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鄧艾偷渡陰平很感興趣的小伙伴們,對百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鄧艾偷渡陰平,如果沒有鐘會拖住姜維,姜維回援,鄧艾會死嗎?
公元263年,魏國伐蜀,兵分三路,司馬昭的路線很清晰,三路大軍,齊頭并進,像三支利箭,射向蜀漢。
三路大軍,分別是,鄧艾率軍三萬,從甘松、沓中進攻姜維;諸葛緒率軍三萬,從武街、橋頭切斷姜維歸路;鐘會率軍十幾萬,從斜谷、駱谷進軍,作為主力,泰山壓頂一般。
面對三路大軍,蜀漢本來就比魏國弱很多,全部兵馬只有十萬左右,魏軍比蜀漢多了近一倍,同時,還有十萬大軍在司馬昭的掌握之下,屯駐長安,虎視眈眈。
面對三支利箭,蜀漢只有姜維這一塊盾牌,姜維難以分身。
怎么辦?不能坐以待斃。
蜀軍的布局是,廖化率軍到沓中,支援姜維;張翼率軍到陽安關(guān)口拒守。同時,命令漢中守軍,放棄漢中外圍,收縮兵力,退保漢、樂二城。
鐘會分兵進攻漢中,留二萬人圍困漢、樂二城,鐘會親率主力,直下陽安關(guān)口,傅僉戰(zhàn)死,蔣舒投降,鐘會攻克關(guān)城,長驅(qū)直入。
鄧艾派兵攻姜維部,姜維聽說鐘會進入漢中,急忙擺脫鄧艾,退往陰平。魏軍追擊,姜維迅速通過橋頭,與廖化和張翼等合兵,據(jù)守劍閣,擋住鐘會的十余萬主力。
姜維利用蜀地險要,在劍閣,將鐘會十余萬大軍死死絆住,鐘會不能前進,雙方進入對峙階段,鐘會因后勤補給困難,不能持久,一度想退軍。
正在這時,局勢發(fā)生了變化,鄧艾率他的偏師,偷渡陰平小路,翻山越嶺,攀爬懸崖峭壁,一路穿越七百里無人區(qū),到達江油。
在江油,魏軍田章部,擊敗了江油在城外的三校伏兵,江油守將馬邈投降,就這樣,鄧艾率軍得以進入江油,得到了補給。
然后,鄧艾率軍進攻綿竹,得知江油丟了,后主劉禪立即派衛(wèi)將軍諸葛瞻父子,率軍到綿竹,抵擋鄧艾。
諸葛瞻是諸葛亮的兒子,三十多歲,血氣方剛,諸葛瞻率軍立即馳援綿竹,到達綿竹之后,諸葛瞻立即列陣,等待鄧艾率軍到來,準備與鄧艾決戰(zhàn),硬拼。
黃權(quán)的兒子黃崇,非常清醒,黃崇見魏軍久經(jīng)戰(zhàn)陣,力勸諸葛瞻迅速占據(jù)險要地形,不要讓鄧艾進入成都平原,憑險據(jù)守,能擋住魏軍,等待姜維等人的援軍,合圍魏軍。
然而,諸葛瞻根本不聽黃崇的正確建議,將大軍列陣,眼睜睜地看著鄧艾率軍進入平原地帶。
黃崇見諸葛瞻錯失良機,不由得痛哭流涕,黃崇了解,諸葛瞻這樣的作戰(zhàn)方式,必輸。
果然,諸葛瞻父子,率軍和鄧艾的前鋒部隊鄧忠、師纂等人,在綿竹交戰(zhàn)了一次,諸葛瞻父子率軍奮勇殺敵,將魏軍殺敗。
當鄧忠向其父鄧艾匯報,蜀軍無法戰(zhàn)勝時,鄧艾大怒,鄧艾說,我們進兵到此地,已經(jīng)沒有退路了,只能取勝,不能失敗,再戰(zhàn),如果不勝,我就先斬了你。
鄧忠等人率軍再次與諸葛瞻軍交戰(zhàn),因為不勝也是死,鄧忠等人拼了命,最終將諸葛瞻父子擊敗,諸葛瞻父子全部戰(zhàn)死。
隨即,鄧艾軍逼近成都,后主劉禪聽說諸葛瞻父子戰(zhàn)死,綿竹丟失,方寸大亂,群臣也都慌了手腳,有人建議劉禪立即逃往南中地區(qū),有人建議劉禪逃往東吳,暫避一時,最后,在大臣譙周的建議下,劉禪向鄧艾投降。
就這樣,蜀漢滅亡。
試想,如果沒有鐘會的主力,在劍閣纏住姜維,姜維率軍回援成都,鄧艾會死嗎?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沒有鐘會在劍閣纏住姜維,鄧艾絕對不會成功進入成都。
姜維的主力,大約有四五萬人,鄧艾的全部兵力,才三萬,沒有鐘會,就算鄧艾偷渡陰平,進入江油,姜維回軍,也能擋住鄧艾,五萬兵力,絕對碾壓三萬魏軍。
其次,姜維憑險據(jù)守,鄧艾遠道而來,補給困難,長期拖下去,鄧艾不能前進,絕對退軍,姜維趁機追擊,鄧艾必敗。
另外,姜維拖住鄧艾之后,等霍弋和閻宇等人馳援成都,合圍鄧艾,鄧艾必死路一條。
所以說,鄧艾偷渡陰平能成功,也有鐘會的一半功勞,沒有鐘會纏住姜維,鄧艾肯定不會成功。
(參考資料:《三國志》)
司馬昭命令征西將軍鄧艾、雍州刺史諸葛緒各率大軍三萬余人兵進沓中,牽制在那里屯田的姜維,鐘會則率大軍十萬余人直撲漢中。
由于劉禪昏庸,沒有聽取姜維的警告及時加強各隘口防務,導致漢中守衛(wèi)空虛,所以鐘會這一路進展順利,很快就拿下了漢中。好在姜維成功地擺脫了鄧艾、諸葛緒的糾纏,帶著大軍退守劍閣。而劉禪派來的廖化、張翼、董厥等人也率援兵趕到,蜀軍得以利用劍閣天險擋住了鐘會大軍。
鄧艾知道鐘會在劍閣遇阻以后,就從軍中挑選精兵從陰平小路經(jīng)江油直出涪城。劉禪急忙命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率軍前去阻擊,然而諸葛瞻不敵鄧艾,兵敗身亡。鄧艾乘勝率軍直逼成都。
劉禪面對步步緊逼的魏軍,最終在譙周等人的勸說下,決定向鄧艾投降,蜀漢就此滅亡。
現(xiàn)在有一些人認為如果劉禪不降,堅守成都,那么姜維回師以后蜀漢還有機會反敗為勝。不過就當時的態(tài)勢來說,劉禪難以守住成都,而姜維也很難趕回來。
首先來說,劉禪很難擋住鄧艾的攻擊,守住成都。
三國時期,蜀漢是魏蜀吳三個國家中國力最弱的一個,舉國上下總兵力不過十萬出頭一點。其中大部分蜀軍都部署在北面的漢中等地,以防御魏國的攻擊。而在得知魏軍大舉來犯時,劉禪又命廖化、張翼、董厥等人率軍去和姜維匯合,以抗擊魏軍。
所以等到鄧艾偷渡陰平,攻克江油時,蜀軍大部分機動力量都集中在劍閣,和鐘會對峙。隨后為了擋住鄧艾的大軍,劉禪又命諸葛瞻率軍前去迎敵,這應該是抽調(diào)了成都和周圍地區(qū)的守備部隊。這么一來等諸葛瞻兵敗,成都其實已經(jīng)沒有多少守軍了,最多也只有幾千人。
相比之下,根據(jù)《晉書 ·段灼傳》記載,鄧艾在偷渡陰平時,原本手下就有差不多兩萬人。
蜀地阻險,山高谷深,而艾步乘不滿二萬。
后來鐘會又命將軍田章等人率軍走小路在江油和他匯合。田章一路人馬雖然史書上沒提到底有多少人,但是幾千應該是有的。這么算下來,鄧艾總兵力應該兩萬出頭,兵力遠多于成都守軍。
成都雖然作為益州的首府,城墻肯定高厚,易守難攻,糧草儲備也比較充足,但是在兵力差距這么大的情況下,劉禪想守住成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其次,就算劉禪守住了成都,姜維想回師救援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也有人會認為三國時期因為技術(shù)手段限制,守城一方具有很大的優(yōu)勢,劉禪堅守成都的話,鄧艾未必那么容易就能打下來。這樣只要姜維一旦回師,就可以將他擊敗。
確實,在三國時期攻打城池往往曠日持久,打上幾個月是常事。而且姜維手下的蜀軍按照《三國志·鐘會傳》記載,大約有四五萬人之多。如果姜維真的回師成都,那么加上其他地方趕來的蜀軍,那么足以擊敗鄧艾。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姜維統(tǒng)帥蜀軍駐守劍閣并非無所事事,他面前有鐘會統(tǒng)帥的魏軍主力呢。鐘會原來就有十萬多人,后來又找機會吞并了諸葛緒的三萬人馬,那么扣除留守漢中的魏軍,在劍閣關(guān)前,也應該至少有十萬魏軍,是蜀軍的兩倍。
而且鐘會在軍事方面能力也很強,如果姜維一旦放棄劍閣回援成都,他肯定不會錯過這個戰(zhàn)機會,會帶著大軍尾追上來,姜維想脫身并不容易。更何況此時劍閣后方的涪城已經(jīng)被鄧艾占領(lǐng),姜維只能繞路從巴郡回成都,這樣路途遙遠,耗費時日,很容易被魏軍追上。
在歷史上,姜維得到鄧艾偷渡陰平的消息以后,帶著蜀軍從劍閣回師救援成都時,鐘會就趁機搶占了劍閣,并分兵圍追堵截姜維大軍,最終將蜀軍困在廣漢一帶。所以即使劉禪決定堅守待援,并且暫時擋住了鄧艾的攻勢,他也很難等來姜維的大軍了。
(姜)維等聞瞻巳破,率其眾東入于巴。會乃進軍至涪,遣胡烈、田續(xù)、龐會等追維。
即使姜維奮力死戰(zhàn),突破魏軍的攔截帶著蜀軍趕回成都,和成都守軍匯合以后最多也就是五萬人馬。鐘會帶著魏軍主力趕來以后,在成都一線魏軍還是占據(jù)絕對的兵力優(yōu)勢,更別提曹魏還可以繼續(xù)投入更多的軍隊。
而蜀漢在大片領(lǐng)土被攻占,本土益州士人又大多不愿意繼續(xù)打下去,一心想投降的情況下,能動員的力量非常有限,雙方的兵力對比只能越來越懸殊。
所以如果劉禪不投降,死守成都,最大的可能是在姜維趕回來前,成都就已經(jīng)被鄧艾攻克。即使能僥幸守住,姜維也趕了回來,面對源源不斷趕來的魏軍,最后還是難逃失敗的命運。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8483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古代女子如果未婚先孕的話會被打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