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晉,是中國歷史上三國時期之后的統(tǒng)一王朝,首都洛陽。從晉武帝建國開始,傳四帝,國祚51年,與后來的東晉合稱晉朝。西晉是魏晉南北朝長期分裂時期中的短暫統(tǒng)一,所謂“曇花一現(xiàn)”。
三國末期,司馬懿與司馬師、司馬昭二子都是曹魏權臣。司馬昭死后,其子司馬炎于265年取代曹魏建立新政權,改國號為晉,定都洛陽。晉280年滅孫吳,結束了三國鼎立的分裂局面,重新統(tǒng)一中國。據(jù)現(xiàn)代學者推測,永康元年中國人口恢復至3500萬人,形成“太康盛世”的局面。
西晉時期面臨的外部局勢是大量游牧部落內遷,關中和涼州的外族已占當?shù)厝丝谝话?,這些外族被世族收作奴婢。滅吳后,西晉舉國沉浸在奢侈腐敗的氣象之中。晉武帝出身世族,其家族經(jīng)過長期發(fā)展,早就形成龐大的權貴集團,政風黑暗,貪贓枉法,賄賂風行,為西晉亡國和五胡十六國埋下伏筆。八王之亂后西晉元氣大傷,內遷的諸民族乘機舉兵,造成五胡亂華的局面,大量百姓與世族開始南渡。313年晉愍帝遷都長安,316年長安失守,西晉滅亡。次年,皇族司馬睿在建康稱帝,史稱東晉。
晉朝本身承接了東漢晚期至曹魏期間的割據(jù)局面,地方上世族影響力遠超帝王。如司馬氏本身就是世族權臣,控制曹魏朝廷,最后篡魏自立。所以司馬炎在篡魏得手后,為免其他世族、權臣效法,便分封了各宗室成員為王,在地方上作為維護皇室的力量。同時又頒布“占田令”,限制世族擁有田地的面積和數(shù)量。
泰始五年(公元269年),司馬炎派羊祜坐守軍事重鎮(zhèn)荊州,羊祜坐鎮(zhèn)荊州后,減輕賦稅,安定民心,荊州與東吳重鎮(zhèn)石城相距最近,晉軍采取了“以善取勝”的策略,向吳軍大施恩惠。由于孫皓揮霍無度,部隊士兵常常領不到軍餉。羊祜命人向吳軍送酒送肉,瓦解吳軍。不時有吳軍前來投降,羊祜下令說:吳軍來要歡迎,走要歡送。 東吳將領們的心已經(jīng)一步步趨向晉軍。
司馬炎在襄陽一邊命羊祜以仁德對吳軍施加影響,一邊在長江上游的益州訓練水軍,建造戰(zhàn)船。經(jīng)過長達10年時間的充分準備,公元279年,晉軍開始發(fā)動滅吳之戰(zhàn),20萬晉軍直撲東吳,沿江東下,直搗吳軍都城建業(yè)。東吳守軍,在巫峽釘下了無數(shù)個鋒利無比的、長十余丈的鐵錐,在江面狹窄處用粗大的鐵鏈封鎖江面。晉軍先用大竹排放入長江,晉軍在船上載了無數(shù)根數(shù)丈長的用麻油澆灌的火點燃火炬,熊熊烈火能夠把鐵鏈燒斷。就這樣,東吳長江的防守設施被一個個排除了。
晉軍進攻東吳時,為了吸引守衛(wèi)建業(yè)的吳軍兵力,安東將軍王渾率一路晉軍,由北向南,直取建業(yè)。孫皓忙命丞相張悌統(tǒng)率主力渡江北上,迎擊王渾,結果沿江東下的晉軍乘機攻占了建業(yè)。孫皓出降,孫吳滅亡。
由于晉武帝準備充分,時機恰當,戰(zhàn)略正確,前后僅用了四個多月,便奪取了滅吳戰(zhàn)爭的全部勝利。從此,東吳的全部郡、州、縣,正式并入晉國版圖。三國鼎立的局面結束了。司馬炎統(tǒng)一了全國,結束了八十年的分裂局面。
三國
曹魏:洛陽
蜀漢:成都
東吳:南京(建業(yè))
兩晉
東晉:南京(建康)
西晉:洛陽
南北朝
南朝:宋,齊,梁,陳 均在南京
北朝:北魏時洛陽,
東魏和北齊是鄴城,
西魏和北周是長安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8531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五涼政權是什么
下一篇: 北魏為什么要遷都洛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