊中專門設立一支守衛(wèi)高墻的軍隊,稱“高墻軍”。高墻對許多罪行較重的罪宗實行終身囚禁,有的甚至幾世不得自由。
春去秋來,一年又一年,兩歲的朱文圭就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生活了數(shù)十年,他每天只能看到冰冷的墻面和頭頂上的四方天空,自由對于他這樣的人來說太過奢侈,不出意外的話,他會在這個禁所之中老死,甚至埋在這里。二十年過去,三十年過去,五十年過去,大明的皇帝一個接著一個的離世,高墻中的生活卻仍然還是日復一日。此時朱棣早已死去,他的孫子宣宗朱瞻基也已經(jīng)死去。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被軟禁八年之久的明英宗朱祁鎮(zhèn)在石亨、徐有貞、太監(jiān)曹吉祥的擁戴下在南宮復位,再次奪得皇位的英宗此時突然想起了關在鳳陽的建庶人朱文圭。他對同樣被幽禁的建庶人動了惻隱之心,不忍心再囚禁建庶人,意欲將其釋放。一天他跟首輔李賢說:“親親之意,實所不忍?!崩钯t對此不由大贊:“此堯、舜之心也。”明英宗當天即奏請?zhí)髮⒔ㄊ朔懦?,英宗身邊的人擔心放出建庶人會出變故,明英宗表示“有天命者,任自為之”。英宗下令在鳳陽為建庶人修建房屋,任其自由出入,還給建庶人娶妻,以續(xù)其子,并派人照顧建庶人生活起居。
就這樣,被高墻囚禁了五十四年后,朱文圭獲得了自由,但此時的他已經(jīng)是垂垂老矣,聽說自己獲釋后,他且悲且喜,表示沒有料到圣恩如此。朝廷每月令所司支與朱文圭食米二十五石、柴三十斤、木炭三百斤以供其生活使用,與閽者(守門人)二十人,婢妾十余人,以供其驅使。由于朱文圭自小便受到囚禁而無法和外界接觸,所以被釋放時連牛馬都不認識,沒過多久就死去了。南明時期,朱文圭被追謚為潤懷王。
建文四年(1402年),燕王朱棣率領的叛軍攻破明帝國都城南京,皇宮中一片大火,合法皇帝建文帝朱允炆不知所蹤。幾百年來,出于對建文帝的同情,以及對朱棣篡位的不滿,人們總是對朱允炆最終的結局充滿好奇和關心。殊不知,相對建文帝自己,他的家人和后代的遭遇才更悲慘、更值得同情。
【1】建文帝家破人亡在朱棣推起的這場浩劫中,身在風暴漩渦中心的建文帝朱允炆,最終不得不家破人亡。朱允炆的妻子馬皇后,在宮中大火里被活活燒死,年僅33歲。
朱允炆有兩個兒子,長子朱文奎,次子朱文圭。朱文奎出生時正好發(fā)生日食,因此恨不得曾祖父朱元璋的喜愛。但是作為嫡長子,朱文奎還是在建文元年就被冊封為太子。如果沒有叔祖朱棣的反叛,朱文奎基本上就將沿著太子—皇帝的路一直走下去,成為一個太平天子。
但是很可惜,朱文奎沒有那么幸運,他和母親馬皇后一起,葬身在熊熊大火之中,僅僅7歲。當然,也有一種更浪漫的說法,那就是朱文奎和他的父親建文帝一起,逃出了皇宮,從此逍遙四海不知所蹤了。
而朱允炆的第二個兒子朱文圭遭遇,則更加讓人唏噓,更值得為大家詳細說道一下。
?
【2】被關了55年的朱文圭(建庶人)建文帝次子朱文圭,一般被稱為“建庶人”。朱棣奪位時,朱文圭只有兩歲,在紛亂的皇宮里,他的父親建文帝、母親馬皇后,幾乎沒有時間來照管他。他沒有被帶走,沒有被燒死,幸運地活了下來。
然而,活下來也成了朱文圭一生最大的不幸。當朱棣的軍隊沖進皇宮,發(fā)現(xiàn)了兩歲的朱文圭時,他就已經(jīng)成了囚徒,而且是永遠的囚徒。朱棣下令將朱文圭廢為庶人,稱其為“建庶子”,也稱“建庶人”。
不久之后,朱棣為了斷絕忠于建文帝的人心,把兩歲的朱文圭遷往中都鳳陽,單獨囚禁在高墻大院之中,完全與世隔絕。時間一晃,滄海桑田,55年過去了。高墻之外明朝的皇帝已經(jīng)換了好幾個,明成祖朱棣、明仁宗朱高熾、明宣宗朱瞻基、景泰帝朱祁鈺都死了,就連明英宗朱祁鎮(zhèn)都已經(jīng)梅開二度,再一次當了皇帝。
有感于自己被弟弟囚禁的那幾年悲慘遭遇,朱祁鎮(zhèn)突然大發(fā)善心,想起了鳳陽城還有兩個關了幾十年的廢人,一個就是“建庶人”朱文圭”,還有一個“吳庶人”(可能是建文帝弟弟朱允熥的后人)。
朱祁鎮(zhèn)決定把這些本來無罪被囚禁的庶人釋放出來,居然有人表示反對,朱祁鎮(zhèn)頗為自得地說道“有天命者,任自為之”。其實,這些關了幾十年的庶人,跟廢人沒什么兩樣,哪會有什么威脅?朱祁鎮(zhèn)不過是做了一個順水人情,還被大學時李賢捧為堯舜一般的圣人。
朱文圭被放出來以后,仍然住在鳳陽,身邊有朝廷賜給的宦官二十人,還有十幾個供使喚的婢女。由于囚禁太久與世隔絕,朱文圭連牛馬都分不清楚,被放出來沒多久,就病死了。這讓人想起西漢末年的孺子嬰,孩童無罪、身份有罪。
?
【3】誰該為建庶人的悲劇負責讓一個無辜孩童從不諳世事的年紀,一直被囚禁到花甲之年,朱文圭的悲劇究竟應該由誰來負責。
毫無疑問,第一責任人是亂臣賊子朱棣。正是因為他利欲熏心,權力欲太盛,才會不顧人倫道德,公然叛變揮軍南下,使得建文帝家破人亡,朱文圭成為囚徒,以及成千上萬的生靈涂炭。
也是朱棣為了自己的權位更加鞏固,選擇將一個兩歲的小孩關進深墻大院,把他變成了一個白癡。
除了朱棣,建文帝朱允炆也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做事優(yōu)柔寡斷,不分輕重緩急,迂腐地講求禮儀道德,而忘記了作為皇帝身負天下蒼生和多少人身家性命的天大責任,最終把自己逼上絕路,也還了身邊的人,包括朱文圭。
其實,還有一個人也有脫不開的干系,他就是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作為開國帝王,缺少應有的氣度,過于迷信家天下。他把自己的兒子們培養(yǎng)成了一頭一頭的餓狼,固然是為了防范北方蒙古人,但是他卻忘記了平衡,忘記了治國最重要的這個原則。
朱元璋把王爺們的權力放大,卻把皇帝身邊的文臣武將清理得干干凈凈,只剩下一些迂闊文人和酒囊飯袋,帝國權力嚴重失衡,是造成朱棣敢于反叛、成功奪位的根本原因。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835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