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讓大舅子做官為何沒有感恩道德而是萬般推辭呢,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酒這種特殊的文化,一直從古代流傳至今。人們都說醉酒誤事,但是又有多少人因為醉酒,做成了大事,甚至因為美酒,而救了自己一命,我們今天所要講述主人公,正是因為酒,使得自己在"白色恐怖"下,僥幸留了一條命。
朱元璋
這位人物就是元末明初的郭德成,而他的妹妹就是寧妃,他的父親更是在朱元璋最為無助的時候,幫助了朱元璋而成為其恩人。無論是智謀還是英勇,在他的兄弟三人當中,都是最為平庸的那個,但是對于謀身之道,他卻是非常的精通。
根據(jù)有關于明朝史料的記載,朱元璋對于郭德成十分的賞識,所以便提議將都督一職,交給郭德成來做,一方面郭德成是寧妃的兄弟,是自己人,另一方面,朱元璋認為郭德成有一定的能力,足以做好此事,可以讓他放心。
朱元璋
本以為郭德成會因此感恩戴德,但是令朱元璋沒有想到的是,當提出建議時,郭德成竟然急忙的跪倒在地上,萬般推辭,顯得對于到手的官職十分的恐懼,這當然會引起朱元璋的不滿。這么容易就得到的官職,竟然還看不上眼,讓做官還不樂意,這到底是想要干啥,給臉不接著唄。
郭德成眼瞅著朱元璋要因此動怒,趕忙將自己自己的帽子摘掉,一方面跪倒在地上痛哭不已,一方面又解釋道,“對于皇帝的厚愛,當然十分的欣喜,但是自己知道,自己的能力遠遠不夠做官的,而且還整日想著美酒,根本不會過問政事,如果讓自己做官,萬一耽誤了大事,到頭來這不還得受懲罰嗎,所以,還是讓自己盡情的喝酒好了?!?/p>
對于郭德成的解釋,朱元璋這個瞧不上眼,本想著提拔提拔自己人,但是奈何就是一團爛泥,想讓他功成名就都沒辦法,所以也就沒在難為郭德成,但是朱元璋還是想著,要對郭德成有所表彰,便賜給萬畝田地以及上百壇的美酒。
劇照
郭德成見到美酒后,竟然直接的無視了朱元璋,直接開始大口喝起御賜的美酒,直到喝的大醉,方才罷休,朱元璋見郭德成就是一個沒出息的家伙,也就對于郭德成的行為沒進行過多的計較。
再一次郭德成與朱元璋一同喝酒的時候,因為貪杯,郭德成竟然在朱元璋的面前盡顯丑態(tài),樣子顯得十分的可笑,朱元璋見郭德成因為喝酒,已經(jīng)禿頭十分的嚴重,便勸告他盡可能的少喝一些。
出家
哪想,早就因為喝酒而不省人事的郭德成竟然說,自己也討厭這頭發(fā),有一天自己非要剃成光頭。要知道,朱元璋早年的時候做過和尚,所以十分討厭其他人說光頭,等郭德成酒醒之后,知道自己說錯了話,便直接做了和尚,只求能夠活命。
后來,正如大家所知,朱元璋為了后代的帝業(yè),開始對于曾經(jīng)的功臣展開了屠殺,而郭德成因為愛喝美酒,為了美酒放棄高官厚祿,使得朱元璋覺得他胸無大志,而郭德成也因此因為美酒留下了一條命。
朱元璋出生在一個窮苦之家,家里的長輩兄弟一生都是命苦的人,如今當了皇帝,光宗耀祖,他決定找個時間回家鄉(xiāng)看看,得知朱元璋要回鄉(xiāng),當官的人忙壞了,不過他們都很高興,畢竟說不定朱元璋一個不小心就能將他們給提拔了,而下面的百姓也很高興,畢竟在古代,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面見龍顏的,不過在這些人中,只有一個人不高興,那就是地主劉德。
劉德與朱元璋的家庭淵源頗深,朱元璋的父親早先就是為劉德放牛的,后來不幸去世,朱元璋去和劉德要一片地和錢,來給父親下葬,沒想到劉德嚴詞拒絕了他,還辱罵了他一番,最后無奈之下,朱元璋只好找一個涼席草草的將父親給安葬了。
劉德聽聞朱元璋回來的消息可是嚇破了膽,如果朱元璋秋后算賬,他可承受不了,后來他想逃,不過轉身一想,這天下都是朱元璋的,再逃,能逃到哪去?只能安靜的等朱元璋來了。
朱元璋果然不久后就回到了老家,大家都一起跑到街上去迎接他,劉德也在其中,看到朱元璋,劉德立馬跪了下來,滿口訴說著當時狗眼看人低,如今很是后悔,朱元璋聽后哈哈大笑,他這時畢竟是皇帝了眼界不同,他寬慰劉德“當初你也不知道我如今會成為皇帝,我不怪你”隨后他問劉繼祖何在?
劉繼祖此人也是當時朱元璋同村的地主,當時朱元璋向劉德討要一片地不成,還是劉繼祖伸出援助之手,給了朱元璋一片地,一些錢,才讓他安生的將父親給葬了下去,得知劉繼祖已經(jīng)去世,朱元璋很傷心,他給劉繼祖的家里一個世襲的侯位,直到明朝滅亡,而劉德呢,朱元璋不僅沒有殺掉他,還賞賜了他30畝土地,并且免了數(shù)年的賦稅。
劉德原以為自己在劫難逃,沒想到不僅沒有禍,還有福,他這次倒是非常感恩朱元璋了,果然當上皇帝后,朱元璋的眼界就不同了。
朱元璋的父祖世代務農(nóng),并沒有值得大書特書的傳奇事跡。倒是他的母族一系,也就是他的外祖父有些特殊的生活經(jīng)歷。朱元璋的外祖父姓陳,早年曾經(jīng)在南宋末年抗元名將張世杰麾下從軍,并且參加了南宋與元朝鐵騎最后一戰(zhàn),也就是發(fā)生在廣東新會縣的崖山之戰(zhàn)。在這次大戰(zhàn)中,以南宋宰相陸秀夫仗劍逼令自己的妻子兒女跳下大海,然后自己背負著僅有六歲的南宋末代小皇帝蹈海而亡,也就此宣告南宋王朝的覆滅。在這場大戰(zhàn)中,朱元璋的外祖父,那位有著傳奇經(jīng)歷的陳老先生在刀劍橫飛中,被打落海中,后被人救上岸,并歷盡艱辛逃回老家。一直避居鄉(xiāng)間,靠巫術、賣卜與看風水為生,活到了九十九歲才離開人世。按照時間推算,朱元璋出生的時候,那場大戰(zhàn)已經(jīng)過去了半個多世紀。在朱元璋的記憶深處,母親陳氏在他面前不知道重復講述過多少遍外公抗元的英雄故事。朱元璋的童年甚至少年時期,這位老人依然健在。故事中那些忠君報國的理想及反抗異族壓迫的觀念在朱元璋幼小的心靈深處產(chǎn)生了強烈的影響,讓他從小就對王朝更迭、天下易主之事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政治意識也比同齡孩子來得更為真實與強烈。x0dx0a朱元璋的母親是陳老先生的二女兒,天性開朗大方,深得其父喜愛。在她幼年之時,見過大世面的老先生就開始教女兒讀書識字,給她講述自己經(jīng)歷過或者沒有經(jīng)歷的歷史掌故和各地的風土人情。長大后,陳二娘能歌善舞,曾經(jīng)在鄉(xiāng)間迎春賽會與社戲上都有上佳表現(xiàn)。更為重要的是,朱元璋出生之后,盡管家境窘困,陳氏還是節(jié)衣縮食將兒子送進私塾。朱元璋在里面只讀了一年多時間的書,由于生活實在難以維系,朱元璋只好輟學回家,像其他孩子那樣過著放牛割草、補貼家用的生活。這一期間,在母親的悉心教導下,朱元璋勉強學完了《百家姓》、《千字文》等發(fā)蒙讀物,為自己打下了淺薄的文字根底。不夸張地說,正是因為有了陳氏這樣一位偉大的母親,朱元璋的眼界與心胸有了區(qū)別于一般農(nóng)人的開闊度。x0dx0a朱元璋是在父親朱五四搬到濠州(今安徽鳳陽)鐘離太平鄉(xiāng)孤莊村后不久才來到這個世界上的。朱五四是他的本名,或許是覺得這個名字過于隨意,后來朱元璋為父親追加了名字——朱世珍。x0dx0a朱元璋出生于元文宗時期,他出生的時候,整個中華大地正處于蒙古異族的統(tǒng)治之下,全國人分四等,蒙古、色目、漢人、南人。朱家屬于南人范疇,位居社會階層的末流;而在這末流的南人之中,朱家又是最為窮困、最為低賤的雇農(nóng),應該屬于草根階層中的草根。有人說朱元璋在他做了皇帝以后,也從不諱言自己出身低微,言必稱“淮右布衣”、“江左布衣”、“起自田畝”、“出身微寒”一類的字眼。x0dx0a其實也并非如此,朱元璋在當了皇帝以后,曾經(jīng)有一段時間也為自己的出身感到苦惱。自己并非天生貴胄,也不是中產(chǎn)階級,而是徹頭徹尾的草根階級。古今中外的帝王中,唯獨他是含著草棒子來到這個世界,這讓朱元璋感到自卑。他曾經(jīng)暗示身邊那些文臣儒士,想想辦法讓自己與前朝的某位名人攀上關系。他想到了理學大家朱熹,只要能夠與朱熹攀上關系,自己就成了圣人之后。圣人之后做皇帝,應該是符合天道神意的事。有一次朱元璋接見一位朱姓縣教諭,問他是否是朱熹的后代,教諭回答說自己雖然仰慕朱老夫子,但朱熹并不是自己的祖上,不能亂認祖宗。這件事對朱元璋刺激很大,連小小的教諭都不肯亂認祖先,何況自己這個一朝天子。于是朱元璋就打消了先前的想法,坦承自己是一介布衣。x0dx0a“布衣”這個詞雖然是平民百姓的代名詞,但是這個詞蘊含著平民百姓的一種驕傲感。布衣的原意是指那些沒有官職的士人。朱元璋稱自己是“淮右布衣”不能說錯誤與否,只能說有模糊概念的嫌疑,拉進與群眾的距離。對于成功者而言,最初的身份越低微,經(jīng)過奮斗所獲得的社會身份越高,卑微與顯赫的落差是炫耀的資本。x0dx0a作為一個沒有多少傳統(tǒng)文化教養(yǎng)的游民,朱元璋用“淮右布衣”來界定自己的身份,在一定程度上模糊了游民與士人的界限。嚴格劃分,朱家的雇農(nóng)身份是鄉(xiāng)村社會里的赤貧階層。
因為他為了能夠有路費回鄉(xiāng),所以把自己的女兒給賣掉了,對于朱元璋來說無疑是不能容忍的,因為在明朝時期可以說是非常強硬的,明初時期可以說是實力強大,對外強硬,對女性往往是顯得比較尊重的,可以說寧可發(fā)動戰(zhàn)爭也不選擇和親,因而這位官員的做法無疑是令朱元璋感到不快,所以干脆下令把他閹了,后來這位官員因此也是下落不明。
這位被閹的官員叫做曾秉正,因為自身有學識有文化,因而做上了海州學正,這個位置的話相當于是我們現(xiàn)在的市教育局局長,可以說在做官的時候因為政績不錯,所以就被推薦到朱元璋那里任職,因為曾秉正為人比較正直,可以說做事不懂得變通,因而就做上了的言官,職責就是隨便走走,把不好的事情都記下來,可以說皇帝的事他都管。
可以說曾秉正因為不通世故,所以在當時總是惹到朱元璋,雖然一開始朱元璋因為他的清廉所以也是無視掉,但后面實在難以容忍了就嚴令他辭官回家。在明朝時期,可以說如果官員被辭退的話,那么是無法免費使用驛站的,再加上曾秉正做官的時候可以說工資是非常少的,加上在京城的生活,可以說自己完全是沒有路費回家的,所以就把自己的女兒給賣了,無疑是觸碰到朱元璋的禁忌了。
因為明初的時候國力強大,可以說對外是不選擇和親的,寧打不和,所以曾秉正的這一舉動無疑是令得朱元璋不爽,所以下令就把他閹了,后來據(jù)史書記載則是不知所蹤,這樣的舉動對于一個文人來說是不能容忍,因而據(jù)猜測或許自殺了。
朱元璋是歷史上農(nóng)民起義最成功的一位人物,他從貧民到成為一國之君可以說是非常精彩的。而朱元璋就是因為政府貪污腐敗而導致家破人亡,所以朱元璋十分討厭腐敗,因此他上位之后,大力整改,打擊全國上下的腐敗勢力??上ё罱K也沒什么成效,主要原因就是因為朱元璋只堵不疏。
明朝貪污腐敗之風
朱元璋登基之后,就以鐵血手腕治理腐敗,還對貪污腐敗的人處以刑罰。凡事貪污金額超過六十兩的一律都被斬首。但即使是對這些人使用重刑,還是沒能杜絕貪污腐敗。后來為了能徹底防范腐敗,朱元璋還動用民間的力量,于是有一天,他對天下的子民說,在他的國家,任何人都可以沖進官府,捉拿貪污的官吏??梢哉f是發(fā)動底層民眾一起反官僚階級了??杉词骨Х廊f堵,朱元璋在位三十多年,還是大約有十萬到十五萬的貪官被處死。
只堵不疏,貪污成癮
由此可以看出,在明朝做官是一件極其危險的事情。在朱元璋制造的恐怖氣氛下,朝堂上下,個個都戰(zhàn)戰(zhàn)兢兢,不知道什么時候就惹禍上身。而且明朝官員的收入都很低,甚至比宋朝都要低幾倍,宋朝官員退休后還能有家底回去置辦房子??墒敲鞒墓賳T的薪水只夠緊巴巴的生活保障。但是朱元璋并不知道這些錢勉強養(yǎng)家可以,但是還要進行官場打點,這些錢肯定不夠,所以官員只能想辦法貪污點銀子了。
抓反腐照樣腐
其實歷朝歷代,貪污腐敗的現(xiàn)象都沒有杜絕。從上述情況來看,朱元璋沒有徹底堵住貪污腐敗是因為明朝官員收入低,二來是沒有建立良好的反腐機制。其實有時候部分官員腐敗也是有好處的,像魏忠賢想辦法搜刮錢財,但是也保證國家有錢,后來他死了,崇禎也沒有來錢的路了。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8429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