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元前627年的二月份,那天天氣還是冷的,并且還下起了大雪。讓我們再把目光轉(zhuǎn)移到秦國東邊的一座關(guān)隘—函谷關(guān):只見從關(guān)口內(nèi)陸陸續(xù)續(xù)走出了一支軍隊,紛亂的旗幟被風(fēng)吹得呼呼響,上面大大的寫著一個“秦”字,毫無疑問,這支軍隊是來自秦國的。不過奇怪的是,這支秦軍大冬天的為何急行軍?這是往哪去呢?
這得要從幾年前說起。那是公元前632年,一場城濮之戰(zhàn),讓晉國坐上了春秋霸主的位子,這是自齊桓公稱霸以來的第二位霸主。那這和秦國有啥關(guān)系?原來當(dāng)年晉國與楚國交戰(zhàn)之時,中原地區(qū)的鄭國同時在晉國和楚國兩邊下注,當(dāng)時的晉文公很生氣,后果很嚴重,于是他拉上秦穆公一起攻打鄭國。不過鄭國出了個人才,叫燭之武,他不知給秦穆公灌了啥迷魂湯,竟然說動了秦穆公,不僅沒讓秦國打鄭國,而且還讓秦國出兵替鄭國防守(具體燭之武如何說秦穆公,請看語文課本《燭之武退秦師》一篇)。
這叫什么事?也正因為這樣,晉文公打消了進攻鄭國的念頭,后來秦穆公一想,不對呀,我被耍了!在秦穆公后悔、又無法發(fā)作的兩年后,機會來了:當(dāng)時鄭文公、晉文公先后病死。這意味著什么?霸主這位子空缺呀!既然沒有霸主,我秦國就來當(dāng)這個霸主,不過在當(dāng)這個霸主之前,我得先拿這個曾經(jīng)欺騙我的鄭國開刀,讓鄭國成為我秦國稱霸諸國的墊腳石!
因此,也就有了剛開始說的秦軍出關(guān)。而這支秦軍正是秦穆公派遣進攻鄭國的軍隊,領(lǐng)兵者是百里奚的兒子孟明和蹇叔的兒子西乞、白乙。當(dāng)然他們這次的滅國行動主要是偷襲,如果光明正大地去,倒是會讓鄭國警覺,況且當(dāng)時鄭國的北門還是秦國的將領(lǐng)把守,天賜良機呀!
正當(dāng)秦軍士氣高漲地走在去往鄭國的官道上,這時前面突然來了一支牛隊,為首的是鄭國商人弦高子,他們正是去洛陽做買賣。作為一名商人,弦高子是很敏感,看到這支戰(zhàn)車士兵齊整的軍隊,不像我們鄭國軍隊,再一看旗幟,嚇了一跳,竟然是秦軍!他們來干什么?難道是來幫鄭國防守?不對,不對,他們是來打鄭國的!
想到這里,弦高子嚇了一身冷汗,不過很快他就冷靜下來,現(xiàn)在最要緊的是,盡快讓鄭國國君知道,一旦秦軍兵臨城下,一切休矣!要想讓鄭國有所準備,首先要先拖住這支秦軍,于是他看了看他自家的牛隊,頓時想了個辦法:獻牛。
怎么獻牛呢?他以鄭國使者身份親自拜見進來的自稱鄭國使臣的不是別人,正是弦高,擺著個架子,裝作真的是一個使者一般,行覲見禮,對孟明說:我們鄭國國君聽說秦國派軍過來,特命我?guī)矸逝R皇^,熟牛皮四張,來犒勞貴軍,還望將軍笑納。
怎么回事?鄭國怎么知道我們來進攻,事情敗露了?怎如今鄭國已經(jīng)有了防備,看來鄭國那邊的內(nèi)應(yīng)也應(yīng)該暴露了,這仗該如何打?誰來幫幫我!
想到這里,孟明已經(jīng)沒有心思再去偷襲鄭國了,不過無功而返,恐怕回到秦國會受到責(zé)罰。你想想,大冬天千里遠征鄭國,最后消息敗露,大軍空手回去,雖然不會有生命之危,但就這樣回去,恐惹人恥笑,到時面子如何掛得住!也不知道這時誰說了一句:“我們不是在滑國嗎?”大家一想:對呀,雖然沒完成國君給我們的任務(wù),但至少也能夠帶點東西回去,而滑國正好送到咱嘴里,就這么辦!于是孟明很快就滅了滑國,搶了所有的財物,然后撤軍,這就是“滅滑而還”。
滑國也真是悲催,躺著也中槍!滑國,招誰惹誰了?以前的時候,滑國還能夠在鄭國和衛(wèi)國之間來回徘徊,只要誰打他,他就向誰屈服,如果沒有秦國這檔事,一般大國對他是不屑一顧的,他只要利用鄭國和衛(wèi)國之間的矛盾,然后保全自己??墒菦]想到,秦國一來,他就莫名其妙地替他的對手鄭國背鍋,被秦國所滅,而被滅的原因也很奇葩:秦國不想無功而返。只因他處在秦軍回秦的順道上,就這樣被滅了國,無緣無故成了為秦軍泄憤的對象。
你說這叫什么事!自己不找麻煩,麻煩倒自己送上門。在那樣一個時代,作為一個小國,沒有實力,保不齊啥時候就讓人給滅了。不過還好,最后晉國給你“報了仇”:在崤山,回去的秦軍中了晉國的埋伏,全軍覆沒,連統(tǒng)帥孟明、西乞、白乙三人也被俘了。
人物生平
但是,雄居長江中游的楚國,自持國大兵強,不尊周王室,也不服從齊國,經(jīng)常出兵中原,和齊國爭奪諸侯國,欲稱霸中原。
公元前666年(鄭文公七年),楚成王以鄭國背楚向齊為由,派楚國令尹(相當(dāng)于執(zhí)政大臣)公子元為中軍元帥,斗御江、斗梧為先鋒,公孫游、公孫嘉為后衛(wèi),發(fā)兵車六百乘討伐鄭國,爭奪鄭地。
公子元率領(lǐng)楚國兵馬已經(jīng)攻破鄭國的梏敉關(guān)(今河南鄭城南郊的關(guān)口),攻入純門(今河南鄭城外城的南門),將到達逵市(今河南鄭城純門通往內(nèi)城的大道)。
鄭國的正卿叔詹正確地估計形勢,認為楚國發(fā)六百乘兵車伐鄭,傾國內(nèi)全部兵力,國內(nèi)必空虛,害怕國內(nèi)生變,不敢久戰(zhàn),便大膽地設(shè)空城計以待楚師。公子元害怕,不敢攻鄭城,撤兵回楚。
自純門失守以后,鄭文公恐怕楚國兵馬再次討伐,便派大將聃伯率兵馬守純門。
楚成王聽說公子元率兵馬伐鄭不戰(zhàn)而回,大怒,乘機殺死公子元, 又派大將斗章領(lǐng)兵車二百乘繼續(xù)伐鄭。斗章領(lǐng)兵馬直入鄭境,將近純門,聽說鄭國大將聃伯把守純門,心中害怕有失,不敢攻鄭城,也撤兵回楚。 楚成王得知斗章領(lǐng)兵伐鄭又是不戰(zhàn)而回,大怒,又派大夫斗廉(斗章的兄長)督戰(zhàn),和大將斗章再次領(lǐng)兵馬伐鄭國。斗廉、斗章二將率領(lǐng)兵馬,星夜奔襲鄭國境內(nèi),直奔純門,乘聃伯無備,攻破純門,俘虜鄭將聃伯,大敗鄭軍,乘勝班師回楚報功。
楚成王得知斗廉、斗章伐鄭取勝,大喜,馬上又增加兵車二百乘,要斗廉、斗章二將再次伐鄭,定要攻破鄭城,俘獲鄭伯,治鄭國背楚向齊之罪,使鄭國歸順楚國。于是,斗廉、斗章又率領(lǐng)兵車四百乘伐鄭,很快包圍鄭城。
鄭文公得知純門失守,聃伯被俘,心中害怕,急忙派使臣去齊國借兵援助。去齊國借兵的使臣尚未回來,鄭文公又得知楚兵再次伐鄭,已包圍鄭城,便再次派使臣去齊國借兵。
齊桓公聞報楚軍伐鄭甚急,便大會諸侯,于公元前656年(鄭文公十七年),帶領(lǐng)齊、魯、宋、衛(wèi)、陳、鄭、許、曹八國兵馬先伐蔡國,破蔡后又伐楚,大軍直抵召陵(楚邑,今河南郾城東)。楚成王聽說八國兵馬伐楚,心中害怕,忙派大夫屈完和齊軍議和,雙方訂立盟約,楚國表示尊周服齊,解鄭國之危。
眾諸侯在首止輸流為太子姬鄭設(shè)宴招待,一住就是三個月。周惠王本來不喜歡太子,又見太子和眾諸侯在首止長期相會,大怒,馬上派周公姬宰去首止,私自會見鄭文公,挑撥鄭國和齊國關(guān)系,要鄭文公離開首止,背離齊國,和楚國結(jié)盟,幫助次子姬帶繼承周王位,并許諾事成之后, 加封鄭文公為王室卿士。鄭文公認為從齊不如從周王,又急于得到王室卿士爵位,便不聽叔詹的勸告,托言鄭國內(nèi)有大事私自返回鄭國,又派大夫申候暗通楚國,準備投靠楚國。
齊桓公對鄭文公在首止私自逃盟很不滿意,又聽說鄭文公派人私通楚國,大怒,于公元前645年(鄭文公二十八年)率領(lǐng)齊、魯、宋、陳、衛(wèi)、曹等國兵馬討伐鄭國,包圍鄭國的新城(今河南新密東南)。楚成王得知齊國伐鄭,便親自率領(lǐng)兵馬伐許國,包圍許城。齊桓公聽說楚兵伐許,便轉(zhuǎn)移伐鄭的兵馬去救許,鄭城才得救。不久,鄭文公害怕齊國再次伐鄭,便殺死申候,派師叔去齊國講和。齊桓公準許鄭國講和,讓鄭文公去寧毋(魯邑,今山東金鄉(xiāng)東南)與眾諸侯會盟。
太子華和公子藏都是鄭文公的嫡夫人所生。嫡夫人陳媯很得鄭文公的寵愛,便立其長子太子華為太子。以后,嫡夫人陳媯年老色退,鄭文公先后娶了兩位夫人,而且都生了兒子。這樣,陳媯便失去鄭文公的寵愛,太子華也得不到鄭文公的歡喜。
太子華見鄭文公如此好色多寵,深感自己的太子地位有被廢的危險,心中終日不安。這次乘去寧毋會見齊桓公的機會,便謊言對齊桓公說:“鄭國之政,皆出于叔詹、堵叔、師叔。鄭伯首止逃盟,背齊向楚,皆‘三大夫’之意。若以君侯之靈,派兵伐鄭,滅掉‘三大夫’,奪回政權(quán),我愿讓鄭國長期服從齊國,比于附庸!”齊桓公聽從國相管仲的話,不但不聽太子華的意見,反而將太子華的話透露給鄭文公。鄭文公得齊桓公書信,大怒,將太子華和公子藏殺死,又害怕別的兒子生變奪權(quán),便把兒子全部趕出鄭國。
公元前639年(鄭文公三十四年),楚成王和宋襄公在孟邑(今河南睢縣西北)會諸侯,爭奪盟主。鄭文公積極支持楚成王,首先倡儀由楚成王為盟主,又游說許國、陳國、蔡國的國君支持楚成王當(dāng)上了盟主。宋襄公沒有當(dāng)上盟主,心中惱恨楚成王,但楚國強大,無可奈何楚國,便移恨鄭文公,于公元前638年(鄭文公三十五年)親自率領(lǐng)兵馬討伐鄭國。
鄭文公得知宋國伐鄭,急忙派使臣去楚國求援。楚成王說:“鄭國是楚國的姻親,鄭伯事楚如父。宋國今日伐鄭、實際上是欺我楚國。我們一定要發(fā)兵救鄭國?!背钜傻贸紕癯赏跽f:“主公發(fā)兵救鄭,不如直接發(fā)兵伐宋。楚伐宋,宋國空虛,必移伐鄭之師救宋,鄭城可解危急。”于是,楚成王命成得臣為將、斗勃為副將,率兵馬伐宋,在泓水(泓水故道在今河南拓城西北)大敗宋師,鄭國得救。
鄭文公得知楚師大敗宋兵,鄭城得救,非常高興,準備親自往柯澤楚營去拜會楚成王。當(dāng)時,鄭文公的夫人羋氏,聽說鄭文公要去拜會楚成王, 便也帶著兩個女兒(大女兒伯羋,二女叔羋,已十四、五歲)一起去會見楚成王,又約楚成王次日進鄭城赴宴。
次日,鄭文公一大早便出鄭城親自迎接楚成王進鄭城,在太廟設(shè)盛宴,對楚成王九獻禮,比如天子。宴席豐盛,食品百種,外加幾十種干鮮水果,為列國鮮見。宴席上,鄭文公夫婦及其兩個女兒都向楚成王行大禮,輪番勸酒。楚成王見兩個外甥女長得如花似玉,很有姿色,心中高興,酒喝得也多了。宴席從中午一直喝到午夜時分,把楚成王喝得酩酊大醉。臨別,楚成王對鄭文公、羋氏說:“寡人今日領(lǐng)情過盛,酒量已足,今夜要回楚營,妹與兩個外甥女送我一程如何!”鄭文公、羋氏立即答應(yīng)。
楚成王起駕回柯澤大營,鄭文公送到城外而別。鄭文公夫人羋氏及兩個女兒則與楚成王并駕而行,一直送到柯澤大營。原來楚成王看中了兩個外甥女的美色,到了大營,便讓羋氏在驛館內(nèi)住下,將伯羋、叔羋拉入營內(nèi)過夜,成就魚水之歡,枕席之樂。鄭文公、羋氏見狀,后悔莫及,在館舍內(nèi)急得團團轉(zhuǎn),直到天亮。次日,直到中午時分,楚成王才派人將泓水戰(zhàn)斗中所獲之物大半贈給鄭文公、羋氏,送鄭文公和羋氏回了鄭城。另將伯羋、叔羋用車載回楚國,收入后宮為妾。
公元前636年(鄭文公三十七年)春天,重耳回到了晉國,并繼承晉國國君之位,是為晉文公。
滑國國君聽說鄭國兵馬又來侵伐,心中害怕,忙請衛(wèi)文公幫助。衛(wèi)文公也沒辦法,只得派人去周王室,請求周襄王幫忙。
周襄王聞報,派大夫游孫伯和伯服來鄭國替滑國說情,讓鄭國停止討伐滑國。鄭文公一見周襄王的使臣,大怒,說:“周王、衛(wèi)君、滑伯與鄭國同為姬姓,周王為什么偏袒衛(wèi)國,為滑國說情。先君厲公曾幫助周惠王(周襄王的父親)回國復(fù)位,立了大功,周王室連個卿士爵位都不給先君!”一怒之下便把周王的使臣扣留,不準其離開境地。周襄王聽說鄭文公不聽勸告,又扣留了使臣,盛怒之下,派大夫頹叔、桃子二人去翟國(又稱狄國,在今山西、河南交界處)借兵伐鄭。翟君領(lǐng)騎兵千人,以打獵為名,突然入侵鄭國境內(nèi),攻破了櫟城。
當(dāng)時,正卿叔詹勸鄭文公說:“周王有難居鄭地,是因為周天子和鄭伯是姬姓同宗,相信鄭國。主公若能效先君厲公的做法,起義兵納周王,首先樹起尊周王大旗,建功于周王室,爭得王室卿士爵位,便可以冠冕諸侯,征服列國,稱雄中原了?!笨墒?,鄭文公不聽叔詹的話,仍怨氣十足地說:“周王現(xiàn)在才知道翟人不如鄭國了。我們的兵力不如晉國和秦國,難以起兵納王。”叔詹勸文公說:“先君曾聯(lián)合虢國兵馬共同納王。我們也可以聯(lián)合晉國兵馬共同納王!”鄭文公仍不聽,說:“先君起義兵納王,周王并沒有給先君卿士爵位。今日起義兵納王,我看也不會有啥好處!”
公元前635年(鄭文公三十八年),晉文公起義兵打敗了甘昭公,幫助周襄王回到了洛陽王城,復(fù)了周王位。周襄王為酬謝晉軍幫助平亂的功勞,把陽樊(今河南濟源東)、溫邑(今河南溫縣西南)、原邑(今河南濟源西北)、攢茅(今河南修武西北)給晉,晉國的疆土一下向東拓展到太行山以南。
晉文公自起義兵納王后,功高如山,名聲大振,便于公元前631年(鄭文公四十二年)傳榜各路諸侯于十月在溫地取齊,共同去河陽(今河南孟縣西)朝拜周襄王。是時,齊昭公、宋成公、魯僖公、蔡莊公、秦穆公、鄭文公、陳共公以及邾、莒的國君,皆到河陽朝拜了周襄王,只有衛(wèi)國和許國的國君沒有到。
朝拜了周襄王,晉文公說:“寡人受天子冊封為方伯,專事征伐。今日許國一直服事楚國,不通中原,連天子朝駕河陽,許男也不到河陽朝拜天子,真是大逆不道,不尊天子。寡人愿與眾位一起發(fā)兵討伐許國,不知大家意見如何?”眾諸侯都不敢違抗晉侯命令,皆說:“愿聽從君令!”只有鄭文公一人內(nèi)心不服,暗地對叔詹說:“昔時,晉文公為公子時,路過鄭地, 寡人曾不禮于他,必懷恨在心。今日晉國伐許,明日必伐鄭。我們不如暗地通楚,留條后路,異日若有大難,可以靠楚人保護!”叔詹勸鄭文公說:“晉文公有納周王大功,眾諸侯皆依附,兵強勢大。晉侯不記前仇,收鄭國入了盟。君主千萬莫要三心二意。君若懷二心,必得罪晉國,后果不堪設(shè)想?!编嵨墓圆宦犑逭驳囊庖?,派人到處傳說鄭國有疫病發(fā)生,托言給晉文公,先行回鄭國去了,并暗地派人去楚國,告訴晉將伐許之事。
晉文公見走了鄭文公,心懷不滿,仍率領(lǐng)晉、齊、宋、魯、陳、蔡、秦、邾、莒九國兵馬伐許國,很快包圍了許城。許僖公忽聞九國兵馬討伐,包圍了許城,又不見楚兵來援助,只得開了城門,向晉文公投降,出大量金帛慰勞各路大軍。晉文公準許許國求和,讓許僖公和各位諸侯見面結(jié)盟。
當(dāng)初,鄭文公有三個夫人,有五個寵愛的兒子,都因罪早死。鄭文公發(fā)怒,把眾公子全都趕出鄭國。公子蘭逃到晉國,隨隨晉文公圍攻鄭國。公子蘭服侍晉文公很小心謹慎,晉文公寵愛他,公子蘭于是在晉國暗中活動,爭取回鄭國作太子。晉國這時想抓住叔詹把他殺掉。鄭文公害怕,不敢對叔詹說。叔詹得知后,對鄭文公說:“我曾經(jīng)對您說過,您不聽我的,晉文公終于成為鄭國禍患。然而晉國圍攻鄭國的原因,是為了我,我死而能赦免鄭國,是我的心愿。”于是自殺。鄭國人將叔詹的尸體交給晉國。晉文公說:“一定要見到鄭國國君,侮辱他一番才離開?!编崌藫?dān)憂這件事,于是派人暗中對秦國說:“攻破鄭國增強了晉國,是對秦國不利的事?!庇谑乔剀姵繁?/p>
晉文公想將公子蘭送回鄭國立為太子,將此事告訴鄭國。鄭國大夫石癸說:“我聽說姓是后稷的元妃,她的后代應(yīng)當(dāng)有興起的。公子蘭的母親是姓的后代。再說夫人的兒子全都死了,剩下的庶子沒有比公子蘭更賢德的。今圍攻緊急,晉國為公子蘭請求,沒有比這更大的好處?!编嵨墓谑谴鹪蕰x國,與晉國結(jié)盟,而終于立公子蘭為太子,晉軍才罷兵離去。
公元前628年(鄭文公四十五年),鄭文公去世,公子蘭即位,是為鄭穆公。
為政舉措
趣聞軼事 鄭文公有個妾是南燕國女,姓,故稱燕。公元前549年(鄭文公二十四年),燕夢見天神給她一支蘭草,并對她說:“我是伯(伯是南燕國始祖)。我是你的祖先,把蘭草作為你的兒子,蘭草是國中最香的草?!毖喟褖糁v給鄭文公聽,鄭文公便與她同房,又給她一支蘭草作為憑證,于是生下兒子,取名為蘭,即后來的鄭穆公。
人物評價 鄭文公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鄭國國君中在位時間較長的一位,執(zhí)掌鄭國政權(quán)四十五年(公元前673年前628年)。鄭文公在位時鄭國的綜合國力已經(jīng)失去鄭莊公時代地區(qū)小霸的威風(fēng),充其量只能算是個二流諸侯,因此鄭國常受到像楚、晉這樣強國的欺凌。好在鄭文公一是能忍,并善于察言觀色;二是常常出席大國主持的盟會,尋求“保護傘”,鄭國也因此躲過了一次次滅國危機。
史書記載 《史記·卷四十二·鄭世家第十二》
參見:鄭世家
家庭成員
父親:鄭厲公
燕,南燕國之女,姓,故稱燕。
羋氏,楚成王之妹,生伯羋、叔羋。
太子華,鄭穆公兄,被鄭文公所殺。
公子臧,鄭穆公兄,被鄭文公所殺。
鄭穆公,與燕所生。
女兒
伯羋,羋氏長女。
叔羋,羋氏次女。
孫子
鄭靈公,鄭穆公之子。
鄭襄公,鄭靈公弟(一說鄭靈公兄)。
公子去疾,字子良,鄭襄公弟。
公子喜,字子罕,鄭襄公弟。
公子,字子駟,鄭襄公弟。
公子發(fā),字子國,鄭襄公弟。
公子嘉,字子孔,鄭襄公弟。
公子偃,字子游,鄭襄公弟。
公子舒,字子印,鄭襄公弟。
字子豐,鄭襄公弟。
字子羽,鄭襄公弟。
字子然,鄭襄公弟。
公子志,士子孔,鄭襄公弟。
愚蠢的宋襄公
宋襄公見齊國發(fā)生內(nèi)亂,就通知各國諸侯,請他們共同護送公子昭到齊國去接替君位。但是宋襄公的號召力不大,多數(shù)諸侯把宋國的通知擱在一邊,只有三個小國帶了點人馬前來。宋襄公率領(lǐng)四國的兵馬打到齊國去。齊國一批大臣一見四國人馬打來,就投降了宋國,迎接公子昭即位。這就是齊孝公。齊國本來是諸侯的盟主國,如今齊孝公靠宋國幫助得了君位,宋國的地位就自然提高了。宋襄公雄心勃勃,想繼承齊桓公的霸主事業(yè)。這次他約會諸侯,只有三個小國聽從他的命令,幾個中原大國沒理他。宋襄公想借重大國去壓服小國,就決定去聯(lián)絡(luò)楚國。他認為要是楚國能跟他合作的話,那么在楚國勢力底下的那些國家自然也都歸服他了。他把這個主張告訴了大臣們,大臣公子目夷不贊成這么辦。他認為宋國是個小國,想要當(dāng)盟主,不會有什么好處。宋襄公哪里肯聽他的話,他邀請楚成王和齊孝公先在宋國開個會,商議會合諸侯訂立盟約的事。楚成王、齊孝公都同意,決定那年(公元前639年)七月約各國諸侯在宋國盂(今河南睢縣西北,盂音yú)地方開大會。到了七月,宋襄公駕著車去開大會。公子目夷說:“萬一楚君不懷好意,可怎么辦?主公還得多帶些兵馬去?!彼蜗骞f:“那不行,我們?yōu)榱瞬辉俅蛘滩砰_大會,怎么自己倒帶兵馬去呢?”公子目夷怎么也說不服他,只好空著手跟著去。果然,在開大會的時候,楚成王和宋襄公都想當(dāng)盟主,爭鬧起來。楚國的勢力大,依附楚國的諸侯多。宋襄公氣呼呼
地還想爭論,只見楚國的一班隨從官員立即脫了外衣,露出一身亮堂堂的鎧甲,一窩蜂地把宋襄公逮了去。后來,經(jīng)過魯國和齊國的調(diào)解,讓楚成王做了盟主,才把宋襄公放了回去。宋襄公回去后,怎么也不服氣,特別是鄰近的鄭國國君也跟楚成王一起反對他,更加使他惱恨。宋襄公為了出這口氣,決定先征伐鄭國。公元前638年,宋襄公出兵攻打鄭國。鄭國向楚國求救。楚成王可厲害,他不去救鄭國,反倒派大將帶領(lǐng)大隊人馬直接去打宋國。宋襄公沒提防這一著,連忙趕回來。宋軍在泓水(在河南柘城西北,泓音hóng) 的南岸,駐扎下來。兩軍隔岸對陣以后,楚軍開始渡過泓水,進攻宋軍。公子目夷瞧見楚人忙著過河,就對宋襄公說:“楚國仗著他們?nèi)硕啾鴱?,白天渡河,不把咱們放在眼里。咱們趁他們還沒渡完的時候,迎頭打過去,一定能打個勝仗。”宋襄公說:“不行!咱們是講仁義的國家。敵人渡河還沒有結(jié)束,咱們就打過去,還算什么仁義呢?”說著說著,全部楚軍已經(jīng)渡河上岸,正在亂哄哄地排隊擺陣勢。公子目夷心里著急,又對宋襄公說:“這會兒可不能再等了!趁他們還沒擺好陣勢,咱們趕快打過去,還能抵擋一陣。要是再不動手,就來不及了?!彼蜗骞?zé)備他說:“你太不講仁義了!人家隊伍都沒有排好,怎么可以打呢?!辈欢喙し?,楚國的兵馬已經(jīng)擺好陣勢。一陣戰(zhàn)鼓響,楚軍像大水沖堤壩那樣,嘩啦啦地直沖過來。宋國軍隊哪兒擋得住,紛紛敗下陣來。宋襄公指手劃腳,還想抵抗,可是大腿上已經(jīng)中了一箭。還虧得宋國的將軍帶著一部分兵馬,拼著命保護宋襄公逃跑,總算保住了他的命。宋襄公逃回國都商丘,宋國人議論紛紛,都埋怨他不該跟楚國人打仗,更不該那么打法。公子目夷把大家的議論告訴宋襄公。宋襄公揉著受傷的大腿,說:“依我說,講仁義的人就應(yīng)該這樣打仗。比如說,見到已經(jīng)受了傷的人,就別再去傷害他;對頭發(fā)花白的人,就
不能捉他當(dāng)俘虜。”公子目夷真的耐不住了,他氣憤地說:“打仗就為了打勝敵人。如果怕傷害敵人,那還不如不打:如果碰到頭發(fā)花白的人就不抓,那就干脆讓人家抓走?!彼蜗骞芰酥貍?,過了一年死了。臨死時,他囑咐太子說:“楚國是我們的仇人,要報這個仇。我看晉國(都城在今山西翼城東南)的公子重耳是個有志氣的人,將來一定是個霸主。你有困難的時候,找他準沒錯兒?!?br>弦高智退秦軍
晉文公打敗了楚國,會合諸侯,連一向歸附楚國的陳、蔡、鄭三國的國君也都來了。鄭國雖然跟晉國訂了盟約,但是因為害怕楚國,暗地里又跟楚國結(jié)了盟。晉文公知道這件事,打算再一次會合諸侯去征伐鄭國。大臣們說:“會合諸侯已經(jīng)好幾次了。咱們本國兵馬已足夠?qū)Ω多崌?,何必去麻煩人家呢?”晉文公說:“也好,不過秦國跟我們約定,有事一起出兵,可不能不去請他?!鼻啬鹿胂驏|擴張勢力,就親自帶著兵馬到了鄭國。晉國的兵馬駐扎在西邊,秦國的兵駐扎在東邊。聲勢十分浩大。鄭國的國君慌了神,派了個能說會道的燭之武去勸說秦穆公
退兵。燭之武對秦穆公說:“秦晉兩國一起攻打鄭國,鄭國準得亡國了。但是鄭國和秦國相隔很遠,鄭國一亡,土地全歸了晉國,晉國的勢力就更大了。它今天在東邊滅了鄭國,明天也可能向西侵犯秦國,對您有什么好處呢?再說,要是秦國和我們講和,以后你們有什么使者來往,經(jīng)過鄭國,我們還可以當(dāng)個東道主接待使者,對您也沒有壞處。您瞧著辦吧?!鼻啬鹿紤]到自己的利害關(guān)系,答應(yīng)跟鄭國單獨講和,還派了三個將軍帶了兩千人馬,替鄭國守衛(wèi)北門,自己帶領(lǐng)其
余的兵馬回國了。晉國人一瞧秦軍走了,都很生氣。有的主張追上去打一陣子,有的說把留在北門外的兩千秦兵消滅掉。晉文公說:“我要是沒有秦君的幫助,怎么能回國呢?”他不同意攻打秦軍,卻想辦法把鄭國拉到晉國一邊,訂了盟約,撤兵回去了。留在鄭國的三個秦國將軍聽到鄭國又投靠了晉國,氣得吹胡子瞪眼睛,連忙派人向秦穆公報告,要求再討伐鄭國。秦穆公得到消息,雖然很不痛快,但是他不愿跟晉文公扯破臉,只好暫時忍著。過了兩年,也就是公元前628年,晉文公病死,他的兒子襄公即位。有人再一次勸說秦穆公討伐鄭國。他們說:“晉國國君重耳剛死去,還沒舉行喪禮。趁這個機會攻打鄭國,晉國決不會插手。”留在鄭國的將軍也送信給秦穆公說:“鄭國北門的防守掌握在我們手里,要是秘密派兵來偷襲,保管成功?!鼻啬鹿偌蟪紓兩塘吭鯓庸ゴ蜞崌蓚€經(jīng)驗豐富的老臣蹇叔(蹇音jiǎn)和百里奚都反對。蹇叔說:“調(diào)動大軍想偷襲這么遠的國家,我們趕得精疲力乏,對方早就有了準備,怎么能夠取勝;而且行軍路線這樣長,還能瞞得了誰?”秦穆公不聽,派百里奚的兒子孟明視為大將,蹇叔的兩
個兒子西乞術(shù),白乙丙為副將,率領(lǐng)三百輛兵車,偷偷地去打鄭國。第二年二月,秦國的大軍進入滑國地界(在今河南省)。忽然有人攔住去路,說是鄭國派來的使臣,求見秦國主將。孟明視大吃一驚,親自接見那個自稱使臣的人,并問他前來干什么。那“使臣”說:“我叫弦高。我們的國君聽到三位將軍要到鄭國來,特地派我送上一份微薄的禮物,慰勞貴軍將士,表示我們一點心意。”接著,他獻上四張熟牛皮和十二頭肥牛。孟明視原來打算在鄭國毫無準備的時候,進行突然襲擊?,F(xiàn)在鄭國使臣老遠地跑來犒勞軍隊,這說明鄭國早已有了準備,要偷襲就不可能了。
他收下了弦高送給他們的禮物,對弦高說:“我們并不是到貴國去的,你們何必這么費心。你就回去吧。”弦高走了以后,孟明視對他手下的將軍說:“鄭國有了準備,偷襲沒有成功的希望。我們還是回國吧。”說罷,就滅掉滑國,回國了。其實,孟明視上了弦高的當(dāng)。弦高是個牛販子。他趕了牛到洛邑去做買賣,正好碰到秦軍。他看出了秦軍的來意,要向鄭國報告已經(jīng)來不及。他急中生智,冒充鄭國使臣騙了孟明視,一面派人連夜趕回鄭國向國君報告。鄭國的國君接到弦高的信,急忙叫人到北門去觀察秦軍的動靜。果然發(fā)現(xiàn)秦軍把刀槍磨擦得雪亮,馬匹喂得飽飽的,正在作打仗的準備。他就老實不客氣,向秦國的三個將軍下了逐客令,說:“各位在鄭國住得太久,我們實在供應(yīng)不起。聽說你們就要離開,就請便吧。三個將軍知道已經(jīng)泄露了機密,眼看呆不下去,只好連夜把人馬帶走。
莊公在位四十三年去世。兒子厲公驅(qū)逐太子自立為君。厲公在位二十八年間,鄭國大亂,因此從此鄭國日益衰落,齊國逐漸取得有利地位,開始控制周邊小國。厲公下傳兩代到了繆公,以后鄭為晉、楚兩國威逼,幾乎年年不得安寧??姽聜鲀纱较骞珪r期,楚國曾攻占鄭國,襄公忍辱存國。襄公下傳四代到簡公時,鄭國任用子產(chǎn)為相執(zhí)政,鑄造刑鼎,發(fā)展經(jīng)濟,救助百姓,因而鄭國重新富強。簡公下傳四代到哀公時,晉國韓、趙、魏三家強盛,鄭國再次衰弱。哀公之后的幽公時期,韓武子攻占鄭國,殺害了幽公。后來幽公之弟繻公復(fù)國,多次與三晉發(fā)生戰(zhàn)爭。繻公之后的康公時,韓國再次強盛??倒荒辏ㄇ?75年)韓哀侯率軍再次攻占鄭國,鄭國滅亡,國土并入韓國。立國432年,歷21君。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8449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