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雍正建立軍機處以后,首席軍機大臣一直是位高權(quán)重,而擔任這個職務的一般都是滿臣,縱觀清朝歷史,漢人中只有兩人擔任過此職務,一個是道光朝的曹振鏞,另一位就是咸豐朝的彭蘊章。說起彭蘊章其人,應該還要從奕?這里起個頭。
咸豐皇帝奕詝和他六弟奕?之間的兄弟感情,雖不像雍正時期那般水火不容,但不可否認其隔閡還是很大,奕?在入值軍機處期間,一直小心翼翼,不敢得罪咸豐帝,但“飛鳥盡、良弓藏”這句古語再次得到驗證。
就在奕?的生母康慈皇貴妃去世之際,奕?為了討得一個“皇太后”的封號,讓咸豐帝大為不悅,隨后咸豐帝解除了奕?的首席軍機大臣、宗人府宗令、正黃旗滿洲都統(tǒng)等職。
奕?被罷免成為閑人之后,咸豐地提拔了道光朝老臣文慶擔任首席軍機大臣,不過此人官運不濟。一年之后,文慶便病逝在任上。
文慶其人是一個滿洲貴族,也是滿人中不可多見的進士出身。整個道光朝,文慶曾兩次入值軍機處,又兩次被驅(qū)逐。雖然屢屢受挫,但道光帝對他還是很器重,臨終前將其列為顧命大臣,讓他好生輔佐咸豐帝。
咸豐即位后,文慶一直受到重用,曾先后擔任吏部尚書、步軍統(tǒng)領(lǐng)、內(nèi)大臣、翰林院掌院學士等職。咸豐五年(1855年),晉升為武英殿大學士,并加太子太保,直到擔任首席軍機大臣。
文慶是一個有主意的人,向來鄙視滿漢成見,一心要重用漢人,他曾建議咸豐帝去除滿漢藩籬。當時曾國藩組織的鄉(xiāng)勇在江西戰(zhàn)場屢遭敗績,咸豐對此也產(chǎn)生了懷疑,但文慶建議重用曾國藩,結(jié)果后來曾國藩果然不負眾望,這證明文慶慧眼識人。
除了重用曾國藩外,另一位漢族名臣胡林翼也曾得到文慶的青睞,可見文慶對于漢臣十分看好。而對于滿臣,文慶則不以為然,他在一份奏疏中向咸豐奏稱:“各省督撫皆難勝任,不早罷之,恐誤疆事”,他所提到的這些封疆大吏,無一不是滿人。而后來的結(jié)果證明,這些人果真誤國誤民。
文慶去世后,咸豐帝表現(xiàn)出深深的痛惜,而后來的咸豐帝也像文慶那樣破除了滿漢之見,因為接替文慶成為首席軍機大臣的是一位漢臣彭蘊章。
相比那位“鼎鼎大名”的曹振鏞,彭蘊章也是個只磕頭,不做事的首席軍機大臣。因為處處小心,從不與人為敵,注定了他也是一位政壇極為平庸的角色。不過出現(xiàn)這種情況也不新鮮,漢族官員在矛盾激烈、險象環(huán)生的政壇上,也只能如此求得生存和發(fā)展。
從另外一個角度看,無論是曹振鏞,還是彭蘊章,都是張廷玉的一個翻版而已。只不過因為時勢變化,他們才有機會成為一個庸碌的首揆,在張廷玉時代,由于滿人自己覺得根基不穩(wěn),時時處處提防,漢人是不可能擔任首席軍機的,鄂爾泰雖資歷不如張廷玉,但仍然位居首席軍機,就是這個道理。
彭蘊章雖然成事不足,但敗事有余,他一直在咸豐面前詆毀曾國藩,他覺得曾國藩握有兵權(quán)對于朝廷是個不小的隱患。不過他的這些提議遭到毫無滿漢成見的權(quán)臣肅順的反對。歷史就是這樣詭異,當滿人終于去除滿漢成見,肯將重權(quán)放給漢人時,卻冒出一個比滿人更加排斥漢大臣的彭蘊章。
彭蘊章得到咸豐重用,有很多深層原因,首先這位漢臣從里到外都是滿人味,這是一個關(guān)鍵因素;其次,在當時的滿洲貴族之中,人才凋零,的確也找不到合適的人選,所以機會就這樣落到了一個頗為庸碌之人身上。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8447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