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了解“許田圍獵”曹操為什么不“尊上獻弓”?接下來跟著小編一起欣賞。
許田圍獵,曹操犯上作亂的稱帝之心已經(jīng)昭然若揭,我覺得套用一句話叫做“曹操之心,路人皆知”,正因為曹操的這個舉動,所以導致了“衣帶詔”事件的爆發(fā)。
不過,如果沒有“駕前受拜”的大不敬舉動,曹操而是對漢獻帝表現(xiàn)的畢恭畢敬,這會為他贏得天下人的尊敬嗎?
答案是必然的,曹操肯定會贏得天下人的心,而且還會贏得后世史學家的毫不吝嗇的贊美之詞。但曹操肯定不愿意這么做,他寧愿留下一個罵名也要嘗試逐鹿天下,成就霸業(yè)。
尊上獻弓反而不利于曹操圖謀發(fā)展
曹操是一個野心家,這是前提條件,所以為了實現(xiàn)自己的野心,曹操向來不擇手段,他誤殺呂伯奢一家八口之后,繼續(xù)將錯就錯的擊殺了呂伯奢。
這既是一種心狠手辣,但也是一種異于常人的膽識。曹操為什么非得要殺呂伯奢呢?
因為他知道自己錯殺人家八口人,如果讓呂伯奢回去見到這一幕,呂伯奢必然會憤怒的報官,最重要的是讓呂伯奢活下去曹操會始終感到如鯁在喉,他的良心會鞭策自己。
所以他寧愿一錯再錯把呂伯奢一起殺了,干脆圖個干凈。
所以,時代動蕩的因素和性格多疑果敢的因素決定了曹操,這就是曹操最后為什么能夠成就一方事業(yè),而陳宮卻因為自己的心軟最終招來殺身之禍的緣故。
那么如果曹操放棄“挾天子以令諸侯”,而是充當一個忠心的漢室擁戴者,那么他顯然將在三國亂世中無所作為。如果他在“許田圍獵”中把漢獻帝伺候的舒舒服服,其實也不一定見得能夠贏得人心,因為這個民心,天下的心只能在漢獻帝身上。
在君權社會叫“民心所向,天命所歸”。
曹操是什么身份呢?他只不過是一個臣子,天下歸給他的心不過是對他忠于漢室的認同。
而不是認為他可以替代漢獻帝終結漢家天下,這樣的事情在歷史上有,但情況必須是皇帝昏庸無能,大臣們都不再忠心于皇帝,只有在這樣的情況下,臣子才有機會篡位奪權。。但這時候的漢獻帝還有一大群漢室臣子忠于他,雖然這些人都沒有什么實際力量,但架不住輿論力量。
這時候的曹操不管是忠還是奸,他都沒有合適的時機替代漢獻帝,就像周天子連自己的土地都沒有了,但各諸侯還是把他當成名義上的天下共主。
以至于秦國和齊國都稱帝時,反而招來各諸侯的反對,因為什么呢?
說白了,就是周天子和漢獻帝都還有一定的民心以及臣子的擁戴,這在講究“正統(tǒng)論”的古代是非常重要的。
在東漢末年,哪一個軍閥沒有能力稱帝,但是他們都沒有這個時機,因為一來局勢還不夠成熟;二來沒有名分。
像袁術就急急忙忙的捧著玉璽稱帝,但是卻淪為眾矢之的,可見就算曹操“尊上獻弓”,天下人的心也不會歸到他的身上。
天下人反而會把他視為匡扶漢室的大救星,而這么一個道德大包裹背負在曹操身上,他還能干篡位奪權的事情嗎?
肯定是不能的,所以曹操寧愿選擇在“許田圍獵”中干出大不敬的事情來,讓大家看到他自己的決心和意圖。
他也不愿意讓大家把他視為是匡扶漢室的救星,因為道德和名節(jié)會成為束縛他的枷鎖,他寧愿讓天下人都罵他,恨他。
這樣一來曹操反而自由了,既然你們都恨我,那我就再干一些讓你們恨我的事情,所以后來曹操脅迫漢獻帝打破“異姓不得封王”的祖制,讓漢獻帝封自己為“魏王”。
所以,曹操根本就沒有必要“尊王獻弓”,因為這種投資成本太高了,時間太長了。
曹操首先就得把自己塑造為一個人臣典范,道德模樣,成為漢獻帝駕馭的一匹戰(zhàn)馬,而且誰敢保證天下人會擁戴曹操為新的皇帝呢?
這種事情是幾乎不可能發(fā)生的,那么多漢室宗親,輪得著劉備也不可能輪得著曹操,除非曹操沒有稱帝之心。
否則他這樣做的風險實際上比專權的風險還高,因為他不確定擁戴漢獻帝最終會得到什么結果。相反如果他“挾天子以令諸侯”。
那么他的每一步都在朝著自己的目標前進,盡管也有風險,但是目標至少是明確的。
所以,這時候的曹操已經(jīng)沒有必要擁戴漢獻帝,至少在他有稱帝之心的前提下。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8436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