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光本是前秦將領,他是如何建立起后涼的?小編給大家提供詳細的相關內容。
俗話說“千軍易得一將難求”,對于有志開拓疆土的皇帝來說,擁有強大的猛將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們看三國時期劉備在創(chuàng)業(yè)初期就要結交關羽、張飛這樣的虎將,而被稱為“萬國之主”的唐高宗李治盡管很想早點滅掉百濟,但是在蘇定方沒有回來之前始終按兵不動。而在十六國時期,呂光就是前秦皇帝的關羽、蘇定方。
呂光出生于337年,從小就不喜歡讀書,若是在太平盛世就很難通過科舉做官而獲取功名,但是在那一個戰(zhàn)亂紛爭之世,他卻是如魚得水,因為亂世之中所需要的正是呂光這樣喜歡武藝并且具備高超武功的人。尤其是呂光在成人之后,性情極為寬厚沉穩(wěn),看待問題的視角與方法都與眾不同,常雖然很難理解,但是卻極為敬重。
在357年,呂光因為王猛的舉薦而進入前秦苻堅的視線中,被任命為縣令,隨后因為出色的軍事才能而進入軍隊中擔任鷹揚將軍。這里有必要稍微接受一下王猛,在我們的歷史教科書上就有寫“苻堅重用王猛等漢人,而使得前秦迅速發(fā)展,逐漸統(tǒng)一了北方”,由此我們便可以知道王猛在前秦的地位。
能夠獲得王猛的賞識推舉,我們便可知道呂光的才能有多么突出,當然也就能夠知道他的仕途幾乎是穩(wěn)穩(wěn)當當一帆風順的。不過呂光之所以能夠獲得后來那樣的聲名地位,并不是因為王猛的推薦,而是因為他自己一身過人的武藝,以及超越凡人的膽魄勇氣。
在358年,苻堅前往并州征討占地割據的張平,眾多大將都無法抵擋張平的養(yǎng)子張蠔。張蠔是當時的名將,號稱“萬人敵”,能夠拖著牛尾巴倒退而行,并且躍高墻如履平地,他單騎匹馬沖擊苻堅的大軍卻能夠從容而退,三番五次之后前秦軍心渙散,苻堅多次發(fā)布招募令以重金招募勇士卻不可得,這個時候還是呂光出陣一個回合便將張蠔生擒。
從此呂光之名震動天下,他也因此而受到了苻堅的重用,后來苻堅統(tǒng)一北方想要經略西域,便派呂光在383年率七萬兵馬出征,呂光出國以后多次打勝仗,并且在384年大敗西域各國聯(lián)軍七十萬,平定了整個西域,遠在中原的苻堅聽到消息以后傳令讓呂光就地駐守,結果因為道路遙遠以至于呂光沒有收到。
后來呂光在回國途中才收到消息,得知苻堅由于在383年的淝水之戰(zhàn)中慘敗,隨后因為無法掌握局面而導致國家分崩離析,不僅自己被羌族首領殺害,而且前秦也已被滅,于是呂光直接就地建立了一個新國家,那就是后來成為西北霸主的后涼。
不算. 呂光,晉朝時期十六國中后涼建立者。呂光本為前秦將領。淝水之戰(zhàn)前夕,受天王苻堅之命征討西域,降焉耆、破龜茲,威震西域,因此遠方諸國皆來歸附。384年十二月,呂光從西域東歸占據涼州稱酒泉公,收到苻堅死訊,改元太安,并自稱使持節(jié)、侍中、中外大都督、督隴右、河西諸軍事、大將軍、涼州牧、酒泉公。389年,稱三河王,改元麟嘉。396年,復改稱天王,國號大涼,改元龍飛。在位末期內政不修,各族叛離,埋下亡國因子。無名氏曰:呂光之才,止於將耳。呂氏得國,光擁重兵,乘苻氏之衰一舉而得,實得天之幸,非光之力。光之據涼州,無士彥之才,豈能安之?內有諸子相爭而不能制,使其鬩墻,外有蒙遜、烏孤而不能用,任其據地稱孤。誠可笑也!後涼之亡,實始於光也。
自從東漢時期開始,我國涼州地區(qū)便成為了多民族聚集的地區(qū),由于中央政府對于涼州的統(tǒng)治并不是十分有力,因此涼州地區(qū)的游牧民族部落還保持者聚居的形式,并沒有完全被改造成為農耕部落,保留有一定的戰(zhàn)斗能力。
在五胡十六國時期,張軌雖然在涼州建立起了前涼政權,并獲得了穩(wěn)定的政治局面,不過對于當地的部分游牧民族部落,張軌采用了懷柔的態(tài)度,并沒有進行武力征服,兩者處于協(xié)作的狀態(tài)。這些部落在前秦滅涼之后,也繼續(xù)聽命于苻堅的調度,保有統(tǒng)治部眾的權利,匈奴支裔盧水胡便是其中之一。
不過在呂光建立后涼之后,由于其采用了氐族本位政策,這導致其他民族的百姓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打壓。當時盧水胡人沮渠蒙遜名聲顯赫,能力不俗,這引起了呂光的警覺,因此對盧水胡進行了分散化管理。之后他冤殺盧水胡將領的行為則徹底點燃了沮渠蒙遜反抗的怒火,這也是北涼興起的根本原因。
盧水胡人是匈奴的一支后裔,其很早就內遷到了涼州地區(qū)生活。其部族依然保持著游牧的生產生活方式,有規(guī)模不小的聚落。
這些盧水胡人的首領因為曾經在匈奴王廷中擔任左沮渠一官,因此他們便取沮渠為姓氏,他們在涼州地區(qū)有著不俗的影響力。在沮渠蒙遜之前,其祖輩便依靠盧水胡強大的戰(zhàn)斗能力成為了當地不可小覷的力量。在前涼統(tǒng)治期間,張軌雖然沿用了中原地區(qū)的統(tǒng)治體制,但是對于其他民族的百姓可以做到很好的安撫,也十分尊重他們的生活方式,因此盧水胡的首領便歸附于前涼政權,成為了其重要的盟友。
在前秦消滅前涼之后,苻堅任命梁熙為涼州刺史,負責當地的治理。其看出了沮渠蒙遜強大的個人能力,認為其會對涼州的局勢造成不小的影響。不過當時前秦的重心放在對于東晉的征伐之上,因此沒有足夠的兵力支持,梁熙也不敢輕舉妄動。
在呂光起兵擊敗梁熙建立后涼之后,其也十分擔心英武的沮渠蒙遜會給后涼的統(tǒng)治造成威脅,其便采用了分散盧水胡的策略,將其族人交給多名沮渠宗室掌管,以便削弱其勢力。
而當時的盧水胡還沒有完全脫離游牧民族傳統(tǒng)的部落生活,因此對于這樣的政策頗多怨言,這也為沮渠蒙遜之后起兵提供了基礎。
呂光作為氐族將領,因為在淝水之戰(zhàn)發(fā)生的時候遠征西域,讓他保存了自己的軍隊,相較于當時在中原地區(qū)爭斗的各個政權,后涼的軍事優(yōu)勢是比較明顯的。而呂光當時希望吞并緊鄰后涼的西秦,便主動對乞伏乾歸發(fā)起了進攻。
在西晉永嘉之亂后,中國北方便長時間處于割據分立的狀態(tài),大量游牧民族的百姓遷居內地,形成了多民族聚集的局面。在西北的涼州地區(qū),由于張軌及其后人在那里建立起了較為安定的前涼政權,因此吸引了不少民族的部落在此定居,鮮卑人也是其中之一。
而在前秦消滅前涼之后不久,前秦的國勢就因為淝水之戰(zhàn)的失利而走上了下坡路。氐族大將呂光趁此機會奪取了涼州地區(qū),建立起了后涼政權。但是和前涼相比,后涼政權的軍事屬性更加明顯,其在內政治理上也有許多不足,這讓涼州各地的百姓有了舉兵反抗呂氏政權的念頭。
鮮卑人禿發(fā)烏孤便是其中之一,其家族在當地已經經營多年,在族人中有著不俗的影響力。而在他準備起事的時候,其麾下大將紛陁給他送上了重要的建議,確立了之后南涼的發(fā)展方針。紛陁的建議具體是什么,在當時又有著怎樣的意義呢?
南涼創(chuàng)立者禿發(fā)烏孤
后涼統(tǒng)治存在的問題
在前涼時期,涼州之所以能夠成為中國北方最富庶的地區(qū),和張氏家族的政治路線有著密切的關系。張軌要求自己的后人尊奉晉室正統(tǒng),并且和當地世家大族之間建立了友好的關系,得到了他們的擁護,這才讓涼州有了抵御外敵的底氣。
而在前涼覆滅之后,前秦對于涼州的管理也基本沿用了前涼時期的政策,與當地士族有著密切的合作。在前秦涼州刺史梁熙被殺之后,涼州豪族宋氏兄弟依然據守城池,不愿降于呂光,由此可見前秦時期士族和政府之間還是有著比較好的關系的。
但是后涼的核心集團是呂光的西征軍,相較于穩(wěn)定的政治環(huán)境,他們顯然更加看重眼前的既得利益,因此在他們占領涼州之后,就和當地的士族之間產生了不可調和的矛盾。呂光麾下的將領們殘殺了不少在當地頗有名望的士人,來搶奪他們的資源,這讓后涼的統(tǒng)治在一開始的時候便不甚得民心。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8431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