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姜維和蜀漢很感興趣的小伙伴們,對百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諸葛亮死后,蜀漢人才凋零,姜維又是怎么支撐蜀漢的?
公元234年,諸葛亮病逝五丈原,時年五十四。
作為蜀漢丞相,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為蜀漢做出了極大的貢獻,可以說,如果沒有諸葛亮,蜀漢內(nèi)憂外患,恐怕很快便會滅亡。
諸葛亮的逝世,對蜀國造成了很大的打擊,蜀國頓時就像是一個失去臂膀的人,面臨極大的危險。
諸葛亮
隨著諸葛亮的逝世,一開始跟隨劉備打下蜀漢基業(yè)的老臣也都熬不過歲月的流逝,或是戰(zhàn)死,或是病死,或是老死。
蜀漢人才凋零,所以才出現(xiàn)那句“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
這個時候,姜維站了出來。
姜維出身天水姜氏,起初,他侍奉魏國,在諸葛亮北伐中原之時,姜維受到魏國猜忌,不得已而投降蜀國。
歸降后,姜維得到諸葛亮的重用,并且,諸葛亮將其畢生所學都傳授給了姜維。同時,姜維也是諸葛亮唯一的徒弟。
姜維
諸葛亮認為,西川地勢險峻,民風剽悍,易守難攻,蜀漢當需以攻代守,積極北伐,以漢中為屏障,保衛(wèi)成都的安全。
諸葛亮逝世后,姜維一直都在延續(xù)這個戰(zhàn)略,只不過,姜維身為隴西降將,蜀漢內(nèi)部之間的各個派系并不能完全接納信任他。
那時,蔣琬任大將軍,持政蜀漢大權,公元244年,蔣琬病重不能理事,費祎升任大將軍,代理蜀漢軍國大事,姜維在其手下任職。
費祎輔政期間,姜維想要大舉興兵,但費祎不準,費祎認為,我等全都比不上諸葛丞相,連丞相都做不到平定中原,更何況是我等,所以,蜀漢應該只守不攻。
公元253年,費祎被魏國降將刺殺身亡,姜維這才得以嶄露頭角。
他繼續(xù)踐行諸葛亮的戰(zhàn)略,積極北伐,以攻代守。
姜維九伐中原,這時蜀國能征善戰(zhàn)的大將都已經(jīng)亡故,姜維面臨無人可用的局面,只能讓年近八十的廖化作為先鋒。
但是這里需要提一下,廖化并不是沒有能力,相反他還是比較出眾的,“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這句話只是強調(diào)蜀國人才凋零,廖化年老。
姜維的數(shù)次北伐,有過兩次大勝,三次小勝,僅僅失敗了兩次,總的來說還是勝多敗少,以較少的代價對魏國造成了較大的損失。
姜維
對此諸葛亮北伐,姜維北伐時已經(jīng)將戰(zhàn)線推進至西縣以北金城和渭水南岸的芒水一線。
正是有姜維的北伐,數(shù)次挫敗魏國曹爽、王經(jīng)等人的進攻,才能多年維系著不斷衰敗的蜀漢政權。
面對強大的魏軍,姜維一個人要承擔多個角色,統(tǒng)帥、大將、參謀的工作都是姜維一人完成。
朝廷里還有宦官黃皓弄權,可謂是內(nèi)憂外患,即便條件如此艱難,姜維還能多次取得戰(zhàn)術上的勝利,著實不易。
宦官黃皓
有人說姜維北伐令蜀漢兵困民疲,但是同樣的,魏國也有損耗,而且損耗還要更大。魏強蜀弱,正是有姜維的積極北伐,這才讓兩國之間的差距不至于被拉開得很大。
公元263年,姜維上表劉禪,言明鐘會治兵關中,應當派張翼、廖化分別駐守陽安關口、陰平橋頭,以防備魏國攻擊。
但是,黃皓專秉朝政,加之他排擠姜維,因此,黃皓告訴劉禪敵人不會來的,劉禪也就沒有同意姜維的上表。
結果,魏軍五路伐蜀,蜀漢來不及設防,雖然姜維將鐘會軍隊阻擋在劍閣之外,但鄧艾出奇兵偷襲,直抵成都,劉禪開城投降,并且敕令姜維投降。
消息傳至劍閣,姜維的軍士憤怒不已,他們拔出刀劍劈砍石頭,發(fā)泄著心中的怒火。
即便蜀漢已經(jīng)滅亡,姜維仍舊籌劃復興大業(yè),他利用鐘會籌劃復國,并向劉禪發(fā)出密信:愿陛下忍數(shù)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復安,日月幽而復明。
身處諸葛亮都無法平定的亂世,姜維在最后一刻,依舊懷揣復興之夢,這份執(zhí)著且堅毅的精神,令后人所欽佩。
繼承武侯遺志,漢將孤軍奮戰(zhàn),姜維可謂孤勇!
參考文獻:《三國志姜維傳》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8377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