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的音樂和舞蹈,已經(jīng)有了相當高的水平?!渡袝び輹ひ骛ⅰ酚涊d說:“戛擊鳴球,搏拊琴瑟以詠”,“笙鏞以間,鳥獸蹌蹌”,“簫韶九成,鳳凰來儀”,“予擊石拊石,百獸率舞”。
近代有專家認為,《夏小正》可能是夏人后裔杞人所作,或者是居于伊洛平原地區(qū)的夏人后裔所作。但是又有專家認為該書文字樸實簡奧,與商朝甲骨文頗多相似之處,雖然有后人加工潤色的痕跡,但是仍然保持著原始文獻的本質(zhì)。加之,該書中所記錄的天象、氣候和古代中原地區(qū)實際情況非常接近,因此可以確定該書基本上為夏人所著。
司馬遷在《史記·夏本紀》中說:“孔子正夏時,學者多傳夏小正云?!贝呵飼r,孔子欲觀察夏朝興亡的道理,所以到夏墟去考察因而得到夏時。所謂“夏時”,就是《夏小正》。他當時認為《夏小正》無疑是夏朝的作品??鬃硬⒄J為這部文獻非常好,因此主張“行夏之時”。漢初時的歷法,仍沿用夏正的“建寅”。我們今天所用的農(nóng)歷,也叫陰歷,冬至一般在十一月份,而冬至后的第三個月是新年的開始,這便是采用的夏歷。
夏朝的音樂和舞蹈,已經(jīng)有了相當高的水平?!渡袝び輹ひ骛ⅰ酚涊d說:“戛擊鳴球,搏拊琴瑟以詠”,“笙鏞以間,鳥獸蹌蹌”,“簫韶九成,鳳凰來儀”,“予擊石拊石,百獸率舞”。這里是說,人們敲擊石磬,眾人一起模仿百獸的動作而舞。傳說夏啟不但喜好飲酒,而且更癡迷于歌舞。每當他赴野外狩獵郊游時,總要帶上一班歌手舞伎,一邊縱情山水,一邊豪飲狂舞。
夏啟的寵臣們?yōu)榱送镀渌?,便在民間廣為搜集或創(chuàng)作了一些獨具風格的歌舞,取名為《九辨》、《九歌》、《九韶》或《九招》?!冻o·離騷》曰:“啟《九辯》與《九歌》兮,夏康娛以自縱?!庇衷唬骸白唷毒鸥琛范栀?,聊假日以媮樂?!彼^“九”,指數(shù)目眾多之意。史載有一年,帝啟到西邊巡狩,就在“大穆之野”或“天穆之野”表演了大型歌舞《九韶》。
這些著名的民間歌舞,曾經(jīng)占據(jù)中國歷史舞臺數(shù)百年之久,一直流行到春秋戰(zhàn)國時代。一次孔子在齊國聽到韶樂后,被優(yōu)美動聽的樂曲所深深打動,竟然三個月不知肉的滋味。他在《論語》中說:“韶盡美矣!又盡善也?!毕某栉枇钣^者癡迷,居然不相信它是來自入間,由此而演變?yōu)樯裨拏髡f。
《山海經(jīng)·大荒西經(jīng)》說:“開上三嬪于天,得《九辯》與《九歌》以下。此天穆之野,高二千仞,開焉得始歌《九招》?!币馑际钦f夏朝盛行的歌舞,是帝啟(開)在天上竊取來的天帝之樂。啟上天后來到“天穆之野”,這里比地面高二千丈,啟就在那里演出歌舞《九招》。這些神話傳說顯然是杜撰之辭,目的是美化帝王統(tǒng)治者。但是,如果剝?nèi)ド裨挼耐庖?,我們便可以得知,夏啟確實與中國原始歌舞有著不解之緣。
夏朝樂舞已經(jīng)失傳,關(guān)于它的恢弘氣魄我們也不可得知。但是,偃師二里頭遺址出土的陶塤、陶鈴、銅鈴、石磬等樂器,成為這一偉大而古老文明的歷史見證,使我們能夠?qū)Ξ敃r的歌舞場面窺其一斑。不過從《夏書》看,夏朝當不止偃師二里頭遺址所發(fā)現(xiàn)的這幾種樂器,大概還應該有一些與其相組合的管、弦樂器和打擊樂器,或許它們是使用易于腐朽的質(zhì)材,如竹、木、骨、獸皮制成的所以無從得知了。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8495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