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初期四個得天花的人是誰,是很多人要的問題?下面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毥獯稹?/p>
清朝作為中國最后一個朝代人們對它的印象還不是很陌生,對清朝的歷史人們也喜歡談論。在清朝有過康乾盛世也有過近代的屈辱,清初時期有一種病一直在清朝內(nèi)部傳染那就是天花??梢哉f天花在內(nèi)部的傳染性很強。清初天花奪走了這四個人的生命使得大清朝的歷史改變了不少。
第一:多鐸
愛新覺羅·多鐸(1614.04.02—1649.04.29),清太祖努爾哈赤第十五子,阿濟格、多爾袞同母弟,滿洲鑲白旗旗主,時人通稱十王,清初八大鐵帽子王之一,爵位世襲罔替。這個多鐸很厲害,他率軍入關滅掉了李自成的大順王朝并且一鼓作氣拿下了江南。另外在他攻下?lián)P州以后進行了屠城三日,這次屠城給他的人生抹上了一個污點。多鐸攻下江南以后又率軍南下滅掉了南明王朝的殘余勢力。多爾袞當年就是把這個弟弟當作自己的繼承人來培養(yǎng)的可是他居然死在了自己的前面。
第二:董鄂妃
順治十三年(1656年),董鄂氏入宮,深受順治帝寵愛。同年八月二十五日,封為賢妃。僅一月有余,順治以“敏慧端良、未有出董鄂氏之上者”為理由,晉封她為皇貴妃。升遷速度之快,中國歷史少見。順治十七年(1660)八月十九日,董鄂氏在承乾宮病逝,年僅22歲。而這位皇貴妃就是因為天花而死的。
第三:福臨
愛新覺羅·福臨(1638年3月15日—1661年2月5日),即清世祖,清朝第三位皇帝,清朝入關的首位皇帝。清太宗第九子,出生于沈陽故宮永福宮,生母為孝莊文皇后博爾濟吉特氏。年號順治,在位十八年。順治帝之所以感染到天花就是因為在董鄂妃生病時他的悉心照顧不小心傳染上的。
第四:玄燁
愛新覺羅·玄燁(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康熙帝是中國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的捍衛(wèi)者,奠定了清朝興盛的根基,開創(chuàng)出康乾盛世的局面,有學者將其尊為“千古一帝”,廟號圣祖,謚號合天弘運文武睿哲恭儉寬裕孝敬誠信功德大成仁皇帝,葬于景陵。同時正因為康熙出過天花他才能當上皇帝。同時康熙也是唯一一位出了天花沒死的皇帝。
天花是一種烈性傳染病。
天花是由天花病毒感染人引起的一種烈性傳染病,痊愈后可獲終生免疫。天花是最古老也是死亡率最高的傳染病之一,傳染性強,病情重。
沒有患過天花或沒有接種過天花疫苗的人,均能被感染,主要表現(xiàn)為嚴重的病毒血癥,染病后死亡率高。
最基本有效而又最簡便的預防方法是接種牛痘,天花臨床表現(xiàn)有重型和輕型,重型天花病死率約為百分之25.5,百分之45的病例出現(xiàn)融合性皮疹,79%有出血現(xiàn)象。
輕型天花病死率為百分之0.1到百分之1.0,天花病毒是痘病毒的一種,人被感染后無特效藥可治,患者在痊愈后臉上會留有麻子,天花由此得名。
擴展資料:
據(jù)《圣祖廷訓格言》記載,康熙在其晚年曾說:朕幼年時未經(jīng)出痘,令保姆護視于紫禁城外,父母膝下未得一日承歡,此朕六十年來抱歉之處。
從中可以看出,由于天花出宮避痘,可以說長期得不到父母之愛。偏偏兩歲那年,他仍然沒有躲過痘魔的侵害,所幸保住了性命。
躲過天花的災難之后,幼年康熙搬回了紫禁城,但天花的陰影仍時時籠罩在他的周圍。康熙繼位后,北方的天花陣勢已經(jīng)減弱,南方一些傳統(tǒng)的痘疫苗法也逐漸傳到北方。
民間種痘法最早起源于明朝隆慶年間。一般有兩種方法,旱苗法和水苗法。旱苗法就是取天花者的痘痂研成細末,加上樟腦冰片等吹入種痘者鼻中、
水苗法就是將患者痘痂加入人乳或水,用棉簽蘸上,塞入種痘者的鼻中。這兩種方法的大概思路都是讓種痘的人先患上輕度的天花。
出過疹子后精心護理,直至病癥消失,就相當于已經(jīng)得過天花了??滴跏吣晔辉?,5歲的二阿哥皇太子胤_被傳染天花。
當時有個候選知縣叫傅為格,在侍奉皇太子、調(diào)理治痘方面很有些成績,因此被升為武昌通判。此時康熙帝了解到,小孩種痘可免遭此病,便下令調(diào)善于此術的傅為格入京。
專門給尚未出過天花的皇子種痘。在康熙的倡導推動之下,清朝天花防治開始走向科學化與系統(tǒng)化的道路。
他在太醫(yī)院下專門設立了痘診科,并在普天之下廣征名醫(yī)。北京城內(nèi)還設有專門的查痘章京,負責八旗防痘事宜。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天花
從人類有文明記錄以來,天災與人類社會始終如影隨形。水災、旱災、地震、蟲災、瘟疫,此起彼伏,每一場災難,都會奪去無數(shù)人的生命。
水旱災害,緣于氣候影響,或滔滔洪水不絕,或烈日炎炎大地龜裂;地震災害,起于地殼變化,地動山搖,屋倒人亡;蟲災,也與氣候有密切關系,一旦蟲子成群出動,便遮天蔽日,莊稼盡毀。這些災害,都有著強烈的視覺沖擊,讓人們懂得哪里有災,應該躲避到何處。
最讓人捉摸不定的是瘟疫,它給人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的感覺:一個人或者是一群人剛才還好端端的,忽然就倒下了。盡管病人的身上會呈現(xiàn)出病狀,但發(fā)病的原因是什么?病源在哪里?古代的人們卻難以找到。古今中外,有記錄的瘟疫種類不少,如鼠疫、霍亂、傷寒、流感、天花、結核病等,這些疾疫在醫(yī)學不發(fā)達的古代社會,頻頻造成沉重的災難。而天花,無疑是最為兇險的瘟疫之一,往往一場天花之后,赤地千里,難覓人跡。
我們就以清朝為例,探究一下古人是如何防治天花的,天花又帶來了哪些影響。
天花的成因及危害
我們會在清代的史料中,或是有關清朝的影視劇中,看到一種名為?天花?的疾病,其實它還有一些別稱:
虜瘡、天行斑瘡、豌豆瘡、登豆瘡、膚豆瘡、皰瘡、痘癥、天然豆
等。至于?天花?的名稱,是因為病人患上此病后,幾乎全身所有的部位都可能會出現(xiàn)斑點,就如同佛教壁畫中的天女散花狀,故古代中國人又稱其為?天花?。
天花,是一種由天花病毒引起的烈性傳染病(而天花病毒究竟從何而來,現(xiàn)在主流的觀點是,最初可能是從人類飼養(yǎng)的牛身上傳來的),炎熱地區(qū)、炎熱季節(jié)更容易發(fā)生(溫熱地區(qū)也會出現(xiàn))。發(fā)病時主要表現(xiàn)在,寒戰(zhàn)、高熱、頭痛、全身酸痛、軟弱無力、惡心嘔吐、咳嗽、咽痛、難以吞咽,并伴有大小便疼痛等,嚴重時,患者全身如中毒般出現(xiàn)皰(痘)疹,皮膚潰爛。
天花曾經(jīng)在全世界都流行過,當然,最初遭受天花摧殘的是非洲、歐洲和亞洲,美洲與大洋洲的天花,是五百年前,歐洲殖民者帶去的,中美洲阿茲特克(又被譯為?阿茲臺特?)與南美洲印加帝國的衰亡,都與天花有極大關系。天花究竟源于何處,至今無法定論。若根據(jù)考古研究來看,三千年前的埃及法老的木乃伊上,便帶有天花病愈之后的麻點。中國最早的天花記錄始于晉朝葛洪《肘后備急方》:?比歲有病時行,仍發(fā)瘡頭面及身,須臾周匝,狀如火瘡,皆戴白漿,隨決隨生,不即治,劇者多死,治得差后,瘡斑紫黑。?
此后歷朝歷代都有天花瘟疫爆發(fā)的記載。而在歐洲,公元6-19世紀之間,便有多達3億人被天花奪去寶貴生命,病死率處于各類傳染病之首,在1719年天花流行時,僅巴黎城就致死4萬人。
天花不僅僅給普通民眾帶去危害,就連各國君主也不乏被天花奪去生命者:
英國女王瑪麗二世、荷蘭國王威廉一世、法國國王路易十五、俄國沙皇彼得二世、大清皇帝順治與同治、蒙古大汗林丹汗等都死于天花疾?。磺宄瑺柟嗟谑遄佣噼I,以及有四個孫子都死于天花,而據(jù)《清宮醫(yī)案》記載,從康熙后期至宣統(tǒng)時代,清宮共有九名皇室成員死于天花。
清代如何預防天花?
天花的死亡率奇高,被稱為?死神?,古代的醫(yī)生都在努力尋找預防方法。清朝對于來勢洶洶的天花主要采取了三種預防措施:避痘就是不與出痘疹者接觸,杜絕天花病毒的傳染。主要是遠離傳染源,或將患痘疹者進行徹底隔離,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染途徑。清崇德七年(公元1642年),關外沈陽地區(qū)曾經(jīng)發(fā)生過一次天花瘟疫,清太宗皇太極,立即暫時離開新都沈陽,躲避到舊都赫圖阿拉(遼寧新賓),待疫情過后,方才回還,前前后后的折騰,雖然顯得很麻煩,但畢竟確保了皇太極安然無恙。
而順治皇帝入主中原后,大清定都北京,北京城也出現(xiàn)過天花瘟疫,然而此時的王朝形勢已變:清朝表面上統(tǒng)一了全國,但各地反清復明的勢力還十分強大。明朝叛臣吳三桂為首的?三藩?蠢蠢欲動,江山社稷并不穩(wěn)固。順治皇帝不可能再像其父皇太極那樣為躲避天花,而出行到外地,他只能繼續(xù)坐鎮(zhèn)京城北京,以穩(wěn)定局勢。不幸的是,順治皇帝雖然身居深宮,還是染上了天花,很快便駕崩,年僅24歲。
祈神
中國古代祈神之風一直比較盛行,上至帝王將相,下至黎民百姓,各種神靈,各種信仰。天花瘟疫肆虐時,在無良藥良方治病時,人們便自然而然地跪地求神,祈求平安。
《天花的消亡》一書中說:?在非洲、中國和印度的許多文明中,逐漸形成了一種天花神,他們靠祈禱天花神來減少天花的危害。?
清朝初入關時,曾在皇宮內(nèi)設立專門的廟壇,奉祀痘神娘娘,可惜無論是皇帝還是平民,再虔誠的祈求與跪拜,都無法消除天花瘟疫,求神只能換得精神安慰而已。
人痘法
人痘法最早起源于唐代,原理就是?以毒攻毒?,唐宋元明時代,至清朝初期,人痘法得到不斷地傳承與完善,當時救助的方法有
水苗法、旱苗法、痘衣法和痘漿法
四種。
1.水苗法:
選上好的痘痂放在瓷瓶里,用木杵碾成細末,將凈水滴入瓶中調(diào)勻,把新棉少許攤成薄片,里面包上痘屑,捏成棗核狀,用紅線栓住,留下一寸左右,將苗置入鼻孔內(nèi),令人時刻守候,下苗十二小時后取出。
2.旱苗法:
取長約五寸長的銀管,將其頂部彎曲,把痘痂碾成細粉,放入銀管的一端,吹入接種者的鼻孔內(nèi)。
3.痘衣法:
將生過痘(天花)者染上痘漿的貼身內(nèi)衣讓給接種者,穿上三日,使其身上沾染上痘漿。
4.痘漿法:
選取出痘順暢的兒童,取其身上的痘漿用棉球擦拭,然后將此棉球塞入接種者的鼻孔中。
上述四種方法都有很大的風險,尤其是后兩種風險最大,接種者往往耐不住毒性而染病身亡。
經(jīng)過醫(yī)生的不斷試驗與研究,到清朝康熙后期,人痘法越來越完善,醫(yī)生們會精選痘痂來做苗種,并經(jīng)過多次篩選,降低毒性后,再植入接種者體中。公元1786年,英國人琴納在中國人的人痘法技術基礎上,發(fā)明了牛痘接種術,并迅速在歐洲推廣開來,它具有預防效果好,毒副作用小,成本低的特點,有效地將天花死神擋在歐洲人的門外。公元1805年,葡萄牙醫(yī)生哈威脫將牛痘法傳入澳門,以后又傳到廣州,中國人漸漸接受了這種新式的接種方法。
但令人費解的是,至19世紀中葉,在中國,牛痘法在普通民眾間普遍使用,可是紅墻內(nèi)的愛新覺羅皇室,卻還是延用人痘法的老方式。同治皇帝就于1875年死于天花,時年19歲(從《清代檔案史料叢編》中的《萬歲爺進藥底簿》,所記載的脈案、病情和用藥情況,能做出同治皇帝死于天花的判斷)。
清朝時天花的療法
天花易得病難去,在那個醫(yī)療條件落后的時代,人們對天花的認識還不是太透徹,治療方法也五花八門:有驚嚇法,有蚊蟲吸血法,有黃土悶體法,最靠譜的還是藥物療法,即便是如此,藥物療法的治愈率也不高,身體強健、抵抗力強的人,能夠活下來,體質弱的人,基本難逃厄運。即使有人僥幸活下來,其全身及頭臉部也會留下深深的麻點,容顏盡毀。
天花對清朝社會的影響
作為烈性傳染病,當時的社會,每個人都有可能染病在身,連皇帝有時也要著道,因此天花對清朝社會產(chǎn)生了不小的影響。
首先是推動了醫(yī)藥業(yè)的發(fā)展。清代,專門致力于天花治療研究的醫(yī)生遠遠超過了前代,涌現(xiàn)出大量的天花名醫(yī),如秦景明、葉天士、俞嘉言等。針對天花預防、治療的醫(yī)書也大量被編著、刊刻,給后世應對天花提供了寶貴的經(jīng)驗,留下了詳實的記錄。其次是影響到了行政制度。最為典型的就是木蘭圍場的設置,以及避暑山莊的修建。一般認為,清朝設置木蘭圍場是為了在打獵中,操練八旗軍隊,修建避暑山莊則是為了皇帝避暑休閑。
其實,康熙皇帝當年還有一重考慮,本來,若要籠絡蒙古貴族,可以讓他們來北京城,但問題在于有些重量級的貴族本身沒有出過水痘,對中原地區(qū)的天花沒有免疫力。而這些貴族在中原天花瘟疫未消退時,對到北京城覲見皇帝是心存恐懼的。
康熙皇帝充分想到了這一點,于是便分別于1681年、1703年首建木蘭圍場與承德避暑山莊。乾隆皇帝在《避暑山莊百韻詩.序》中言道:?皇祖建此山莊于塞外,非為一己之豫游,蓋遺萬世之締構也。國家承天命,撫有蒙古四十八旗諸部落,恭順有加,每歲入朝,厥有常用典。但其人有未出痘者,以進塞為懼,延頸舉踵,以望六御之臨。皇祖俯從其愿,歲避暑于此。?
天花作為一種烈性傳染病,其傳染、防治和對社會的影響,都是非常復雜與深刻的。碰到亂世時,普通民眾最為倒霉:王朝崩潰,官府成了空殼,皇帝的命都不保,又有誰會來關心底層的民眾呢?若此時出現(xiàn)天花瘟疫,很容易出現(xiàn)難以控制的擴散蔓延狀況,而死亡的人數(shù)就會呈幾何倍數(shù)增加。
遇到太平年代,政治清明,有了官府的有效預防與救治,天花的危害就會大大降低。清朝皇帝格外重視預防與治療天花,在他們的推動下,中國的天花診療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高,為數(shù)億民眾帶去了福音。
鼠疫(Pestis)是由鼠疫桿菌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烈性傳染病。臨床主要表現(xiàn)為高熱、淋巴結腫痛、出血傾向、肺部特殊炎癥等。
本病遠在2000年前即有記載。世界上曾發(fā)生三次大流行,第一次發(fā)生在公元6世紀,從地中海地區(qū)傳入歐洲,死亡近1億人;第二次發(fā)生在14世紀,波及歐、亞、非;第三次是18世紀,傳播32個國家。14世紀大流行時波及我國。1793年云南師道南所著“《死鼠行》”中描述當時“鼠死不幾日,人死如圻堵”。充分說明那時在我國流行十分猖獗。解放后,我國國內(nèi)人間鼠疫已基本消滅,但自然疫源地依然存在,霸權主義者把鼠疫桿菌列為生物戰(zhàn)劑之一,故防治鼠疫對我軍國防和建設事業(yè)仍有非常重要意義。
[病原學]
鼠疫桿菌屬耶爾森氏菌屬。為革蘭染色陰性短小桿菌,長約1~1.5μm寬約0.5~0.7μm,兩端染色較深。無鞭毛,不能活動,不形成芽胞。在動物體內(nèi)和早期培養(yǎng)中有莢膜。可在變通培養(yǎng)基上生長。在陳舊培養(yǎng)基及化膿病灶中呈多形性。
本菌的抗原成份:①莢膜FI(fraction I)抗原,分為兩種,一種是多糖蛋白質(F--I),另一種為蛋白質(F--IB)??乖暂^強,特異性較高,有白細胞吞噬作用,可用凝集、補體結合或間接血凝檢測;②毒力V/W抗原,在細胞表面,V抗原是蛋白質,可使機體產(chǎn)生保護性抗體,W抗原為脂蛋白,不能使機體產(chǎn)生保護力。V/W抗原結合物有促使產(chǎn)生莢膜,抑制吞噬作用,并有在細胞內(nèi)保護細菌生長繁殖的能力,故與細菌的侵襲力有關。
鼠疫桿菌產(chǎn)生二種毒素,一為鼠毒素或外毒素(毒性蛋白質),對小鼠和大鼠有很強毒性,另一為內(nèi)毒素(脂多糖),較其它革蘭氏陰性菌內(nèi)毒素毒性強,能引起發(fā)熱、Dic、組織器官內(nèi)溶血、中毒休克、局部及全身施瓦茨曼(Shwartzman)反應。
鼠疫桿菌在低溫及有機體生存時間較長,在膿痰中存活10~20天,尸體內(nèi)可活數(shù)周至數(shù)月,蚤糞中能存活1個月以上;對光、熱、干燥及一般消毒劑均甚敏感。日光直射4~5小時即死,加熱55℃15分鐘或100℃1分鐘、5%石炭酸、5%來蘇,0.1升汞、5~10%氯胺均可將病菌殺死。
[流行病學]
?。ㄒ唬﹤魅驹?鼠疫為典型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在人間流行前,一般先在鼠間流行。鼠間鼠疫傳染源(儲存宿主)有野鼠、地鼠、狐、狼、貓、豹等,其中黃鼠屬和旱獺屬最重要。家鼠中的黃胸鼠、褐家鼠和黑家鼠是人間鼠疫重要傳染源。各型患者均可成為傳染源,以肺型鼠疫最為重要。敗血性鼠疫早期的血有傳染性。腺鼠疫僅在膿腫破潰后或被蚤吸血時才起傳染源作用。
(二)傳播途徑動物和人間鼠疫的傳播主要以鼠蚤為媒介。當鼠蚤吸取含病菌的鼠血后,細菌在蚤胃大量繁殖,形成菌栓堵塞前胃,當蚤再吸入血時,病菌隨吸進之血反吐,注入動物或人體內(nèi)。蚤糞也含有鼠疫桿菌,可因搔癢進入皮內(nèi)。此種“鼠→蚤→人”的傳播方式是鼠疫的主要傳播方式。
少數(shù)可因直播接觸病人的痰液、膿液或病獸的皮、血、肉經(jīng)破損皮膚或粘膜受染。
肺鼠疫患者可借飛沫傳播,造成人間肺鼠疫大流行。
?。ㄈ┤巳阂赘行匀巳簩κ笠咂毡橐赘?,無性別年齡差別。病后可獲持久免疫力。預防接種可獲一定免疫力。
(四)流行特征
1.鼠疫自然疫源性世界各地存在許多自然疫源地,野鼠鼠疫長期持續(xù)存在。人間鼠疫多由野鼠傳至家鼠,由家鼠傳染于人引起。偶因狩獵(捕捉旱獺)、考查、施工、軍事活動進入疫區(qū)而被感染。
2.流行性 本病多由疫區(qū)籍交通工具向外傳播,形成外源性鼠疫,引起流行、大流行。
3.季節(jié)性與鼠類活動和鼠蚤繁殖情況有關。人間鼠疫多在6~9月。肺鼠疫多在10月以后流行。
4.隱性感染 在疫區(qū)已發(fā)現(xiàn)有無癥狀的咽部攜帶者。
[發(fā)病原理與病理變化]
鼠疫桿菌侵入皮膚后,靠莢膜、V/W抗原吞噬細胞吞噬,先有局部繁殖,隨后又靠透明質酸及溶纖維素等作用,迅速經(jīng)有淋巴管至局部淋巴結繁殖,引起原發(fā)性淋巴結炎(腺鼠疫)。淋巴結里大量繁殖的病菌及毒素入血,引起全身感染、敗血癥和嚴重中毒癥狀。脾、肝、肺、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等均可受累。病菌播及肺部,發(fā)生繼發(fā)性肺鼠疫。病菌如直接經(jīng)呼吸道吸入,則病菌先在局部淋巴組織繁殖。繼而播及肺部,引起原發(fā)性肺鼠疫。
在原發(fā)性肺鼠疫基礎上,病菌侵入血流,又形成敗血癥,稱繼發(fā)性敗血型鼠疫。少數(shù)感染極嚴重者,病菌迅速直接入血,并在其中繁殖,稱原發(fā)性敗血型鼠疫,病死率極高。
鼠疫基本病變是血管和淋巴管內(nèi)皮細胞損害及急性出血性、壞死性病變。淋巴結腫常與周圍組織融合,形成大小腫塊,呈暗紅或灰黃色;脾、骨髓有廣泛出血;皮膚粘膜有出血點,漿膜腔發(fā)生血性積液;心、肝、腎可見出血性炎癥。肺鼠疫呈支氣管或大葉性肺炎,支氣管及肺泡有出血性漿液性滲出以及散在細菌栓塞引起的壞死性結節(jié)。
/view/4672.htm
1. 一種急性傳染病。癥狀為先發(fā)高熱,全身起紅色丘疹,繼而變成皰疹,最后成膿皰。十天左右結痂,痂脫后留有疤痕,俗稱"麻子"。本病現(xiàn)已消滅。(相見“補充1”)
2. 玉蜀黍的雄花,因為長在植株的頂部,所以叫天花
3. 指雪,雪花
4.亦作"天華"。佛教語。天界仙花。
5. 亦稱頂棚。建筑物內(nèi)用以遮蔽梁以上部分的構件,一般可分為硬天花、軟天花。硬天花以木條縱橫相交成若干格,也稱為井口開花,每格上覆蓋木板,稱天花板,天花板圓光中心常繪龍、龍鳳、吉祥花卉等圖案。軟天花又稱海漫天花,以木格蓖為骨架,滿糊麻布和紙,上繪彩畫或用編織物,為等級較低的天花。
【補充1】天花是由天花病毒引起的一種烈性傳染病,也是到目前為止,在世界范圍被人類消滅的第一個傳染病。據(jù)報載,去年12月21日,美國總統(tǒng)布什為了預防生物武器的襲擊,帶頭接種了天花疫苗。因為天花病毒和炭疽桿菌一樣,如果被用做生物武器的話,具有十分強大的殺傷力,被稱為“窮人的核彈”。在我國,幾十年前就消滅了天花,現(xiàn)在不僅普通人對天花一無所知,許多醫(yī)生也是僅聞其名,不見其身。下面簡單介紹有關天花的知識。
天花病毒外觀呈磚形,約200微米×300微米,抵抗力較強,能對抗干燥和低溫,在痂皮、塵土和被服上,可生存數(shù)月至一年半之久。天花病毒有高度傳染性,沒有患過天花或沒有接種過天花疫苗的人,不分男女老幼包括新生兒在內(nèi),均能感染天花。天花主要通過飛沫吸入或直接接觸而傳染,當人感染了天花病毒以后,大約有10天左右潛伏期,潛伏期過后,病人發(fā)病很急,多以頭痛、背痛、發(fā)冷或寒戰(zhàn).高熱等癥狀開始體溫可高達41℃以上。伴有惡心、嘔吐、便秘、失眠等。小兒常有嘔吐和驚厥。發(fā)病3~5天后,病人的額部、面頰、腕、臂、軀干和下肢出現(xiàn)皮疹。開始為紅色斑疹,后變?yōu)榍鹫睿?~3天后丘疹變?yōu)榘捳?,以后皰疹轉為膿皰疹。膿皰疹形成后2~3天,逐漸干縮結成厚痂,大約1個月后痂皮開始脫落,遺留下疤痕,俗稱“麻斑”。重型天花病人常伴并發(fā)癥,如敗血癥、骨髓炎、腦炎、腦膜炎、肺炎、支氣管炎、中耳炎、喉炎、失明、流產(chǎn)等,是天花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
對天花病人要嚴格進行隔離,病人的衣、被、用具、排泄物、分泌物等要徹底消毒。對病人除了采取對癥療法和支持療法以外,重點是預防病人發(fā)生并發(fā)癥,口腔、鼻、咽、眼睛等要保持清潔。接種天花疫苗是預防天花的最有效辦法。
天花,是世界上傳染性最強的疾病之一,是由天花病毒引起的烈性傳染病,這種病毒繁殖快,能在空氣中以驚人的速度傳播。假設美國俄克拉荷馬州有3000人感染天花病毒,12天內(nèi)病毒就會擴散到美國各地,殃及數(shù)以百萬人。
天花臨床表現(xiàn)主要為嚴重毒血癥狀(寒戰(zhàn)、高熱、乏力、頭痛、四肢及腰背部酸痛,體溫急劇升高時可出現(xiàn)驚厥、昏迷)、皮膚成批依次出現(xiàn)斑疹、丘疹、皰疹、膿皰,最后結痂、脫痂,遺留痘疤。天花來勢兇猛,發(fā)展迅速,對未免疫人群感染后15~20天內(nèi)致死率高達30%。
由于天花病毒忪在人身上傳染,而且牛痘疫苗忯以有效地?終身地防止天花的傳染,因此自1977年以后世界上沒有發(fā)生過天花。
1979年10月26日,全世界消滅天花
1979年10月26日聯(lián)合國世界衛(wèi)生組織在內(nèi)羅畢宣布,全世界已經(jīng)消滅了天花病,并且為此舉行了慶祝儀式。
世界衛(wèi)生組織的檢查人員在最近兩年里,對最后一批尚未宣布消滅天花病的東非四國——肯尼亞、埃塞俄比亞、索馬里和吉布提進行了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這四個國家確實已經(jīng)消滅了這種疾病,于是發(fā)布了這個具有歷史意義的消息。
天花病是世界上嚴重危害人們的傳染性疾病之一。幾千年來,使千百萬人死亡或毀容。一百八十年前,英國發(fā)明了預防天花病的牛痘疫苗。天花病患者的死亡率仍高達三分之一。后來,發(fā)達國家逐步控制了這種疾病,但非洲農(nóng)村仍有流行。自一九六七年開始進行最后一次大規(guī)模消滅天花的活動?,F(xiàn)在,天花病的病毒只保留在一些國家的七個實驗室中,以供研究之用。
醫(yī)學大發(fā)現(xiàn)--惡魔天花
每4名病人當中便有一人死亡,而剩余的3人卻要留下丑陋的痘痕天花,幾乎是有人類歷史以來就存在的可怕疾病。在公元前1000多年前保存下來的埃及木乃伊身上就有類似天花的痘痕。曾經(jīng)不可一世的古羅馬帝國相傳就是因為天花的肆虐,無法加以遏制,以致國威日蹙。
若干世紀以來,天花的廣泛流行使人們驚恐戰(zhàn)栗,談“虎”色變。
846年,在來自塞納河流域、入侵法國巴黎的諾曼入中間,天花突然流行起來了。這讓諾曼人的首領為之驚慌失措,也使那些在戰(zhàn)場上久經(jīng)廝殺不知恐懼的士兵毛骨驚然。殘忍的首領為了不讓傳染病傳播開來以致殃及自己,采取了一個殘酷無情的手段,他下令殺掉所有天花患者及所有看護病人的人。這種可怕的手段,在當時被認為是可能撲滅天花流行的唯一可行的辦法。
但是天花并不會寬容任何人,它同樣無情地入侵宮廷、入侵農(nóng)舍,任何民族、任何部落,不論爵位、不論年齡與性別,都逃脫不了天花的侵襲。
在歐洲曾經(jīng)有一個國王的妻子患了天花,在臨死前她請求丈夫滿足她最后的愿望,她要求:假使全體御醫(yī)不能挽救她的生命,那么就將他們?nèi)刻幩??;屎蠼K于死掉了,于是國王為了皇后的愿望便下令把御醫(yī)全部用劍砍死。
英國史學家紀考萊把天花稱為“死神的忠實幫兇”。他寫道:“鼠疫或者其他疫病的死亡率固然很高,但是它的發(fā)生卻是有限的。在人們的記憶中,它們在我們這里只不過發(fā)生了一兩次。然而天花卻接連不斷地出現(xiàn)在我們中間,長期的恐怖使無病的人們苦惱不堪,即使有某些病人幸免于死,但在他們的臉上卻永遠留下了丑陋的痘痕。病愈的人們不僅是落得滿臉痘痕,還有很多人甚至失去聽覺,雙目失明,或者染上了結核病。”
18世紀,歐洲蔓延天花,死亡人數(shù)曾高達1億5千萬人以上。
種痘成功
人痘接種術最早起源于我國
“天花”又名痘瘡,是一種傳染性較強的急性發(fā)疹性疾病。早在晉代時,著名藥學家道家葛洪在《肘后備急方》中已有記載,他說:“比歲有病時行,仍發(fā)瘡頭面及身,須臾周匝,狀如火瘡,皆戴白漿,隨決隨生”,“劇者多死”。同時他對“天花”的起源進行了追溯。指出:此病起自東漢光武帝建武年間(公元23-26年)。這是我國也是世界上最早關于“天花”病的記載。書中還說:“永徽四年,此瘡從西流東,遍及海中”。這是世界最早關于“天花”流行的記載。對于“天花”書中尚載有具體治療藥物方法。
公元九世紀時歐洲天花流行甚為猖獗,在日耳曼軍隊入侵法國時,兵士感染天花,統(tǒng)率者竟下令采取殺死一切患者的殘忍手段。以防止其傳染,結果天花照樣流行,在印度則采取“天花女神”的迷信辦法,自然也無濟于事。
我國則不同,不僅早就注意天花的治療,而且積極采取預防措施。據(jù)清代醫(yī)學家朱純嘏在《痘疹定論》中記載,宋真宗(公元998——1022年)或仁宗(公元1023——1063年)時期,四川峨眉山有一醫(yī)者能種痘,被人譽為神醫(yī),后來被聘到開封府,為宰相王旦之子王素種痘獲得成功。后來王素活了六十七歲,這個傳說或有訛誤,但也不能排除宋代有產(chǎn)生人痘接種萌芽的可能性,到了明代,隨著對傳染性疾病的認識加深和治療痘疹經(jīng)驗的豐富,便正式發(fā)明了人痘接種術。
清代醫(yī)家俞茂鯤在《痘科金鏡賦集解》中說得很明確:“種痘法起于明隆慶年間(公元1567——1572年),寧國府太平縣,姓氏失考,得之異人丹徒之家,由此蔓延天下,至今種花者,寧國人居多”。乾隆時期,醫(yī)家張琰在《種痘新書》中也說:“余祖承聶久吾先生之教,種痘箕裘,已經(jīng)數(shù)代”。又說:“種痘者八九千人,其莫救者二三十耳”。這些記載說明,自十六世紀以來,我國已逐步推廣人痘接種術,而且世代相傳,師承相授。
清初醫(yī)家張璐在《醫(yī)通》中綜述了痘漿、旱苗、痘衣等多種預防接種方法。其具體方法是:用棉花醮取痘瘡漿液塞入接種兒童鼻孔中,或將痘痂研細,用銀管吹入兒鼻內(nèi);或將患痘兒的內(nèi)衣脫下,著于健康兒身上,使之感染??傊?,通過如上方法使之產(chǎn)生抗體來預防天花。
/view/22210.htm
霍亂是由霍亂弧菌所致的烈懷腸道傳染病,臨床上以劇烈無痛性瀉吐,米泔樣大便,嚴重脫水,肌肉痛性痙攣及周圍循環(huán)衰竭等為特征,解放后我國已消滅本病,但國外仍有不斷發(fā)生和流行,因此必須隨時警惕本病的發(fā)生,認真做好預防工作。
1、病因
霍亂弧菌分為兩個生物型,一個中古典生物型即霍亂的病原體,另一個是愛爾.托生物型即副霍亂的病原體。這兩個生物型除某些生物學特征有所不同外,在形態(tài)學及血清學性狀方面幾乎相同,霍亂弧菌為革蘭氏染色陰性,對干燥、日光、熱、酸及一般消毒劑均敏感?;魜y弧菌產(chǎn)生致病性的是內(nèi)毒素及外毒素,正常胃酸可殺死弧菌,當胃酸暫時低下時或入侵病毒菌數(shù)量增多時,未被胃酸殺死的弧菌就時入小腸,在堿性腸液內(nèi)迅速繁殖,并產(chǎn)生大量強烈的外毒素。這種外毒素對小腸粘膜的作用引起腸液的大量分泌,其分泌量很大,超過腸管再吸收的能力,在臨床上出現(xiàn)劇烈瀉吐,嚴重脫水,致使血漿容量明顯減少,血液濃縮,出現(xiàn)周圍循環(huán)衰竭。由于劇烈瀉吐,電解質丟失、缺鉀缺鈉、肌肉痙攣、酸中毒等甚至發(fā)生休克及急性腎功衰竭。
2、臨床表現(xiàn)
潛伏期數(shù)小時至6天,突然起病,100%的病人有腹瀉,腹瀉為無痛性無里急后重感,每日大便數(shù)次甚至難以計數(shù),量多,每天2000~4000ml,嚴重者8000ml以上,初為黃水樣,不久轉為米泔水水樣便,少數(shù)患者有血性水樣便或柏油樣便,腹瀉后出現(xiàn)噴射性和邊疆性嘔吐,初為胃內(nèi)容物,繼而水樣,米泔樣,由于劇烈瀉吐,體內(nèi)大量液體及電解質丟失而出現(xiàn)脫水表現(xiàn),輕者口渴,眼窩稍陷,唇舌干燥,重者煩躁不安,眼窩下陷,兩頰深凹,精神呆滯,皮膚干而皺縮,失去彈性,嘶啞,四肢冰涼,體溫下降,敵國液濃縮,脈搏細弱,心章低鈍,血壓下降,如不及時搶救危及生命,病人脫及及時得到糾正后,大多數(shù)癥狀消失,逐漸恢復正常,部分病人出現(xiàn)發(fā)熱反應,一般38~39℃,持續(xù)1~3天自行消退,目前霍亂大多癥狀較輕類似腸類。
按脫水程度,血壓、脈搏及尿量多少分為四型。
?。?)輕型,僅有短期腹瀉,無典型米泔水樣便,無明顯脫水表現(xiàn),血壓脈搏正常,尿量略少。
(2)中型,有典型癥狀體及典型大便,脫水明顯,脈搏細速,血壓下降,尿量甚少,一日500ml以下。
(3)重型:患者極度軟弱或神志不清,嚴重脫水及休克,脈搏細速或者不能觸及,血壓下降或測不出,尿極少或無尿,可發(fā)生典型癥狀后數(shù)小時死亡。
?。?)暴發(fā)型:稱干性霍亂,起病急驟,不等典型的瀉吐癥狀出現(xiàn),即因循環(huán)衰竭而死亡。
3、診斷
在夏秋季節(jié)對可凝病人應詳細詢問發(fā)病前一周內(nèi)的活動情況,是否來自疫區(qū),有無與本病病人及其污染物觸史,以及是否接受過預防接種等,流行病學資料結合臨床和實驗室檢查可做出診斷,凡臨床上發(fā)現(xiàn)有瀉吐癥狀或原因不明的腹瀉患者,應取糞便或嘔吐物標本,盡快進行病原診斷,包括鏡檢、培養(yǎng)、分離,凝集試驗及其它鑒定試驗。
?。?)確診標準:
?、俜灿懈篂a嘔吐等癥狀,大便培養(yǎng)霍亂弧菌陽性者。
②霍亂流行期在疫區(qū)有典型霍亂癥狀而大便培養(yǎng)陰性無其它原因可查者。
(2)疑似標準:
?、俜灿械湫蜑a吐癥狀的非疫區(qū)道發(fā)病例,在病原學檢查未確診前。
?、诨魜y流行期,曾接觸霍亂患者,有腹瀉癥狀而無其它原因可查者。
4、治療與護理
?。?)一般治療與護理:
?、侔聪纻魅静烂芨綦x。隔離至癥狀消失6天后,糞便弧菌連續(xù)3次陰性為止,方可解除隔離,病人用物及排泄物需嚴格消毒,可用加倍量的20%漂白粉乳劑或2~3%來蘇兒,0.5%氯胺,還可用新藥“84”消毒液消毒,病區(qū)工作人員須嚴格遵守消毒隔離制度,以防交叉感染。
?、谛菹?。重型患者絕對臥床休息至癥狀好轉。
?、埏嬍?。劇烈瀉吐暫停飲食,待嘔吐停止腹瀉緩解可給流質飲食,在患者可耐受的情況下緩慢增加飲食。
?、芩莸难a充為霍亂的基礎治療,輕型患者可口服補液,重型患者需靜脈補液,待癥狀好轉后改為口服補液。
?、輼吮静杉;颊呷朐汉罅⒓床杉瘒I吐物的糞便標本,送常規(guī)檢查及細菌培養(yǎng),注意標本采集后要立即送檢。
?、廾芮杏^察病情變化。每4小時測生命體征1次,準確紀錄出入量,注明大小便次數(shù)、量和性狀。
?。?)輸液的治療與護理:
①輸液量:按脫水程度補液,一般入院后最初2小時應快速輸液以糾正低血容量休克及酸中毒,輕型補液要3000~4000ml,小兒每公斤體重100~500ml,中型補液4000~8000ml,小兒每公斤體重150~200ml,重型補液8000~12000ml,小兒每公斤200~250ml。
/view/43353.htm
天花病毒
天花是由天花病毒引起的一種烈性傳染病,也是到目前為止,在世界范圍被人類消滅的第一個傳染病。在我國,幾十年前就消滅了天花,現(xiàn)在不僅普通人對天花一無所知,許多醫(yī)生也是僅聞其名,不見其身。天花是感染痘病毒引起的,無藥可治,患者在痊愈后臉上會留有麻子,“天花”由此得名。天花病毒外觀呈磚形,約200納米×300納米,抵抗力較強,能對抗干燥和低溫,在痂皮、塵土和被服上,可生存數(shù)月至一年半之久。天花病毒有高度傳染性,沒有患過天花或沒有接種過天花疫苗的人,不分男女老幼包括新生兒在內(nèi),均能感染天花。天花主要通過飛沫吸入或直接接觸而傳染,當人感染了天花病毒以后,大約有10天潛伏期。潛伏期過后,病人發(fā)病很急,多以頭痛、背痛、發(fā)冷或寒戰(zhàn)、高熱等癥狀開始,體溫可高達41℃以上,伴有惡心、嘔吐、便秘、失眠等。小兒常有嘔吐和驚厥。發(fā)病3~5天后,病人的額部、面頰、腕、臂、軀干和下肢出現(xiàn)皮疹。開始為紅色斑疹,后變?yōu)榍鹫睿?~3天后丘疹變?yōu)榘捳睿院蟀捳钷D為膿皰疹。膿皰疹形成后2~3天,逐漸干縮結成厚痂,大約1個月后痂皮開始脫落,遺留下疤痕,俗稱“麻斑”。重型天花病人常伴并發(fā)癥,如敗血癥、骨髓炎、腦炎、腦膜炎、肺炎、支氣管炎、中耳炎、喉炎、失明、流產(chǎn)等,是天花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
對天花病人要嚴格進行隔離,病人的衣、被、用具、排泄物、分泌物等要徹底消毒。對病人除了采取對癥療法和支持療法以外,重點是預防病人發(fā)生并發(fā)癥,口腔、鼻、咽、眼睛等要保持清潔。接種天花疫苗是預防天花的最有效辦法。
天花臨床表現(xiàn)主要為嚴重毒血癥狀(寒戰(zhàn)、高熱、乏力、頭痛、四肢及腰背部酸痛,體溫急劇升高時可出現(xiàn)驚厥、昏迷),皮膚成批依次出現(xiàn)斑疹、丘疹、皰疹、膿皰,最后結痂、脫痂,遺留痘疤。天花來勢兇猛,發(fā)展迅速,對未免疫人群感染后15~20天內(nèi)致死率高達30%。
發(fā)現(xiàn)天花
若干世紀以來,天花的廣泛流行使人們驚恐戰(zhàn)栗,談“虎”色變。
1846年,在來自塞納河流域、入侵法國巴黎的諾曼人中間,天花突然流行起來了。這讓諾曼人的首領驚慌失措,也使那些在戰(zhàn)場上久經(jīng)廝殺不知恐懼的士兵毛骨悚然。殘忍的首領為了不讓傳染病傳播開來以致殃及自己,采取了一個殘酷無情的手段,他下令殺掉所有天花患者及所有看護病人的人。這種可怕的手段,在當時被認為是可能撲滅天花流行的惟一可行的辦法。
但是天花并不會寬容任何人,它同樣無情地入侵宮廷、入侵農(nóng)舍。任何民族、任何部落,不論爵位、不論年齡與性別,都逃脫不了天花的侵襲。
在歐洲曾經(jīng)有一個國王的妻子患了天花,在臨死前她請求丈夫滿足她最后的愿望,她要求:假使全體御醫(yī)不能挽救她的生命,那么就將他們?nèi)刻幩馈;屎蠼K于死掉了,于是國王為了皇后的愿望便下令把御醫(yī)全部用劍砍死。
英國史學家紀考萊把天花稱為“死神的忠實幫兇”。他寫道:“鼠疫或者其他疫病的死亡率固然很高,但是它的發(fā)生卻是有限的。在人們的記憶中,它們在我們這里只不過發(fā)生了一兩次。然而天花卻接連不斷地出現(xiàn)在我們中間,長期的恐怖使無病的人們苦惱不堪,即使有某些病人幸免于死,但在他們的臉上卻永遠留下了丑陋的痘痕。病愈的人們不僅是落得滿臉痘痕,還有很多人甚至失去聽覺,雙目失明,或者染上了結核病?!?/p>
人痘接種術最早起源于我國
據(jù)清代醫(yī)學家朱純嘏在《痘疹定論》中記載,宋真宗(998—1022年)或仁宗(1023—1063年)時期,四川峨眉山有一醫(yī)者能種痘,被人譽為神醫(yī),后來被聘到開封府,為宰相王旦之子王素種痘獲得成功。后來王素活了67歲,這個傳說或有訛誤,但也不能排除宋代有產(chǎn)生人痘接種萌芽的可能性。到了明代,隨著對傳染性疾病的認識加深和治療痘疹經(jīng)驗的豐富,便正式發(fā)明了人痘接種術。
清代醫(yī)家俞茂鯤在《痘科金鏡賦集解》中說得很明確:“種痘法起于明隆慶年間(1567—1572年),寧國府太平縣,姓氏失考,得之異人丹徒之家,由此蔓延天下,至今種花者,寧國人居多?!鼻r期,醫(yī)家張琰在《種痘新書》中也說:“余祖承聶久吾先生之教,種痘箕裘,已經(jīng)數(shù)代?!庇终f:“種痘者八九千人,其莫救者二三十耳?!边@些記載說明,自16世紀以來,我國已逐步推廣人痘接種術,而且世代相傳,師承相授。
清初醫(yī)家張璐在《醫(yī)通》中綜述了痘漿、旱苗、痘衣等多種預防接種方法。其具體方法是:用棉花醮取痘瘡漿液塞入接種兒童鼻孔中,或將痘痂研細,用銀管吹入兒鼻內(nèi);或將患痘兒的內(nèi)衣脫下,著于健康兒身上,使之感染??傊?,通過如上方法使之產(chǎn)生抗體來預防天花。
由上可知,我國至遲在16世紀下半葉已發(fā)明人痘接種術,到17世紀已普遍推廣。1682年,康熙皇帝曾下令各地種痘。據(jù)康熙的《庭訓格言》寫道:“訓曰:國初人多畏出痘,至朕得種痘方,諸子女及爾等子女,皆以種痘得無恙。今邊外四十九旗及喀爾喀諸藩,俱命種痘;凡所種皆得善愈。嘗記初種時,年老人尚以為怪,朕堅意為之,遂全此千萬人之生者,豈偶然耶?”可見當時種痘術已在全國范圍內(nèi)推行。
人痘接種法的發(fā)明,很快引起外國注意,俞正燮《癸巳存稿》載:“康熙時,(1688年)俄羅斯遣人至中國學痘醫(yī)?!边@是最早派留學生來中國學習種人痘的國家。種痘法后經(jīng)俄國又傳至土耳其和北歐。1717年,英國駐土耳其公使蒙塔古夫人在君士坦丁堡學得種痘法,3年后又為自己6歲的女兒在英國種了人痘。隨后歐洲各國和印度也試行接種人痘。18世紀初,突尼斯也推行此法。1744年杭州人李仁山去日本九州長崎,把種痘法傳授給折隆元,乾隆十七年(1752年)《醫(yī)宗金鑒》傳到日本,種痘法在日本就廣為流傳了。其后此法又傳到朝鮮。18世紀中葉,我國所發(fā)明的人痘接種術已傳遍歐亞各國。1796年,英國人貞納受我國人痘接種法的啟示,試種牛痘成功,這才逐漸取代了人痘接種法。
我國發(fā)明人痘接種,這是對人工特異性免疫法一項重大貢獻。18世紀法國啟蒙思想家、哲學家伏爾泰曾在《哲學通訊》中寫載:“我聽說100多年來,中國人一直就有這種習慣,這是被認為全世界最聰明最講禮貌的一個民族的偉大先例和榜樣?!庇纱丝梢娢覈l(fā)明的人痘接種術(特異性人工免疫法)在當時世界影響之大。
1979年10月26日,全世界消滅天花
1979年10月26日聯(lián)合國世界衛(wèi)生組織在肯尼亞首都內(nèi)羅畢宣布,全世界已經(jīng)消滅了天花病,并且為此舉行了慶祝儀式。
世界衛(wèi)生組織的檢查人員在最近2年里,對最后一批尚未宣布消滅天花病的東非四國——肯尼亞、埃塞俄比亞、索馬里和吉布提進行了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這四個國家確實已經(jīng)消滅了這種疾病,于是發(fā)布了這個具有歷史意義的消息。
天花病是世界上嚴重危害人們的傳染性疾病之一。幾千年來,使千百萬人死亡或毀容。180年前,英國發(fā)明了預防天花病的牛痘疫苗。天花病患者的死亡率仍高達1/3。后來,發(fā)達國家逐步控制了這種疾病,但非洲農(nóng)村仍有流行。自1967年開始進行最后一次大規(guī)模消滅天花的活動。知識點天花病毒的結局
目前,世界上有兩個戒備森嚴的實驗室里保存著少量的天花病毒,它們被冷凍在-70℃的容器里,等待著人類對它們的終審判決。這兩個實驗室一個在俄羅斯的莫斯科,另一個在美國的亞特蘭大。世界衛(wèi)生組織于1993年制定了銷毀全球天花病毒樣品的具體時間表,后來這項計劃又被推遲。因為病毒學家和公共衛(wèi)生專家們在如何處理僅存的天花病毒的問題上發(fā)生了爭論:是徹底消滅,還是無限期冷凍?
主張徹底消滅的人認為:徹底消滅現(xiàn)在實驗室里的所有天花病毒,是不使天花病毒死灰復燃、卷土重來的最佳良策。但另一些科學家認為,天花病毒不應該從地球上完全清除。因為,在尚不可知的未來研究中可能還要用到它。而一旦它被徹底消滅了,就再也不可能復生。美國政府已向全世界表示,反對銷毀現(xiàn)存的天花病毒樣品,以便科學家繼續(xù)研制防止天花感染的疫苗和治療天花的藥物。美國政府的理由是,“9·11”恐怖襲擊事件和炭疽威脅發(fā)生后,美國必須作好對付生物恐怖威脅的準備,為繼續(xù)研究對付天花的手段,必須保留這一病毒樣品。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8475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