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帖木兒很感興趣的小伙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帖木兒崛起于中國元、明兩個朝代更替之際,當時的東亞、中亞、西亞是群雄割據(jù)混戰(zhàn),最終打出兩大草頭王——東亞的大明王朝、中西亞的帖木兒帝國。
中華天威震四方,早期的帖木兒還是乖乖的給明朝上貢?!睹魇贰と鲴R兒罕傳》記載:“洪武中,太祖欲通西域,屢次遣使詔諭,而遐方君長,未有至者。二十年(1387年)四月,帖木兒首遣回回滿剌哈非思等來朝,貢馬十五,駝二,……自死頻歲貢馬駝?!?/p>
帖木兒向明朝進貢的物品多為馬匹和駱駝,而明朝則以金銀、文綺等回贈。后來,帖木兒在東征西討中戰(zhàn)無不勝,不愿再臣服于明朝,拘留明朝的使者不遣還,甚至在晚年還想征服明朝。
有人認為,帖木兒早年臣服明朝,并多次派貢使,固然有進貢和通商的實際需要,也有派人來中國內(nèi)地收集情報的可能。
帖木兒從小亞細亞打敗奧斯曼帝國,回到都城撒馬爾罕之后,就開始著手征服明朝的軍事行動。
帖木兒征集到一支80萬(一般認為只有20萬)的大軍,并按照波斯和突厥軍隊的習慣,準備了足夠用7年的糧秣。
從中亞出征到中國腹地,要經(jīng)歷一段人煙稀少、耕地不多的地段,帖木兒命令每一個將士除自帶給養(yǎng)外,還需帶2頭乳牛和10只乳羊,目的在于給養(yǎng)用完了、就擠奶吃、奶擠干了就宰了吃肉。
一切準備就緒之后,帖木兒就率領(lǐng)大軍開始東征。那么,大明王朝是如何應對的?
帖木兒東征的消息,這么大的軍事行動不可能被封鎖,消息很快就傳到大明王朝。當時的皇帝是明成祖朱棣,他馬上派人做了抵御入侵的準備。
《明史·西域傳》:“永樂三年,傅安等尚未還,而朝廷聞帖木兒假道別失八里率兵東,敕甘肅總兵官宋晟警備?!?/p>
甘肅方面根據(jù)朝廷指令,不敢馬虎,勤練兵馬、儲備糧草,不敢有絲毫懈怠。因為唐太宗的時候,就有突厥兵侵至渭橋的先例,不敢不引以為鑒。
然而,大明邊防將士,左等右等,就是不見帖木兒的部隊,怎么啦?原來,帖木兒這邊悲劇了,一場聲勢浩大的遠征正演變變成一次悲壯無比的哀歌。
帖木兒在派出先頭部隊后,自己于1404年11月27日出發(fā),時值隆冬時刻,大雪飄揚、道路凍結(jié)、溪流冰封,相當不利于行軍。
但是,帖木兒決心已下,嚴令部隊東進,絕不后退。強行軍下,帖木兒的部隊勉強進軍到訛答剌,占據(jù)了這塊進攻明朝的要地。
可惜,帖木兒在這里忽然患上重病,藥石不能緩解病情。他自知時日不多,就召集身邊的諸王、大臣囑托后事:指定其孫皮兒·馬黑麻·只罕杰兒繼承大位。
1405年2月18日,一代雄主帖木兒死去,享年71歲。不得不服氣啊,人都71歲了,半個身子在棺材了,還敢跨越大漠來進攻明朝。
帖木兒一死,東征大明就成了泡影,并且各地的子孫都沒有尊重他的意愿,個個開始稱王稱霸,爭奪帝國的繼承權(quán)和最高權(quán)力,導致帝國四分五裂。
公元1404年11月27日,帖木兒終于和大明王朝撕破臉,他親率20萬大軍,意圖侵略中原。此時的大明朝,也是處在喘氣連連,休養(yǎng)生息的狀態(tài),朱棣剛剛通過激烈的內(nèi)戰(zhàn),從侄子朱充玟手中奪得帝王寶座,可以說,大明王朝已經(jīng)無力再戰(zhàn)。
如果帖木兒的軍隊打過來,結(jié)局真的并不樂觀??勺屓巳f沒想到的是,帖木兒還沒有看到明王朝的影子,竟然在訛答剌病死。一代梟雄竟然在這個危急時刻,魂歸西天。
帖木兒全名叫埃米爾.帖木兒。他25歲起兵,在其后的四十年征戰(zhàn)中,依靠靠征服和掠奪,建立起一個從中亞向四方輻射的大帝國。
帝國版圖來說,歷史上只有成吉思汗可以與之相提并論,而帖木兒比成吉思汗更牛的地方是,強大的蒙古帝國是靠成吉思汗兒孫輩的不斷征服擴張得來,而帖木兒帝國的每一寸土地,都是帖木兒親自帶兵沖殺得來的。帖木兒對中原的廣大河山其實早有野心。
1370年,大明朝剛剛建立,在眾多向大明朝稱臣納貢的國家中,帖木兒的汗國跑得最快,位居第一,也就是他第一個承認了大明王朝。而后,漫長的朝見之旅,便展開了。據(jù)記載,僅洪武二十年,就進貢馬匹200匹,還有駝馬,海青等。應該是拿人手短,大明王朝對帖木兒一直很滿意,一直很放心。
一直到1396年,帖木兒的帝國已經(jīng)強大,羽翼已經(jīng)豐滿,帖木兒這才開始扣留明朝的使臣。而直到1404年決定出兵,其實,帖木兒足足用了8年時間準備和試探大明王朝的反應。
1404年春夏之交,帖木兒大帝見到了被扣押多年的明朝使節(jié)。他當著各國使者的面,指著明朝使節(jié),大聲地宣布了自己的戰(zhàn)書:你們的可汗叛父害侄,我現(xiàn)在要去討伐他!
已經(jīng)七十歲的帖木兒當時一定很激動,為了這一天,他足足想了三十多年,足足準備了八年,心血不知熬干了多少,頭發(fā)不知已經(jīng)熬白了多少。而此時,多年來的一項壞習慣——大量的飲酒,在他身體里埋下的那枚炸彈,其實已經(jīng)拉燃了引線。
遠征途中,帖木兒始終不敢輕敵,他每天都要處理大量的情報,推演將要到來的和大明的每一場戰(zhàn)爭。到了深夜,他就只能依靠大量的酒精麻醉自己,好讓自己有短暫的休息。
史料記載,2月11日,帖木兒應該挺高興,他除了喝了大量的葡萄酒,還有一種叫阿拉克的高度數(shù)的燒酒。當晚,帖木兒就開始高燒,而且體溫越燒越高。隨行的,當時亞非歐三大洲最優(yōu)秀的郎中用盡手段,最終無計可施,只有眼睜睜看著鐵木爾的生命,正在一點點的流逝。
醫(yī)學知識告訴我們,大量飲酒可以得很多的病。當時帖木兒的癥狀很明顯:之前沒有任何征兆,突然起病。而且,發(fā)病的速度很快,很顯然,病情是急性的。隨后,帖木兒出現(xiàn)意識障礙、行為失常和昏迷癥狀,英雄生命的最后一天,還出現(xiàn)了妄語。
這句妄語,甚至明確地寫入了歷史,就是——“不要向敵人示弱!拿緊你們的劍!”(人都已經(jīng)不行了,還要戰(zhàn)斗,這不是病糊涂了,還能是什么?)所有這些癥狀結(jié)合在一起,帖木兒應該是身患急性肝衰竭。1405年2月18日,一代梟雄帖木兒的心臟停止了跳動,他那宏偉的東征中原計劃,都徹底煙消云散,只留下后來人的不盡唏噓。
明朝是從蒙古人建立的元朝手上得到的江山,從建國初期就有接納蒙古人為官的習慣,大多是作為武將使用,明朝永樂皇帝在燕京戍邊時,軍中就有大量的蒙古騎兵,明末的關(guān)寧鐵騎中也有不少的蒙古籍騎兵。
明朝最顯赫的蒙古家族是
吳允誠(本名把都帖木兒)
家族,吳允誠于明朝永樂年間歸附,得到明成祖朱棣的重用,因功受封世襲的恭順伯爵位,到其子吳克忠時,更進一步成為恭順侯,家族延續(xù)至明末,末代恭順侯投降清朝。
至明末,滿族崛起,首要征服目標就是草原上的蒙古部族,許多不愿意接受滿族的蒙古人就選擇了歸附明朝,有不少進入明朝軍隊服役,在明末崇禎年間為明朝剿滅農(nóng)民起義軍和抵抗清軍入侵奮戰(zhàn),其中,最著名的有三位。
滿桂:北京保衛(wèi)戰(zhàn)壯烈殉國
滿桂的來歷略有爭議,我們就以《明史》中蒙古人的定義為準。滿桂是明末最有名的蒙古族將領(lǐng),天啟年間因功官至總兵銜,滿桂的部下中也有不少蒙古人士兵,還是天啟元年的?渾河之戰(zhàn)?后,明軍序列中不多的敢和后金軍隊野戰(zhàn)的部隊之一。
滿桂軍事生涯中最輝煌的一刻是跟隨袁崇煥打出了?寧遠大捷?,但他本人和袁崇煥合不來,被排擠出遼東。此后的幾年中,滿桂先后擔任山海關(guān)總兵、寧遠總兵(袁崇煥已去職)、大同總兵等邊地要職,明朝還是相對信任他的。
崇禎二年,?己巳之變?爆發(fā),皇太極親率后金八旗扣關(guān),滿桂率兵勤王,最危急時刻,崇禎?乃拜桂武經(jīng)略,盡統(tǒng)入衛(wèi)諸軍,賜尚方劍?,但卻不停催促他出戰(zhàn),滿桂曾建議等候各地援軍到來一起出戰(zhàn),被監(jiān)軍太監(jiān)否決,不得已,滿桂親率大軍在北京城外迎候清軍,隨后在和清軍的交戰(zhàn)中戰(zhàn)死。
?猛虎二將?猛如虎和虎大威
猛如虎和另一位蒙古族將領(lǐng)虎大威是同時期歸附明朝,他們大概來自于生活在今鄂爾多斯附近的蒙古部族,兩人歸明后,合稱?猛虎二將?。猛如虎作戰(zhàn)勇敢,在崇禎朝前期因剿滅農(nóng)民起義軍功勛卓著,官職一步步升到總兵官。
崇禎十三年,楊嗣昌跟隨楊嗣昌在湖廣地區(qū)圍剿張獻忠,因其余的明朝總兵左良玉、賀人龍等桀驁不馴,聽從指揮的猛如虎成為楊嗣昌的依仗。崇禎十四年初,楊嗣昌病死,猛如虎移駐南陽,當年十一月,南陽被李自成大軍圍攻,城破后,猛如虎于巷戰(zhàn)時戰(zhàn)死。
虎大威的經(jīng)歷和猛如虎類似,都是在剿滅農(nóng)民起義軍的征戰(zhàn)中升到總兵官職,崇禎十一年時,虎大威參與了盧象升戰(zhàn)死的巨鹿賈莊一戰(zhàn),隨后,突圍出去的虎大威陸續(xù)跟隨楊嗣昌、楊文岳等明朝總督繼續(xù)圍剿農(nóng)民起義軍,崇禎十五年,在救援被李自成圍攻的開封時戰(zhàn)死。
上述滿桂和?猛虎二將?都是明朝末年官至總兵銜,且為明朝殉國的幾位蒙古籍著名將領(lǐng),在當時的整個明軍序列中,他們是比較敢拼敢打的,在他們的麾下,應該就有大量的蒙古騎兵,戰(zhàn)斗意志比普通的明朝士兵要強的多。
明末另一支有著大量蒙古士兵的部隊就是大名鼎鼎的關(guān)寧鐵騎,因為他們地處遼東,收納的蒙古士兵更多,主要來源是明朝錦州和清朝遼陽這兩地之間,包括原籍遼陽的,不愿意歸附清朝的蒙古人,史書上稱呼這部分人為?降夷 ?。
這些?降夷 ?是關(guān)寧鐵騎戰(zhàn)力冠絕各軍的保證,個人戰(zhàn)斗力強悍,戰(zhàn)斗中悍不畏死,?松錦之戰(zhàn)?結(jié)束時,祖大壽降清,但皇太極并不放心跟隨祖大壽的關(guān)寧軍中的蒙古士兵,根據(jù)
《清太宗實錄》中的記載,皇太極曾下令殺光這些?降夷 ?:總兵祖大壽部下之人,悉與留養(yǎng),其他悉誅之 。凡在錦州蒙古人,俱察出處斬。
當時已經(jīng)身不由己的祖大壽還配合清軍,把錦州城中的蒙古士兵全部誘騙出城,以犒勞的名義收了他們的兵器,并把他們親手送進清軍的包圍圈,供清軍殺死。由這個事例可見,清朝大肆的滿蒙聯(lián)姻并沒有完全收服蒙古人的心,不服他們的還是很多。
可惜的是,明朝官方從崇禎初期蒙古察哈爾部的林丹汗被清軍圍剿時,就沒有想過借助蒙古部族的力量一起對抗清朝,僅僅從滿桂、?猛虎二將?以及關(guān)寧鐵騎身上,就能知道,融合了部分蒙古士兵的明軍戰(zhàn)力是成倍上漲,要是能再多些,清軍和農(nóng)民起義軍都會頭疼不已。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837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