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岳飛的錢很感興趣的小伙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岳飛是南宋著名的抗金將領(lǐng),這事大家都知道,可是岳飛在家中擁有良田千畝,房產(chǎn)近500間,這事估計很多人不了解。如果要準確了解岳飛有多少房產(chǎn),是非常困難的,他在安陽湯陰縣有祖宅,在南宋首都臨安也有住房,在江西九江也有很多田產(chǎn)以及房產(chǎn)。
當然安陽的老家不能算,因為已經(jīng)成為淪陷區(qū),在臨安的房子是朝廷賜給他的,所以也不大。他的房產(chǎn)以及田產(chǎn)主要集中在九江。據(jù)官方修訂的《宋會要》記載,岳飛在九江擁有大片的房產(chǎn):“造到房廊三十八間,每日收到賃屋錢一貫四百三十文?!贝笠馐窃里w擁有商鋪38間,出租給商戶,每天能得到1430文的租金收入。
當然這個數(shù)目不大,岳飛冤死20年后,朝廷要替岳飛平反,于是派人到江西查岳飛的家產(chǎn),這份清單主要記錄在《鄂國金佗粹編》中:“田七頃八十八畝一角一步,地十一頃九十六畝三角,水磨五所,房廊、草、瓦屋四百九十八間。”
一傾是100畝,一角是2.5分,換算下來是1985畝,房間是498間。這本《鄂國金佗粹編》是岳飛的孫子岳珂所編寫,所以這份家產(chǎn)應該是真實的。那么岳飛這些家產(chǎn)是從哪兒得來的呢?
岳飛當年的工資是非常高的,每個月除了“200貫錢”的基本工資以外,還有“添支錢”(朝廷津貼)、“公使錢”(高級官員的特別津貼)、“薪炭錢”(冬天取暖費)、“餐錢”(餐補)、“月糧”(糧食補貼)、“職田”(朝廷額外給的耕地),所有這些收入加起來,一共有6000貫以上。
如果折合成人民幣是多少錢呢?至少50萬元,也就說岳飛的年收入接近600萬人民幣,所以這么高的年收入,能擁有那么多的田產(chǎn)以及房產(chǎn)就不足為奇了。除此之外,每次打仗獲勝,還會得到朝廷額外的獎賞,宋高宗時期岳飛就獲得白銀上千兩,絲綢上千匹,用這些獎賞購買房產(chǎn),也沒有問題。
所以岳飛的這些收入是正規(guī)途徑獲得的,在宋朝是一個高薪養(yǎng)廉的朝代,朝廷通過豐厚的待遇防止武將叛變,所以會給他們豐厚的薪金待遇。所以歷史上真實的岳飛是一個非常有錢的貴族。咱們中國人經(jīng)歷“三反運動”之后,總按照貧富來區(qū)分人的好壞,其實好人也可以是有錢人,窮人也有可能是壞人。
岳飛
岳飛(1103—1142),字鵬舉,相州湯陰(今屬河南)人,卓越的軍事家、戰(zhàn)略家 岳飛父岳和,母姚氏,世代務農(nóng)。岳飛青少年時先后向周同、陳廣學習射箭、槍技,成為全縣武藝最高強的人,但因家境貧困,后到相州(今安陽),“為韓魏公(琦)家莊客,耕種為生”。宣和四年(1122)初,岳飛初次從軍。同年十月,在北宋攻遼戰(zhàn)爭中,曾到達遼燕京(今北京)城下,見到高大的城墻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誤認為這是金初起時的著名戰(zhàn)略要地黃龍府(今吉林農(nóng)安)。這也可能是當時不少人共有的誤解,以至于十多年后已是大將的岳飛,還對部屬說過“直到黃龍府,當與諸君痛飲”的豪言壯語。宋軍攻遼戰(zhàn)敗退軍,適值父親岳和病死,岳飛隨即回到家鄉(xiāng)守喪。靖康元年(1126)冬,又到相州應募從軍為劉浩部屬。同年十二月,康王趙構(gòu)在相州建立大元帥府,劉浩所部成為大元帥府最早的基本部隊之一。次年五月,趙構(gòu)即位于南京應天府。此后不久,作為小軍官的岳飛,奏請宋高宗回都城開封領(lǐng)導抗金戰(zhàn)爭,以越職上奏罪名而被奪軍職。建炎元年(1127)六月,張所任河北招撫使,置司北京(今河北大名東)。七月,張所離開“行在”南京赴任。但直到八月中旬末,張所“今留京師,以招集將佐,故尚未行”至北京,岳飛投張所部下從軍。張所“一見,與臣(岳飛)言兩河、燕、云利害,適偶契合。臣自白身借補修武郎、合門宣贊舍人,充中軍統(tǒng)領(lǐng),尋又升統(tǒng)制”。岳飛隸屬于都統(tǒng)制王彥。九月,王彥所部攻占新鄉(xiāng)(今屬河南)縣城,但隨即遭金軍圍攻,王彥兵潰突圍后,組織義軍(八字軍)抗金(參見八字軍抗金起義)。岳飛則率所部獨立行動,后雖向王彥謝罪,但未再被接納。岳飛遂投東京留守宗澤,由于岳飛曾擅自脫離主將王彥管轄,“犯法將刑,澤一見奇之,曰:此將材也。會金人攻汜水,澤以五百騎授飛,使立功贖罪。飛大敗金而還,遂升飛為統(tǒng)制,飛由是知名”。建炎二年六月,宗澤病死,杜充繼任東京留守,岳飛成為杜充的部屬,在胙城(今延津東北)、汜水關(guān)等地戰(zhàn)勝金兵;又先后在開封、陳州(今淮陽)等地,擊敗王善、曾成、孔彥舟等部。建炎三年,以功屢升“授真刺史”,成為中級武官。六月,岳飛隨杜充到達建康(今江蘇南京),杜充任右相兼江淮宣撫使守建康。十二月,金軍于馬家渡(今南京西南)渡江南下,杜充派都統(tǒng)制陳淬率統(tǒng)制岳飛等將士2萬抗擊金軍,以王■領(lǐng)兵1萬余人策應。陳淬、岳飛與金軍激戰(zhàn)十余合,直戰(zhàn)到天黑勝負未分,王■首先率部逃跑,宋軍遂即潰散,都統(tǒng)制陳淬戰(zhàn)死,岳飛率部退屯鐘山(今南京城東紫金山)。這是岳飛,也是南宋軍隊首次正面與完顏宗弼(兀術(shù))統(tǒng)率的金軍主力作戰(zhàn)。此戰(zhàn)為“建炎三大戰(zhàn)”的首次重大戰(zhàn)役。雖然由于主要將領(lǐng)王■在勝負未分之際率軍先逃,導致整個戰(zhàn)役的失敗,但在宋金戰(zhàn)爭史具有獨特的意義,那就是宋軍終于敢與金軍主力正面作戰(zhàn),因為“建炎、紹興初,諸將未嘗敢與虜(金軍)戰(zhàn)也”。除此次建康之戰(zhàn)及次年的白原、富平兩次戰(zhàn)役外,“其它率望風奔潰,蓋未嘗接戰(zhàn)也”。金軍占領(lǐng)建康,岳飛率部退至廣德軍(今安徽廣德)境內(nèi),又轉(zhuǎn)移至宜興,宜興成為岳飛所部此后一段時間的根據(jù)地。建炎四年五月,金軍渡江北撤,岳飛邀擊后撤的金軍于靜安鎮(zhèn)(今江蘇南京西北)渡口,前建康府通判錢需也率鄉(xiāng)兵從側(cè)面襲擊金軍,金軍大敗,岳飛、錢需收復建康城。岳飛后率部回宜興,不久即歸屬張俊節(jié)制。此時,南宋“假(借)權(quán)宜以收群盜”,設置鎮(zhèn)撫使?!吧瞎┴斮x權(quán)免三年,余聽帥臣(鎮(zhèn)撫使)移用,更不從朝廷應副,軍興聽從便宜?!S以能捍御外寇(金軍),顯立大功,特與世襲”。在金軍接戰(zhàn)的江淮、江漢地區(qū)普遍設置鎮(zhèn)撫使,這是利用“群盜”守土抗金的地方軍區(qū)。在南宋又將實力較小的地方軍政長官也改任為鎮(zhèn)撫使時,張俊沒有將岳飛所部歸并入神武右軍,而是推薦岳飛出任通泰鎮(zhèn)撫使兼泰州知州。岳飛率部赴泰州,奉命出援楚州時,于承州(今高郵)擊敗金軍,但大將張俊、劉光世并不出兵,勢單力薄的岳飛只得退守泰州。十一月,又渡江退往江陰后,奉命防江。十二月,岳飛受命從張俊討伐李成。紹興元年(1131),李成在岳飛等軍追擊下歸附偽齊。張用也在岳飛招降后,向張俊投降。此次平寇,岳飛戰(zhàn)功第一;七月,岳飛改任神武右副軍統(tǒng)制,所部也由雜牌軍成為南宋朝廷直系軍的一部分,但岳飛的地位尚低,當時東南大將號稱“劉(光世)、韓(世忠)、張(?。⑿粒ㄆ笾遥?。同年十二月,神武副軍都統(tǒng)制辛企忠罷職,由岳飛取代辛企忠,時年29歲的岳飛開始成為獨當一面的大將。紹興二年,岳飛任權(quán)知潭州兼權(quán)荊湖東路安撫使、馬步軍總管,討伐曹成。曹成在岳飛所部追擊下向韓世忠投降。七月,岳飛奉命移屯江州(今江西九江),其時劉光世、韓世忠所部各有4萬人,張俊有3萬人,岳飛所部也已達二萬三四千人,成為南宋第四支重要軍事力量。 紹興三年,岳飛鎮(zhèn)壓了吉州(今吉安)、虔州(今贛州)地區(qū)的農(nóng)民起義軍。八月,岳飛在行在臨安(今浙江杭州)朝見宋高宗時受到獎勵,隨后任江西沿江制置使,置司江州。九月下旬中,岳飛被任為江南西路、舒(今安徽潛山)、蘄(今湖北蘄春東北)州制置使,成為與鄂州王■、池州劉光世、鎮(zhèn)江韓世忠,共同負責長江中下游的四支主力部隊之一。原神武后軍的長官巨師古因不伏韓世忠的節(jié)制,于紹興三年六月被除名、編管廣州后,部屬被撥隸其他將領(lǐng)。同月,岳飛所部由神武副軍升改為神武后軍。紹興四年五月,因金與偽齊南犯,岳飛兼任黃州、復(今天門)州、漢陽軍、德安府(今安陸)制置使,隨即收復被偽齊占領(lǐng)的郢州(今鐘祥)、襄陽(今襄樊襄陽區(qū))、唐州(今河南唐河)(參見岳飛收復襄陽六郡之戰(zhàn));六月,部將牛皋攻克隨州(今屬湖北);七月,部將張憲、董先等又攻克鄧州(今屬河南),南宋后以新收復地區(qū)設置襄陽府路。岳飛以功建節(jié),升為清遠軍節(jié)度使,時年32歲。同時改任湖北路、荊(今江陵)、襄、潭州制置使。同年九月,金和偽齊聯(lián)軍大舉南下,直撲兩淮,十二月,進攻廬州時,高宗詔令岳飛馳援,岳飛派部將張憲、牛皋率兵2000進援廬州,敵軍戰(zhàn)敗奔潰。紹興五年二月,岳飛升領(lǐng)鎮(zhèn)寧軍、崇信軍兩鎮(zhèn)節(jié)度使,聲望地位已與韓世忠、劉光世、張俊等老將相近。岳飛的神武后軍長官官銜也由統(tǒng)制升為都統(tǒng)制,并被任命為荊湖南北、襄陽府路制置使,鎮(zhèn)壓楊么起義軍成為主要任務(參見鐘相、楊幺起義)。岳飛率部于五月下旬初進抵鼎州(今湖南常德),對楊么起義軍采取剿撫兩手政策,楊么部將黃佐首先率部出降,被岳飛派回湖中招降和攻擊起義軍。黃佐擊破周倫水寨,取得了進剿起義軍的首次勝仗。右相兼都督諸軍事張浚前來湖湘督戰(zhàn),五月末,張浚接到詔令要回朝布置防備金、偽齊南犯。張浚即把岳飛召到潭州,要他作暫停進攻或長期圍困起義軍的打算,而岳飛“請除來往三程,以八日之內(nèi),俘諸囚于都督之庭”。六月初,岳飛派任士安進攻楊欽大寨,自率大軍遂接應,楊欽戰(zhàn)敗投降。六月中旬初,岳飛又攻破楊么起義軍基地夏誠大寨,楊么戰(zhàn)敗投水自殺,夏誠被俘,終于如期鎮(zhèn)壓了楊么起義(參見洞庭湖之戰(zhàn))。岳飛以功加檢校少保、進封開國公。岳飛的部隊也得到了很大的發(fā)展,數(shù)萬原起義軍成為岳飛的戰(zhàn)士,幾支官軍也歸并為岳飛的部屬。十二月初一日,岳飛升為招討使。次日,南宋進行軍事改制,廢神武軍號改稱行營護軍,不設都統(tǒng)制,由宣撫使、招討使直接指揮。岳飛所部改稱后護軍,中軍統(tǒng)制王貴兼提舉一行事務,前軍統(tǒng)制張憲兼同提舉一行事務,需要時可以代替岳飛指揮部隊作戰(zhàn)。南宋這次將張俊、韓世忠、劉光世、岳飛、吳玠所統(tǒng)轄的五支最主要的部隊,統(tǒng)編為行營五護軍,成為朝廷主力軍,分布在宋金戰(zhàn)爭的全線,改變了南宋初年的無序狀態(tài),岳飛所部扼守長江中流及漢水流域,成為金軍、偽齊軍南犯時難于逾越的鋼鐵長城。紹興六年三月,右相兼都督諸軍事張浚部置抗金事宜,在長江中下流采取進攻的態(tài)勢,岳飛升任湖北、京西宣撫副使(不設宣撫使,宣撫副使即是長官),置司襄陽。岳飛在行營五護軍統(tǒng)帥中不僅是最年輕、資歷最淺、最晚建節(jié)的高級將領(lǐng),也是最后一個升任宣撫副使,但已確立了岳飛作為“中興四將”之一及在南宋諸將中的應有地位。同年夏秋,岳飛軍長驅(qū)進入偽齊統(tǒng)治區(qū),部將牛皋攻占鎮(zhèn)汝軍(當是今河南魯山),王貴攻占盧氏(今屬河南)、虢略(今靈寶)、朱陽(今靈寶西南)、欒川(今屬河南)等縣,又西進攻占商州(今屬陜西)、商洛(今丹鳳西北)、洛南(今屬陜西)等地,楊再興攻占長水縣(今河南洛寧西南),雖由于軍糧供應困難而退軍,但沉重地打擊了偽齊的統(tǒng)治。面對南宋進攻態(tài)勢,偽齊在謀求與金聯(lián)軍侵宋遭金拒絕后,自行發(fā)兵侵宋,主要矛頭仍然直指兩淮,并讓部分士兵穿著金軍服裝,制造偽齊與金朝聯(lián)合侵宋的假相。然而熱中于派系斗爭,致力于扶植二程理學、打擊王安石新學的左相趙鼎,驚慌失措,不與在前方的右相張浚商議,急忙命令諸將退而守江,并調(diào)遣岳飛移屯江州進行防守,岳飛不顧眼病加重兩眼昏花的情況,急忙抽調(diào)部隊東下。南侵的偽齊軍主力于藕塘(今定遠東南)被宋軍打得大敗,兩淮偽齊軍隨即全線敗退。但偽齊乘岳飛抽調(diào)兵力東下,江漢地區(qū)防守力量削弱的情況下,偽齊與金朝集中兵力,攻擊此前不久被岳飛部將收復的商州、虢州以及鄧州、唐州、信陽軍等地,各地守軍奮力抗擊。十一月中旬,岳飛回到鄂州后立即渡江北上,部將牛皋、王貴、董先等先后擊敗偽齊軍,并攻至蔡州(今河南汝南)城下,由于所帶軍糧不多,難于持久攻城,遂自蔡州主動退兵返回防區(qū)。 紹興七年二月,岳飛的武階官升為最高的太尉,職銜也升為宣撫使。三月,劉光世被罷兵權(quán),宋高宗原已詔令將劉光世所部劃歸岳飛統(tǒng)轄,但既遭到新任樞密使秦檜的反對,宰相兼都督的張浚又想將劉光世所部收歸都督府,任命劉光世的部將王德為左護軍都統(tǒng)制、酈瓊為副都統(tǒng)制。由于王德位微望輕不足以居酈瓊之上,同年七月,酈瓊裹脅4萬人投降偽齊。由于宰相張浚處置失當,不僅使岳飛擴充軍隊以加強抗金實力的愿望落空,也造成了南宋最大的一次兵變事件。紹興七年(金熙宗天會十五年,1137)十一月,金廢偽齊。紹興八年(金天眷元年,1138),南宋與金首次議和。紹興九年(金天眷二年,1139)三月,金將原偽齊轄區(qū)劃歸南宋。岳飛雖持反對態(tài)度,在上表中稱:“唾手燕云,正欲復仇而報國;誓心天地,當令稽首以稱藩?!痹紫啵í毾啵┣貦u“見之切齒”。但岳飛依舊因議和而援例升官,升開府儀同三司為使相。這年夏季的一天一陣驟雨之后,岳飛在鄂州衙署憑欄遠眺,但見滔滔大江滾滾東流,心潮洶涌澎湃,不勝感慨,前些時他上表反對議和時的心情,此時更為激烈,發(fā)為心聲,高聲吟唱了后來成為千古絕唱的《滿江紅》 :怒發(fā)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列。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紹興十年(金天眷三年,1140)五月,金毀約犯宋,面對金軍的全面進攻,宋高宗被迫抗金。六月初的順昌(今安徽阜陽)保衛(wèi)戰(zhàn),劉锜擊敗金軍主帥宗弼的精銳部隊,遏制了金軍南犯的矛頭。岳飛此時已官進少保、職兼河南北諸路招討使,當順昌形勢嚴峻時,岳飛奉詔進援,岳飛曾派張憲、姚政率部趕往順昌。當宋高宗被迫應戰(zhàn)時,韓世忠、張俊、岳飛三大帥雖都加了河南北諸路招討使,但實際只要求諸軍抵擋而非進攻。所以,隨即派遣官員以計議軍事的身份分別前往三大帥處,傳達宋高宗的意圖。當前往岳飛處的計議軍事李若虛,帶著宋高宗的“御札”趕到湖北、京西宣撫司所在地鄂州時,岳飛早已依照既定計劃率部北伐中原,李若虛追到德安府(今安陸)才見到岳飛,除了轉(zhuǎn)交宋高宗的“御札”外,還告訴岳飛“兵不可輕動,宜班師。飛不從。是時諸軍皆已進發(fā),若虛曰:‘面得上(高宗)旨,不可輕動,既已進發(fā),若見不可進,則當以詔還。矯詔之罪,若虛當任之?!w許諾,遂進兵”。岳飛開始了空前的,也是最后一次大規(guī)模北伐的軍事行動。六月間,救援順昌的張憲、姚政,由于劉锜已打敗金軍,張憲、姚政即轉(zhuǎn)向西北攻取蔡州,西路的牛皋攻取魯山(今屬河南)。閏六月間,張憲、傅選等打敗金軍韓常后收復潁昌(今許昌),張憲又與牛皋等打敗從開封來援的金軍并收復陳州(今淮陽),金軍企圖重新奪取潁昌,又被駐守部隊董先、姚政等擊敗,郝晸又收復鄭州,姚政也收復中牟(今屬河南),前鋒距離金軍指揮中心只有幾十里。七月初,郝晸在忠義軍李興等配合下,收復宋西京洛陽。正當前線不斷取得勝利之時,金軍偵察到岳飛的指揮部郾城(今屬河南)只有少量騎兵駐守,金軍主帥宗弼(兀術(shù))親率精銳騎兵1.5萬,自開封奔襲郾城,企圖一舉消滅岳飛的指揮中心。經(jīng)過一場惡戰(zhàn),倚以屢勝宋軍的拐子馬(側(cè)翼騎兵)、鐵浮圖(鐵塔兵,指重裝騎兵),都被打得大敗,金軍終于不支而退。但宗弼仍不斷企圖進攻郾城,岳飛親自率軍出戰(zhàn),殺敗金軍(參見郾城之戰(zhàn))。小商橋(郾城北)之戰(zhàn),楊再興、楊蘭、高林等以少敵眾,英勇戰(zhàn)死,張憲率援軍趕至,再次大敗金軍。宗弼又改而攻擊潁昌以切斷岳飛與前方部隊的聯(lián)系,經(jīng)過大半天的惡戰(zhàn),也被守城的將士打得大敗。還可能有一支小部隊一直進到離開封45里的朱仙鎮(zhèn)(今開封西南)一帶,并打敗了金兵。此次岳飛北伐中原,金軍遭到沉重打擊?!昂成揭?,撼岳家軍難”,是金軍對岳飛部隊的高度評價。正當岳飛大獲全勝,宋朝原首都開封收復在即,宋高宗、秦檜不僅不支持岳飛的抗金戰(zhàn)爭,恰恰相反,而是要岳飛措置班師。此時張俊、韓世忠、楊沂中、劉锜等軍已先奉詔退兵,岳飛如果不退兵,將面臨單獨抗擊全部金軍的險惡形勢,岳飛只得也退兵。紹興十一年(1141)二月,金軍再次渡淮南犯,在岳飛奉詔進援還未到達的情況下,宋金“柘槔之戰(zhàn)”,楊存中、劉锜大敗金軍。楊沂中、王德隨后雖因輕敵在濠州遭金軍伏擊而敗,但金軍畢竟還是渡淮北撤,說明只就抵抗金軍的南犯而言,依靠劉锜、楊沂中、王德等將領(lǐng)也已足以應付。四月,借口柘皋之捷,論功行賞,三大將被收兵權(quán),同時罷宣撫使,韓世忠、張俊升任樞密使,岳飛升任樞密副使。而更大的陰謀是,秦檜對堅持抗金最力的韓世忠、岳飛進行陷害。秦檜首先將矛頭指向韓世忠。胡紡首先向秦檜秘告,韓世忠親校耿著企圖鼓動兵變,以迎韓世忠回楚州重掌軍權(quán)。秦檜立即逮捕耿著并嚴刑拷打,陰謀以此陷害韓世忠。岳飛和張俊奉命前往楚州按閱韓世忠軍馬時,岳飛得知耿著的冤獄并隨即寫信告訴韓世忠,由于得到宋高宗的庇護,終于使秦檜陷害韓世忠的陰謀落空。岳飛又反對剝奪劉锜的兵權(quán),更加深了秦檜對岳飛的仇恨。當金朝表示和談的意圖時,岳飛仍不顧安危上奏反對求和,秦檜在加快求和的過程中,也加快了迫害岳飛的步伐。同年八月,岳飛已感到形勢的險惡,自請免職,隨即被罷去樞密副使,但并沒有能延緩秦檜陷害岳飛的步伐。九月,一起類似陷害韓世忠的陰謀終于發(fā)生,秦檜黨羽指使岳飛部將王俊,向都統(tǒng)制王貴“告副都統(tǒng)張憲謀據(jù)襄陽為變,……冀朝廷還岳飛復掌兵”。王貴立即向樞密使張俊報告,張憲隨即被逮捕,后又誣陷“張憲供通為收岳飛處文字后謀反”。岳飛及子岳云即被投入大理寺獄審訊,秦檜決心殺岳飛以警告所有敢于反對求和者。金軍主帥宗弼在給秦檜的信中指出:“必殺岳飛,而后和可成也”。這既可能實有其事,也有可能是秦檜編造,借以促使宋高宗下殺岳飛的決心。秦檜派御史中丞何鑄審訊岳飛,岳飛脫衣露出少年時母親姚太夫人刺寫在背上的“盡忠報國”,“鑄察其冤,白之檜,檜不悅,曰:此上意也”。秦檜見何鑄不治岳飛謀反罪,就改派萬俟■審訊岳飛。十二月,岳飛終于被定為謀叛罪。已經(jīng)退閑的“韓世忠不能平,以問秦檜,檜曰‘飛子云與張憲書雖不明,其事體莫須有’。世忠怫然曰:‘相公,莫須有三字,何以服天下乎?’”一代英豪岳飛,終于以“莫須有”的罪名被賜死于大理寺獄,時年39歲;子岳云、部將張憲被處死刑,家產(chǎn)籍沒,家屬都被發(fā)配往廣南、福建路居住。紹興三十一年(1161)十月,在金帝完顏亮南犯的形勢下,才將“岳飛、張憲子孫家屬,令見管州并放令逐便”。紹興三十二年,宋孝宗即位后,追復了岳飛少保、兩鎮(zhèn)節(jié)度使、開國公等官銜、爵位;岳飛的夫人李氏、岳云的夫人鞏氏追復封號,岳云、岳雷、岳霖追復官銜,岳震、岳靄(后改霆)及岳云、岳雷之子也補授官;岳飛又依禮改葬,岳云祔葬,岳飛的冤獄終于得到昭雪。岳飛于淳熙五年(1178)被追謚為武穆,嘉泰四年(1204)追封鄂王,寶慶元年(1225)又追謚為忠武,此前還追贈為太師。著作有后人所編《岳忠武王文集》。
、岳飛的故鄉(xiāng)是相州湯陰縣永和鄉(xiāng)(今河南省湯陰縣程崗村),他不是戰(zhàn)死的,是被人陷害死的,具體如下:
岳飛,字鵬舉,北宋崇寧二年二月十五日(公元一一0三年三月二十四日)生于相州湯陰縣永和鄉(xiāng)(今河南省湯陰縣程崗村)。 岳飛從小天資聰悟, 愛讀《左氏春秋》,《孫吳兵法》。臂力超人, 政和三年(1113年)十一歲隨刀槍手陳廣學武藝,成為一縣無敵的槍手。重和元年(1118年),岳飛十六歲,在鄉(xiāng)娶劉氏為妻, 第二年(1119年)生長子岳云。宣和三年(1121年),岳飛十九歲,拜周同為師學射箭,練就了能挽弓三百斤,左右開弓箭無虛發(fā)的本領(lǐng)。 宣和四年(1122年)岳飛二十歲,首次從軍真定,任小隊長,帶兵首戰(zhàn)告捷,活捉賊首陶俊、賈進和,表現(xiàn)了非凡的軍事指揮才能,因功補承信郎。同年十二月二十一日父岳和病故,回鄉(xiāng)守孝。 宣和六年(1124年)岳飛二十二歲,第二次從軍平定,參加了保衛(wèi)太原的戰(zhàn)斗。 靖康元年(1126年)岳飛二十四歲,因功被提為偏校,進義副尉。同年次子岳雷生于平定軍中。后因丟失“告身”(任命文書)離開部隊,同年十月岳飛第二次從軍進相州兵馬大元帥趙構(gòu)軍中,帶兵奇襲游冠吉倩獲勝,一舉招降了三百八十名游寇,得到了趙構(gòu)的賞識,補承信郎,接著在侍御林大敗金兵,殺金軍梟將,轉(zhuǎn)保義郎。在滑州殺敗金兵再立戰(zhàn)功,遷秉義郎。靖康二年(1127年),岳飛轉(zhuǎn)入宗澤部, 在開德曹州(今山東荷澤)大破金兵,因功轉(zhuǎn)武翼郎,同年七月,岳飛向皇帝上了一道奏章《南京上皇帝書》,主張北上抗金而得罪了主張南逃的黃潛善 、汪伯彥,被罷官離隊。在回家的路上,碰上了河北招撫使張所招兵第四次從軍,被提拔為“準備將”。岳飛在參加收復新鄉(xiāng)的戰(zhàn)斗中,活捉金軍千戶阿里索,進戰(zhàn)太行山,擊垮了金軍萬戶王索的反撲,因戰(zhàn)功突出轉(zhuǎn)武功郎。建炎二年(1128年)春, 岳飛離開新鄉(xiāng)轉(zhuǎn)入開封宗澤部,帶兵一戰(zhàn)汜水關(guān),。二戰(zhàn)竹蘆渡,接連克敵取勝,宗澤提撥岳飛為統(tǒng)制官,宗澤很器重岳飛靈活妙用兵書陣法的高超指揮藝術(shù)。但宗澤死后,接任宗澤的杜充治軍無能,部下王善舉兵數(shù)萬叛亂,他無能平定,岳飛僅以二千兵力,平叛于南熏門、轉(zhuǎn)武經(jīng)大夫。后杜充假借勤王,率部進駐建康(今南京市)。建炎三年(1129年)十一月杜充帶領(lǐng)三千親兵北降金兵。 為了保存抗金實力,岳飛帶領(lǐng)余部進駐茅山(今句容金壇),在廣德取得六戰(zhàn)六捷的戰(zhàn)績,升御使下都統(tǒng)制。 建炎四年(1130年)春,岳飛向宜興移營,平定了太湖流寇郭吉、戚方,在常州阻擊金軍, 活捉萬戶一人,取得四戰(zhàn)四捷之戰(zhàn)功,宜興人民感激岳飛的恩德, 為他建了生祠祭祀。 由于劉氏在戰(zhàn)亂中失散,岳飛在宜興另娶李娃為妻, 同年十月十五日生三子岳霖于宜興唐門。 岳飛在宜興抗金戰(zhàn)果輝煌,清水亭一仗殺得金兵橫尸十五里,斬獲金軍大小軍將首一百七十五顆,在建康南面的牛頭山設下伏兵痛擊金兵,斬首三千余,生俘三百余,接著于建炎四年六月收復了建康,并北渡長江,收復了泰州高郵等大片國土,岳家軍威名大振,人民感恩岳飛,在靖江為他建了生祠祭祀。宋高宗授岳飛武功大夫、忠州防御使,岳飛一躍成為南宋高級將領(lǐng)。紹興元年(1131年), 岳飛與張俊會師進軍洪州(今江西南昌),岳飛在九江戰(zhàn)敗馬進,俘敵八千,因功提升為神武右軍都統(tǒng)制,進駐洪州一年。紹興二年(1132年)2月,岳飛奉命到湖南桂岑平定了游寇曹成軍(弟岳翔收楊再興時陣亡), 因功遷中衛(wèi)大夫、武安軍承宣使、鎮(zhèn)守江州。 紹興三年(1133年)春, 岳飛奉命到會江西虔吉(今贛縣、吉安縣)平定了盜寇彭友, 這時岳家軍巳達一萬八千人, 分守在江州(一萬人)虔州(五千人) 廣州(三千人)三處。同年九月九日,高宗在臨安召見岳飛父子,并賜“精忠岳飛”錦旗,授鎮(zhèn)南軍承宣使、江西沿江制置使,江南西培路舒蘄州制置使、江州建置制置使司等官職,岳飛在江州寫下了振鑠千古的《滿江紅》詞。紹興四年(1134年)五月,岳飛被任命為鎮(zhèn)南軍承宣使,率軍北伐,兩個多月時間,取得了收復郢州(今鐘祥縣)、隋州(今隋縣)、新野、唐州、鄧州、襄陽六州郡的重大勝利,岳飛被晉升為清遠軍節(jié)度使。紹興五年(1135年),高宗再次召見岳飛, 并封為武昌郡開國侯。同年六月,岳飛奉命平定了洞庭楊么,僅用八天時間,一舉獲勝,收編六萬降軍入岳冢軍,擴充了抗金力量,升檢校少保,四子岳震生于九江紹興六年(1136年),岳飛移軍襄陽, 任武勝定國軍節(jié)度使、湖北京西路宣撫使。三月十六日,岳飛年近七旬的母親姚太夫人病逝于鄂州軍營,四月岳飛扶靈上廬山葬母,五月返回軍營,七月底岳飛被任命為河東宣撫、從襄陽北伐,直取中原,不到一個月時間,岳家軍先后收復汝州、穎州、盧氏縣、商州、虢州、伊陽、長水、業(yè)陽等大片失地。但因得不到高宗的支持, 被迫撤軍。 岳飛氣憤以極, 便上廬山為母親守喪去了。 紹興七年(1137年),高宗派李若虛上廬山東林寺請岳飛下山,拜太尉,升湖北京西宣撫使兼營田大使。 紹興八年十一月,岳飛用反間計廢除了金人扶立的劉豫傀壘集團, 為北伐作了戰(zhàn)略準備。 同年十二月,岳飛多次上書高宗反對議和、痛訴秦檜的投降主張。紹興九年(1139年) ,岳飛授開府儀同三司(一品官)的最高官階。五子岳霆生于九江。紹興十年(1140年)夏, 金人撕毀和約南侵,岳飛奮起抗戰(zhàn), 大破金兵于蔡州、陳州、穎州,鄭州、西京、蒿州、許州、孟州、衛(wèi)州、懷州、 郾城等地,并在順昌、郾城大捷中粉碎了金“拐子馬”、“鐵浮圖”不可戰(zhàn)勝的神話,朱仙鎮(zhèn)大捷,威振敵膽、金兀術(shù)嘆呼“撼山易、撼岳家軍難!” 正當岳飛所向披摩,抗金取得節(jié)節(jié)勝利之際, 宋高宗于紹興十年七月十七日連下十二道金牌, 強令岳飛班師。
紹興十一年(1141年)四月二十四日, 秦檜為剪除和談障礙,指使萬俟萵上章誣篾一貫主戰(zhàn)的岳飛“謀反”,收買王俊作假證,十月將岳飛父子和部將張憲關(guān)進杭州大理寺。紹興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142年1月28日),趙構(gòu)秦檜以“莫須有”的謀反罪名,將岳飛父子和張憲誣害,岳飛寧死不屈,臨邢前揮筆寫下 “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個大字。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駛駢在抗金戰(zhàn)場上的主帥岳飛,就這樣被秦檜一伙奸臣奪去了年青而寶貴的生命。壽年僅三十九歲。
2、寺廟簡介
岳飛廟,位于湯陽縣城內(nèi)西南門里,是紀念民族英雄岳飛的地方。
岳飛廟,始建時間無考,今址是明景泰元年(1450年)重建,屢有增建,為一處完整的古建筑群,現(xiàn)有面積4000多平方米,殿字建筑近百間。精忠坊是岳廟的頭門,是一座建造精美的木結(jié)構(gòu)牌樓,坊之正中陽鐫明孝宗朱佑堂賜額“宋岳忠武王廟”,兩側(cè)八字墻上用青石碣分別陽刻“忠”、“孝”兩個大字,字高1.80米,遒勁端正,格外醒目。 山門兩側(cè)各有石獅一尊,山門檐下一排巨匾,上書“精忠報國”、“浩然正氣”、“廟食千秋”,是當代書法家舒同、楚圖南、肖勞的筆跡。明柱上嵌有當代文學家魏巍撰書的楹聯(lián):“存巍然正氣;壯故鄉(xiāng)山河?!鄙介T石階下跪著五具鐵鑄像,是謀害岳飛的奸佞秦檜、王氏、萬俟++、張俊、王俊。他們蓬頭垢面,坦胸露臍,雙手反剪,千古罪人的丑態(tài),與整個莊嚴的廟貌形成鮮明的對照。跪像身后有施全銅像怒目執(zhí)劍,對秦檜、王氏等呈鎮(zhèn)壓之勢,構(gòu)成一幅生動的畫面。兩側(cè)懸有一幅楹聯(lián):“蓬頭垢面跪階前想想當年宰相;端冕垂旒臨座上看看今日將軍?!苯o人以聯(lián)想。拾級入廟,古柏蒼翠,碑碣林立。兩道高大的碑垣把這里辟作東西兩個小院。院中各有亭子一座,東曰“肅瞻”,西曰“覲光”。在林立的碑刻中,有明清帝王謁廟詩篇,有名代重修擴建古廟勝跡的記實,更多的是歷代文人學士頌揚英雄的詩詞歌賦。尚存近200塊,是一個書法藝術(shù)寶庫。
站在乾隆御碑亭北望,是雄偉的大殿,為該廟的主體建筑,高10米,巨大的門匾“乃武乃文”,點綴得大殿更加莊嚴。殿內(nèi)正中有岳飛彩色塑像,氣宇軒昂,栩栩如生,上有貼金巨匾“還我山河”,璀燦生輝。兩側(cè)鑲嵌張愛萍題寫的楹聯(lián):“朱仙鎮(zhèn)血戰(zhàn)喪敵膽;風波亭長恨遺千秋”。四周墻上,懸掛國內(nèi)現(xiàn)代著名書畫家頌揚岳飛的書畫瑰寶,內(nèi)容多樣,各具特色。大殿兩側(cè)的東西廡中,是岳飛史跡陳列。
在大殿后院,是寢殿、岳云祠、四子祠、岳珂祠、孝娥祠。寢殿上方懸有現(xiàn)代著名書法家商向前、沈鵬等題寫的匾額和魏傳統(tǒng)、翁++運的楹聯(lián),殿內(nèi)陳列著著名的書法珍品《出師表》石刻。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837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咸豐帝登基后為什么不喜歡呆在紫禁城內(nèi)···
下一篇: 清朝滅亡之后,國庫里面的錢還剩下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