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桓公小時候,齊國發(fā)生內亂,他逃到莒國,在鮑叔牙的幫助下,回到齊國登基即位了齊國國君。不久,齊桓公任用管仲為相,開始改革,使得齊國開始逐漸強大。
齊桓公九合諸侯,最后在葵丘會盟確立了自己的霸主地位,并得到周王的承認。然而在他晚年時期,齊國國力突然下滑,以至于幾代齊國國君都無法復興齊國。
那么到底發(fā)生了什么事,使得齊國開始衰弱了呢?主要是三方面的問題:
1、齊桓公晚年的昏聵
齊桓公在位的第四十一年,管仲去世了。管仲在病重期間,建議齊桓公要用賢臣,不要用易牙、豎刁、開方三人??墒驱R桓公還是用了這三個人。為什么呢?
因為這三個人為了自己的利益,什么都不顧,一味討好齊桓公,拍齊桓公的馬屁。
例如易牙殺了自己的兒子,來討好齊桓公;開方不照顧自己的父母,卻去侍奉齊桓公;豎刁傷害自己來迎合齊桓公。
大家都知道,無事獻殷勤非奸即盜。為什么齊桓公卻不警覺呢?
齊桓公在做了霸主后也志得意滿,以為可以高枕無憂了,開始貪圖享樂。他把國家的事務都交給這三個人處理,而他們根本沒有管理齊國事務的能力,把齊國搞得亂七八糟。
他們還趁齊桓公病重時,把他軟禁起來。由于他們專權亂政,齊國的實力從此開始下滑。
2、五子爭位
易牙、豎刁、開方三人的亂政,使得齊桓公的五個兒子互相不服氣,開始爭奪太子之位。其實,齊桓公早把昭(齊孝公)托付給了宋襄公,并立為了太子。
然而齊桓公的長衛(wèi)姬寵幸易牙,讓易牙通過豎刁賄賂齊桓公,于是齊桓公就又立了長衛(wèi)姬的兒子無詭(guǐ)為太子。
那么問題就來了,先立了昭為太子,現(xiàn)在又立無詭為太子,那么誰來繼位呢?這也讓齊桓公的其他幾個兒子都看到了希望,于是都要求立自己為太子。
宋襄公宋齊孝公回齊國
齊桓公去世后,五個公子就互相攻打,齊國一片混亂,甚至齊桓公去世兩個多月,全國無一人出來安排后事。
后來,易牙和豎刁進宮殺了許多大夫,并擁立了無詭為君,太子昭逃到宋國,無詭即位后才安葬了齊桓公。這場五子爭位使得齊國大傷元氣。
因為,大家都在爭奪權力,沒有考慮如何發(fā)展壯大齊國,使得齊國在社會經濟發(fā)展方面停滯了下來。后來齊桓公的五個兒子相繼成為齊國國君,共達四十年。
但他的兒子們并不像他年輕時那樣有才能,所以他們也無力復興齊國。
3、卿大夫們開始奪權
齊桓公的五個兒子,都能成為國君,主要是靠卿大夫們的擁立。所以齊桓公之后,齊國國君的權力,開始旁落。
而掌權的卿大夫們之間的爭斗也是接連不斷。最后,還導致了齊國易主。
田乞打敗高氏和國氏二相,迎回公子陽生,立為國君。所以田氏取得了齊國大權,田和也代替了齊國國君,成為了齊國的國君,史稱“田氏代齊”,姜齊變成了田齊。
從以上三點可以看出,齊桓公使齊國強盛,然而齊國的衰敗也是從他開始的。他執(zhí)政的前期英明睿智,任用管仲、鮑叔牙等賢臣治理國家,使齊國強大。
而后期他卻安于享樂,任用奸佞小人,使得齊國從此一蹶不振,直至被田氏取代。
齊國的由盛轉衰也說明了:個人想取得成就很難,然而取得成就后,還能保持清醒的頭腦,讓自己一輩子都能處于不敗之地,那是難上加難。
這與我們通常所說的“一個人做一件好事不難,難的是一輩子都做好事”,是一個意思。難就難在堅持。
齊桓公的失敗也提醒了我們:無論做什么事都要謹慎,不能滿足于現(xiàn)狀,只有不斷進取,才能避免失敗;否則,功虧一簣不說,還可能殃及子孫。
餓死的。
齊桓公,晚年寵愛易牙,豎刁,開方三人,這三人為了表忠心一個比一個狠。
易牙,殺子做成菜肴獻于齊桓公;豎刁,自宮以示自己絕對不會跟后宮有染;開方,侍奉齊桓公十五年不回家,父亡也不回家。齊桓公,稱贊他們三人為千古忠臣。而管仲卻不認同,管仲告誡齊桓公,萬萬不可重用此三人。齊桓公問為何?管仲說:“世人誰不愛自己的兒子?誰不愛惜自己的身體?誰不愛惜自己的父母?可這三人為了討好您,烹子,自宮,父死不奔喪。違背了人情倫理,此行為必定有其目的。所以,臣認為他們?yōu)榧樨∪?,而非忠臣。最后也證明了此三人為奸佞小人,他們把齊桓公困在宮里活活餓死
據(jù)《管子?小匡》記載,齊桓公有“大邪三”,這就是“好田”、“好酒”、“好色”?!俄n非子?難三》云:“齊國方三千里,而桓公以其半自養(yǎng),是侈于桀紂也?!薄稇?zhàn)國策?東周策》云:“齊桓公宮中七市,女閭七百,國人非之。”鮑彪注:“閭,里中門也。為門為市于宮中,使女子居之?!饼R桓公有著這樣的秉性和嗜好,這就決定了他不可能不寵任奸佞。易牙殺死自己的兒子讓桓公品嘗嬰兒之肉,豎刁自受宮刑為做桓公的內侍,堂巫以知生死祛疾病蠱惑桓公,衛(wèi)公子開方為討好桓公居然十五年不回家看望父母,結果這四個家伙都受到了齊桓公的信任與重用,以至于使他們“四人分齊國,涂十日不通”。齊桓公在重病之中,“饑而欲食,渴而欲飲,不可得?!嗽蒯∫怨锥^。死十一日,蟲出于戶,乃知桓公之死也?!保ā豆茏?小稱》)對于這一史實,《史記?齊太公世家》的記述則更到位:“桓公好內,多內寵,如夫人者六人,”皆有子;桓公生前立鄭姬子昭為太子,其余“五公子皆求立”;“桓公病,五公子各樹黨爭立,及桓公卒,遂相攻,以故宮中空,莫敢棺?;腹诖采狭呷?,尸蟲出于戶。”齊桓公的“好內,多內寵”,也是導致自身悲劇的直接原因。
))))))))))))))))))
齊桓公是被活活餓死的!
---------------------------------------------------
誰能料到春秋五霸中最先成為霸主的齊桓公最后竟是被活活餓死的!
齊桓公,姜姓,呂氏,名小白,公元前686年與公子糾爭奪君位取得勝利,做了齊國 的國君,是為 齊桓公。即位后的齊桓公在管仲和輔佐下在齊國實行全面改革,使 得國力迅速強盛。在外交上, 齊桓公首先打出“尊王攘夷”的旗號,借以團結 中原各諸侯,受到中原各諸侯的依賴。他曾九次召集諸侯會盟,擔任盟主達40 年之久,成為春秋時期最有實力的盟主。 公元前95年,管仲病逝,臨終前曾告誡齊桓公要疏遠易牙、豎刁等小人。 但齊桓公沒有這么做,仍然重用這此人。公元前64年,齊桓公患重病,易 牙、豎刁等認為機會到了,便假借齊桓公的命令,堵塞齊宮大門,并在大門前豎 起一道高墻,不準任何人進入宮內。齊桓公病在床上,沒有一個人過問,最后, 這位稱雄一世的霸主竟然被活活餓死在宮內。齊桓公的五個兒子為了爭奪權位互 相殘殺,誰也不管父親的死活。結果,齊桓公的尸體在壽宮中整整擱置了67天, 尸體生了蛆也無從收葬,其下場實在可憐。
)))))))))))))))))))))))))
胡評雜談論歷史:齊桓公之死
齊桓公能夠任用有殺已之仇的管仲為相,世人皆謂齊桓公寬容,不然不會任用管子。不僅用,還委以重任,傾國托之。足見其用人不疑。用人不疑方能得管子之大展拳腳,從而成就了霸業(yè)。九合諸侯,一匡天下,不可謂不風光,不可謂不顯赫。然管仲、鮑叔牙才一升天,可憐的齊桓公就被自己所寵信的三個奸佞小人之臣餓死于宮中。一代霸主,竟得如此之下聲,實在是凄慘。這與他的幾個致命弱點有關。
齊桓公第一個弱點:雖明大理,但無甚智慧。為公子之時,齊襄公淫其妹文姜。鮑叔讓其勸諫襄公,其果然諫之。雖明大體之舉,卻不識審時度勢,是其不智。以至于開罪襄公,只得潛逃莒國。值襄公被弒,得鮑叔全力相助,才得以繼位,是為桓公。其一舉一動,均鮑叔所指,足見其依賴性之強。虧得那鮑叔乃圣賢之人,不然以齊桓這般懶惰依賴的個性,早就失權失勢,為鮑叔所控矣!因其不智,故不識易牙豎貂之奸。
齊桓公第二個弱點:雖有理想,但心志脆弱。能用管仲實在需要容人雅量,救燕國而不居其功,割地留燕君是其豁達明事理。然其用管仲,純粹因為其向來依賴鮑叔,鮑叔又能言善誘,勾起其心中無限的霸權理想。再以舍管仲再無人能助桓公成就霸業(yè)為餌,誘得桓公非用管仲不可。足見其意志薄弱,禁不起言語的鼓動。只要對桓公好話說得動聽,殺親殺已大約都能給忘卻掉。因為心志脆弱,故易牙豎貂有機可趁。
齊桓公第三個弱點:用人不疑,過于依賴他人。齊桓遇上一個圣賢一樣的鮑叔,真是三生有幸。再遇上有經天緯地之賢才的管仲,更是萬幸。其用人不疑,事事依賴于管仲,連獵色之事,都由管仲打理。管子真是天才,發(fā)明了妓院供其享樂。管鮑二人若有一人為奸,齊桓公便早早就國破家亡,不可能成其霸業(yè)。然桓公看問題太習慣于看表面現(xiàn)象了,根本看不到問題的實質。易牙烹子豎貂自宮便把意志薄弱的桓公給欺騙了。。用人不疑,是其優(yōu)點。 豎貂易牙離開,便“食不甘、心不怡者三年”依賴性之強,也是罕有。因其識人無術,過于依賴他人,故埋下慘死之禍根。
除了三個弱點和好酒色而外,齊桓公本人,不失為一寬容,仁愛的霸主。義救燕國,收留亡國殘民,仁義可見??上ёR人無術,可嘆實是可嘆
))))))))))))))))))
從齊桓公之死的教訓看領導者選才之道
齊桓公是我國春秋時期著名的“春秋五霸”之一。管仲以天縱之才,輔佐齊桓公成就了霸業(yè)。后來,管仲得了重病,生命垂危之際,對混亂的朝政非常擔憂。齊桓公來看管仲時,管仲希望齊桓公以后要遠離易牙、豎刁和衛(wèi)公子啟方三人。齊桓公聽了很不高興,說:“為什么?此三人均是忠臣啊。易牙為了讓我吃上鮮美的食物,居然把他的兒子煮了給我吃;豎刁為了侍奉我,竟然自宮其身;衛(wèi)公子啟方在我身邊已經15年了,他父親去世時,他都不肯回家吊孝。對這樣的人,你還會懷疑嗎?”
管仲說:“愛護自己的兒子是人之常情。而易牙卻殘忍地殺掉兒子來取悅于您,這樣的人能親近和信任嗎?愛護自己的身體是人之常情,而豎刁竟然毀掉自己的身體求官取媚,還能指望他對您忠心嗎?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根本,而衛(wèi)公子啟方對他父親竟然如此薄情,其心之狠毒,可想而知?!?
對管仲的話,齊桓公不以為然。管仲去世后,齊桓公依然寵信此三人。后來,這三奸作亂,竟將齊桓公活活餓死。
齊桓公之所以被餓死,正是因為他識人不準、用人失當,其教訓深刻,值得當今的領導者吸取。
首先,領導者要隨時保持頭腦清醒。領導者手中一般都握有用人大權,所以,那些為了達到個人目的的人,總是會想方設法地迎合領導,投領導所好。在這種人面前,領導者一定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千萬不能為謠言所惑,被媚行所迷,否則,就容易良莠不分、忠奸不辨,結果就會像齊桓公一樣,不僅江山社稷不保,最后連自己的身家性命也搭進去。
其次,領導者要對違背常情、常理的事保持警惕。對于工作和生活中超出了常情常理的人和事,領導者要保持警惕。不然,就很可能被那些別有用心的人所利用,落入其設計的圈套,從而給黨的事業(yè)和人民的利益帶來損害,也給自己的事業(yè)和前途帶來損害。
第三,領導者在選人用人上要重視民意。常言說得好,“當局者迷,旁觀者清”。領導者在選人用人時,要多聽聽群眾的意見,這樣可以避免用人失察?,F(xiàn)實生活中,我們有的領導者并非發(fā)自內心地想聽取群眾的意見,而僅僅將其視為選人用人工作中的程序,因而不得不勉強為之,走走過場。這也正是導致一些領導者在選人用人上失察失誤的一個重要原因。所以,領導者只有真心實意聽取群眾意見,以正確的態(tài)度對待群眾意見,才能夠有效地避免選人失察、用人失當。
)))))))))))))))))))
桓公死后,宮中大亂,齊桓公的幾個公子為爭奪王位各自勾結其黨羽,互相殘殺,致使齊桓公的尸體停放在床上六七十天無人收殮,尸體腐爛生蛆,慘不忍睹。第二年三月,宋襄公率領諸侯兵送太子昭回國,齊人又殺了作亂的公子無虧,立太子昭為君,即齊孝公。經過這場內亂,齊國的霸業(yè)開始衰落。中原霸業(yè)逐漸移到了晉國。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8514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三國時期的白馬將軍指的是哪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