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國:據(jù)《史記·周本紀(jì)》曰:“考王封其弟于河南,是為桓公,以續(xù)周公之官職。桓公卒,子威公代立”。西周國的始封者為周考王的弟弟桓公揭,其時約在公元前440年。西周國的地域在今洛陽市及其西部地區(qū)。由于周王室的衰弱,西周國公是周王身邊掌握實權(quán)的人,其理政地點就在王城內(nèi)。西周國自身因勢力單薄,常受大國欺負(fù),與分裂出去的兄弟之邦東周國也矛盾重重,時有征戰(zhàn)。 周赧王五十七年,公元前256年 ,西周國因參與諸侯對強秦的戰(zhàn)爭,得罪秦國,秦昭王怒,使將軍謬攻西周,被秦所滅。
東周國:東周國為西周國的兄弟國,亦是從周王室分裂出來的小國。其始封君為東周惠公。關(guān)于這位東周開國君主的身份、東周國分裂的原因存在不同說法。一曰東周惠公是周威公的少子根,西國公的弟弟;二曰東周惠公是周威公的孫子,西國公的兒子。傳統(tǒng)觀點認(rèn)為,東周惠公是周顯王二年 公元前367年 周威公死后,被分封至鞏國舊地的。 據(jù)《史記·周本紀(jì)》文獻,東周國實乃周威公死后,因兄弟不和,小兒子根在趙、韓二國的唆使下獨立出來,于鞏伯國舊地建國。東周國故都約在今河南鞏義市孝義鎮(zhèn)西的康北村一帶。在公元前249年,東周君與諸侯謀秦,秦使相國呂不韋誅之,東周國至此亦滅亡。
1、西周(前1046—前771),滅亡時間公元前771,標(biāo)志性事件:平王東遷。
前781年,周幽王繼位,任用好利的虢石父執(zhí)政,朝政腐敗激起國人怨恨;三年(前779年),伐六濟之戎失敗;同時天災(zāi)頻仍,周朝統(tǒng)治內(nèi)外交困。
幽王,寵愛褒姒,幽王廢掉正后申侯之女及太子宜臼,改立嬖寵美人褒姒為后,其子伯服(一作伯盤)為太子。宜臼逃奔申國,宜臼的母親是申侯的女兒。
申侯聯(lián)合繒國和西方的犬戎進攻幽王。殺幽王于驪山之下,犬戎乘機掠走大量財寶。西周就此滅亡。宜臼靠諸侯的幫助,登上王位,是為平王,前771年,平王將京都從宗周遷至洛邑(洛陽),從此,西周覆亡。?
2、東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56年),滅亡時間公元前256,標(biāo)志性事件:秦收九鼎。
公元前256年,秦軍攻取韓國的陽城、負(fù)黍,西周國懼怕之下背叛秦國,與東方各諸侯相聯(lián)合,率領(lǐng)天下的精銳部隊出伊闕塞去攻打秦國,使得秦國與陽城之間無法相通。
秦昭襄王因此大怒,派大將軍摎攻打西周。西周君跑到秦國,叩頭認(rèn)罪,把全部三十六邑、三萬人口都獻給秦昭襄王。秦國接受西周君所獻的人口、土地,便放其回到西周。
同年,周赧王郁憤而終,國權(quán)已為西周公與東周公把持,西周公據(jù)洛陽,東周公據(jù)鞏邑。其后不久,西周文公姬咎逝世,西周一地的民眾就紛紛向東方逃亡。
秦國于是輕易地收取九鼎和其他珍寶,并且未立新王,東周滅亡,同時宣告著歷時八百年的周王朝走向終結(jié)。
擴展資料:
西周滅亡罪魁禍?zhǔn)住榛饝蛑T侯
西周末年,周幽王為博褒妃一笑,不顧眾臣反對,竟數(shù)次無故點燃邊關(guān)告急用的烽火臺,使各路諸侯,長途跋涉,匆忙趕去救駕。而烽燧原本只能在有外敵入侵的時候才能點燃的。
各諸侯國看到烽火,以為外敵入侵了,紛紛率兵感到西周首都鎬京增援,趕到后去發(fā)現(xiàn)并沒有外敵入侵。褒姒看到他們的樣子,就笑了。如此反復(fù)多次后,各諸侯國不再相信幽王,點燃烽燧后趕來的諸侯也逐漸變少了。
幽王此前已經(jīng)娶了申侯之女為王后(申后),并立申后生的兒子宜臼為太子。后來,褒姒為幽王生了兒子伯盤(又作伯般、伯服),幽王寵愛褒姒,想立褒姒為王后,立伯盤為太子,并廢黜了申后和原太子宜臼。
此舉惹怒了申后的父親申侯,申侯聯(lián)合繒國和西夷犬戎一起攻打幽王,幽王再次點燃烽燧,但諸侯都不再相信幽王,不派兵增援,最后,幽王被殺,褒姒被擄,西周也因此滅亡。
-西周
-東周
一個最重要的原因是分封制。分封制使得周天子的權(quán)力架空,各地諸侯王的勢力慢慢加大,這也是歷史客觀條件下的必然。周朝的宗法制遭到破壞. 宗法制核心是嫡長子繼承制,而且經(jīng)濟制度,井田制瓦解,生產(chǎn)力得到發(fā)展.周天子無能,下轄諸侯國各自為政,每個人都有野心. 周朝東遷,西周滅亡,東周建立.齊桓公打著尊王攘夷的名號,吞并小國,當(dāng)然其他國家也會效仿,所以才會出現(xiàn)春秋五霸和戰(zhàn)國七雄
西周是公元前770年滅亡
東周是有兩個階段:由周考王元年(前440年)開始東西周分治所以周就變成了兩個國家。
公元前256年(赧王59年,秦昭襄王51年),秦兵攻打西周,赧王聽西周公之言,以西周三十六城、三萬戶降秦),秦王將周赧王貶爵為君,西周公為家臣,封于梁城(今陜西省韓城縣南)。赧王至梁城一月而死,國除,置九鼎于咸陽(途中一鼎落于泗水)。自次年起(昭襄王52年,前255年)史家以秦王紀(jì)年,然東周尚存,周朝尚未徹底滅亡。
到了秦莊襄王元年(前249年),東周君欲趁秦連喪昭襄、孝文二王合縱伐秦,秦莊襄王以呂不韋為大將,起兵十萬,執(zhí)東周君而歸,盡收鞏城等七邑。周朝至此才徹底滅亡。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8591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