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宮,小編為大家?guī)硐嚓P(guān)內(nèi)容,感興趣的小伙伴快來看看吧。
公元904年,朱全忠(朱溫)逼迫唐昭宗遷都洛陽,毀長安宮室民舍成丘墟。雖然,每次戰(zhàn)亂都會帶來人亡城毀,但朱溫“毀城”的目的卻是為了自己造宮殿,做皇帝。
那么,為何朱溫修自己的房子,非得用人家房屋的材料呢?
這得先看看唐朝的皇宮——大明宮有什么寶貝。隋唐之前,中原一片混亂,長安城已經(jīng)沒有秦、漢時期的皇家建筑了。到了隋朝,太極宮建成,唐朝初年,皇帝們大多住在這里。此處的選址是按照《周易》的乾卦卦象理論而定,但卻忽略了實用性,是當(dāng)時長安城地勢最低處,非常潮濕,也因此,就促成了大明宮的設(shè)計和建造。
同樣,大明宮的選址也符合《周易》乾卦卦象理論。整個宮殿建筑群占地面積3.4平方千米,是明、清皇宮紫禁城的4.5倍。單從建筑氣勢上來看,堪稱中國宮殿建筑群的巔峰之作。由大明宮開創(chuàng)的宮殿建筑布置方式,也奠定了東亞及后來的古代宮殿建筑行制,是唐以后中國宮殿建筑的范本,對中國明清故宮、日本、韓國及東亞宮殿建筑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
當(dāng)年,朱溫脅迫唐昭宗東遷洛陽,順便也帶走了“皇宮”,動機很是簡單粗暴:他將要成為皇帝,怎還會留下一座皇宮在別處?
這么說,是朱溫拆了大明宮?
其實,大明宮自建成后,一共迎來了17位皇帝,壽命200多年,期間也有過修繕。不過,在皇帝唐玄宗期間,大明宮就遭遇過劫難。年輕時的唐玄宗很有干勁,把國家治理得很不錯。但到了晚年,不僅寵信小人,還偏寵后宮。最終,安祿山瞅準了時機,大旗一扯造了反。
那時的唐朝軍隊已經(jīng)不太能打仗了,結(jié)果,節(jié)節(jié)敗退。再加上,唐玄宗用人不當(dāng),安祿山直接兵臨長安城下。這時的唐玄宗只好棄城,帶著他的愛妃楊玉環(huán),寵臣楊國忠等人逃往了四川。其實,翻看中國歷史上的戰(zhàn)亂時期,那些獲勝方極少有憐憫之心,在攻占城池后,往往先是搶后是燒。
因此,這一次的長安城一樣未能幸免,使得大明宮遭到了嚴重的破壞。并且,此時的唐朝國力已經(jīng)遭到了重創(chuàng),根本沒錢修繕。到了唐德宗和唐憲宗時期,只是部分宮殿得以修繕。雖然,后面的幾任皇帝都有心再現(xiàn)大明宮的輝煌,但依然捉襟見肘下,這只能是一個愿望了。
這是大明宮第一次遭受大面積的破壞,很快又迎來了第二次,就是黃巢農(nóng)民起義。
不過,這一次的性質(zhì)和安祿山似乎不一樣,黃巢是扛著為老百姓謀福利的口號。據(jù)說,他進入長安城時,百姓是非常歡迎的。
那時,唐朝的朝政越發(fā)昏聵,百姓的生活很是艱辛,不然黃巢也不會有那么多的追隨者。雖然,這一次長安城短暫易主,但并沒有遭受太大的破壞。不過,在戰(zhàn)爭期間,建筑物都會有所毀損,尤其是那些木質(zhì)建筑。而最主要的問題是,沒錢去維護、修繕,這對于建筑本身而言,是最大的隱患。
并且,在黃巢起義平息不久,唐昭宗乾寧三年七月,李茂貞的岐山軍“犯京師,宮室間舍,鞠為灰燼,自中和以來,葺構(gòu)之功,掃地盡矣”“中和年以來,葺構(gòu)之功”,指黃巢兵退后,對包括大明宮在內(nèi)的長安城進行過修復(fù),然而,不過五年,李茂貞的一把火又使此番努力“掃地盡矣”。此為大明宮所經(jīng)歷的第三次毀壞。
到了第四次,則是徹底拆除。李茂貞兵退后,唐昭宗任命華州節(jié)度使韓建為修宮網(wǎng)使,整飾長安宮室,當(dāng)時,已無力修復(fù)全部建筑,主要是修整太極宮。但好景不長,天復(fù)元年十一月,強蕃朱溫西入潼關(guān),宦官韓全誨劫昭宗西去鳳翔,然后,“火焚宮城”。天佑元年,朱溫下令徹底廢毀長安城,而這一次則給了已破敗不堪的大明宮致命一擊。
想想看,這一4.5倍故宮的皇家建筑群,哪怕是有部分毀損,真正修復(fù)起來,都是一個很大的工程。當(dāng)然,朱溫能帶走的只是那些可以順著河道而下的木料。至于其它東西,估計在拆解的過程中,很多都被棄之敝履了。
當(dāng)年,修建大明宮時,可是舉全國優(yōu)秀人才、藝術(shù)家,如:當(dāng)時的大畫家閻立本。也許,有些雕梁畫棟會在歲月中黯淡了些許光彩,但當(dāng)年矗立于龍首山的那份驕傲,卻是隨著這個建筑群的分拆,被一點點剝離,最終,只剩下了一大片瓦礫土堆。
2010年,大明宮遺址公園修建于原址之上。雖然,不見當(dāng)年的恢弘氣勢,但單從正大門丹鳳門的“規(guī)?!鄙蟻砜?,依舊可以品味出“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的盛況。這可是當(dāng)年的盛唐第一門,東、西寬度有200米。穿過丹鳳門,迎面則是正殿含元殿,不過,先要穿過縱深630米的廣場,只是,如今只能目睹含元殿的三層夯土高臺了。
當(dāng)年,選址龍首山,就是站在這里(大明宮含元殿)向南望去,整個長安城就在皇帝的眼中。而大明宮的前朝區(qū)就修筑于龍首山的最高處。只是,當(dāng)年這么一個集大成的建筑,依舊抵不過朝代衰敗帶來的噩運。以至于,很多人感慨如此有價值的建筑就這么沒了,實在是中國的一個莫大損失。但但也有人持相反觀點,認為雖然被拆,但依舊被利用,證明還是物盡其用的。
客觀來說,就算沒有戰(zhàn)爭的洗禮,木質(zhì)建筑若是沒有精心維護,也是很難完整保存至今的。即使朱溫不拆它,在后來的朝代更替中,它也會被當(dāng)?shù)毓俑鳛樗?,或者被民間當(dāng)成造房子的原材料。
那個時候,哪有什么文物保護概念,能有房住,能有飯吃,就很感激了。除非大明宮一直被當(dāng)朝皇帝使用,或許能躲過劫難。不過,中國的皇都,幾千年來一直就是東遷的趨勢。而大明宮在此過程中,也是見證了其成為世界上最大規(guī)模的拆遷主體。
一次機緣巧合,我在微博推薦里看到了紀錄片《大明宮》。
一直以來,提到皇宮,腦海中浮現(xiàn)的就是巍峨的宮殿和長長的臺階,是故宮紫禁城。
但是我不禁疑問:
提起中國歷史,第一個想起大唐,唐朝的繁華還歷歷在目,但是那個我們耳熟能詳?shù)挠兄鴼v史上唯一女皇武則天,經(jīng)歷過開元盛世也遭遇過安史之亂的盛唐,她的宮城在哪里?叫什么?
直到我看到了大明宮–––
如日之升,則曰大明。
秦漢魏晉南北朝,唐宋元明清。
隋朝以周易的乾卦理論為指導(dǎo),建造了長安城。
古語云:
古人認為,紫微星即北極星,位于北天中央,被眾星環(huán)繞,尊貴的天帝就住在那里。
皇帝貴為天子,地上的君主和天上的星宿相對應(yīng),皇帝居住的太極宮,也因此被安排在長安城北部中央的位置。
大唐代隋而立,為了穩(wěn)定民心,仍舊以隋建立的太極宮為皇宮。
太極宮正處在長安城地勢最低的一塊洼地上,長安的夏天溫度高,又經(jīng)常下雨,太極宮因此潮濕而燥熱。
公元630年,北方的游牧民族全部歸順,尊唐太宗為天可汗。在中國歷史上,一個帝王被周邊的游牧民族如此尊崇非常罕見。
多年的征戰(zhàn),使李世民一身傷痛,每當(dāng)夏天來臨,他都要出長安城避暑。
那是距長安城百里之遙的九成宮。
但是,傳言中九成宮正是暴虐成性的楊廣殺死楊堅的地方。
面對李世民的邀請,經(jīng)歷過玄武門事變的太上皇李淵不愿面對父子反目成仇的是非之地,拒絕去九成宮避暑。
這時,一位叫馬周的官員建議說:為何不在長安城為太上皇造一所避暑行宮呢?
太宗欣然應(yīng)允。
李世民希望工程能體現(xiàn)自己的一片孝心,但工程開始不久,李淵就離開了人世。
大明宮的營建戛然而止。
而到高宗時代,大唐立國將近半個世紀,威望日隆的帝國,急需一座與之匹配的皇宮。
太極宮不僅潮濕,而且過于樸素。晚年唐高宗被疾病折磨,不愿住在潮濕的太極宮。停工多年后,大明宮開始重建,但規(guī)模已非往日可比。
它不再是避暑所用的離園別院,而是帝國的新皇宮,大唐最尊貴的建筑。
以司農(nóng)少卿梁少仁為總指揮的工程即將浩浩蕩蕩的開始了。
建筑所用的棟梁之才來自遙遠的南方,經(jīng)過半年運輸,巨木才能到達建筑工場。
史書沒有記載大明宮的設(shè)計者是誰,不過經(jīng)學(xué)者推測,步輦圖的作者,大畫家閻立本,當(dāng)是肩負這一重擔(dān)的不二人選。
提到大唐,不得不說起這位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大明宮的正門名為丹鳳門,丹鳳即朱雀,意思是紅色的鳳凰。
傳說中:天下安寧太平,鳳凰就會降世。
這一切似乎與這位武才人有著莫名的牽引。
公元663年6月5日,大明宮還未完全竣工,皇室的大規(guī)模搬遷就已經(jīng)開始了。
大明宮和大唐帝國都將迎來它的新主人。
唐玄宗之前,宦官地位很低,唐玄宗之后,宦官開始越權(quán),權(quán)利逐漸增大。
安史之亂以后,大唐帝國的經(jīng)年累積的弊病也逐漸暴露。
宦官專權(quán),藩鎮(zhèn)割據(jù)。
科舉制度的敗落,使得官僚體系千瘡百孔。
大唐帝國不復(fù)往日的繁盛,已經(jīng)經(jīng)不起戰(zhàn)火的摧殘。
黃巢起義爆發(fā)后,唐僖宗被迫倉促出逃。
公元880年12月,唐僖宗逃走的那天,黃巢的軍隊兵不血刃的進入長安城。
公元881年,黃巢稱帝,大赦天下。
戲劇的是,這位曾經(jīng)的秀才曾在多年之前因科舉來過長安城,長安的繁華給他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
但他無法阻止農(nóng)民軍的大肆搶劫。
曾經(jīng)高不可攀的都城如今在他們的掌控之下,短短幾天他們就洗劫了這個曾經(jīng)最繁華的城市。
詩人韋莊寫道:
這便是當(dāng)時最真切的寫照。
公元883年,黃巢退出長安時,官軍又涌入,爭貨相攻,縱火焚燒。宮室里坊,十焚六七。
大明宮經(jīng)歷了它歷史上最嚴重的一次破壞。
滿目瘡痍。
建成之日算起,大明宮存世222年,它見證了大唐前所未有的榮耀,也見證了大唐不可逆轉(zhuǎn)的衰落。
公元1957年,大明宮毀滅之后的一千零五十年,大明宮遺址被發(fā)現(xiàn)。
沉睡千年的秘密被一步步解開。
中國六座城市西安、洛陽、北京、南京、杭州、開封因為在古代多次作為王朝首都,被稱為六大古都。但這六座城市,只有北京擁有皇宮,也就是紫禁城,今天的故宮博物院。其他五座古都都沒有皇宮留存,歷史上每個王朝都要大興土木建設(shè)皇宮,那么這些氣勢恢宏、美輪美奐的宮殿,都是怎樣毀滅的呢?
北京故宮
西安是十三朝古都,最后一次作為首都是在唐朝,而唐朝最著名也是最龐大和精美的宮殿,就是大明宮。大明宮始建于貞觀八年(公元634年),本名永安宮,原本是為太上皇李淵修建的寢宮,后因李淵病逝停工,直到二十八年后的龍朔二年(662年)才開始重新營造,僅用時十個半月便建造完成。大明宮選址在長安北的龍首原上,以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三大殿為中心,有九座城門,總面積3.2平方千米,是故宮的4.5倍。大唐朝廷從原先的太極宮遷到大明宮,從此大明宮作為唐朝政治中心直到被毀滅。
公元880年,黃巢率軍攻破長安城,焚毀唐朝宮室、太廟,大明宮遭到嚴重破壞。之后唐朝雖然收復(fù)了長安,但當(dāng)時國力孱弱,已經(jīng)無力修復(fù)大明宮。后來朱溫攻入長安,將本已破敗不堪的大明宮徹底焚毀,從此化作一片廢墟,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
氣勢恢宏的大明宮
洛陽同樣是十三朝古都,最后一次作為大一統(tǒng)王朝的首都是武則天建立的武周時期。公元690年,武則天登上皇位,改國號為“周”,定洛陽為都城,號稱“神都”。武則天下令在洛陽修建了萬象神宮,又名則天明堂,高達98米,占地面積12000多平方米,是世界上體量最大的木質(zhì)建筑,可稱為木質(zhì)建筑奇跡。萬象神宮是洛陽皇宮“紫薇城”的正殿,武則天當(dāng)政時重要的儀式如登基大典、接見諸侯、祭天大禮等都在此地進行。
公元695年,武則天的男寵薛懷義因失寵心生憤恨,竟將則天明堂燒毀,被武則天處死。武則天隨即下令重新修建了規(guī)模更大的“天堂明堂”。開元二十三年,李白游洛陽見到明堂,驚嘆之余,寫下了《明堂賦》以作歌頌。安史之亂。洛陽被攻破,紫薇城、明堂遭受破壞,但徹底毀滅明堂和皇宮的唐朝為鎮(zhèn)壓安史之亂借來的回紇軍隊。唐朝以“允許回紇軍隊劫掠長安金帛子女”為條件從回紇借兵,但收復(fù)長安后又悔改,約定收復(fù)洛陽后劫掠洛陽。最終在天堂明堂和洛陽宮在回紇軍隊的劫掠中被徹底燒毀,化作一片殘垣斷壁。
則天明堂復(fù)原圖
南京是六朝古都,最近一次作為王朝首都是明朝的朱元璋和朱允炆時期。朱元璋營造的南京皇宮,又稱明故宮,皇城面積6.53平方千米,宮城面積1.16平方千米,北京故宮就是依照南京故宮為藍本設(shè)計建造,但建筑面積只有0.72平方公里,可以說是縮水版。1399年,朱棣發(fā)動“靖難之役”,經(jīng)過四年,打敗建文帝,攻進南京城,朱允炆見大勢已去,放火焚燒皇宮,南京故宮遭到破壞。之后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但南京作為陪都還是保留了六部和皇宮。明朝末年,崇禎殉國后,弘光帝朱由崧在南京皇宮即位。清軍很快打敗南明軍隊,攻破南京,弘光帝投降,南京故宮再一次被破壞。
清朝康熙二十三年時,康熙下江南,看到南京故宮殘破不堪,感嘆道:“道出故宮,荊榛滿目,昔者鳳闕之巍峨,今則頹垣殘壁矣!”清朝咸豐三年,太平天國定都南京,改名天京,又從南京故宮中拆下大量木料、石料、磚瓦營造天王府。等到太平天國滅亡時,南京故宮基本已經(jīng)蕩然無存。
南京故宮遺址
開封是七朝古都,坐落在黃河岸邊。黃河是著名的“地上河”,河床高度甚至超過了開封城,古代黃河水害頻繁,一旦黃河泛濫,對開封城就是滅頂之災(zāi),而且就算洪水退去,黃河中的大量泥沙也會把城市的所有建筑徹底掩埋?,F(xiàn)在在開封城地下,埋著歷史上的六座城市,分別是清開封城、明開封城、金汴京城、北宋東京城、唐汴州城、魏國大梁城。這些城市按照年代,被一層摞一層地壓在地下3-12米處。北宋時期,汴梁城是超過百萬人口的大都市,但現(xiàn)在我們只能在《清明上河圖》中看到這座城市昔日的榮光。
一、輝煌
圓明園始建于1709年(康熙四十八年),最初是康熙帝給皇四子胤禛的賜園。1722年雍正即位以后,拓展原賜園,并在園南增建了正大光明殿和勤政殿以及內(nèi)閣、六部、軍機處諸多值房,欲以夏季在此“避喧聽政”。
乾隆帝在位期間除對圓明園進行局部增建、改建之外,還在緊東鄰新建了長春園,在東南鄰并入了萬春園。嘉慶朝,主要對綺春園(萬春園)進行修繕和拓建,使之成為主要園居場所之一。
道光帝時,國事日衰,財力不足,但寧撤萬壽、香山、玉泉“三山”的陳設(shè),罷熱河避暑與木蘭狩獵,仍不放棄圓明三園的改建和裝飾。
圓明園,在清室150余年的創(chuàng)建和經(jīng)營下,曾以其宏大的地域規(guī)模、杰出的營造技藝、精美的建筑景群、豐富的文化收藏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內(nèi)涵而享譽于世,被譽為“一切造園藝術(shù)的典范”,被法國作家維克多·雨果稱譽為“理想與藝術(shù)的典范”。
二、恥辱
1860年10月18日,3500名英軍沖入圓明園,縱火焚燒圓明園,大火三天三夜不滅,煙云籠罩北京城,久久不散。這座舉世無雙的園林杰作被一齊付之一炬。
事后據(jù)清室官員查奏,偌大的圓明三園內(nèi)僅有二三十座殿宇亭閣及廟宇、官門、值房等建筑幸存,但門窗多有不齊,室內(nèi)陳設(shè)、幾案均盡遭劫掠。自此同時,萬壽山清漪園、香山靜宜園和玉泉山靜明園的部分建筑也遭到焚毀。
圓明園及附近的清漪園、靜明園、靜宜園、暢春園及海淀鎮(zhèn)均被燒成一片廢墟,英國侵略軍燒毀安佑宮時,因他們來得突然,主事太監(jiān)又反鎖著安佑宮的大門,所以,當(dāng)時有太監(jiān)、宮女、工匠等共300人,被活活燒死在安佑宮。成為世界文明史上的暴行。
清朝滅亡后,圓明園的遺物,又長期遭到官僚、軍閥、奸商巧取豪奪,民國初期走馬燈一樣更迭的軍閥,都把圓明園作為取之不盡的建筑材料場。
擴展資料:
和掠奪圓明園相關(guān)的八國聯(lián)軍侵華:
1900年8月28日,八國聯(lián)軍在皇宮閱兵,各國軍隊在天安門廣場金水橋前集結(jié)列隊通過天安門、端門,穿過皇宮,出神武門。依次有俄軍、日軍、英軍、美軍、法軍、德軍、意軍、奧軍等3170人,俄國軍樂隊吹奏各國國歌、樂曲。
閱兵之后,各國軍官重新回到皇宮,以參觀為名公然瘋狂搶劫,一個英國侵略者事后回憶說:“一大群聯(lián)軍軍官見到這些東西伸手就拿,把他們想要的東西裝入口袋”。北京被占領(lǐng)以后,八國聯(lián)軍統(tǒng)帥、德軍元帥瓦德西特許士兵公開搶劫三天,以后各國軍隊又搶劫多日。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圓明園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八國聯(lián)軍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850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