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知道讀者都很感興趣康熙的故事,今天給大家?guī)砹讼嚓P(guān)內(nèi)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作為一部以改革為主旨的歷史正劇,《雍正王朝》似乎有點(diǎn)“偏離主線”——不管是前期的“九子奪嫡”,還是后期,“雍正新政”中的種種阻礙,大都以廟堂之上的權(quán)謀斗爭與相互傾軋為主。打眼一看,似乎并沒有告訴我們,雍正為什么要改革;所謂的“新政”到底好在哪里。
但是,依小編看來,這才是《雍正王朝》的高明之處:它幾乎沒有講為什么要改革,但是卻時時都在訴說著,為什么要改革;它幾乎沒有為雍正歌功頌德,但是卻處處在表現(xiàn)在這位鐵血帝王的“務(wù)實(shí)愛民”。
猶記得:當(dāng)黃河泛濫,百萬黎民嗷嗷待哺時,有幾人想的是天下蒼生,又有幾人想的是自己的“小金庫”與祿位?
當(dāng)敵寇萬千,進(jìn)犯邊疆時,有幾人想的家國?有幾人想的是黎民?又有幾人想的是“大將軍王”的權(quán)力地位?
作為一名務(wù)實(shí)帝王,雍正的改革,就是要拿所謂的“康熙盛世”開刀。那么,這個“盛世”究竟怎么了?為什么它需要被“革命”呢?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一起聊一聊。
正如前文所說,《雍正王朝》里對民間的疾苦表述甚少。除了本劇的開始的“黃河水災(zāi)”,最為有名的一次就是,康熙南巡時的“盛世饑荒”了。
在復(fù)立胤礽為太子之后,康熙皇帝隨即“南巡”。這一次“南巡”,也是康熙的最后一次“南巡”。在短短幾十分鐘的鏡頭里,就將“康熙盛世”的虛偽面紗,無情撕下:
在京城,皇子爭權(quán),黨爭酷烈
康熙剛剛離京,二阿哥胤礽就以“監(jiān)國太子”的身份,開始打壓八爺黨。各位大臣跟風(fēng)站隊(duì),以至于“大清朝堂停擺”。
后來,為了得到“百官行述”,各位阿哥更是“各顯神通”。先是太子私放死囚“劉八女”,緊接著,十三阿哥(四阿哥)命令年羹堯“跨省追捕”,以致釀成了“火燒江夏鎮(zhèn)”的慘劇,更有八爺黨暗中使壞,處處掣肘。
整個大清朝堂,怎一個“亂”字了得?
在民間,豐年猶有饑荒,災(zāi)年豈不人間煉獄
康熙與那位老農(nóng)的對話,只有短短的幾句,卻道盡了民間疾苦:
看到長勢不錯的麥田,康熙問道:“長得這么好,明年總能吃飽飯了吧?”
老農(nóng)說:“我可沒有那個指望,但求每頓有碗稀飯吃,就很滿足了!”
為什么會這樣呢?老農(nóng)又說了:“收成好,東家要加租,而且還要交稅(人頭稅),剩下的谷子最多只能吃半年!”
短短的一句話,就揭示了當(dāng)時大清王朝的最大弊端:土地兼并,賦稅不均,民不聊生。
對于這個弊端,除了那些深受苦難的底層百姓,感受最深的恐怕就屬四阿哥胤禛了。在江南籌款時,他就見到了災(zāi)民賣兒賣女,以求換得果腹之食的人間慘劇;在江夏鎮(zhèn),四阿哥更是親自領(lǐng)略到了,什么叫做官紳勾結(jié)、橫行鄉(xiāng)里,什么叫做“貧者無立錐之地,而富者田連阡陌”。
那么,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狀況呢?因?yàn)?,大清的制度出現(xiàn)了問題。
在劇中,以雍正為首的“改革派”,不止一次地說過這個問題:由于士紳不用納糧服(勞)役,所以他們就仗著免稅的政策大肆購買土地;而普通百姓呢?因?yàn)楦恫黄鸲愂眨透试纲v價將土地賣給士紳,以求換得溫飽。
這樣的結(jié)果是貧者愈貧,富者愈富,而國家卻日益空虛。所以,改革勢在必行,不然,大清亡國有日。
所以,雍正為了江山社稷,不惜得罪權(quán)貴功勛,不惜得罪天下士紳,他殺諾敏、殺張廷璐,以求震懾沽名釣譽(yù)、結(jié)黨營私者;他殺陸生楠、罷黜李紱,但求所謂的清流士子閉嘴,不要阻礙“新政”。
可以說,正是康熙皇帝的這次“南巡”,無意間揭開了所謂“盛世”的遮羞布;也正是這次“南巡”,讓我們真切感受到了雍正改革的勢在必行與偉大!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8390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shí)真實(shí)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shí),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