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統(tǒng)一了北方為什么沒能統(tǒng)一天下?下面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毥獯稹?/p>
曹操,一世之雄,曹魏政權的奠基者。曹操征討四方,滅袁紹,呂布,劉表,韓遂等,可以說一手之力挽漢朝大廈將傾之勢,使?jié)h朝國祚延長幾十年。曹操曾說過,如果不是自己那不知道天下幾人稱帝幾人稱王!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一統(tǒng)北方,可是為什么最終沒能統(tǒng)一天下呢?
一.志量不足
初平五年(194年),曹操攻打陶謙,雙方相持不下,誰知道老家兗州被呂布一鍋端了。當時只有鄄城和東郡的范、東阿兩縣尚在曹操掌握之中,形勢危急,軍糧耗盡。面對危局曹操想投靠袁紹,甚至準備把家眷遷到鄴當人質,幸好被程昱勸住,不然統(tǒng)一北方的肯定是袁紹了。
建安三年(198年),曹操整軍再戰(zhàn)呂布,把呂布圍困在下邳。呂布堅守不出,久攻不破,眼見糧草將盡,曹操準備退兵。幸好被荀攸郭嘉死死攔住了,最終用水灌下邳滅了呂布。如果曹操退兵,呂布這攪屎棍說不定還可以多活幾年,到時候跟袁紹里應外合,官渡一戰(zhàn)的走向就難說了。
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和袁紹在官渡對峙,袁紹勢大咄咄逼人,曹操與荀彧商量準備撤兵回許都,被荀彧勸下,這才有了官渡之戰(zhàn)的勝利。
從這幾件事情可以看出,曹操一統(tǒng)天下的志量不足,他面臨危機,面對強敵所表現(xiàn)出的畏懼,彷徨,游移的情緒,令人分辨不出,他究竟是想做一方霸主,還是想統(tǒng)一華夏。
二.軍閥思維
曹操在爭奪徐州過程中,進行了屠城,大失民心,造成日后徐州反復易手。在官渡之前,曹操在徐州一地耗費太多精力。最關鍵的是他因此錯失了徐州的糜氏,以及瑯琊諸葛氏,反而成全了劉備,這兩家最終也成為蜀漢最重要的班底。曹操屠徐州的行為,根本就是軍閥思想在作怪,并沒有一統(tǒng)天下,待天下百姓如一的胸襟和思想。
曹操并不信任手下將領,最信任的將領都是自己族內兄弟,比如曹仁,曹洪,夏侯淵,夏侯惇等。而徐晃,于禁、樂進等名將在曹操時期都只是為將而,并沒有作為主帥出征。
在合肥之戰(zhàn)時,當時樂進,張遼,李典都在合肥。曹操遠在漢中征張魯,但他千里派人進行戰(zhàn)術安排,派張遼,李典出戰(zhàn)而樂進守城,可是張遼李典根本就不和睦。從這看出,曹操對手握重兵的將領是極度不信任的,甚至還遙控指揮有幾分蔣公的味道。曹操還是把軍隊當作自己的私產,畢竟對于軍閥來說軍隊就是命根子。
三.戰(zhàn)略錯誤
攻打江東應該是曹操犯的最致命的錯誤,當時曹操占了荊州,賈詡就勸導不必要現(xiàn)在征討孫權,應安撫百姓為主,靜待時機。此時江東可以說已經一派混亂,曹操占據(jù)的荊州和合肥,江東也無地理優(yōu)勢被人掐頭去尾,扼住咽喉。而且內部主和派意見很大,曹操只要靜待時機說不定江東內亂傳檄而定。但是曹操不聽非要一戰(zhàn)而定江東,最終赤壁之戰(zhàn)大敗而歸。
雖然輸了赤壁,但是曹操還有機會就是征討漢中的時候。當時張魯投降了曹操,西川門戶洞開,而劉備并沒有在蜀地站穩(wěn)腳跟,只要曹操此時入蜀,不是沒有打敗劉備的可能。只要占了蜀地,那么平定江東孫權是遲早的事情。
李世民曾評價曹操道:一將之智有余,萬乘之才不足。歸根到底還是曹操自身能力不足,未能實現(xiàn)統(tǒng)一天下的偉業(yè)。
他們差不多都是等量級人物,都有蓋世英才。都是人中翹楚,其他人也只能望其項背。
正所謂一人定國安邦,開創(chuàng)了不朽的業(yè)績。
而開創(chuàng)者的個人因素往往在開創(chuàng)基業(yè)方面,又是至關重要的。
強如立國之策,定會利國利民?;\絡人心,聚集天下人才,為已所用。縱橫卑闔,遠交近攻。你爭我搶,都不甘落于人后。
在那個亂世年代。曹操也是通過個人努力,從一個普通的官吏,做到逐漸統(tǒng)一北方。成為一代梟雄。
當然,他的 有些做法也不太正大光明。軟禁漢獻帝,以致于?挾天子以令諸侯?,讓他占盡天時。
但這也是可以讓他,有正當名義迅速擴大自己的勢力。集聚天下的人才,及各種資源為他所用。
所以,這也是大家都認為曹操是最有可能統(tǒng)一全國的。其實他本人也是這樣做過的,但由于劉備與孫權的聯(lián)合反抗。最后也導致他兵敗赤壁,一絕不振。
自此,三國鼎力局面形成。曹操也未能統(tǒng)一全國。
這也是,全因為劉備與孫權也都是開國治世的君王式人物。各自制定的正確的立國、強國之策,使他們迅速地能從無到有,由弱變強。
最后,使他們都成為能與曹操分庭抗禮、平分秋色,并且能使各自都是獨占一方的霸主。
而最能說明劉備與孫權,功不可沒的事例。就是當他們去世后,他們的繼任者們最終沒能逃脫被覆滅的命運。
這也說明劉備與孫權的繼任者們,德行尚淺、才不配位。
縱然有地勢天險,良田沃野。如果沒有良好的治世之道,更沒有吸引、聚集各類人才為已所用的良策。最后終歸徒勞,被人滅亡。
所以,曹操最終沒能統(tǒng)一全國,全都是因為他的兩個對手劉備和孫權也都是蓋世英雄。
曹操年少便胸有大志,雖然未必想做九五之尊,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位子必定是他的目標,同樣,曹操出身豪門,但同樣有濟世平天下的胸懷,他的很多詩句中表達了他對時局混亂,人民苦難的感慨。他從群雄割據(jù),諸侯混戰(zhàn)一開始,就有蕩平天下,統(tǒng)一中國的志向的,而不像劉璋,劉表等只想貪圖富貴,割據(jù)一方那種昏庸之輩。曹操立志統(tǒng)一天下,是有思想準備的。
曹操起事,有他的班底,其中包括他的家族班底,既有曹氏,又有夏侯氏,其中誕生了如夏侯淳,夏侯淵,曹洪,曹仁,曹真等名將,也有如其子曹丕,曹植,曹彰等出色的接班人,另外,曹操很注意收買人心,早期,甚至留禰衡不殺,因此獲得了如荀攸,荀危?眾跡?韭碥駁炔嘔詰哪筆懇約罷帕桑?誚旎危?膨紙?讓匪?。覡N械湮ず托眈藝庋?撓率啃M彩章蘗爍饜懈饕檔娜瞬牛?繽?埽?鋁眨?茲詰任娜瞬拋櫻疲?孚?韌吞錒芾砣瞬牛?燦諧剃牛瑁?郁淼鵲胤焦芾砣瞬擰2懿倬?路矯嬋晌絞翹觳牛?盒鄄⒘⒊跗冢?懿俚娜寺硎親釕俚模遣懿俚木?佑質親鍆漚岬模?庸囟?炊?苛?絲?跡牟慷右淮未偽淮蟶?忠淮未尉奐詈笤謖絞ぴ?芎馱墩魑諢負螅肪土艘恢ё鶯崞皆?叩兀蚺?業(yè)牟慷?。宙溗曹操可疫\翟詒狽揭丫?奕四艿?。那么?烤故鞘裁叢?虻賈虜懿倜荒芡騁惶煜履兀?/p>
首先:曹操戰(zhàn)勝烏桓后,志得意滿。視天下英雄如無物。因此他并沒有仔細規(guī)劃統(tǒng)一戰(zhàn)略。同樣,他麾下的謀士,唯一有陽謀遠見的郭嘉去世,其他如賈詡,荀?髫?疾荒芨?懿僖桓鐾昝賴惱鉸鑰蚣堋?/p>
戰(zhàn)勝烏丸,平定遼東后,曹操的實力和聲望達到了一個高峰。這個時候,他是繼續(xù)謙恭養(yǎng)望,積蓄實力,還是橫行無忌,唯我獨尊呢?很明顯,曹操選擇了后者。本來曹操是以東漢中興之臣的面目出現(xiàn)的,他“挾天子以令諸侯”,“尊天子以伐不臣”,曹操本來是站在正義的一面,吊民伐罪,討伐不臣,和之前的權臣何進,董卓,袁紹都不一樣,曹操因此取得了民心,尤其是士大夫的歸心。但是曹操在依靠武力征服了半個中國,尤其是取得中國當時最富饒,最核心的地區(qū)后。按理說應該是占得天時,但實際不然,曹操占領鄴城后,野心膨脹,大修土木,如銅雀臺,供自己享樂,而后又自任丞相,橫行朝野,三國演義有記載,說曹操目中無天子,經常欺君罔上,有一次甚至“遮于天子之前以迎受之”萬歲”“,惹得關二爺要一刀把他干掉,雖然是演義,但也反映了當時的一些事實,那就是曹操的不臣之心已經昭然若揭。在天下還未統(tǒng)一,人心還未穩(wěn)定的情況下,擁有半壁江山的曹操如此作為,不可能不引起一向以忠君愛國自詡的儒家士大夫們的憤怒,同樣,閹人之后的曹操,其家族雖然豪富,雖然自詡為漢開國元勛曹參的后人,但實際遠不如”四世三公“的袁家,甚至不如四世太尉的楊家那么具有威望。在門第家世思想非常濃厚的東漢末年,這是很難得到士大夫和世家們的支持的。因此曹操雖然擁有強大武力,但政治基礎并不雄厚。這是他的致命傷之一。如果他如王莽那樣蓄養(yǎng)人望,不急著享受?!岸喾e糧,緩稱王”,繼續(xù)勢力,收取民心。穩(wěn)定自己的陣營。而后以繼續(xù)“尊天子而伐不從”,以王師征伐劉表,劉備,孫權,劉璋,結果可能會大不一樣。
其二,曹操是一個性格乖張的人,曹操大多數(shù)時候都愛才如命,禮賢下士,但是他本身性格比較狷介,從小就可以看出,他是一個缺點和優(yōu)點同樣明顯的人,他好色,喜怒無常,多疑,視人命如草芥。這一切都讓他很難成為一個統(tǒng)一天下的雄主,如果拿他跟秦始皇比,被認為是刻薄寡恩,鷹視豺聲的贏政,在統(tǒng)一天下的過程中,從未有過殺戮無辜的情況,也沒有隨意殺害臣下和侍仆。但曹操不同,曹操經常偏離正軌,經常根據(jù)自己的好惡行事,如夢中殺人,酒后殺人,隨意殺自己的小妾。殺孔融,殺楊修,包括一怒屠城,殺害數(shù)十萬無辜百姓,這都不是一個雄主應該的做的,而更像一個游俠兒。因此,他的性格,不可避免的影響了他的決策。這對他的統(tǒng)一大業(yè)是有致命影響的。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西蜀張松因為其被曹操輕視(曹操個人喜好所致,張松其貌不揚,曹操不喜,因而輕慢之)而懷恨在心,力勸劉璋與曹操為敵,且成了劉備內應。成為曹操的統(tǒng)一大業(yè)的絆腳石。。
其三,曹操作戰(zhàn)方向的錯誤,曹操在平定烏桓后,我認為他應該西向消滅關西馬超,韓遂等西涼勢力。馬超韓遂雖然勇猛,西涼軍雖然彪悍,但絕非曹操的對手,因此曹操應該首先統(tǒng)一北方。在北方,他的軍隊是具有絕對優(yōu)勢的,他的將領們也善于陸戰(zhàn)。收拾西涼后,再南下漢中,西蜀,如果善用韜略,必定可以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這樣就平定了大半個中國。以西,南,東三個方向對劉表,孫權形成夾擊之勢。劉表新喪,內部不穩(wěn),劉備雖然想鳩占鵲巢,但強龍難壓地頭蛇。劉琮及蔡氏審時度勢,必定投降曹操。這時候劉備如喪家之犬,不但諸葛亮不會輔佐他,徐庶都很難說。要么繼續(xù)南逃東吳,要么就只能投降曹操。此刻孫權孤掌難鳴,不可能再有一戰(zhàn)之決心。不用打,很快就會降了。就算打,曹操兵多將廣,糧草充裕,并且可以從三個方向進攻,東吳兵少,雖然善于水戰(zhàn),但長期來看,必敗無疑,而且曹操王命之下,東吳士人很難抗拒。
后世有人經常把赤壁之戰(zhàn)當作曹操的滑鐵盧,但事實并非如此,曹操不能統(tǒng)一天下,不是一兩個赤壁就能決定的。曹操一生,身經百戰(zhàn),勝仗固然多,敗的也不少,經常是丟盔卸甲,根據(jù)地丟了,甚至連命都差點沒了,這個時候曹操都挺過來了。但是由于曹操的性格決定了他的策略,連續(xù)的勝利造成了他的自大心理,妄自稱相,橫行朝野,造成人心不服,而后又在吞并荊州以后貿然以傾國之兵力南下,妄圖以石擊卵,一戰(zhàn)平定長江以南,統(tǒng)一天下。但是曹操軍隊不習水戰(zhàn),結果在孫劉的夾擊之下,一敗涂地,損失慘重。讓劉備緩過氣來,先圖荊州,后并西蜀,三國并立之勢形成,劉備勢力同時發(fā)展壯大,東吳也沒有了懼怕之心。曹操在兩者的夾擊下,已經無力回天,很難再有統(tǒng)一天下的大好局勢。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8467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