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郡,指秦始皇劃分的行政區(qū)劃,秦王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時六國并悉于秦,天下一統(tǒng)。秦始皇廢除分封制以后,建立了一套自中央到地方的郡縣制和官僚制,將全國分為三十六郡。
以后隨著土地的擴大增至四十六郡,定咸陽(陜西咸陽市秦都區(qū))為首都。中央政府最高的官僚是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亦稱“三公”。地方郡的長官為守,縣的長官為令。
郡縣制初步打破了血緣關(guān)系的宗法制,取代了周朝的封建制(分封制),官僚制則代替了貴族的世襲制。
今陛下尊號已定,論功之典不行,彼失意,是以去耳?!笔蓟试唬骸爸苁曳置┲疲锌尚泻??”群臣皆曰:“燕、齊、楚、代、地遠難周,不置王無以鎮(zhèn)之?!崩钏棺h曰:“周封國數(shù)百,同姓為多,其后子孫,自相爭殺無已,今陛下混一海內(nèi),皆為郡縣,雖有功臣,厚其祿俸,無尺土一民之擅,絕兵革之源,豈非久安長治之術(shù)哉?”始皇從其議,乃分天下為三十六郡。
裴骃集解:“三十六郡者,三川﹑河?xùn)|﹑南陽﹑南郡﹑九江﹑鄣郡﹑會稽﹑潁川﹑碭郡﹑泗水﹑薛郡﹑東郡﹑瑯邪﹑齊郡﹑上谷﹑漁陽﹑右北平﹑遼西﹑遼東﹑代郡﹑巨鹿﹑邯鄲﹑上黨﹑太原﹑云中﹑九原﹑雁門﹑上郡﹑隴西﹑北地﹑漢中﹑巴郡﹑蜀郡﹑黔中﹑長沙凡三十五,與內(nèi)史為三十六郡?!?/p>
清姚鼐《復(fù)談孝廉書》:“按《秦始皇紀》,分天下為三十六郡在其二十六年,迄三十三年,略取陸梁地為桂林﹑象郡﹑南海,是已為三十九郡。至秦亡時,或更有分合,不知凡若干郡也?!?/p>
明張岱所著《夜航船》:“始皇初并天下,罷諸侯,置守尉,遂分天下為三十六郡,每郡置一守、一丞、兩尉以典之??っ粌?nèi)史、三川、河?xùn)|、南陽、南郡、九江、鄣郡、會稽、潁川、碭郡、泗水、薛郡、東郡、瑯琊、上谷、漁陽、右北平、遼西、遼東、代郡、巨鹿、邯鄲、上黨、太原、云中、九原、雁門、上郡、隴西、北地、漢中、巴郡、蜀郡、黔中、長沙。后又置閩中、南海、桂林、象郡四郡。凡四十郡?!?/p>
郡、縣為春秋戰(zhàn)國至秦代,逐漸形成的地方政權(quán)組織。春秋前期,楚、秦、晉等諸侯國開始在國內(nèi)一些地方設(shè)縣;春秋末期,各諸侯國開始在邊地設(shè)郡??さ拿娣e雖比縣大,但因地處偏遠,行政建制一般比縣為低。戰(zhàn)國時,各諸侯國在邊地分設(shè)郡、縣,逐漸形成縣統(tǒng)于郡的兩級制。“郡”字,從邑、君聲。君本義為至尊,奉守軍令以行君政之地為郡。“縣”字,從系持,為倒首,倒首系掛之為懸?!皯摇?、“縣”古時通用??h與王城懸隔千里,取遙遠之意。楚莊王滅陳置縣,縣名至此始。
《說文》曰:周制,天子地方千里,分為百縣,縣有四郡?!洞呵镒髠鳌吩唬嚎藬痴撸洗蠓蚴芸h,下大夫受郡;說明春秋前期縣大于郡。公元前350年,秦國商鞅變法,遷都咸陽,置三十一縣。其后變法圖強,兼并一日千里:公元前327年,秦滅西戎設(shè)義渠縣;公元前278年,占郢城置南郡;公元前277年,定黔中設(shè)黔中縣;公元前272年置南陽郡;公元前249年置山川郡;公元前248年置太原郡;公元前242年置東郡;公元前230年置潁川郡;公元前223年置楚郡;公元前222年置會稽郡。至公元前221年,秦兼并天下。秦始皇采納李斯建議,將天下分為三十六郡??ぴO(shè)守、尉、監(jiān)各官。三年后,攻克南越陸梁地,增置桂林郡、南???、象郡,同時收取河套以南土地,設(shè)置四十四縣。是為一統(tǒng)天下,大功告成。
郡的轄屬初本無定制,代有更替。秦統(tǒng)一天下后,確立郡、縣兩級制,郡比縣大。漢代以后承襲,至宋代改郡為府,郡制遂廢。秦漢以后,縣的行政長官,萬戶以上稱縣令,萬戶以下稱縣長。唐代之縣分上、中、下各級,故不再以令、長分稱。宋代稱為知某縣事,元代稱縣尹。明清稱知縣,為正七品,俗稱“芝麻官”。
春秋前期,各國始設(shè)郡、縣,意在固邊。因為近畿之地,肥碩之地均已分封,故設(shè)置郡縣以疇邊,管理懸隔千里之地。秦一統(tǒng)天下以后,丞相綰奏曰:“燕、齊、荊地方遙遠,不設(shè)置王,無法鎮(zhèn)守,請立諸子為王?!鼻厥蓟蕦⑹陆桓冻枷律套h,李斯力陳分封之弊,強調(diào)統(tǒng)合為一,設(shè)置郡、縣,永保天下安寧??たh制是對分封制的否定,強調(diào)中央集權(quán),保障政令暢通,確實優(yōu)于封建制,深得秦始皇的肯定。但秦始皇想通過實行郡縣制,防止分裂,消弭混亂,永保江山社稷太平,豈不是異想天開。
三十六郡分別為:三川﹑河?xùn)|﹑南陽﹑南郡﹑九江﹑鄣郡﹑會稽﹑潁川﹑碭郡﹑泗水﹑薛郡﹑東郡﹑瑯邪﹑齊郡﹑上谷﹑漁陽﹑右北平﹑遼西﹑遼東﹑代郡﹑巨鹿﹑邯鄲﹑上黨﹑太原﹑云中﹑九原﹑雁門﹑上郡﹑隴西﹑北地﹑漢中﹑巴郡﹑蜀郡﹑黔中﹑長沙、內(nèi)史。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8524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具五刑是什么刑罰
下一篇: 中國戶籍制度的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