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小編一起探尋歷史上真實的清朝。
清朝入關初期其實是鼓勵關內(nèi)漢人移民東北的,直到康熙7年,“遼東招民授官,永著停止”,清廷才正式對遼東進行封禁。
明末時期,遼東人口損失巨大。在后金的崛起過程中,遼東人口由250余萬人(葛劍雄對萬歷28年的遼東人口推定),到清朝入關時,不足百萬,這數(shù)據(jù)還沒剔除女真人帶入關內(nèi)的人馬,人口喪失一半有余。
所以為了解決人口遼東人口空心化問題,清朝入關初期,施行了長達23年的“遼東招民授官”政策。
“招至百者,文授知縣,武授守備”。這個政策非常有效,歷朝歷代招兵常用的法子,據(jù)說是韓信發(fā)明的,后來曾國藩組建湘軍,同樣用過這法子。
而在清初的23年里,第一批去東北的,就以山東人居多。因為東北土地肥沃,適合開荒種地,史料稱“地利大辟, 戶益繁息”。這是從王朝政績以及邊境安全角度,來看待移民東北取得的成果的。
但是滿洲貴族自己卻是有隱憂的,去遼東新墾的漢人和當?shù)氐臐M人之間,關系并不融洽。經(jīng)常發(fā)生各種摩擦,甚至發(fā)生了激烈的爭斗。
畢竟東北是“龍興之地”,所謂“祖宗肇跡興王之所”,是不能讓漢民隨意耕種的。而關內(nèi)漢人移民越來越多,“參山珠河之利”面臨盡毀的可能。而后金精銳傾巢入關,萬一在關內(nèi)經(jīng)營不好,以后想退回關外,到時候怕已無容身之地了,所以關外的這塊“自留地”必須留好。
實際上從順治朝開始,一條從山海關經(jīng)開原、新賓至鳳城南的千余里的“柳條邊”籬笆墻就開始著手建設了,一直到康熙30幾年才竣工。后來還有一條從開原東北到吉林市北的柳條邊子。目的就是為了防止?jié)h人“偷渡”進他們的龍興之地。所以東北一直到現(xiàn)在還有“邊外人”的說法。突然想起特朗普在墨西哥邊境修的那道墻,似乎也不是找不到什么歷史依據(jù)。
但是早期進入關外的漢人移民把山東農(nóng)業(yè)文明、語言、宗教信仰、風俗習慣、家族制度、倫理觀念、經(jīng)濟行為等等帶入關外,并與之融合。
所以即便后來經(jīng)歷了兩百年的隔絕封禁,東北和山東的文化仍然呈現(xiàn)出來大同小異的格局。這也為后來清末半個多世紀的大規(guī)?!瓣J關東”帶來了可以承接的便利。
所以中華文明之所以可以傳承五千年,而不斷承。是因為他一旦落地生根,僅憑外部的人為的隔絕,是隔絕不了的。
商民不得下海交易,沿海居民內(nèi)遷50里,違者或越界者,無論官民一律處斬,貨物沒收,犯人家產(chǎn)部分充公,剩下的用來獎勵告發(fā)人。和外國人通商,只能在限定的口岸。清朝的禁海令極大阻止中國的發(fā)展,使得中國渾然不知西方開展的工業(yè)革命,直接導致近代中國的屈辱史。
清朝禁海令最早可以追溯到順治時期,當時滿清政權剛剛入關,還不穩(wěn)定,南邊的一些省和臺灣的鄭經(jīng)眉來眼去。為了徹底斷絕他們的反清念頭,清政府頒布?禁海令?。
禁海令一頒布,就是從源頭上隔絕南部諸省和鄭經(jīng)方面的聯(lián)系,不得不說,這個政策還是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同樣,它也有很大的弊端,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西方國家和中國之間的政治、經(jīng)濟交流,阻礙了西方技術到中國的傳播途徑。
這時候的禁海令對中國的負面影響是有,但不是特別大,直到乾隆時期?升級版禁海令?的頒布,才徹底導致中國和世界脫軌。當時西方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工業(yè)革命,以英國為首的資本主義國家非常想把中國變成他們的殖民地。乾隆也是看出了他們這一預謀,所以他做出了?預防性措施?----頒布升級版禁海令,也就是更加嚴格地限制中國和外國的交流。
乾隆的這一做法絕對是錯誤的。他就和沙漠里的鴕鳥一樣,遇到危險只知道把頭縮起來,不管外面的變化。其實正確的做法,應該是積極學習西方的先進技術,努力趕超西方。
乾隆的做法直接把中國和西方的差距進一步拉大,西方國家在拼命地進行工業(yè)革命,提升國家綜合實力。而中國還是故步自封,根本沒有認識到世界格局的變化,還認為自己是?天朝上國?。
從1840年開始,禁海令直接導致中國進入100來年的屈辱近代史,給中國人民帶來了沉重的災難和苦痛,這就是禁海令的弊端。
這個問題太籠統(tǒng)了,要分時間和具體事件.
第一,確定了我國遼闊的版圖.就拿前期來說,清王朝空前強大,在鞏固明朝疆域的基礎上擴充了東北,蒙古和西北等大片領土,更重要的是武力收回臺灣,這些令今天的我們自嘆不如.現(xiàn)在的版圖是不斷縮小的.
第二,融合了名族,斷絕了割據(jù)根源.清入關后崇揚漢文化,而滿蒙聯(lián)姻,使東北各部落和蒙古等各族開始漢化,種族觀念日漸模糊,分歧減少,讓后來管理民族問題容易很多.
第三,后期的腐敗讓我們明白了封建王朝終將毀滅,先烈開始探索未來的道路.
第四,用鮮血告訴我們落后就要挨打,驚醒世人.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846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