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一提起竇太后總會想起電視里面的那位,那么小編就不得不給大家詳細的說一下了。
昨天剛說過西漢竇猗房太后,今天來聊聊東漢時期的另一位竇太后。自從竇猗房成為皇后、太后,竇家成為了漢室的豪門顯貴。不過,幾代下來,竇家慢慢衰落,直到東漢章帝時,終于又出了一位皇后,竇家重新一飛沖天。
這位竇太后連名字也沒留下,古代大家閨秀的名字只有最親切的人才能知道,所以竇氏沒有留下名字也是正常的。竇氏和妹妹一起進宮后,憑借完美的顏值和情商,征服了后宮上上下下所有人,榮登皇后之位。沒有勾心斗角,沒有勵志雞湯,就這么簡單。
二號竇太后的治國才能也沒有特別的地方,還逼死了宋貴人、梁貴人,引起朝臣的不滿,因而在青史上名聲不顯。但是,在她臨朝稱制期間,東漢做成了一件大事,就是徹底終結(jié)了困擾漢朝幾百年的匈奴。
而完成這個光輝事跡的人是竇太后的兄弟竇憲,一個堪稱霍去病翻版的武將,也曾獲得過冠軍侯稱號,勒石載功的大漢名將。
竇憲是個很矛盾的人,一方面他立下這么大的功勞,另一方面他又是個仗勢欺人的皇親國戚。由于害怕都鄉(xiāng)侯劉暢討得太后的歡心后,搶他的職權(quán),竇憲派人刺殺了劉暢,還讓其弟弟劉剛頂罪。憤怒的太后查明真相后,把竇憲給關(guān)了起來。
為了贖罪,竇憲這才提出愿意領(lǐng)兵征討匈奴。這下子,竇憲的軍事天賦被發(fā)掘了出來,打出一個漂亮的殲滅戰(zhàn)。
竇憲首先收買了大量的南匈奴人,深入大漠尋找北匈奴主力。在確定單于的位置后,為了不驚動目標,竇憲決定只率少量精銳騎兵發(fā)動突襲。
公元89年6月,竇憲在稽洛山遇到北匈奴單于。他搶先發(fā)起猛攻,一擊而勝,單于落荒而逃。竇憲認為現(xiàn)在應(yīng)該窮追不舍,不能讓單于循入大漠,將來再有機會卷土重來。他下令漢軍不顧疲勞,日夜兼程,直追下去。
漢軍終于在烏布蘇諾爾湖追上了單于,斬殺包括名王在內(nèi)的13000多人,俘獲一百多萬頭牲畜。北匈奴徹底瓦解,從各處趕過來投降的匈奴部落達81個,20多萬人。
為了紀念這次勝利,竇憲在燕然山頂勒石載功,由班固題寫了碑文。這是霍去病封狼居胥之后,漢朝對匈奴的再一次大捷。竇憲像霍去病一樣,被封為冠軍侯,他的功勞也配得上。
第二年,竇憲又在金微山擊敗北匈奴殘余力量,俘獲匈奴太后,徹底終結(jié)了匈奴。從此匈奴消失在中國史書上,直到他們重新出現(xiàn)在歐洲。
那么問題來了,為什么大家只記得霍去病,而不知道竇憲呢?原因也簡單,竇憲恃功而驕,把持朝政,連皇帝也不放在眼里。他把竇家人遍布朝堂,文武百官對他的驕橫敢怒不敢言。
公元92年,竇憲被漢和帝騙入宮城內(nèi)誘捕,逼他自殺,罪名是謀反。雖然這個罪名沒有確切證據(jù),但竇憲得罪的人太多,連太后也保不住他。
至于竇太后,在公元97年去世。大臣們想降低她的尊號,漢和帝沒有同意,仍然將她尊為章德皇后,與漢章帝合葬于敬陵。
漢匈關(guān)系大致經(jīng)歷了五個階段:
第一階段
漢武帝之前,匈奴不斷入侵,大漢不堪其擾;
第二階段
漢武帝時期,匈奴被趕出漠南,雙方力量對比顛倒;
第三階段
漢宣帝時期,匈奴分裂,依附漢朝;
第四階段
光武帝時期,匈奴分裂為南北二部,南匈奴投降東漢;
第五階段
漢和帝時期,北匈奴被滅,南匈奴逐步被融合。
漢武帝時期對匈戰(zhàn)爭,涌現(xiàn)出兩位偉大的將領(lǐng),衛(wèi)青和霍去病?;羧ゲ≡谀贝髴?zhàn)中,突入漠北兩千多里,直搗匈奴王廷,以?封狼居胥山?的壯舉,展現(xiàn)了漢軍的赫赫武功。
漢和帝時期,又出現(xiàn)了一位偉大的統(tǒng)帥竇憲,他再次深入漠北,大敗北匈奴單于,在燕然山勒石記功,彰顯大漢威德。兩年后,竇憲又在金微山大破北匈奴,北單于遠逃,北匈奴宣告滅亡。
?封狼居胥山?和?燕然勒石?,是我國古代戰(zhàn)爭史上,彰顯漢民族軍事實力的兩大標志性事件,也是古代武將一生追求的最高理想。可是提起霍去病,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而說到竇憲,大多數(shù)人一臉茫然。
其實霍去病對匈作戰(zhàn)的貢獻率,還趕不上衛(wèi)青,漢武帝一朝,也就相當于打殘了匈奴一條腿。而竇憲則是東漢對匈戰(zhàn)爭毫無爭議的第一人,且直接給四五百年的匈奴歷史畫上了句號。很顯然,竇憲的貢獻應(yīng)該更高,為何混成了藉籍無名的?小人物?了呢?
其一、霍去病的對手是?壯年匈奴?,竇憲碰的是?垂暮匈奴?
匈奴的五個階段,也可以這么表述:壯年階段、殘疾階段、半身不遂階段、茍延殘喘階段和奄奄一息階段。
漢武帝即位之初,正是匈奴最強盛的時期,人口數(shù)量達到頂峰,軍事實力空前強大。他們?nèi)肭譂h地,跟串門一樣,年年數(shù)次小騷擾,數(shù)年一次大劫掠。漢帝國除了屈辱的和親,頂多是疲于奔命的邊境防御,根本無法還擊。呂雉面對?性騷擾?,也只能屈辱地接受。
漢武帝一朝,打光了文景之治的積累,打殘了漢帝國的經(jīng)濟,才打斷了匈奴人的一條腿。漠北大戰(zhàn),漢軍以慘勝,換來匈奴人失去主動進攻的能力。所以,霍去病是?搏虎?,含金量五個9。
建武二十二年,匈奴境內(nèi)發(fā)生了百年罕見的天災(zāi),牲畜和人口死亡一大半。匈奴在漢宣帝時期,經(jīng)歷五匈奴混戰(zhàn),若不是呼韓邪單于投降漢廷,在漢廷的保護下得以殘存,恐怕早就忘了。
如今剛剛緩過氣來的他們,遭遇罕見天災(zāi),又發(fā)生內(nèi)訌,分裂為南北兩部。在南匈奴、西域諸國、漢廷的聯(lián)合打擊下,北匈奴的人口銳減到三四十萬,遠遠不及新崛起的鮮卑族。
竇憲稽落山一戰(zhàn),僅用了一萬多人,斬殺匈奴一萬三千人,整個北匈奴就崩潰了。當初漠北大戰(zhàn),霍去病這一路五萬人馬,斬殺匈奴七萬人,也僅僅讓匈奴折了一條腿。
竇憲滅北匈奴的金微山之戰(zhàn),更不值一提。北匈奴當時已經(jīng)毫無還手之力,人家本來是來投降的,結(jié)果竇憲受南匈奴蠱惑,乘人不備,干掉人家五千人,北匈奴就是這么亡的??梢姡]憲的武功,只能算含銅量。
其二、霍去病的?匈奴不滅何以為家?,與竇憲的?大漢就是我竇家?
霍去病和竇憲身上有截然不同的標簽,霍去病是志在滅寇的民族英雄,竇憲是玩弄皇權(quán)于鼓掌的權(quán)臣。
二者雖都是外戚,但是霍去病?干凈?,與政治不沾邊,心在戎馬。竇憲則依仗妹妹皇太后的身份,結(jié)黨營私,打擊異己,是政客。竇憲征匈奴,純粹是竇太后私心作祟,給竇憲一個立功贖罪的機會。
原來竇憲玩大發(fā)了,他居然派刺客暗殺了竇太后寵信的大臣劉暢,還嫁禍于劉暢的弟弟劉剛。這件事讓竇太后非常生氣,為了堵住朝臣的嘴,竇憲被囚禁,準備接受死刑判決。
正好趕上南匈奴請求漢廷協(xié)助征討北匈奴,竇太后營私舞弊,竟然把軍權(quán)交給一個死囚犯,讓他戴罪立功。所以,竇憲出征時,頭上戴著一頂死囚的帽子。
幸運的是,竇憲的黨羽中,有幾位很牛的將軍,比如耿秉、耿蘷、鄧弘、郭璜等,這些人都是東漢開國功臣之后,軍事實力超群。在他們的幫助下,打一個茍延殘喘的北匈奴,自然不在話下。
因為滅匈奴有功,竇憲回朝后被任命為大將軍,更加囂張跋扈,壞事做絕。雖然最后加在他頭上的謀反罪是冤枉的,但其下場是咎由自取。
兩種截然不同的人生境界,怎么等量齊觀?
其三、璀璨的西漢與沉悶的東漢,歷史的背景映襯人物的明暗
兩漢雖然被認為是一體,其實二者差別太大,提到西漢,可謂明星璀璨,提到東漢,恐怕大多數(shù)人只記得開國之君光武帝劉秀,和亡國之君漢獻帝劉協(xié)。
限于篇幅,我們不去分析產(chǎn)生差距的原因,它導致一個結(jié)果,西漢的?明星們?,在歷史的長河中,精彩紛呈,霍去病只是其中一個。而東漢人物則集體?沉默?,盡管單拎出來,他們的事跡同樣耀眼。
其實,竇憲滅北匈奴,雖然難度沒有霍去病大,但是它的歷史意義卻非同凡響。它不光終結(jié)了北方游牧民族的一個時代,還深深地影響了世界格局。有資料分析,北匈奴被趕出漠北后,一路向西遷徙,最后進入歐洲,滅掉了強大的羅馬帝國,讓整個西方發(fā)生了大地震!
因而,竇憲名氣不如霍去病,從某種程度上說,他是被嚴重低估了!
所謂冠軍,就是冠絕諸軍的意思,能得到如此封賜之人,當真是要有非同一般的奇功才行,想要立天大的奇功,個人武力、謀略及運氣,缺一不可;而冠軍侯這個爵位,第一次出現(xiàn)是在西漢漢武帝時期,第一個被封為這個爵位之人就是在歷史上有“戰(zhàn)神”美譽的霍去病,可想而知,想要得到這個爵位,到底有多難。
雖然很難,但在漢朝歷史上,在霍去病之后,卻也還有兩人曾得到過冠軍侯這一爵位,現(xiàn)在來看看都是誰,為何能得到冠軍侯這一爵位吧:
第一位:霍去病
霍去病是漢武帝皇后衛(wèi)子夫和大將軍衛(wèi)青的外甥,權(quán)臣霍光異母兄;霍去病用兵靈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善于長途奔襲、快速突襲和大迂回、大穿插、殲滅戰(zhàn)。17歲為驃姚校尉,率領(lǐng)八百騎兵深入大漠,兩次功冠全軍,因而得封“冠軍侯”。
在霍去病19歲時指揮兩次河西之戰(zhàn),殲滅和招降河西匈奴近10萬人,獲匈奴祭天金人,直取匈奴圣地祁連山。這是華夏政權(quán)第一次占領(lǐng)河西走廊,從此絲綢之路得以開辟。漠北之戰(zhàn)消滅匈奴左部主力7萬余人,封狼居胥。徙烏桓至匈奴左部故地,以牽制匈奴。
戰(zhàn)后拜大司馬,與大將軍衛(wèi)青同掌軍政;可惜沒過幾年,霍去病便因病去世,年僅23歲,陪葬茂陵。漢武帝很悲傷,調(diào)遣邊境五郡的屬國匈奴軍人,從長安到茂陵排列成陣,給霍去病修建了外形像祁連山的墳?zāi)?。謚“景桓”,取“布義行剛”和“辟土兼國”之意。
第二位:賈復
賈復是東漢初年名將,出生于南陽冠軍縣,年輕時勤奮好學,通曉《尚書》,被老師李生稱贊為將相之才。新朝末年聚眾加入綠林軍。歸順劉秀后,隨其擊信都、攻邯鄣、戰(zhàn)真定、破鄴城、平定郾城、召陵、新息等地,戰(zhàn)功赫赫。劉秀稱帝后,賈復拜執(zhí)金吾,封冠軍侯。
賈復在征伐中,多次在潰圍中解救危急,身上受傷達十二處。劉秀因此很少令他遠征,常讓他跟隨自己,所以賈復缺少獨當一面的功勛。諸將每次論功,賈復都默然不語。劉秀便道:“賈君的功勞,我自己知道。”后改封賈復為膠東侯。
為何劉秀要改封呢?這賈復雖然戰(zhàn)功赫赫,名列云臺二十八將第三位,但是他的戰(zhàn)功與西漢冠軍侯霍去病還是不可同日而語,無論戰(zhàn)功和名氣,大大遜色于霍去??;起初劉秀封賈復為冠軍侯,也是因為賈復乃是冠軍縣人,并沒想那么多,但是之后想起卻又是覺得不妥,這才改封的,所以賈復的這個冠軍侯其實算是陰差陽錯了。
第三位:竇憲
如果說霍去病是第一冠軍侯的話,那第二冠軍侯非竇憲莫屬了;這竇憲早年是一個驕橫跋扈的外戚,他的妹妹乃是東漢時期赫赫有名的竇太后;但他為了爭寵,于是派人刺殺竇太后的寵臣劉暢,并欲嫁禍于蔡倫。后因事泄獲罪,囚于宮內(nèi),怕死的竇憲請求出擊北匈奴,以功贖死。
適逢南匈奴單于請兵,遂拜車騎將軍,以執(zhí)金吾耿秉為副將,聯(lián)合南匈奴、烏桓、羌胡兵馬三萬人,會師于涿邪山。大敗北匈奴于稽洛山,殲敵一萬三千,俘虜無數(shù)。登上燕然山,刻石記功,史稱燕然勒石,如同霍去病故事燕然山大捷,堅定了竇憲消滅北匈奴的決心。
于是在公元91年,竇憲再次領(lǐng)兵出塞,攻打金微山,大破北匈奴主力,并俘虜北匈奴太后;此戰(zhàn)之后,北匈奴名存實亡,自此,匈奴徹底式微。但竇憲的結(jié)局并不好,威震朝廷,囂張跋扈,陰謀篡位,最終被賜死,這也是他的復雜性,但從他大破匈奴,威震天下的功業(yè)來看,他依然無愧冠軍侯的名號,依然是一個對民族有著杰出貢獻的英雄。
“封狼居胥”指的是霍去病的蓋世功績,而“勒石燕然”則指的是竇憲的奇功,兩者相差無幾;而且更為關(guān)鍵的是,這兩人都是天生的絕世名將,霍去病17歲出征,一生無一敗績,20歲左右就達到了人生的巔峰,可謂是傳奇。而竇憲也絲毫不差,早年就是一個紈绔子弟,但踏上戰(zhàn)場后,似乎突然變成了一個絕世名將,當真是匪夷所思,莫非是霍去病附體?
在多數(shù)人的印象中,紈绔子弟大多不務(wù)正業(yè)、不學無術(shù),這些人仗著家中權(quán)勢,在街市上飛揚跋扈、為非作歹,而有些時候,紈绔子弟中也會出個把人才,就比如我們今天的主人公:竇憲。
漢朝的主要政治力量分為三類,分別是皇帝和宗室、外戚、大臣,竇憲就是出自其中一方,外戚。外戚在漢朝常常是獨占鰲頭,兩頭都能到達極致,衛(wèi)青、霍去病可以為漢朝立下舉世戰(zhàn)功,而王莽卻直接改朝換代,取而代之。
之所有竇憲能出人頭地,全靠他的妹妹竇氏。公元77年,竇氏入宮,漢章帝劉炟對其寵愛備至,第二年就被封為皇后,皇后的位置被確定后,竇家的地位馬上水漲船高,其中最能折騰的就是這位竇憲。
一、囂張跋扈,強買公主莊園
仗著皇后是自己親妹妹,竇憲在洛陽街頭可以學螃蟹,百無禁忌,文武百官都得躲著走,無人敢惹。人的欲望是無限的,竇憲也在追逐名利的道路上越走越遠,直到碰到了釘子。
毋庸置疑,竇憲的人品的確是人渣級別的,只要給他一點顏色,他馬上就可以給你開個染坊。一次,竇憲發(fā)現(xiàn)了一片莊園,見景色宜人,他就想據(jù)為己有,不成想這莊園的主人卻是沁水公主,竇憲囂張慣了,根本不在乎,就命人強買了公主的莊園。
當時竇家權(quán)勢正盛,沁水公主有些畏懼,就這么著沒有做過多計較。沒有不透風的墻,這事件很快傳到了皇帝劉炟耳中,哪怕劉炟脾氣再好,也不會允許一個外戚在他頭上放肆。那可是沁水公主,是他老劉家的宗室,竇憲的做法實在太過分了。
皇帝大怒,對著竇憲一陣狂罵:?今貴主尚見枉奪,何況小人哉!國家棄憲如孤皺腐鼠耳。?竇憲這回才知道害怕了,竇皇后馬上前去勸說,好不容才讓劉炟消了氣。劉炟勒令竇憲即刻將莊園還給公主,而從此之后,竇憲的權(quán)勢也是一落千丈。
二、肆意妄為,暗殺太后情人
或許老天就是想讓竇憲繼續(xù)囂張,公元88年,年僅三十三的劉炟去世了。最讓人不解的是,劉炟竟然沒有設(shè)置輔臣,漢和帝劉肇即位之時僅十歲,于是乎子幼母強,東漢大權(quán)落入竇皇后之手。
這里面本沒有竇憲什么事,但竇憲心眼小,怕這個劉暢勢力大了,會對他不利,竇憲很干脆地做了決定,要暗殺劉暢。事情出奇得順利,殺手在宮中的警衛(wèi)處將劉暢干掉,竇太后很生氣,后果很嚴重,不久之后案情大白于天下,竇故被關(guān)了起來。
一個外戚成員,竟敢派刺客殺太后的情人,這明顯就是謀反行為,只要大臣們稍微動動腦筋,就可能致竇憲于死地。竇太后把竇憲關(guān)入內(nèi)宮,一方面是加以懲罰,另一方面也是保護,畢竟血濃于水,這可是親哥哥。
為了保住項上人頭,竇憲想到一個不是辦法的辦法,就是帶兵出征,將功補過,只要他打了勝仗,功過相抵,這才能堵住眾人的嘴,竇太后同意了。一個極其不靠譜的紈绔子弟,就成了漢軍的最高統(tǒng)帥。
三、戴罪立功,燕然山刻石勒功
匈奴和漢朝是死仇,打了多少年仗,仍沒有分出個勝負,這回是南匈奴請求漢朝派兵北伐,一同消滅北匈奴。竇憲拜車騎將軍,耿秉為副將,北軍五校、邊境十二郡的騎兵等全被調(diào)動起來,其中還有一些羌、胡的部隊,大軍浩浩蕩蕩開赴戰(zhàn)場。
此次出征看似陣容強大,但漢軍的人數(shù)不算太多,竇憲和耿秉帶了八千人馬,南匈奴左谷蠡王率數(shù)一萬騎兵,南匈奴單于親率一萬騎兵,度遼將軍率八千羌胡騎兵,總共三路人馬,數(shù)萬騎兵,名副其實的多國部隊。
羌胡騎兵也可以算成漢軍,而南匈奴已經(jīng)歸附了漢朝,之所以南匈奴派的人數(shù)最多,那是因為利益所在,只要廢掉北匈奴,那么他們就可以一家獨大,于是他們的玩命勁頭最足。
史料記載?斬名王以下萬三千級,獲生口馬、牛、羊、橐駝百余萬頭。于是溫犢須、曰逐、溫吾、夫渠王柳鞮等八十一部率眾降者,前后二十余萬人。?
三軍匯合后,竇憲即刻展開部署,在得知北匈奴軍兵在稽落山后,竇憲迅速下令,挑選出一萬多精兵,輕裝簡行,以最快速度奔襲到稽落山,在漢軍的瘋狂攻勢下,北匈奴部隊敗下陣來。
竇憲集中優(yōu)勢兵力,利用騎兵的機動性,快速發(fā)起襲擊,打了敵人一個措手不及,得手之后繼續(xù)緊追不舍,將北匈奴一舉擊潰。史書上話說得不多,但竇憲的戰(zhàn)利品可是嚇人一跳,斬殺敵人一萬三千,繳獲牲畜百萬頭,前后俘虜二十萬匈奴人。
很多人說,這是竇憲的運氣太好,北匈奴實力太弱,根本不堪一擊,如果實力這么弱,怎么有這么多的戰(zhàn)利品?漢軍的聯(lián)軍部隊也就大概四萬人,俘虜卻有二十萬,牛羊百萬頭,可見北匈奴還是擁有相當實力的。
鑒于功勞太大,竇憲、耿秉登上燕然山,令班固刻上銘文,表明了這場舉世無雙的勝利,北匈奴被一掃而空。單從戰(zhàn)利品和俘虜人數(shù),比衛(wèi)青、霍去病還要厲害,只不過礙于竇憲的名聲太差,這場戰(zhàn)爭才鮮為人知。不論竇憲的人品有多差,但他仍為漢朝立下大功,他的歷史功績不應(yīng)該被輕易抹殺。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851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