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國是五代十國是歷史上的一個小政權,南平國小到任何一個領國都可以將其毀滅。南平國在從建立到滅亡的六十多年中苦苦掙扎著,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能讓這個小國存在這么久的時間呢?
這個國家的創(chuàng)始人是后梁國的一位名叫高季興的大將,他是朱溫的養(yǎng)子,在作戰(zhàn)方面的能力比較強。并且在朱溫統帥的將領中是比較會做人的一個。在朱溫登上皇位后,他的主要的對手就是李存勖。為了加強自己的實力,他就讓高季興在荊南一帶鎮(zhèn)守。
在到任后,高季興的對手中,威脅最大的一個就是王建。并且在他們二人之間曾經多次展開了較量,但是王建的幾次進攻并沒有讓高季興損失什么。
高季興的后梁王的養(yǎng)子,但是在新后梁王即位后,他就和這個王朝開始漸漸的決裂了。他也拒絕向這個王朝稱臣納貢,并且開始投靠于在江南一帶的后唐王朝,這也是非常高明的舉動。因為后梁當時正忙于應付日漸壯大的李存勖,不怎么搭理他。
李存勖是李克用之子,他的實力也是非常強大的。利用一系列的軍事力量,將后梁滅掉。當時的后唐王朝時這個時期國力最為強盛的一個王朝,他當時的勢頭正盛,統一天下只是時間問題。
在將后梁滅掉之后,他又將目光瞄準了前蜀,前蜀這個王朝也沒有撐住太長的時間就被滅掉了。之后,自然就是荊南了。這里是想要達到湖南的主要通道,所以對他而言十分重要。
但是就在荊南百姓驚慌失措的時候,后唐內部出現問題了,發(fā)生了政變,李存勖也因此被殺。新任皇帝為李嗣源,但是這位新皇此時卻對這片地區(qū)沒有什么動兵的想法,因為剛剛才花費了大力氣平定的四川又獨立了。已經花費了太多的精力在這個新生政權上,但是最終也未能成功,此時已經是遲暮之年的李嗣源只想做一個安穩(wěn)皇帝。
高家的統治者都深知一個道理,那就是絕對不會告訴任何人誰是自己的敵人。荊南王朝的國力甚薄,北方有中原,西方有后蜀,東方有西唐,任何一個王朝都可以將其輕而易舉的滅掉。在后蜀建立初期,后蜀王想要擴大自己的領土。
但是幾次行動都被孟知祥給打敗。在后唐內部矛盾爆發(fā)的時候,后蜀王又開始打起了后唐的主意。但是石敬瑭在將后晉建立之后,荊南地區(qū)又成為了中原王朝的附屬國。幾次戰(zhàn)爭也將荊南的國力耗盡,擴張無法順利進行。
因為本身的虛弱,所以高家的人為了增強自己的實力,開始將主意打到了相互往來的進貢使者的身上。南漢和湖南的政權都要向中原王朝進獻貢品,而其中荊南是他們必然要經過的地方。所以高姓一族的人就命令軍隊前去搶奪這些準備進獻的貢品,這個做法也激起了其他政權的不滿,湖南政權于是調動了八萬人馬的軍隊進攻荊南。嚇得荊南連忙將貢品送回,還向中原王朝求救。
其實如果想要將荊南滅掉很容易,但是若是荊南真的被滅,這些國家之間的緩沖地帶也就消失了,一個國家把這里占領,其余的國家就會聯合起來抵制。
這種相互所受牽制的局面原本是荊南地區(qū)得以存活下去的原因,但是總是會有那么一個意外。這個意外就發(fā)生在柴榮登上皇位后,后蜀和南唐都被他一頓痛打,國力遭到了重重的一擊。這個時候,天下形勢又開始明朗起來,但是令人遺憾的是柴榮早早逝世,而他留下的家底也為趙匡胤提供了不少的有利條件。
在趙匡胤登上皇位的第三年,湖南內亂,請他出兵相助。就是這個時候,他讓軍隊南下,在路過荊南的時候一揮手就將其滅掉了。而這個時候的后蜀和南唐都已經是殘破之軀了,最終荊南湖南一帶都被這位皇帝收入囊中。
建立南平國貢獻最大的人是高季興這位開國君主。他也是中國歷史上為數不多的從底層登上高位的人之一。有人說他是一個善于察言觀色的人,知道什么時候做什么會得到別人的歡心。在他小的時候,原本是朱家的家奴,但是因為他的天資聰慧,所以后來被成為了朱家的養(yǎng)子。從這也可以看出他的能力不弱,當上了朱家的養(yǎng)子后,他的仕途一片光明。
同時也有人評價他說他是一個非常有政治才能的人,本來荊南一帶由于常年戰(zhàn)亂的原因經濟蕭條,但是在他上任后,致力于發(fā)展經濟,讓百姓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這片地區(qū)也得到了發(fā)展。
南平(924年-963年)又稱荊南、北楚,高季興所建,為五代十國時期的十國之一。南平都城為荊州,轄荊、歸(今湖北秭歸)、峽(今湖北宜昌)三州。后梁開平元年(907年),高季興任荊南節(jié)度使。當時,南平所轄的10州為鄰道侵奪,只有江陵一城。高季興到任后,招集流亡,民漸復業(yè),又收用一些文武官作輔佐,暗中準備割據。后唐同光二年(924年)受后唐封為南平王,建都荊州(今湖北江陵),史稱南平或荊南。后唐滅前蜀以后,高季興得到了歸、峽二州。他本欲奪取夔、忠、萬等州,終不敵后唐而作罷。南平雖地狹兵弱,但卻是南北的交通要沖。其時南漢、閩、楚皆向后梁稱臣,而每年貢奉均假道于南平;因此高季興便邀留使者,劫其財物。至南漢、閩、楚各稱帝后,高氏對南北稱帝諸國,上表稱臣,以獲取賞賜和維持商貿往來,由是被諸國視為“高賴子”。據有今湖北江陵、公安一帶,建都江陵(今湖北荊州)。其子高從誨(高從海)繼立,后經高保融、高保勖,直到第五主高繼沖,于宋太祖建隆四年(963年)納地歸降。
這個小國就是五代十國時期出現的南平國。那么如此混亂的一個時局,區(qū)區(qū)一個小小的南平國竟然存活了將近百年,這其中一方面靠的就是其左右逢源的政策,另一方面就是打家劫舍的本領。但是只有這兩方面是斷然不可能安然無恙的,只要其他大國發(fā)兵,南平國的存活概率基本為零。所以這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其他國家根本不把南平國放在眼里,認為攻占沒有實際效用,費力不討好。
1.左右逢源的政策
總所周知,自唐朝藩鎮(zhèn)割據局面出現以后,國家就處于混亂之中,后來隨著唐朝的覆滅,國家就分裂迎來了五代十國的階段。而提到五代十國就不得提到其中一個國力微小卻存在近百年的南平國,首先就來介紹一下南平國的建立過程。
南平國的建立者是高季興,原本只是為朱溫效命的下屬。朱溫此人大家都知道,推到大唐的最有力的推手,后來建立了后梁,史稱梁太祖。高季興能夠建立南平國,離不開朱溫的功勞,南平國的地界原本就是后梁的管轄地,起初出于管理,朱溫就派遣高季興前往荊南地區(qū),并且授予了荊南節(jié)度使一職。隨著朱溫撒手人寰,高季興就野心澎湃,在荊南地區(qū)建立南平國。高季興為人世故圓滑,他自知南平國國小力微,就開始實行左右逢源政策,討好周圍各國,取得了暫時的安寧。
2.?打家劫舍?的本領
南平國的打家劫舍也是讓人瞠目結舌,國家小沒有物資,百姓無法生活怎么辦?很簡單,那就搶。一旦有使臣經過被稱為?高賴子?的南平國就會遭遇被打劫的行為,進貢的物資、貨品等但凡能夠掠奪的統統收到自己腰包。當然,這也不是次次都能成功的,萬一使臣來自國力雄厚的大國,南平國也只能把吞進去的再吐出來。
3.其他國家根本沒有將南平國放在眼中
五代十國是什么時期?這個時期最具代表性的特點是什么?那就是亂、混戰(zhàn)。戰(zhàn)事那么多,敵人那么多,其他國家何苦為難一個小小的南平國。南平國國小地微,根本沒有攻占的價值,其他國家為何要耗費兵力在關鍵時刻攻占這一小國,只是費力不討好罷了。
南平國,五代十國時期割據于今荊州一帶的國家,都江陵(今湖北荊州),由高季興創(chuàng)建,因被封荊南節(jié)度使,又稱荊南。高季興死后,后唐追封楚王,因區(qū)別馬楚,故又別稱“北楚”。
高季興(858~929),字貽孫,陜州峽石(今河南三門峽東南)人。
高從誨(891年—948年),字遵圣,五代時期南平國君主。為高季興之長子。
高保融,字德長,五代時期南平國君主。為高從誨之第三子。
高保勗,字省躬,五代時期南平國君主。為高從誨之第十子,高保融之弟。
高繼沖,字成和(一作字贊平),五代十國末期南平國君主。為高保融之長子,高保勗之侄?! 「呒九d原名高季昌,陜州峽石(今河南三門峽東南)人,因避后唐莊宗祖父李國昌的
五代十國及南平示意圖名諱,改為季興。他幼年為汴州商人李七郎家奴,后李七郎被朱全忠收為義子,是為朱友讓,而高季興又被朱友讓收為義子。季興初為親兵,后為牙將,因破鳳翔有功,遷為潁州防御使。
及公元907年朱全忠稱帝,建立后梁,以高季興任荊南節(jié)度使。這時,所謂荊南只存荊州一州,其它如歸、峽、夔、忠、萬、澧等州,都已為其它割據勢力所奪。由是高季興遂招集流散兵民,網羅士人,加上唐末進士梁震等人的輔佐,積蓄力量,準備割據。
公元914年,后梁封高季興為渤海王。及后唐滅梁,高季興又向后唐稱臣,924年,被后唐封為南平王。后唐滅前蜀以后,高季興得到了歸、峽二州。他本欲奪取夔、忠、萬等州,終不敵后唐而作罷。荊南雖地狹兵弱,但卻是南北的交通要沖。
其時南漢、閩、楚皆須向梁稱臣,而每年貢奉均假道于荊南,因此高季興便邀留使者,劫其財物。至南漢、閩、楚各稱帝后,高氏又貪其賜與,亦所向稱臣,由是被諸國視為“高賴子”。公元929年,高季興死,后唐明宗追封他為楚王,與南邊的楚國區(qū)分,故南平又稱“北楚”。其子高從誨繼立,后經高保融、高保勗,直到第五主高繼沖,于963年亡國。由高季興擔任節(jié)度使至荊南亡國,前后歷57年。。。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8478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你知道嗎,貍貓換太子的歷史真相
下一篇: 岳飛最厲害的后代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