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明代滅亡很感興趣的小伙伴們,對百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明代最后一位皇帝是崇禎,為什么說明代亡于萬歷呢?
崇禎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禎皇帝朱由檢于煤山自縊而死,延續(xù)了276年地大明王朝終于退出了歷史的舞臺。
崇禎成為了明代最后一個皇帝,按理說明代應(yīng)該是亡于崇禎,可是現(xiàn)如今為什么會有不少人甚至一些歷史學(xué)家都說明代是亡于萬歷呢?
萬歷年間的皇帝是誰?他究竟又做過哪些事呢?
萬歷皇帝名叫朱翊鈞,是明穆宗朱載坖的第三子,明代的第13位皇帝,廟號明神宗。
朱翊鈞在很小的時候,他的父親明穆宗就派了一批大臣來教他讀書,他的母親李氏也對他極為嚴格,若是朱翊鈞學(xué)習稍有懈怠,就讓他在自己面前長跪不起。由于父母的嚴格管教,再加上朱翊鈞自己學(xué)習也十分刻苦,隨著時間的不斷積累,朱翊鈞的學(xué)識也遠超常人,后來他還曾臭屁地說道:“朕五歲的時候就能讀書了?!?/p>
隆慶六年(1572年),明穆宗病逝,年僅十歲的朱翊鈞正式即位,次年改元萬歷。朱翊鈞在即位之初,他的表現(xiàn)還是非常不錯的。
首先在自身的學(xué)習方面,朱翊鈞在太陽剛剛升起之時就去文華殿聽儒臣讀經(jīng)書,然后稍作休息后,又接著讀史書,一直到吃完午飯才返回宮中。除了每月三、六、九常朝之日,無論寒冬酷暑,從不間斷。
在政治經(jīng)濟方面,朱翊鈞全力支持內(nèi)閣首輔張居正,對政治和經(jīng)濟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史稱萬歷新政。這次改革始于萬歷元年(1573年),至萬歷十年(1582年)張居正去世。這次改革取得了非常大的成效,扭轉(zhuǎn)了正德、嘉靖兩朝頹廢的局面。
到現(xiàn)在為止,我們感覺這個朱翊鈞的做得沒有什么不對啊,為什么要把明代滅亡的鍋扣在他的頭上呢?
其實主要有以下三點:
一、怠政黨爭
萬歷十四年,朱翊鈞開始沉湎于酒色之中,身體虛弱,每況愈下。因此在朱翊鈞執(zhí)政的中后期,幾乎很少上朝,甚至創(chuàng)下了28年不上朝的記錄。而且明代末年黨派林立,互相傾軋。東林黨、宣黨、昆黨、齊黨、浙黨,名目眾多。
二、萬歷三大征
朱翊鈞即位后主持了著名的“萬歷三大征”,分別是平定蒙古人拜叛變的寧夏之役、李如松,抗擊日本豐臣秀吉政權(quán)入侵的朝鮮之役,以及平定苗疆土司楊應(yīng)龍叛變的播州之役,后世有說明軍雖均獲勝,但軍費消耗甚巨,導(dǎo)致國庫虧空。
三、薩爾滸戰(zhàn)役
萬歷四十七年(1619年)三月,朱翊鈞發(fā)動薩爾滸之戰(zhàn),出動四路軍隊企圖一舉消滅努爾哈赤,但誰知三路全軍覆沒,喪師九萬。要了解遼東戰(zhàn)爭每年約需銀四百余萬兩,朱翊鈞為了應(yīng)付這筆龐大的軍費,先后三次下令加派全國田賦,時稱“遼餉”,這下徹底激起了全國人民的強烈不滿。
從此明代開始徹底地走上了下坡路,這也是會有人說明代亡于萬歷的原因。
萬歷四十八年(1620年),朱翊鈞因長期酒色無節(jié),加上遼東慘敗,國事困擾,終于病重不起,不久便在弘德殿去世,終年五十八歲。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8368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