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人都知道曹操刺殺董卓的時候,是先趁著王司徒壽誕之日去祝壽,借出了那把王司徒家祖?zhèn)鞯钠咝菍毜?,然后前去行刺董卓,可是失敗后騎著馬逃跑了。王司徒知道曹操去刺殺董卓的時候,其實是心中很高興的,只要董卓一死,大漢王朝恢復當年的盛世,只是時間問題,可是還沒有開心半刻,就聽聞曹操的刺殺失敗,然后遭受到了董卓的通緝。
董卓帶兵進宮上朝的時候,放話說自己是上天派下來救助大漢王朝的功臣,如何可以輕易的被行刺殺害,董卓更是說曹操不可能自己做出這樣的事情,肯定有人指使,對著滿朝文武百官說:你們其中就是有曹操的主使,并且深深的看了王司徒一眼。因為經(jīng)過呂布的鑒定,知曉了曹操用的那把七星刀,就是王司徒家中祖?zhèn)鞯膶毜丁;丶抑笸跛就骄拖铝顚⒓抑械呐腿孔屗麄冏吡?,王司徒?jīng)Q定自殺之際,義女貂蟬前來將王司徒攔住。
貂蟬是一位美貌驚艷的奇女子,深得呂布的喜愛,曹操刺殺董卓失敗之后,在呂布帶兵在城中搜索曹操的時候,到了王司徒家中,然后看到了貂蟬,問起七星寶刀的時候,貂蟬拿了一把出來了,因為心中對貂蟬已經(jīng)生了情分,可以說是貂蟬說什么呂布都會相信。所以聽完貂蟬說的話,就帶人走了,回去之后呂布對董卓說,這件事情和王司徒?jīng)]有任何關系,他家里的七星寶刀在家中,曹操所拿的七星寶刀并不是王司徒家中的那一把。
這個時候通緝曹操的命令已經(jīng)發(fā)布到了全國各地,賞金更是非常的多,只要曹操被人認出,肯定就是沒有活路可走了。曹操剛到了縣城,就被捕快抓獲,很巧的是這個縣令與曹操有一些瓜葛,名叫陳公臺,在大堂之上,曹操被陳公臺好一頓羞辱,因為陳公臺之前進京求官的時候,曹操避而不見,架子可以說是非常的大。這樣一來曹操就被陳公臺押入了大牢。
到了晚上陳公臺來到了牢中,與曹操聊了一會,知曉了曹操做的事跡,心中非常敬佩,更是對他有了跟隨的想法,將自己的一切全部放棄,跟著曹操一起共謀大業(yè)。曹操就與陳公臺一起騎馬逃離了縣城。路途中,陳公臺建議曹操前去投奔袁紹,袁家四世三公更是天下中數(shù)一數(shù)二的諸侯,可是曹操說的是袁紹并非明主,要是單槍匹馬的前去投奔,肯定不會受到重用,更何況當年董卓進京就是他建議的,所以跟著這樣的人,一定不會有太大作為的。
曹操剛開始打天下之前可以說非常的曲折,做的驚天動地的大事,就是前去為國除害,進入董卓府中的內(nèi)院,然后趁機行刺。雖然被董卓發(fā)現(xiàn),行刺沒有成功,但是卻揚名于天下??梢哉f曹操當初那份愛國之心讓天下人都知道,將自己的生死已經(jīng)置于度外。
1、第六回 焚金闕董卓行兇 匿玉璽孫堅背約
董卓欺主弄權(quán),曹操借王允七星寶刀進府行刺,恰遇董卓叫呂布去挑好馬賜給曹操。呂布去后,董卓因不耐久坐而側(cè)臥,曹操正要行刺,卻被董卓在鏡子里看見。這時呂布已牽馬回來,曹操跪下謊稱獻刀給董卓,并借口試馬,等董卓醒悟過來,曹操已經(jīng)去了洛陽。
2、第七回 袁紹磐河戰(zhàn)公孫 孫堅跨江擊劉表
袁紹與公孫瓚戰(zhàn)于磐河,公孫瓚敗,被趙云所救,趙云因紹無忠君救民之心,棄之而投奔公孫奔公孫瓚。公孫瓚不重用趙云。劉、關、張前來助公孫瓚,與趙云相見,甚敬重,不忍相離。
袁術(shù)向袁紹要馬不得,向劉表借糧不能,使書叫孫堅伐劉表,已伐乃兄袁紹。孫堅伐劉表;劉表先敗,后聽蒯良計,在硯山用矢石打死孫堅。孫策用黃祖換父尸后回江東。
3、第八回 王司徒巧使連環(huán)計 董太師大鬧鳳儀亭
董卓在長安任意殺戳。王允與歌妓貂蟬暗設連環(huán)之計,要借呂布殺董卓。王允分別把貂蟬許與董卓和呂布,使二人猜疑。呂布趁卓與帝共談,與貂嬋私會相府后園鳳儀亭,卓趕來,大怒。
4、第九回 除暴兇呂布助司徒 犯長安李傕聽賈詡
李儒讓董卓把貂嬋賜與呂布,收買其心。卓告貂嬋,嬋哭訴不去。李儒嘆曰:“我等皆死于女人之手矣?!倍款I貂嬋去眉塢,王允與呂布計議殺卓,派李肅假傳天子詔要禪位于卓,卓欣然以往,被殺。
蔡邕哭董卓,王允將他下獄縊死。董卓余黨李傕、郭汜求王允赦罪不得,從謀士賈詡計聚陜?nèi)朔粗?,敗呂布,圍長安,殺王允,欲殺獻帝謀大事。
5、第十回 勤王室馬騰舉義 報父仇曹操興師
李傕、郭汜欲弒獻帝被張濟樊稠勸止,仍尊獻帝為帝,自此獨掌大權(quán)。二賊為董卓平反,并先后三次改葬董卓。此時,西涼刺史馬騰和并州刺史韓遂以勤王之名起兵,與李郭之軍數(shù)次交戰(zhàn)各有勝負,成僵持之態(tài)。?
曹操在山東大破黃巾軍,并將精壯留下編制為“青州兵”,并加以訓練,成為了戰(zhàn)斗力最強的一支部隊。其余婦女老弱,發(fā)歸田里,屯田養(yǎng)織,開始有了自己的后方。
曹操招賢納士,得了荀彧、荀攸、程昱、郭嘉、劉燁、滿寵、呂虔、毛玠一干文人,又得了于禁、典韋一班武將,名聲日重,于是想到接回老家的父親曹嵩一干家人。不想曹嵩一行人經(jīng)過徐州地界時被陶謙派去護送迎接的張闿所殺。曹操起兵討伐陶謙,以報父仇。
擴展資料
三國演義第六回到第十回主要人物簡介:
1、董卓,于桓帝末年先后擔任并州刺史,河東太守,利用漢末戰(zhàn)亂和朝廷勢弱占據(jù)京城,廢少帝立漢獻帝并挾持號令,東漢政權(quán)從此名存實亡。
董卓成長于涼州,好結(jié)交羌人。漢桓帝末年,董卓被征召為羽林郎,后又為中郎將張奐部下作軍司馬,討伐漢陽羌人,董卓作戰(zhàn)粗猛有謀,力建戰(zhàn)功。又先后參與鎮(zhèn)壓黃巾起義、涼州之亂等戰(zhàn)役,頗著威名。
中平六年(189年),受大將軍何進、司隸校尉袁紹所召,率軍進京討伐十常侍。不久,京中動亂,董卓在北芒立下了救駕大功,回京后便掌權(quán)。
又招攬呂布殺掉丁原,很快就吞并了附近兩大軍閥兵力。隨后董卓廢少帝,立劉協(xié)即位(是為漢獻帝),且不久就弒害了少帝及何太后,專斷朝政。據(jù)有武庫甲兵,國家珍寶,威震天下。
獻帝初平元年(190年),袁紹聯(lián)合關東各地刺史、太守,爆發(fā)董卓討伐戰(zhàn)。初平二年(191年),董卓被孫堅擊敗,退守長安。董卓在朝野內(nèi)外都廣布親信,僭用近似天子的服飾及車駕,呼召三臺。
2、袁紹,東漢末年軍閥,漢末群雄之一。司空袁逢之子。袁紹出身東漢名門“汝南袁氏”,自袁紹曾祖父起,袁氏四代有五人位居三公,他自己也居三公之上,其家族也因此有“四世三公”之稱。
袁紹早年任中軍校尉、司隸校尉,曾指揮誅殺宦官。初平元年(190年),與董卓對立,被推舉為關東聯(lián)軍首領。
在漢末群雄割據(jù)的過程中,袁紹先占據(jù)冀州,又先后奪青、并二州,并于建安四年(199年)的易京之戰(zhàn)中擊敗了割據(jù)幽州的軍閥公孫瓚,統(tǒng)一河北,勢力達到頂點。但在建安五年(200年)的官渡之戰(zhàn)中大敗于曹操。建安七年(202年),袁紹在平定冀州叛亂之后病逝。
3、曹操,東漢末年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 ?,三國中曹魏政權(quán)的奠基人。
曹操曾擔任東漢丞相,后加封魏王,奠定了曹魏立國的基礎。去世后謚號為武王。其子曹丕稱帝后,追尊為武皇帝,廟號太祖。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曹操以漢天子的名義征討四方,對內(nèi)消滅二袁、呂布、劉表、馬超、韓遂等割據(jù)勢力,對外降服南匈奴、烏桓、鮮卑等,統(tǒng)一了中國北方。
并實行一系列政策恢復經(jīng)濟生產(chǎn)和社會秩序,擴大屯田、興修水利、獎勵農(nóng)桑、重視手工業(yè)、安置流亡人口、實行“租調(diào)制”,從而使中原社會漸趨穩(wěn)定、經(jīng)濟出現(xiàn)轉(zhuǎn)機。?
黃河流域在曹操統(tǒng)治下,政治漸見清明,經(jīng)濟逐步恢復,階級壓迫稍有減輕,社會風氣有所好轉(zhuǎn)。曹操在漢朝的名義下所采取的一些措施具有積極作用。
【曹操詐叔】曹操小時候游蕩無度,其叔父見此曾憤怒地向其父曹嵩告狀。曹操受不了父親的責備,忽心生一計,看見叔父詐倒于地,作出中風情狀。叔父信以為真,告之曹嵩。但當曹嵩急視曹操時,竟發(fā)現(xiàn)曹操安然無恙,曹嵩竟相信曹操所言叔父不喜歡自己的謊話,日后但凡叔父言操之過,都不聽。
【曹操獻刀】董卓自任相國,專權(quán)朝野,捏造罪名殺死少帝。滿朝文武敢怒不敢言,曹操挺身而出,曹操借王允七星寶刀進府行刺。董卓不耐久坐,倒身轉(zhuǎn)向內(nèi)臥于床上。曹操抽刀欲刺,董卓在穿衣鏡內(nèi)看見了曹操的動作,轉(zhuǎn)身相問。曹操急中生智說:“我得到一口寶刀,欲獻給恩相公?!倍拷拥兑豢?,果然是一口寶刀。董卓引曹操出閣看馬,曹操謝道:“愿借馬一試?!比缓罂祚R加鞭,逃之夭夭。
【捉放曹】曹操謀刺董卓未成,逃出京城,在中牟縣被縣令陳宮捉住。陳宮欽佩他的忠義,棄了官職與他同逃。逃到成皋,多疑的曹操錯殺呂伯奢家人,又殺死好心的呂伯奢以絕后禍。陳宮看出曹操心狠手辣,但又念及自己為國家跟他到此,殺之不義,便棄曹操而他往。
【曹操的“笑”“怒”“求”“哭”】
曹操敗走華容道時,他倉慌逃竄險些喪命,但他竟能夠三次大笑,笑周瑜、孔明,無智謀,他以笑來穩(wěn)定軍心。但當他逃回到據(jù)點的時候,已經(jīng)脫離了危險,他又仰面大哭,哭謀士郭嘉已死了??薰?,是說其他軍士無能,把戰(zhàn)敗的責任推卸掉了。“三笑一哭”這一情節(jié)把曹操的奸詐和權(quán)術(shù)刻畫得淋漓盡致。
曹操的八十萬大軍灰飛煙滅,他卻能在惶惶逃命中連連大笑,這“笑”寫出了他雖大敗卻不氣餒,不認輸,還要發(fā)表議論笑話對手“智謀不足”,“是無能之輩”。這是用環(huán)境描寫來反襯曹操之“頑強”“狡譎”的一面,說明他仍然雄心勃勃。
曹操削平北方群雄,欲鯨吞孫、劉,為的是統(tǒng)一天下。目下,雖敗而大志不改,日后還要重整旗鼓再作較量。正因為這樣,所以他要以“笑”來穩(wěn)定軍心,鼓舞士氣,度過難關。所以說曹操敗中的大笑是一種策略,真是狡譎之至。
作者用反常的“笑”來表達人物復雜的內(nèi)心世界,又用正常的“怒”和“求”來對照笑,寫出曹操性格的多側(cè)面。華容道上因積水難行,曹操命令士兵運草堵塞,又命令人馬踐踏而行,死者不可勝數(shù),哭聲于路不絕,他怒曰:“有死之命,何哭之有?如再哭者立斬。”他把人馬分為三停,有一停填了溝壑,他就踐踏著士兵的尸體過溝。等過了險境回頭一看,只有三百騎隨后。這怵目驚心的一幕,說明了曹操極端自私和殘忍的本質(zhì)。曹操的人生哲學是“寧教天下人負我,休叫我負天下人。”為了保全自己,他不擇手段,無所不用其極,狠毒到了極點。為了保命,殺氣騰騰的曹操,也能低聲求饒。華容道上他欠身向關公求饒,用“春秋之義”打動關公。
曹操安全逃回南郡以后,總結(jié)這場戰(zhàn)爭,他不承認自己驕傲輕敵,指揮失誤。在飲酒時他仰頭大慟,以哭死去的謀士郭嘉郭奉孝,這時曹操就以此來影射這些謀士沒有為他出謀劃策。就這樣,他狡猾地推卸了戰(zhàn)敗的責任,使得那些謀士聽了以后,默默地、慚愧地退了下去。由此可見,曹操是多么狡猾、陰險。
作者在赤壁慘敗這個最尖銳特別的環(huán)境中,通過曹操的“三笑”、“一怒”、“一求”、“一慟”,描繪出了一個奸雄的形象。人物動作描寫很傳神生動,“馬上仰面大笑”、“坐于疏林之下,仰面大笑”、“在馬上揚鞭大笑”,“忽仰天大慟”,“捶胸大哭”,動作幅度很大,夸張而有戲劇色彩,寫盡了人物的奸詐虛偽。
【曹操割發(fā)代首】攻打張繡期間,所過之處,麥熟將刈。為贏民心,曹操傳令凡過麥田有踐踏者皆斬首。不料自己的馬因鳥而驚,闖入麥田,違反了自己頒布的軍令,理當斬首。(但他心中知道無人敢執(zhí)法,也不會讓他自殺。)于是便借郭嘉之語“法不加于尊”,將死罪拋開,而以劍割發(fā)代首,并傳示三軍:“丞相踐麥,本當斬首號令,今割發(fā)以代?!币燥@示自己也是帶頭執(zhí)法的??梢娖渖婆獧?quán)術(shù),奸詐過人的特點。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8445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戲志才是誰,歷史上是否真實存在這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