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一國之君被敵人俘虜了是極其羞恥的行為。被俘后的國君為了保命一般會放下身段,裝瘋賣傻,方可討得敵人歡喜。三國時期著名的軍閥劉備,經(jīng)過艱苦創(chuàng)業(yè)終于打下了一片基業(yè),等到諸葛亮趙云等大將相繼去世后,魏國鄧艾殺了過來。劉備的兒子后主劉禪嚇得六神無主,直接投降了。等到他被送到魏國首都洛陽,司馬昭問:“你思念蜀嗎?”劉禪傻乎乎地答道:“此間樂,不思蜀也!”從此留下了“樂不思蜀”的典故。不過劉禪真傻假傻就不為人知了,到底是因為真傻,還是為了保命不得已,史上一直爭論不休。后來東吳也被司馬家滅掉了,末代君主孫皓也被抓到了洛陽,他的表現(xiàn)卻和劉禪截然不同。
孫皓是孫權的孫子,當年孫權和劉備曹操運籌帷幄,爭奪天下的時候,他還不知道在哪里。等他直接接手了東吳后,荒淫無度殘暴無道。不過這人被送到洛陽后反倒像個爺們。晉朝大臣賈充嘲笑孫皓殘暴剝人皮。孫皓不甘示弱,暗指賈充背主弒君。搞得賈充十分尷尬。晉武帝司馬炎正和女婿王濟下棋。王濟沒把皇帝當回事,把腳伸了出去。司馬炎一邊下棋一邊說孫皓:“聽說你在江東時,喜歡剝人皮?”孫皓看了一眼王濟,說:“對皇上放肆無禮的人,就該剝皮!”這可把王濟嚇得夠嗆,滿頭大汗地縮回了腳,端正坐好。
想當年劉備在曹操寄人籬下時,那可是戰(zhàn)戰(zhàn)兢兢,天天澆水種菜,搞得關羽張飛都不理解啊。這個孫皓膽有多大,一個亡國之君竟然連晉武帝司馬炎也不放過。晉武帝當著東吳被俘君臣的面,對孫皓說:“朕設此座待卿久矣!”孫皓不卑不亢,回答說:“臣于南方,亦設此座以待陛下?!币馑己苊黠@,被你俘虜了,還敢說也曾想俘虜你。司馬炎倒也大氣,沒對他做什么。
面對生死,曾是帝王也會選擇保命要緊。同樣是三國時期的亡國之君,劉禪得善終,孫皓卻被殺,決定他們命運的司馬炎為什么會厚此薄彼?
一、同為亡國之君修為卻有差異
劉禪,《三國演義》中多以無能之輩待之,而史料記載劉禪還是很厲害的。諸葛亮曾經(jīng)在劉備面前夸獎劉禪:“很驚嘆他的智慧度量,進步很快,遠遠超過了自己對他的預期?!眲⒍U支持北伐,通俗講就是開疆拓土,此舉屬于有志帝王的基因。劉禪在諸葛亮死后,還逐步不動聲色地取消了丞相之位,分化了權力結構。在從其執(zhí)政來看,劉禪穩(wěn)坐皇位四十年,是三國中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在中國歷史上在位四十年也是一個很高的記錄,這顯然不是一個平庸之人能夠做出的。
孫皓,蜀漢及西晉時著名史學家陳壽對他有如此評價:皓之淫刑所濫,隕斃流黜者,蓋不可勝數(shù)。是以群下人人惴恐,皆日日以冀,朝不謀夕。其熒惑、巫祝,交致祥瑞,以為至急。昔舜、禹躬稼,至圣之德,猶或矢誓眾臣,予違女弼,或拜昌言,常若不及。況皓兇頑,肆行殘暴,忠諫者誅,讒諛者進,虐用其民,窮淫極侈,宜腰首分離,以謝百姓。既蒙不死之詔,復加歸命之寵,豈非曠蕩之恩,過厚之澤也哉!總而言之,是個名副其實的暴君,狠辣、荒淫、迫害忠良,可謂壞事做絕。
二、同為亡國之君投降方式不同
263年,面對魏國派出來的強大軍力,鄧艾偷渡陰平,劉禪還有姜維在劍閣的幾萬人馬可以抗爭,蜀國大臣商量來商量去,相處的最好辦法是劉禪投降,屬于自愿投降。來到洛陽后,又有了樂不思蜀的故事,讓司馬昭對劉禪絕對放心。
天紀三年(279年)冬天十一月,晉武帝令鎮(zhèn)軍將軍司馬伷、安東將軍王渾、建威將軍王戎等分六路大舉伐吳,一路遭遇吳國抵抗。天紀四年(280年)正月春天,實在抵擋不住才投降的。況且在投降后還要嘴硬。司馬炎說我在洛陽給你設下這個座位很久了,孫皓還反唇相譏說我也在南方為你設了這樣一個座位。這種情況下,司馬炎沒殺他已經(jīng)算客氣了
三、同為亡國之君出身高低不等
從身份上講,雖然兩人都是君主,但名分還是有差別的。劉禪的蜀國一直自詡為正統(tǒng),雖然在司馬氏眼中蜀國算是偽政權,但起碼還有些漢室宗親的皇家血脈,又打著恢復漢室的旗號,可以說,還是有一定法理性的。
東吳的孫皓卻是野路子出身,要名分沒名分,要大義沒大義,是司馬氏眼中真正的偽政權,其地位還不如袁術。袁術起碼還有傳國玉璽和響當當?shù)乃氖廊信?,袁家又門生故吏遍天下,孫家當年不過是攀附袁術的一個小嘍啰。從名分上來講,孫皓的地位比不上劉禪,待遇自然也有差別。
四、同為亡國之君威信各有不同
劉禪主動投降后,南中都督霍弋割據(jù)南中地區(qū),堅決抵抗?;暨岢鰲l件,除非魏國善待主上,否則拒不投降,曹魏(司馬氏掌權)因此優(yōu)待劉禪,封劉禪為安樂公,讓他頤養(yǎng)天年,招降了霍弋。
孫皓則不然,晉國滅吳國時,孫皓帶領吳國抵抗激烈,加上孫皓執(zhí)政時沒干過什么好事,民眾本就怨聲載道,早就受夠了這樣一個暈君,更別說以順從晉為代價為孫皓求情了,怪也怪在孫不得人心。
同為三國亡國之君,個人覺得劉禪孫皓兩人相比,孫皓更加昏庸。
01、同為亡國之君的劉禪與孫皓。東漢末年分三國,這三國就是曹魏、東吳、蜀漢。但這三國都沒有統(tǒng)一華夏,然而是讓司馬家撿了個大便宜,蜀漢先是被曹魏滅亡,亡國之君是劉禪,曹魏是被司馬家篡位了,而東吳是被司馬炎滅掉的,那個時候曹魏政權已經(jīng)變成了晉朝,東吳的亡國之君是孫皓。
歷朝的亡國之君基本上都是比較昏庸殘暴,導致朝政混亂,最后被別人滅掉。這劉禪與孫皓跟那些亡國之君沒什么區(qū)別,兩人都是比較昏庸,但兩者相比,孫皓顯然要比劉禪更昏庸點。
02、劉禪無能力,只是有點昏庸。劉禪是蜀漢政權的創(chuàng)立者劉備的兒子,劉備是在夷陵之戰(zhàn)戰(zhàn)敗后去世的,劉備去世前讓自己的庶長子劉禪繼位,讓諸葛亮輔佐劉禪。劉禪繼位后,并沒有主持朝政,而是選擇放權給諸葛亮。
這一點我一直覺得劉禪做的很對,同時也證明他并不愚笨。夷陵之戰(zhàn)讓蜀漢元氣大傷,那個時候的蜀漢已經(jīng)沒有實力爭奪天下了,所以劉禪接受的是一個爛攤子。
劉禪此人確實沒什么才能,如果他自己掌權,絕對治理不了那樣的蜀漢。當時只有諸葛亮才能拯救蜀漢,事實確實是這樣的,蜀漢在諸葛亮的治理下最終恢復了元氣,才有了北伐的機會,所以劉禪選擇放權給諸葛亮是正確的。
諸葛亮去世后,繼承諸葛亮位置的是蔣琬。蔣琬是諸葛亮親自任命的繼承人,劉禪對于諸葛亮是非常信任的,所以他同樣重用蔣琬,就來封蔣琬為大將軍,隨后又蔣琬又被其封為大司馬。蔣琬主持朝政時,選擇休養(yǎng)生息,蜀漢也是越來越富庶。
在公元242年蔣琬選擇造船然后從水路進攻上庸三郡,劉禪找人商議時,皆認為這個辦法不行,劉禪就讓費祎與姜維勸說蔣琬。可以看出,劉禪還是比較懷柔的。在司馬懿架空曹魏時,夏侯霸選擇投蜀,夏侯霸找不到路,劉禪立馬讓人去接應。
劉禪唯一比較昏庸的就是信任宦官黃皓,黃皓當時有過一段時間禍亂朝政,但劉禪除了信任黃皓,他還信任姜維,姜維當時仍是蜀漢的大將軍。蜀漢滅亡也是大勢所趨,劉禪投降也無可厚非。
03、孫皓不僅昏庸,還殘暴。相比劉禪,孫皓真的差了太多。孫皓剛繼位時為了獲得別人支持,做出一副明君的樣子,但隨后就大變。孫皓此人荒淫無度,他非常喜歡美女。他曾經(jīng)非常喜歡張布的女兒,但有一次張布的女兒惹他不高興,他就將其殺了。
他殺了張布的女兒后,就懷念她,還刻了個木雕放在床頭。有一次問宦官張布是否還有其他的女兒,宦官說了張布確實有其他的女兒,但已經(jīng)出嫁。孫權立馬讓人去將其搶來。孫皓還有規(guī)定讓二千石大臣只有有女兒的都要跟他匯報。
孫皓除了好色外,還揮霍無度。孫皓繼位后沒多久就開始大興土木,還遷都到武昌。在宮中他讓人以黃金打造首飾,讓他的后宮佳麗佩戴,這些黃金首飾,有的穿戴一天就壞了,孫皓就讓重做。而那些筑鑄造首飾的人,經(jīng)常會貪污,導致國庫很快就空虛了。
孫皓還比較嗜血,孫皓繼位后,將擁護自己當皇帝的張布殺了,之后又殺了晉朝使者徐紹,同年孫皓又讓人將朱太后殺了。孫皓殺人極其殘忍,他讓人修筑一條河道通往宮殿,只是為了讓他殺人扔尸體比較方便罷了。孫皓殺人喜歡將人臉皮割下,挖人眼珠子,看見不順眼的就是殺了。
總結:跟孫皓相比,劉禪的行為宛如明君。
?曹奐為王,劉禪封公,孫皓被封為侯,這樣封三國之君,既有政治上的原因,也有軍事上的考慮。曹奐有禪讓天下之功,曹魏有正統(tǒng)之名,所以司馬炎逼迫曹奐禪位,給曹奐降一級為王,劉禪主動投降被封公爵,是為了給東吳做榜樣,東吳最后歸順,孫皓又非常殘忍,沒被殺掉,封為侯爵已經(jīng)是他的造化了。
三國中最先被滅的是蜀國,魏國大將鐘會牽制姜維率領的蜀軍主力,另一路鄧艾偷渡陰平,在綿州擊潰蜀將諸葛瞻和張遵,最后兵臨成都,后主劉禪聽從主降派潐周等人的建議主動投降,劉禪投降后到達魏國京都后樂不思蜀,被封為安樂公,因為這時候魏國名義上還存在,魏國的實權在晉公司馬昭手中,把劉禪封為公爵既是獎勵他主動投降,也是為吳國的歸順做示范。
蜀國滅亡后兩年,司馬炎逼迫魏國最后一任國君曹奐禪位,封他為陳留王,因為魏國在三國中是繼承漢朝政權的,被當時人眼中是三個政權中的正統(tǒng)權力機構,司馬炎逼迫曹奐禪位,要向天下人證明自己政權的合理性和合法性,也為了表明曹奐禪讓天下有功,就封他為王,爵位高于蜀后主劉禪。
孫皓是最后歸順晉國的,東吳政府也一直在魏蜀之間首鼠兩端,并且在孫權時期還向魏國稱臣過,再加上最后歸順,天下一統(tǒng)也沒有太大的利用價值,孫皓本人又非常殘暴,封他為侯爵,也只是為了籠絡東吳舊臣,無論是政治上還是軍事上考慮都沒必要再給他更高的爵位了。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8397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韋太后為什么要殺掉柔福帝姬真相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