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周幽王的烽火戲諸侯,天下諸侯們是非常反感的,因此對周幽王經(jīng)歷鎬京城破,身死于亂軍叢中,也不過就是成為一種正常的過渡而已。周人依然需要一代新的天子,周幽王的嫡長子姬宜臼成為眾多諸侯們的選擇,姬宜臼成為新任周天子,在殘破的鎬京城中宣誓就職,他便是東周的第一代天子周平王。
公元前771 年的秋天,鎬京城中斷壁殘垣,冷漠的風吹得異常嗚咽。周平王第一次臨朝,天下諸侯們共同朝賀,各種繁復的儀式和章程,各種嚴肅的禮步和鞠躬,一切顯得是有模有樣。鎬京城破雖是申國勾結(jié)犬戎而致,但起因卻是周幽王寵幸褒姒,妄殺賢臣,昏亂治國,亂政后宮,導致姜后廢黜,嫡長子姬宜臼被驅(qū)逐出王城。
姬宜臼對父親周幽王的情感是復雜的,在姬宜臼的朋友圈中,絕不會出現(xiàn)任何對周幽王的褒揚之詞,如今坐在這座只剩殘壁斷垣的王宮中,姬宜臼只能以天子之名,認真的分析總結(jié)父親的錯誤。舅舅申伯雖是這場亂局中的重要人物,但其引入犬戎為諸侯所不齒,因此申伯對周平王即便是有功,也不可重賞。
而那些反對過周平王的臣子,就是那些站在周幽王和褒姒的陣營里的臣子,比如虢石父、尹球等臣子雖已死,在周平王賞功罰過的朝會時,皆給與了追貶。而陪伴和保護周幽王直至犧牲的鄭伯友則被賜田千畝,晉文侯、秦襄公、衛(wèi)武公等皆有重賞,晉文侯獲封河內(nèi)之地,秦襄公則升級為伯爵,衛(wèi)武公則為朝中司徒,常伴天子左右。
但周平王的這個時期,王朝政治并非穩(wěn)固,比如就有虢氏家族扶持周平王的弟弟余臣為天子,是為周攜王,這即使西周滅亡而后的二王并立階段。更重要的是犬戎部族大軍并未完全撤離,在周王城周邊頻繁騷擾,是所謂連月烽火不絕。在周平王的眼中,當年繁華富庶的王宮之城已是相當凄涼,哪里還有天子的樣子,就生出遷都之意。
當周平王在朝會中提出“昔王祖城王、既定鎬京,又營洛邑,此何意也?”懂事的群臣皆是揣摩出天子的意圖,眾口齊聲道:“洛邑為天下之中,四方入貢,道里適均,所以成王命召公相宅,周公興筑……每朝會之年,天子行幸東都……便民之政也”,群臣們的回答已是跟周平王想要提交朝會討論的遷都之意不謀而合。
這些文物群臣實際都是認為犬戎之禍,憑借受到嚴重損傷的周天子家族,很難能夠與之抗衡,即便是當年主持“共和執(zhí)政”的周公的兒子太宰姬咺也認為“遷都于洛,實為至便”。但是朝中還有一位臣子,就認為周平王放棄祖先興盛之地,而帶領(lǐng)貴族子弟們遷徙到洛邑,是忘本的事情,他是誰呢?
當所有人都認為遷都有百利而無一害的時候,年老的司徒衛(wèi)武公站了出來,他則認為:“鎬京左有肴函,右有隴蜀,拔山帶河,沃野千里,天下形勝,莫過于此。洛邑雖天下之中,其勢平衍,四面受敵之地……吾王若棄鎬京而遷洛,恐王室自是衰弱也”,這種看法可謂有先見之明,此后秦人歷經(jīng)數(shù)百年征戰(zhàn),取得鎬京之地,終成霸主偉業(yè)。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8508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衛(wèi)青的兒子都不是平陽公主所生嗎,最后···
下一篇: 明朝靖難之役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