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孫權和三國很感興趣的小伙伴們,對百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曹操和劉備死后,就剩下孫權,孫權為啥沒能統(tǒng)一三國?
熟悉《三國演義》或者《三國志》的朋友都會發(fā)現(xiàn)這樣的一個情況:那就是孫權的存在感問題。三國的主線,可以理解成曹魏和蜀漢的連年戰(zhàn)爭:不是今天曹魏主動攻打蜀漢,就是明天蜀漢發(fā)兵討伐曹魏,而作為吳國皇帝的孫權,其戲份以打醬油為主,存在感很差。
因此單就這一點來說,可以說孫權的存在感很弱。如果從時間線來說,孫權的存在感又很強:孫權在世的時候,見證了曹丕、曹睿父子的去世,也見證了劉備和諸葛亮的去世。孫權的一生,經(jīng)歷了曹操創(chuàng)業(yè)橫掃群雄,同時眼睜睜看到司馬懿如何奪走了曹操家族的基業(yè),可謂歷經(jīng)滄桑。
曹操、劉備、孫權這三位雄主里面,孫權是活到最后的。甚至可以這樣說:劉備死了三十年,孫權才死。只是奇怪的是,為什么孫權沒能依仗其能力,利用曹魏后世君主經(jīng)驗不足的機會,將曹魏和蜀漢逐個擊破?
其實原因很簡單。早在曹丕在世的時候,孫權就北伐過曹丕,但是非但沒能攻下曹魏的合肥,自己在逍遙津一戰(zhàn)中還遭到慘敗、損兵折將。甚至可以說如果不是因為僥幸和偶然,孫權已經(jīng)被張遼所俘虜了。而曹丕去世后,諸葛亮北伐曹魏的時候,孫權也曾發(fā)兵響應。甚至還和諸葛亮簽訂了協(xié)議:滅亡魏國以后,將魏國的西部劃分給蜀漢,東部劃分給吳國。但是諸葛亮失敗的同時,孫權的北伐也隨之失敗了。因此可以概括:孫權并非沒有努力過,但是其努力都失敗了。
之所以努力失敗,其原因在于兩點:一來曹魏地盤大,不論是糧草還是大軍還是人才,都碾壓蜀漢和吳國,而戰(zhàn)爭的背后,往往是雙方集團的人才、人力、物力等多個領域的對抗。孫權雖然雄心壯志,但奈何國家實力太差,只能聯(lián)合蜀漢自保,而無法消滅曹魏。因此,蜀漢和吳國的結盟,一直延續(xù)到蜀漢滅亡。其實蜀漢和吳國之間也有仇恨,但為了自保,只能結盟。因為不論是蜀漢皇帝還是吳國皇帝都了解,如果對方倒下了,下一個就是自己。而后來的歷史驗證了這一點:蜀漢滅亡沒多久,吳國也被西晉吞并。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8484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