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世祖廢后(?-?),博爾濟吉特氏,為順治帝的第一任皇后,蒙古族,科爾沁卓禮克圖親王吳克善之女,孝莊文皇后侄女,孝惠章皇后堂姑母。下面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毜慕榻B,一起來看看吧!
順治八年八月,冊立為皇后。但博爾濟吉特氏好奢華,又善妒,因此與順治帝不合。順治十年八月,被降為靜妃,她是清代唯一一位廢后。
人物生平
“博爾濟錦氏”即“博爾濟吉特氏”,這個蒙古姓氏在各種清朝史料中有不同的漢譯。博爾濟錦氏靜妃的名字(“額爾德尼本巴”)目前見于《清內(nèi)秘書院蒙古文檔案匯編漢譯》,“額爾德尼”意為“珍寶”,出現(xiàn)在名字中常譯作“額爾敦(登)”,“本巴”亦即“奔巴”,為藏傳佛教用的一種瓶子,挑選轉(zhuǎn)世靈童掣簽時用的金瓶即為金本巴瓶。
博爾濟吉特氏是順治的第一位生前冊封過的皇后。這位蒙古親王的女兒,是順治帝生母孝莊文皇后的侄女,和順治算是姑表親,這樣的親上加親,在古代是很流行的一件事,可以說有相當一部分婚姻,是這種姑姨表兄妹或表姐弟的模式,所以不會產(chǎn)生這種近親結(jié)婚的異議。
這個皇后是順治的叔父,當時為攝政王的多爾袞指定為婚的,而那時剛剛登基的順治帝只有六歲,只是一個乳臭未干的娃娃,更談不上男女之間的認識。
順治十四歲時,和博爾濟吉特氏舉行了婚禮,清史稿上沒有記載博爾濟吉特氏的年齡,估計應(yīng)該和順治年齡相當或稍大些。結(jié)婚后,博爾濟吉特氏正式被冊封為皇后。據(jù)說這位皇后不僅長得漂亮而且很聰明,可是順治并不喜歡她。
不僅因為她生活奢侈讓一向崇尚儉樸的順治帝看不慣外,而且皇后又天性妒忌,不能容人,是個愛使小性子的女人。本來這是女人們的特點,可是在那個男權(quán)思想嚴重的時代,面對身份尊貴的皇帝來說,這就讓順治很不受用了。
偏偏順治又是個脾氣很壞的人,做事一意孤行,這樣兩個互不相容的人在一起,就免不了吵吵小架,賭個氣什么的,久而久之,順治對于這樣的摩擦,就耿耿于懷,每每想廢掉皇后,另立新人。其實這一切只不過是表面的現(xiàn)象,那深藏在順治骨子里的東西,其實是因為攝政王多爾袞。
順治帝父皇皇太極死后,當時有望問鼎王位的還有順治的哥哥豪格和叔父多爾袞,彼此劍拔弩張,形勢十分嚴峻,只不過后來怕兩敗俱傷,于是擁立當時年僅六歲的順治當了皇帝,可以說是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但是做為孤兒寡母的順治和孝莊文皇后,弱的弱,小的小,又怎能處理朝政,所以一切事務(wù)都交給了這兩位親王,此時的順治不過是個傀儡罷了,隨著多爾袞利用各種手段,剪除各位親王之后,這位攝政王在朝中的權(quán)利越來越大,隨時都有謀篡皇位的可能,而順治這樣一個孩子,對于多爾袞來說無疑是螳臂當車,所以順治有時不得不隱忍自己,表面上對多爾袞的所作所為大加贊賞,實際上是如鯁在喉,欲除之而后快。
但這一切不過是夢想,因為順治根本沒有力量與多爾袞對抗,所以只好任其發(fā)展,以做他圖。
1650年,多爾袞死于喀喇城。對于多爾袞的突然死亡,歷史上并沒有過多記載,這其中是否有順治背后部署的計謀,就不得而知了。多爾袞死后第二年,順治帝親臨朝政,終于擺脫傀儡的帽子,并下令:國家一切政務(wù),全部都要上奏,使朕知聞。
今朕尚處于年幼之時,還不太知道誰好誰壞,尚書缺額,大臣們要共同商議,推舉賢能之人擔任,至于那些平常小事,由理政三王處理吧。從這個號令中可以看出,順治開始將大權(quán)獨攬到自己身上,開始著手培植自己的親信,這時,順治帝是十二歲。
多爾袞死后的幾個月里,順治還在加封多爾袞及他的兒子,看來順治是頗有心機的,在自己立足未穩(wěn)的情況下,麻痹多爾袞的爪牙們,以防他們遽變。順治親政的第二個月,有人告多爾袞謀逆,不過是順治的虛假伎倆罷了,這時,順治開始著手操辦他親政以來的第一件大事,將多爾袞集團一網(wǎng)打盡,鞏固了自己的政權(quán)。
多爾袞為他定下這門婚事,順治心中也不會很贊同的,好在博爾濟吉特氏還是個年齡不大的女子,如果博爾濟吉特氏能對順治溫柔賢慧一點,順治也許不會廢掉皇后。
可是博爾濟吉特氏并不如順治想象的那樣,反而心胸狹隘,不能容人,這讓順治似乎又看到了多爾袞那飛揚跋扈的樣子,如此,在順治與博爾濟吉特氏結(jié)婚兩年后,順治不顧眾朝臣反對,甚至不理會清朝宗法,以志趣不合為由,終于在順治十一年8月24日將博爾濟吉特氏降為靜妃。
博爾濟吉特氏被降為靜妃后就從清室官方典籍史料中消失了。清史學家孟森猜測吳偉業(yè)《古意六首》描述了靜妃結(jié)局,但目前未有進一步證據(jù)。另有朝鮮李氏王朝實錄記載,廢后返回科爾沁并生子,“所生子亦賢”,但該說法提及的時間(書中記載康熙四年該子年十四)與官方史料有沖突。
這是一件特別值得玩味的事兒,順治廢除孟古青的理由就是她無能。但是這只是表象而已,順治之所以廢黜孟古青,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這是多爾袞給他找的皇后,他因為厭惡多爾袞,所以順帶著把孟古青也厭惡了。
但是實際上順治和孟古青兩個人的性格也不太合適。比如說兩個人從小生活的環(huán)境就不一樣,孟古青來自科爾沁貴族,從小生活在草原上,她是草原上無憂無慮的貴女。反觀順治呢?他自幼登基,并且一直受到多爾袞的壓迫,所以他并不能像孟古青那樣無憂無慮?。?/strong>
再加上孟古青家世比較好,所以她自幼奢侈慣了,但是順治一直以來都特別的簡樸,他看不慣孟古青生活的大手大腳,孟古青就連吃飯都要用黃金打造的器具,對此順治很是不屑。而且不知道孟古青到底是真性情還是情商有點低,她和順治兩個人之間就一直是硬碰硬,她一點都不懂得服軟,而且她還是個醋壇子,但凡順治寵性別的妃嬪,她都要大鬧一番,真是一點皇后的儀態(tài)都沒有。
就這樣甚至實在忍受不了性格乖張的孟古青,所以不顧滿朝文武以及孝莊的反對,執(zhí)意要廢除孟古青的皇后之位。要知道這位孟古青是博爾濟吉特氏,也就是孝莊的親侄女兒,當初多爾袞為他定下這門娃娃親,也是為了親上加親,更是為了聯(lián)合科爾沁。孝莊當然希望自己的娘家人能夠來到紫禁城當皇后,所以在順治背后的時候,孝莊是極力反對。孝莊真的不知道應(yīng)該怎么和自己的娘家科爾沁交待,自己的親兒子,把自己的親侄女兒給廢黜了。最后的結(jié)果就是孝莊又從自己的娘家為順治找了一位繼后。
關(guān)于博爾濟吉特氏被廢的原因,按照福臨當時對眾大臣的說法,理由非常簡單,就是皇后“無能,故當廢”。其實,這只是福臨廢后的借口,必有其他原因。福臨是鐵了心要廢后,連孝莊都挽回不了。在侄女和兒子之間,在家務(wù)與國政之間,孝莊到底還是選擇的后者,于是有了福臨這樣一紙詔書:自古立后皆慎重遴選,使可母儀天下。今后乃睿王于朕幼時因親定婚,未經(jīng)選擇,宮閫參商已歷三載,事上御下,淑善難期,不足仰承宗廟之重。謹于八月二十五日奏聞皇太后,降為靜妃,改居側(cè)室。
清朝作為最后一個封建王朝,皇后的地位也是歷朝最高的。
至尊至貴的皇后不僅統(tǒng)攝六宮,而且能夠讓其家族在大清皇室享有崇高的地位。
因此,成為皇后是天下女子的終極夢想。不過,穩(wěn)坐皇后之位也是一門高難度的?技術(shù)活?。
在清朝歷史上,來自美麗的科爾沁草原的哲哲皇后就憑借她那份仁慈、寬厚、雍容,贏得了皇太極的尊重,成為清朝歷史上第一位生前由皇帝冊立的皇后。然而,同樣來自科爾沁草原的博爾濟吉特?孟古青雖榮登皇后之位,卻沒有哲哲皇后那么幸運,穩(wěn)坐皇后之位。
博爾濟吉特?孟古青是順治帝的原配夫人,因此,榮膺?入關(guān)第一皇后?美稱,她的父親是?走女人路線?的科爾沁卓禮克圖親王吳克善,也就是說她是孝莊太后的親侄女。
博爾濟吉特?孟古青可以說是清朝外戚實力最強、后宮靠山實力最強的皇后。除此之外,孟古青還是蒙古草原的絕世美女,并且人也很聰慧。就連順治帝也贊美過她?容止足稱佳麗,亦極巧慧?。按道理說,孟古青擁有如此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應(yīng)該寵冠后宮的。然而,入宮兩年后,孟古青卻被順治帝廢掉皇后之位,降為靜妃,并打入冷宮。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讓順治帝廢掉這位既漂亮又聰慧的表妹皇后呢?
一、表面上倆人的結(jié)合是親上加親,實際上是無可奈何的捆綁滿蒙之間的政治聯(lián)姻由來已久,最為典型的就是皇太極的后宮,在皇太極的后宮的五宮之中,就有三位后妃來自科爾沁部,其中最出名的就是孝莊皇太后。
當時,清朝的統(tǒng)治地位尚未鞏固,各地反清勢力依然存在,為了鞏固滿洲與蒙古之間的關(guān)系,攝政王多爾袞從博爾濟吉特氏家中選一女,指定為順治帝的皇后。這是因為蒙古各部落實力強大,而科爾沁部落是清朝忠實的擁護者,關(guān)系搞好清朝就減少后顧之憂。
與此同時,孝莊皇太后為了維護其家族科爾沁部落的地位和利益,也是極力贊成多爾袞的做法。此時的順治繼位不久,只能聽憑擺布。
順治八年正月十二日,博爾濟吉特?孟古青嫁給順治,八月被冊封為皇后。孟古青與順治的婚姻屬于秦晉之好,兩人并沒有多少感情基礎(chǔ),順治娶她,無非是為了鞏固滿蒙之間的關(guān)系以及爭取早日親政。
另外,這個皇后是順治的叔父攝政王多爾袞指定為婚的。而順治從小就受到多爾袞的壓制,長大后性格叛逆,并且十分痛恨多爾袞,因此,順治帝把對多爾袞的怨恨遷怒于孟古青身上,對她有著排斥的心理。差強人意的結(jié)合,為皇后被廢埋下了伏筆。
二、孟古青嬌生慣養(yǎng),仗著有蒙古和科爾沁撐腰,自高自大,她的兩大缺點成為被廢的導火線孟古青雖然出身貴族之家,但是她并不像兩位姑姑布木布泰、海蘭珠那樣溫柔嫻淑,而是驕盈不通人情,她的兩大缺點更是成了她被廢的導火線。
其一,孟古青是吳克善的掌上明珠,從小就嬌生慣養(yǎng),奢侈無度。據(jù)史料記載博爾濟吉特氏:
?凡諸服御,莫不以珠玉綺繡綴飾膳時有一器非金者,輒拂然不悅。?
這意思就是說孟古青所穿的衣服、所戴的帽子必須用珍珠、寶石綴飾。用膳時,如果她發(fā)現(xiàn)餐具有一件不是金器就大發(fā)雷霆。母儀天下的皇后竟然沒有半點節(jié)儉的意識,這讓崇尚簡樸的順治帝十分反感。
其二、孟古青心胸狹隘,嫉妒心極強。對于順治帝而言,延續(xù)子嗣是他的責任,因此他廣幸妃嬪,然而孟古青卻無法忍受順治帝寵幸其他嬪妃,只想集三千寵愛于已身。一方面,凡是孟古青認為姿色超群的妃嬪,她就視對方為眼中釘,并絞盡腦汁打擊對方;另一方面,孟古青自入宮以來,總是監(jiān)視順治帝的行蹤,如果發(fā)現(xiàn)順治帝接觸哪位妃嬪、召幸哪位妃嬪,她就百般阻攔。孟古青仗著有科爾沁部落和孝莊皇太后撐腰,嚴重地干擾了順治帝的私生活。因此,順治帝對孟古青的不通人情大為發(fā)火。
除此之外,皇后博爾濟吉特氏仗著有蒙古和科爾沁撐腰,自高自大,從不把眾多妃嬪放在眼里,對待太監(jiān)宮女冷酷無情,因此,孟古青剛進宮就失盡人心。
最終,孟古青毀在自己的奢侈無度和囂張任性,終生與寂寞相伴,成為清朝歷史上第一位被廢的皇后。
叢高貴的科爾沁部公主到清朝第一位廢后,博爾濟吉特?孟古青有著怎么樣的經(jīng)歷,被廢之后的她結(jié)局如何?
貌美秀慧的科爾沁公主
清朝初期與蒙古科爾沁部聯(lián)姻是非常頻繁的,順治帝的生母孝莊太后就是出自科爾沁部,他的原配嫡后也來自科爾沁部,是孝莊太后的侄女,舅舅吳克善的女兒孟古青。
她是蒙古親王的女兒,出身高貴的孟古青,自小被捧在手心里長大,養(yǎng)成了驕縱、跋扈的個性。如果她一直在草原上生活,那么或許可以一輩子過的非常自在,可惜,她最終嫁到了清宮。
在順治帝還少不更事的時候,就由當時的攝政王多爾袞做主,將孟古青指定給了他做皇后。最終她的前半生就被葬送在了清宮之中。
不得丈夫喜愛 被廢黜后位
其實,孟古青是個十分美麗聰慧的女子,但是她從小眾星拱月,被寵著長大,身上有了嬌小姐的壞脾氣:喜奢華,善妒,驕縱。
再加上她是當年多爾袞指定給順治帝的,以順治帝對多爾袞的憎惡程度來說,孟古青輸在了起跑線上。加上她那些不討喜的性格,最終順治帝忍無可忍,不顧反對,將她的后位廢黜,降為靜妃。
被廢之后 孟古青結(jié)局如何?
在順治十年孟古青被廢黜之后,史料上就再沒有關(guān)于她的記載了。因此對于她的最終結(jié)局有著諸多揣測:
1、回到科爾沁
《朝鮮李朝實錄中的中國史料》第九冊記載說廢后孟古青回了科爾沁娘家,還生了一個孩子,這個孩子是順治帝的。
李朝實錄記載:康熙六年(1667)三月,出使中國回朝鮮的使臣鄭致和向國王報告說,他聽說順治廢后回蒙古娘家了,后來生了兒子,已經(jīng)十四歲,清國向蒙古索要這個男孩,遭到拒絕。
關(guān)于這種猜測,可能性不大。首先科爾沁與清廷是盟友,雖然孟古青被廢,但是孩子是有著蒙古血統(tǒng)的皇子,于大局利益來說,科爾沁部會向清廷說明這情況,且當時孝莊太后還在世,不會讓皇子流落在外。
2、老死宮中
雖然是順治帝的姑表親,被廢黜后也依然是皇帝的女人,也依然是妃位。一個高位妃嬪,不太可能直接放出宮去另嫁。
因此阿淺覺得,后面的典籍之所以沒有記錄了,一可能靜妃心死,不再出現(xiàn)于人前,終老后宮;二則可能被廢之后出現(xiàn)自戕等行為,與皇室來說是丟顏面的事,干脆就不記這事了。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8385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