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策死后,周瑜為何不敢自立為王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嗎?今天小編給你們帶來全新的解讀~
周瑜,字公瑾,廬江舒縣人。21歲就起兵跟隨孫策奔赴戰(zhàn)場,用了短短數年就平定了江東六郡,成了東吳名副其實的創(chuàng)業(yè)元老。然而正當東吳走向鼎盛是,東吳之主孫策突然遇刺身亡,將大業(yè)托付給了年僅十八歲的孫權。面對孫策的這次托孤,孫權當時心有不安,因為他覺得,自己在東吳沒有寸功,沒有人會甘心受他領導的。而周瑜卻是一個影響力僅次于孫策的人。所以東吳之主讓周瑜做,更合適。
但是周瑜卻不這樣想。他聽說孫策死后,馬上回來奔喪,并且甘愿留在孫權身邊任中護軍,以君臣之禮對待孫權。說到這里大家肯定都非常疑問。為什么周瑜不取而代之自立呢?難道他野心不夠嗎?其實并不是這樣的。因為在孫策剛死后,周瑜即使想要自立,有三個人他肯定搞不定。這三人都是誰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張昭是徐州彭城人,早年因為戰(zhàn)亂,避難于揚州,后來孫策來江東創(chuàng)業(yè),任命張昭為長史,縱觀軍中文武之事。而張昭也不負所托,凡是經他處理的文武大事,都干得很好。因此他為孫策平定江東做出了很大的貢獻。所以當年孫策遇刺身亡后,將東吳的內政托付給了張昭。
張昭雖然主要抓內政,但他在軍中的影響力絲毫不弱于周瑜,甚至就連孫策當年托孤時,還有意讓張昭取代孫權而自立??梢姀堈言跂|吳的影響力有多大。所以在孫策剛死后,周瑜如果想要取代孫權自立,就張昭這一關,他就過不去。也有人說,孫策之所以立張昭和周瑜輔政,就是為了讓他倆一文一武互相節(jié)制!
程普是右北平人,早年在州郡擔任官吏,頗有容貌風姿,也有滿腹的計謀和策略。后來天下大亂時,程普投奔到孫堅帳下效力,跟隨孫堅擊黃巾軍,敗董卓等大小戰(zhàn)役上立功無數,可以說是東吳最早期的創(chuàng)業(yè)元老。孫堅死后,程普又開始給誰孫策平定江東,成為了東吳立功最多的名將!
孫策死后,周瑜雖然是托孤大臣,但要論在軍中的影響,周瑜遠不如程普。就從當時赤壁之戰(zhàn)前,周瑜沙場點兵,而程普身為副將,因為不服周瑜,不到場,周瑜就沒有一點辦法,甚至還要親自去拜會程普,以收買人心??梢娙绻敃r孫策死后,周瑜想自立,程普如果振臂一呼,估計周瑜的處境會很危險。
其實周瑜當年在孫策死后,并沒有多大的影響力,真正讓周瑜聞名天下的,還是在赤壁之戰(zhàn)以后。
孫權,字仲謀,孫堅的第二子,從小機智過人,有“神童”之稱。早年孫堅起兵時,孫權就常常給誰在孫堅身旁,后來被黃祖射殺后,年僅9歲的孫權就敢只身前往劉表營中,索要父親孫堅的尸體。后來孫策起兵后,孫權又給隨孫策左右,常常參與孫策內部決策,其才能令孫策自嘆不如。每當孫策宴請賓客時,都會小聲對孫權說:這些人,以后都會是你的手下!
孫策遇刺后,曾在托孤之事上對孫權說:舉江東之眾,決機于兩陣之間,與天下爭鋒,你不如我;舉賢任能,各盡其心,以保江東,我不如你。”由此可見,孫權之才能,孫策也真的拜服。而周瑜又是孫策最親密的戰(zhàn)友,豈能不知孫權的才能。所以即使孫策死后,周瑜根本沒把握戰(zhàn)勝這個只有十八歲的少年孫權!
孫策死后,周瑜率軍回吳奔,當時孫權剛繼位,此番舉動讓孫權不得不對周瑜產生猜忌。況且周瑜并沒有馬上離開,反而帶著軍隊駐扎在吳地,與長史張昭一起處理事務。
當時孫權剛繼位,確實需要周瑜協(xié)助,可是整個吳地都是周瑜的人馬,讓孫權這個君主怎么可能沒有疑心,對周瑜怎么可能沒有間隙。于是幾年后,孫權就派周瑜出吳去柴桑練兵。
還有一事讓孫權的防備之心更重。當時曹軍壓境,孫權和群臣商議良久也無法下決策。魯肅就勸孫權召回周瑜,當時周瑜已經被孫權故意發(fā)配到鄱陽湖了。
孫權無奈,只得召回周瑜,令兩人更生間隙的一幕發(fā)生了。孫權出現(xiàn)時,大臣們紛紛上前拜訪并詢問對付曹軍的對策。周瑜也是知道孫權忌憚自己,當時什么也沒說,而是等到第二天上朝,提出意見請孫權定奪??蓪O權對周瑜的不信任還是更甚了。
赤壁之戰(zhàn)后,曹操大敗,周瑜擁有孫劉盟軍的軍事指揮權,荊州的北部重鎮(zhèn)也在周瑜的手中,正是除掉劉備的好機會。周瑜也建議孫權及時除去劉備,這本來是個很好建議,可是周瑜卻以怕曹操一家獨大給拒絕了,還把自己妹妹嫁給劉備。
其實就算曹操有威脅,也沒有必要把妹妹嫁給劉備的。這一切不過是孫權想用劉備來牽制周瑜罷了,意圖兩虎相爭,得到平衡,讓自己利益最大化。
于是,一邊周瑜說劉備野心大留不得,一邊劉備也說周瑜有異心。劉備是一個多會見縫插針、察言觀色的人啊,他都這么挑撥兩人的關系了,孫權周瑜二人之間沒有問題是沒人會信的。
我認為周瑜遭后世狂貶的原因就是因為人們想用他襯托諸葛亮的英明吧,畢竟在當時,我認為周瑜在當時是唯一能與諸葛亮值得一提的人物,所以人們?yōu)榱讼胍癸@諸葛亮的厲害,就將兩人拿來做對比,將一些不正確的故事來貶低周瑜。
在我的印象里,周瑜還是蘇軾作品里的那個“雄姿英發(fā),羽扇綸巾,檣櫓灰飛煙滅”的翩翩少年,對比諸葛亮,我其實更喜歡周瑜一些。周瑜,字公瑾,周公瑾,光聽名字都是非常美好的,但是就是這樣一個人物,卻被后世一再貶低。
我記得最搞笑的還是后世關于周瑜的死亡原因,我記得《三國演義》里的周瑜是被諸葛亮活活氣死的,這就是一件很搞笑的事情了,因為正史里的周瑜是病死的。很多人都是因為看了三國才覺得周瑜是一個氣量狹小的人,被諸葛亮氣到吐血,死之前還要高呼一聲“既生瑜,何生亮”,然而周瑜并不是這樣氣量狹小的人,只是三國里為了凸顯諸葛亮的一種手段而已。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8465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